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五章 奥运可以是件很浪漫的事吗?(2 / 3)

与李娜热辣的性格不同,郑洁更像是一位甜蜜的小女生。丈夫张宇在训练中会准备一些小奖品奖励她,还会在大赛前给她递上一根棒棒糖缓解压力。她比赛的时候,他会坐在一旁冲她握拳或者竖起大拇指。每当比赛胶着时郑洁就会下意识地看他一眼,这时他挥拳的气势仿佛也能传递过来。

运动场上的情侣有什么不同?冬奥会双人花样滑冰冠军申雪、赵宏博告诉我那是以性命相托的信任,是宁可我摔断腿,也要托住下坠的你的瞬间选择;奥运射箭冠军张娟娟告诉我那是决赛前看台上的男友薛海峰(北京奥运会男子射箭铜牌获得者)给的一个沉着肯定的眼神,让她的箭稳稳地直奔靶子的黄心;跳水皇后郭晶晶告诉我那是一个远处模糊的身影,没有戴隐形眼镜的她根本看不见霍启刚,她只需要看清脚下的踏板,钻入那一池绿莹莹的水。运动场上每个人忘我拼搏,身、心、灵的高度统一,展现的是赤裸的内心和饱满的个性。如果你看中了这样一个人,通常不会看错。

乒乓球运动员王楠爱笑,笑得好看。让她笑不出来的是2002年釜山亚运会输球后。回国时她逃避媒体,在家里足足待了一个星期不愿出门,但还是没忍住上网看看大家的评价。当她看到有人把她在赛场上下意识的笑说成是漫不经心,甚至卖弄风骚时,她崩溃了。成王败寇的冷酷让她刻骨铭心。在此之后的几年她非常痛苦,在比赛时故意板着脸,生怕别人再说什么。2005年,她发现自己得了甲状腺肿瘤,而在这之前她刚刚与男友谈婚论嫁。得知病情,王楠的母亲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对他说了一句:“还好没有领结婚证。”没想到男友急了,说无论病情如何发展,都一定要娶王楠。这种相依为命的感觉让病床上的王楠眼泪夺眶而出。手术结束之后她再次投入训练。她不是为别人打球,是为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亲人,对得起热爱的小小银球。她要的是善始善终。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中,王楠最终输给了张怡宁,但她打出了自己的水平,没有遗憾。我们看到她笑了,有点自嘲,更多的是释然。她祝贺了对手,感谢了观众,然后大大方方地走到看台上的老公面前,送给了他一个深情的拥抱。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无论多么辉煌,通常都会在与自然法则的较量中渐渐败下阵来。接受它,欢迎它,放开它。拥有了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拥有了充实的青春和不平凡的成长,拥有了你和一份踏实的感情,我复何求?输了比赛又何妨?

有时候,我觉得所有的运动员都跟那项运动谈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而且还是初恋。他们从少年起就与它朝夕相伴,青梅竹马;为它痴迷,朝思暮想;为它付出,无怨无悔;为它伤心,爱恨交加。是不是像极了恋爱中的疯狂?而那些退役之后也无法离开的人——蔡振华、刘国梁、李永波、郎平、周继红,他们担任教练,再带出一批批冠军来,就像是与运动成了亲,生了孩子。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伤退赛后,教练孙海平在新闻发布会上掩面而泣,那是父亲才会有的心痛和感伤。

爱难免伤痛。成功与胜利的光环背后,又有多少挫败和困惑呢?更为残酷的是,几乎每个运动员,都是在运动巅峰过去之后,在一系列的失败中退役的。被誉为“篮球之神”的迈克尔·乔丹在2003年通过媒体发表了他写给挚爱的篮球运动的一封信:“亲爱的篮球,我第一次在我家后院见到你时只有12岁,现在已经过去了28年……你已经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的激情,我的动力,我的灵感……”每一句都透露着不舍。结尾,他还郑重地署上名字:“热爱并尊重你的迈克尔·乔丹。”在我采访他的时候,他摊开双手,告诉我那上面的伤痕是哪些比赛和训练留下的纪念。“没有什么完美的球员,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起码9000个球没有投中,输过300场比赛,起码有26次在人们都相信我能投中制胜一球时与之失之交臂。在我的一生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失败。这恐怕就是我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

丘吉尔说:“真正的成功不是从不失败,而是历经失败都不失热情。”我似乎能感受到乔丹对运动的那份炙热的情感。在情感关系中,所谓的“灵魂伴侣”是指让彼此在精神上能够坦诚相对,更加完整。运动员与运动之间,也是这样一种相互成全的关系。

我对科比·布莱恩特的采访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带领着美国篮球队的一众超级明星,与中国队有了一次中美之间分差最小的比赛。科比说:“我们赢得奥运冠军的渴望比赢得NBA总冠军更加强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什么都愿意干,发水,发毛巾,发爆米花……什么都行。”他一边说着,一边比划着,让我迅速脑补他为兄弟们服务的“动人”场面。我问他:“你怎么形容你和篮球之间的关系?”“这个嘛,打球对我来说是最平静、最放松、最自然的事,就像如鱼得水一样。”我又立即脑补激烈的比赛现场与鱼儿戏水的气定神闲……“那你又如何形容所谓‘科比的风格’呢?”我继续问。“哦,我的风格就是创造性。站在球场上时,我就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像做艺术,你在即兴创作,感受着比赛的韵律和观众的能量,彻底融入比赛。而我也不断地在比赛中找到新鲜感,找到乐趣。”

这是我听到的过关于运动最浪漫的描述了。

我曾经四次采访姚明。第一次是在他完成NBA选秀,即将赴美前夕。那时的他对未来既兴奋又忐忑。陌生的国度,陌生的训练、比赛环境,陌生的队友,对了,还有语言。那时的他更多地想到的是如何融入新环境,证明自己的价值。

第二次采访姚明是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虽然中国男篮取得的成绩与在雅典奥运会中取得的一样,都是第八名,但中国队的气势完全不同了。对比雅典赛场上的焦躁情绪,这一次的姚明表现得更为沉稳自信。全队作为一个整体奋力拼搏,不仅是他个人的愿望,而成为中国男篮运动员共同的意志。他们不需要教练领队做什么战前动员,而是队员能聚在一起,誓言“扛着球队往前冲”。我看到姚明不仅成为战场上的主力,也成为全队的精神领袖。此时的他刚刚经历了脚伤的痛苦折磨,到了“恨不得每天都量一量骨头长到哪儿”的程度。那些蓄势已久的激情在赛场上发挥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