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2.第2章 02:钦差死的蹊跷(1 / 2)

姜镇沉默了一小会儿后,就说知道了,让人回去,而后让唐瑾磨墨。

唐瑾磨完墨没走,他一向紧跟着姜镇,留下来很是自然。

姜镇也没有避讳唐瑾,开始写信,唐瑾在一边轻手轻脚的调了浆糊,粘着信封。

他不知道以姜镇小心谨慎的性格不避讳他到底是对他太过信任,还是因为钦差汤甫暴毙杭州这件事的内情与姜家关系并不大。

唐瑾自然的瞄着信里的内容,这也是他给姜镇养成的习惯,没有什么不妥。

要是信里内容真不能让他看了,姜镇一个眼神唐瑾也会回避。

信是姜镇写给他在广西做巡抚的父亲的,信里只提了这件事,疑惑平章事俞阅的用意,再没别的什么。

唐瑾心下叹了口气。

十三年前,江南出了盐税贪污一案,先后两任钦差什么都没查出来,最后先皇派出了平章事俞大人的爱徒汤甫来查此事。

平章事,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职,皇帝本以为俞大人位高权重没人敢碰汤甫,没想到汤甫死于杭州。

汤甫暴毙,俞大人悲伤遗憾,派出的人只查出汤甫是窒息而亡,尸检也是中了煤毒的症状,没有其他能致死的原因。

根据死亡时间来看,汤甫是进了屋子没多久就窒息而亡。

这就是奇怪的地方。

汤甫睡觉前煤炉已经快燃尽了,案发后检查现场发现炉子里的煤也完全燃尽,不会造成他的死亡。

就算万一没燃尽,那也应该是进入房间后过一段时间再死,而不是很快就死。

留在汤甫身边照顾他的人是忠心之人,就在耳房里,没有任何动机害他也没查出问题,已经排除嫌疑,当晚也没有听到任何动静,不可能有人给屋子加个炭盆炉子害了人再带走毁灭证据这种事。

汤甫睡前喝的药也没有半点问题。

为何窒息而亡成了一个问题。

没有找到凶手,看着像是一个意外。

然而俞大人不相信这是一个意外。

盐税案最后查清了,汤甫的死却没结果,让事过多年的俞大人依然耿耿于怀,就派他来了。

他看了抄录的极为详细的宗卷,也不太相信这是一个意外,只是姜镇这反应……

俞大人猜测姜家人是凶手,可能猜错了。

难道汤甫真的是意外死亡?

不!这只能说明汤甫的死与姜家关系不大,不能说明汤甫的死没什么内情。

唐瑾思索间,姜镇已经把信写好了。

六月天热,很快墨就干了,姜镇亲自把信封好,递给唐瑾:“叫大玄让人送去给老太爷。”

“是,大人。”唐瑾应一声,接过来就出了书房去找人了。

广西离浙省近千里远,真着急的话可以写信放信鸽,信息反馈快,只是不安全;人送信,安全,但速度慢。

唐瑾去找了大玄把事交待了,叫人备马车,回来后见到姜镇还是坐在书房里,小声提醒:“大人,去衙门里的车已经备好了。”

姜镇叹了一口气,却没有动身的意愿。

唐瑾便小声的问:“大人怎么如此发愁?钦差来了会索要官员很多钱财吗?”

哪怕没有证据,俞大人对于怀疑的人也没手软,当年杭州官员被弹劾贪污,查下来竟是没有一个清白的。

阳谋之下,杭州官场官员死伤惨重,姜镇的父亲被从湘省调到相邻的桂省做巡抚。

看着是平调,其实桂省民族众多土司盛行,被很多官员称为“未开化的不毛之地”,油水少且难以管理。

姜家也被人盯的紧,少了很多钱财的进项,要不是有丰厚家底,都要入不敷出了。

姜镇听了唐瑾这话失笑,觉得唐瑾还是个孩子的想法,单纯的很:“就怕他不要钱。”收钱的人,他才好办事。

“那大人心烦什么?”唐瑾疑惑的问,他以前也这样做过,询问起来不显得突兀。

姜镇想起唐瑾以前说的那句“就算不能为大人解忧,也要想办法逗大人开心”,不由笑了。

他对唐瑾说了钦差汤甫在杭州逝世的事,而后道:“汤大人是不幸逝世的,与大家无关,只是俞大人不相信又让钦差来查,恐怕会为难我们。”

“那,还是得向钦差解释一下吧?”唐瑾试探着询问。

姜镇也知道是这个理,趁现在家里还没来什么客人,就带着唐瑾去了衙门。

钦差铁面无私,不吃饭不喝酒只差案,两人坐定,有人上了茶之后,苗钦差说了两句客套话,开始询问姜镇:“听说当年在汤钦差的接风宴上,姜大人也在场?”

“对。”

“汤大人当时看着有什么异常?”

姜镇也不卖关子,直接全部说了:

“当年汤钦差一到,本地官员晚上便给他在青云楼办了接风宴,席间说的都是一些寒暄试探,如今已经忘的没两句了,这些宗卷里都有,大人应当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