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723章 通牒(2 / 3)

本以为这是送死。

可吴三桂一马当先,直冲敌阵,左右厮杀,硬生生的杀出一条血路,在付出鼻子被削一刀的代价后,硬是把父亲从万军之中救出,于是孤军救父,孝闻九边。吴三桂不仅名震九边,还因此上达天听,一举入了皇帝的眼帘,后来高起潜、洪承畴、祖大寿等的联手举荐下,他也才得以二十六岁成为总兵。

朱以海也承认吴三桂很有本事,但这人太油滑,松锦大战、山海关大战,两次大战,吴三桂的表现都看的出来这人的本质,吴家虽然迁去辽东时间不长,但行事作风地道的辽东军头做风,还加上了几分商人本色。

这种人做事太重于利益得失,没有什么坚定信念,总想着地盘、人马,想着本钱,收益。

一看风向不对,立马就跑,松锦之战时如此,做为八总兵之一,结果跑起来一点不落人后。

李自成北上,崇祯急召他带兵勤王,吴三桂却还非要带上所有宁锦家卷,一路慢腾腾的行军,还边走边讨要饷银等等。得到崇祯加封为平西伯的爵位旨意,仍然故意磨蹭,导致闯军攻陷北京。

在北京攻陷后,他先是接受李自成招抚,可在一番观望后,又迅速转投清军。说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说是为父为君报仇,其实都不过是利益的算计罢了。

山海关大战,多尔衮故意在后面坐山观虎斗,吴三桂被迫跟闯军血战,眼看伤亡不断,本钱不保,吴三桂急的几次不顾安全穿越战场跑去请求多尔衮出兵战斗,甚至不惜磕头跪求。

吴三桂最终的降清,其实跟许多辽东将领的降清一样,基本上是必然的,满清向来厚待归附者,尤其是对辽东将领,而顺帝李自成他们虽夺取北京,但他们是农民军,本就被吴三桂等瞧不起,二来他们入京后的那些表现,也更加让吴三桂认定他们成不了事,所以他在北京城破前故意磨蹭,在城破后的左右摇摆,其实都只是在权衡利弊,计算得失罢了,都只是为了保全手上的兵权,以做为政治资本。

只是山海关一战,他还是被多尔衮算计,导致伤亡不小元气大伤。而之后清军入关后,两路南征,几乎是势如破竹的攻灭李自成和南京弘光政权,也让吴三桂只得乖乖顺从。

在朱以海刚起兵之初,其实吴三桂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不是高兴故国崛起,也不是感念旧主之恩,完全只是觉得若是明朝能够在江南站稳脚,那么他这样的贰臣降将,其实就更有生存空间。

毕竟狡兔死,走狗烹。

只是吴三桂也想不到,这朱以海会这么勐,短短几年就收复两京,将鞑子驱出关外,这完全打破了他曾经封镇云南,以及后来想割据关陇的美好幻想。

到现在这个地步,他其实也没多少讨价还价余地,可吴三桂终究年轻,才三十多岁的他,又哪舍得交出陕甘,甚至交出兵权呢?

不到最后一步,总还存几分幻想。

“既然尼堪等拼死顽抗,不如朝廷派兵入关协剿?”朱以海笑着道。

吴三辅赶紧回答,“家兄说关中残破,缺粮少饷,难以供应更多兵马。如今尼堪虽欲鱼死网破,但家兄与关中将士们拼命围困,暂时还能守的住。”

朱以海呵呵一笑。

“朕也不能袖手旁观,既然吴三桂暂不需朝廷出兵援剿,那朝廷便支援些粮草吧,朕派陕甘总督虞大复从汉中前往长安,并从各地调拔钱粮入关中支援。

吴三桂就专心围剿尼堪,负责军事好了,民政税赋这些,便由总督虞大复等文官负责。”

“让他安心打仗,粮草、军饷,朕让虞大复负责兼理。”

朱以海轻飘飘几句话,顺势还是撕开了一道口子,正式要派官进入关中,接管民政税赋事务。

吴三辅无法当面拒绝,他已经拒绝了皇帝出兵入关中的要求,皇帝也收回了,现在再拒绝皇帝派总督去负责行政兼理粮饷,这就说不过去。

本来吴三桂能这个时候让他带儿子来京,也是无奈之举,形势比人强,没有多少本钱了。

特别是山西河北被明军收复后,尼堪他们彻底的被困在蓝武道山里了,现在成了困兽,吴三桂既不愿意跟他们硬拼,甚至想收编他们,但尼堪他们哪愿意。可他们又无处可去,吴三桂也只得守住蓝田关,跟尼堪他们对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