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567章 天子义儿受锦囊(2 / 3)

从西域进军青藏,扶持格鲁派,获得护教法王称号的固始汗,如今势力极大,但他也是刚控制青藏不久,还有许多唐藏势力反对,所以面对再次崛起的明朝,他选择了称臣进贡。

朱以海也自然是下旨恢复边境茶马贸易,互不相犯。

在这种条件下,固始汗留在青海的八个儿子,八台吉分统部落,驻守青海,而朱以海也便下旨让陇右河西的贺弘器、米喇印等暂时不要越界。

先调头到东边来对付鞑子为上。

青海这边的边境问题,暂时搁置。

对于归义、宣义两镇的防区划分,朱以海定的是以大通河为界。

兰州、西宁、临洮,直抵青海湖东畔,都归宣义镇,而凉州、甘州、肃州、沙州等划给归义镇。

因战事需要,调河西的归义镇驻兰州。

归义镇的主将米喇印、丁国栋等都是河西回人,还是世袭土官,他们起义军多是回人,也有一些原明军、顺军的汉人等,以回人为主。

陇右的宣义军,则是以汉为主,羌氐也有些,许多汉兵还都是从关中来的。

这两支人马,都划为外镇,也就是给予更多便宜之权,军政都让他们暂时一把抓,军饷粮草等也由自己解决。

傅山是皇帝御前侍卫,此次前来,可不仅是外放升职这么简单,是带有特殊使命来的,要代天子向朱鹏飞传授方略。

宣义、归义两镇只是外镇,调他们驻兰州、秦州,也不过是外围牵制威胁关中,皇帝真正对汉中战场寄以厚望的还是朱鹏飞的陕甘行营,以及川贵行营的张世鹏,以及文安之、秦良玉的人马。

张献忠要亡,这是皇帝的推演,不是猜测。

虽然之前张献忠拿自己抢琼来的金银,向文安之换了二十万石粮,还借路又派了义子张能奇带兵去增援在汉中定军山被围的张可望和张定国二义子。

但并不顺利。

因为米仓道翻山越岭,比金牛道更难走,特别是好多路还是分段的,有些路段还算是勉强能通行人马,可有些连接路段极险,得腰上绑着绳索,甚至晚上都只得绑在峭壁上过夜,物资的话只能随身背负一些,无法携带太多。

所以张能奇虽在达州得了十万石粮,但他的七万人马,其实绝大多数都留在达州一带,他只能带着青壮不到两万人背负干粮翻山越岭的赶往定军山。

好不容易买粮借路翻越,在山那边跟清军硬找了好几仗,才突然封锁,一路杀到定军山上。

然后,又被围住了。

白广恩、马科率兵在定军山南面立下营垒,挖壕立栅封锁。徐勇、张勇二将则在东面立营布垒,封锁。

西面嘉陵江,北面汉水。

张能奇跟肉包子打狗一样,好不容易杀到了,可自己也师疲力尽,最要命的是他们这一路过来,所带的粮食本就不多,到了山上后也没剩下什么了。

张定国、张可望兄弟俩在这山上被围太久,部下逃亡大半,突围数次都被击退,现在饿的也没什么战斗力,只能三兄弟抱头痛哭,继续被围着。

张献忠左等右等,见形势不妙。

也没有办法了。

只得强行拼命,他派出了四义子中最后一位张文秀,领兵两万在阳平关下,先往南后撤,再往西面迂回,翻越走马岭,硬是徜出一条路来,试图绕到阳平关后。

这条路比经阴平道,大迂回翻越上千里要近许多,只是路更难走,而且容易被防范。

事实上,张文秀一动,清军就发现了。

驻防阳平关的李国翰派一位副将坐镇留守阳平关,自己亲领精锐八旗赶到王家湾堡驻防拦截。

张文秀率军猛攻。

可王家湾堡虽不如阳平关险固,却也是据险而守,处于走马岭和王家河之间,易守难关。强攻数日,死伤无数,都不得动。

随后徐勇从定军山率一军赶来增援。

这个徐勇就是之前在武昌汉战时,率军出城击溃明军十万人马的徐勇,因功授封陕西提督,随豪格吴三桂入汉中。

豪格吴三桂走后,以固山额真李国翰为主将驻守汉中,徐勇也仍领兵协镇。

徐勇早年也是明将,后来随左良玉儿子降清,在湖广立下大功,如今封国公,十分卖命。

他赶到后,立即汇合李国翰杀出城堡,猛攻张文秀。

张文秀部久攻不下,立营关外狭窄的河谷,被清军突袭,大败,几乎全军尽没,仅张文秀带着百余骑逃回阳平关下。

张献忠一计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