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526章 抱薪者(2 / 3)

仅宫里长随以上内侍,就有两万多,而长随以下的还有很多,不住在宫里的各监局下属的太监、长随等内侍人员,数量更庞大。

当然,这里面真正净身的太监了就两三万人,其余的是隶属于十二监下的人员,都是为皇家服务的。

嘉靖时负责宫廷供应的是光禄寺,岁用银三十六万。

刘宗周说的宫人九千,太监十万,其实不够严谨,实际情况应当是宫女数量差不多,但太监十万是不可能的,当然如果把整个宫廷和为皇家服务的这些宦官机构下的随从甚至临时工算上,也大差不差。

虽然经制额不多,但就算临时工也终究是要开销的。

二三十万宗室,六七十万卫军,加上近十万的宫人内侍等,这三样的开支确实是非常大的,朱以海几刀砍下,不断精简,节约了大量财政开支。

现在,朱以海设了南京应天,东京奉天、还有绍京绍天,设了三个都城,但三处宫里加起来的宫人也不过千,内侍数量也大大减少。

特别是对原十二监做了极大的精简,新增设了内务府,将许多事务移交给内务府,特别是原来诸如织造等许多这种皇家手工作坊等,如今基本上都划到内务府名下,并采取的是类似半独立的经营模式。

仍是皇家所有,但相对独立,大量的工匠、工人甚至都是如外面市场上一样是雇佣模式了。

另外还有一些手工单位,更是直接划出去,不再由宫廷内侍管理了,十二监局虽然还在,但他们都精简了人手,只负责核心的职责,其它许多附属的差事都夺了。

内务府接管了大量皇家手工作坊,但经营模式也改变了。

二三十万宗室,经历了这些年的大动荡,许多宗室死在闯贼、西贼等手上,也有许多落到鞑子手上,减少了许多。

如今幸存的有近半到了南方,还有不少仍滞留在北方。

对于这些宗室,朱以海也是数次调整宗室制度。

让宗人府负责安置这些宗室在各地落户。

宗位爵位大改,俸禄大降。

仅保留不多的藩,世袭罔替,其余的都要降等袭爵,庶出还要降二等袭爵。

不过朱以海改革了这些后,也给宗室一些好的福利待遇,比如允许他们自己取名字,自己娶妻嫁女,允许他们读书参加科举,也允许他们当兵,可以做官。也可以去经营四业,为工为商。

取消了许多限制。

另一方面,宗室俸禄大降同时,对宗室里新出生的人口,发放一份口粮,到六岁时,减半,发到十二岁为止,这份口粮是每月六斗米。

而宗室年满六十岁,又可以领养老口粮,每月六斗,直到去世。

宗室儿童读书,还发给一份补贴,一月三斗米。

这些口粮,不由户部国库出,而是皇帝的内帑里拔出,相比过去,这笔补贴粮其实不多,还没给各地县学里秀才廪米多。

宗室的俸禄比朝廷官员俸禄,要低了几档次,基本上也就是养家糊口,想继续以前优越的生活是不可能的,得自己做事,不管是读书做官还是当兵吃饷,还是务农经商等,都得自力更生。

像以前一样,亲王禄万石,一品官才年千石的事不可能了。

除了几大****世袭不降,但他的其余嫡庶子却都要降等袭爵,庶出的还要一次降二等,一直降下去,爵位也是越降越低,甚至最后只能保留一个宗室子弟的头衔,一个月只能领二两银子六斗宗米而已了。

甚至新制度还规定,皇族女子出嫁后,就没再有俸禄供养了,她们的丈夫驸马、仪宾什么的自然更不可能有。

这些改革力度之大,甚至比当初刘宗周上的那些改革建议还要强许多。

不过刘宗周认为皇帝给百官加俸禄,给士兵厚饷,这等于把好不容易减下来的那点,又给搭进去,还要再找补许多。

因此他强烈建议,百官不能加俸禄,士兵更不能太过优厚,当兵打仗不是享受去的。

“刘总宪,如今不比以前,大明兴盛之时,斗米只要二十钱,一斤肉不过六七钱,一斤鱼一二钱而已,一两银子能买到很多东西,但是现在呢?虽然江南已经稳定,但物价仍然很高,现在广东米价是一石一两二左右,在浙江约一两三四,到了太湖周边则是一两五,而江西是一两六七,到了湖广四川是二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