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710章 南阳(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可如今皇帝居然说要立碑刻记,朱聿键一开始听了觉得脸上火烧,但很快却又接受了。

既然做过,又何必掩饰。

直面面对,认真改过才是正道。

“南阳可是个好地方,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可是中原粮仓,山清水秀、交通便利,这块几大山脉围起来的盆地,那是个聚宝盆,如今终于收复,要全力恢复百姓民生,大力发展经济,不能让咱们南阳的老百姓,捧着个聚宝盆却还跑出去要饭,没这个道理嘛。”

黄淮总督、河南巡抚陈潜夫也是立马站出来保证,一定会努力,绝不辜负皇上,也不辜负南阳的百姓。

河南四道,豫南道分巡驻南阳,南阳府城也驻南阳,道府县三级同治一城。

陈潜夫向皇帝提出一个建议。

宋朝时,就曾计划修建襄汉漕渠,在南阳城北的新店镇筑堰,引白河水入石塘、沙河汇入蔡河,通汴梁,以通湘潭之漕。北宋朝廷批准后,曾征调十万余丁夫和州兵,两度开挖白河至沙河达方城垭口。

由于地势渐高,水虽到达,却难通漕运,后来又因河水冲垮石堰,工程搁浅。

但当年开挖的运河遗址还在。

这条襄汉漕渠若能修成,不仅能够使的襄汉连通湘潭之漕,还能越过方城山分水岭,直通中原的沙、汴,甚至可以引汉济黄。

漕运,灌既等都是利在千秋之事。

方城垭口是南阳盆地北边的一个天然缺口,方城人称为风口。

陈潜夫告诉皇帝,其实河南地方早就研究论证过,只要在垭口挖六丈,就能引汉水出南阳盆地,向北自流至黄淮平原。

北宋没成功,有一定的技术原因,但更多是政治上的争执。

南阳是个巨大的盆地,一片沃土,但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所以南阳一直有缺水的问题,若是能够修成这条白沙运河,不仅让这里交通运输更加便利,而且汉江水灌既南阳盆地,也能助力南阳的农业,让这个粮仓真正丰收稳固。

修运河这种事,从先秦时起,就发展的很好,秦朝的灵渠,更是有名,而后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更不用说。

通过筑堰等手段逐级提水,根本不是问题。

唯一需要考虑的不过是开挖成本和维护成本。

如果仅仅是拦截白河济唐,然后翻越方城垭口,必然会有一个跟宋代时一样的问题,就是每年会有很长时间,这条运河水量不够,无法行船,其利用价值大打折扣。

要想让这条运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还得引入汉水,不仅仅是通汉水,还要把汉水提到白河、唐河,需要增加堰坝、水门等,而南阳的土质,有一些是膨胀土。

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在膨胀土上修渠,容易造成渠道垮塌,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

北宋挖通了方城垭口,也筑好了堰堤,可后来却放弃了,一来是水量不足,经常不能通航,其二就是因为膨胀土,修好的堰堤在雨季洪水期经常崩塌,最后废弃了。

但这并不是不能解决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非膨胀土替换膨胀土,把沿运河渠道两侧的这些膨胀土挖走替换,运非膨胀土来修堰堤,简单粗暴,就是工程量会增大,成本提升。

还有一种方法,把膨胀土蒸熟粉碎然后再拿袋子等封住码平,一层层压实,再铺第二层,第三种方法则是掺入其它材料,比如糯米浆、石灰等变成三合土等。

总之针对出现的问题解决就行。

陈潜夫这个总督,有意推动襄汉漕渠的立项和修建,建好后,南阳盆地不仅能跟河南更加联通紧密,也能带运豫南豫西的发展,通过襄汉漕渠也能更方便联通长江、汉水,甚至沟通湘潭,还可经灵渠直接联通岭南。

之前皇帝曾公开提过要在江西赣南,挖通赣粤运河一事,陈潜夫今天也抓住机会提起襄汉漕渠一事。

“可以先初步立个项,做好一些前期的工作,做一些勘探、调研工作,确定可行性和开挖、维护等成本的初步预算。”

朱以海没否决,也没直接同意,但留了个口子,现在没条件直接搞,可以先作些前期调研。

有条件了再上。

。您提供大神木子蓝色的海上升明帝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