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802章 天子动怒(2 / 3)

“前套这边,包头原是唐朝的中受降城,克拉克原是唐朝东受降城,振武军地,其南隔河相对是胜州,包头西面的乌拉特旗北面,乌梁素海东是唐天德军。

托克托改名振武县,包头改名燕然县,乌梁素海通黄河的乌加河黄河口设天德县。”

天德县这个位置,北面是乌梁素海,一到雨季洪水时就漫成大湖,东面是大山,南面是黄河,还有条乌加河通河海,在这里筑一座城,非常关键。”

“石咀山、磴口、九原、天德这四座与蒙古交错而居的县,朕要求明年底前,要每县至少移民一千户,三年后移民最少三千户。

而燕然、振武还有胜州,以及归化、绥远、清水、定襄、丰镇、集宁、武川十城,明年底前也得每城至少两千户,三年后至少五千户。”

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

前套北倚大青山,东靠大同,南倚黄河,这块地方可是战略宝地,联通大同盆地,那就是控制绥远、鄂尔多斯的战略支撑点。

也是控制阴山走廊的关键。

偏偏这里还有这么肥沃的土地,适合农耕,那有什么理由不大力发展?这里论土地肥沃,比雁门关外的大同盆地强多了。

文安之觉得压力不小,十四座城,明年底要完成两万四千户,而现在也就前套的归化、丰镇、清水这几个靠近西口的地方,陆续迁来了不少移民,加起来四千户的零头都没有。

“这些边疆之地,移民就跟内地做些区别,来了直接分田分地,免费授田,不过规定三代以内无出售、转让之权,也不得弃地逃荒内迁。

来了后朝廷还要给他们安家银,给他们惠民贷,贷给他们耕牛耕马,以及种子农具这些。

修长城那是死的,但如果内地移民能在这边站稳脚跟,能安居乐业,那才是真正的不倒长城。”

“唐朝不修长城,在河套有三受降城,有横塞军有天德军有振武军,有燕然都护府有单于都护府有安北都护府,唐朝并没失去河套。

反之我大明修边墙,边墙从花马池修到清水河,从宁夏到偏关,横山、靖边、定边、盐池、灵武、宁夏的许多地方都给关墙给挡到北边,自动放弃了。

而这堵从河套后撤了千里的长城,也并没有让大明真正解决边患。

朝廷现在虽然招抚了鄂尔多斯,但不能就放松警惕,得放眼长远未来,必须积极进取。”

朱以海拿出地图,他指着前套的两条大河,红河与大黑河,尤其是大黑河两畔,这可是最肥沃的前套平原,敕勒川啊。

“先来先占好地,先沿着大黑河两岸建屯堡村庄,安置移民,然后红河两畔,再清水河,然后黄河两岸。

驻防御营、省巡防营、屯镇营、团练营、驿卒、官吏,优先授田,一丁授田十五亩,一户可授百亩,再给一亩园宅地,另外官衙给划公廨田出租,官员给职田出租,驿站、水营、航运船队、修船厂、码头、学校、河工这些衙门,设公租田,官府统领管理,代为出租,租金用予补贴衙门和官吏、将士、老师们。

朝廷要再设立一笔专款,用于河套移民,朝廷如果能够在河套站住脚,那西北的隐患也就没了,甚至西北还能富起来。”

这里可是塞上粮仓,到时粮草储备在塞上城堡里,不论是震慑塞上诸部,还是说以后用兵陕甘,这里也能通过黄河水运到宁夏,给陕甘军队供应粮草。

“一年两万四千户移民,三年就得七八万户移民,一时间怕不容易。”文安之犹豫后问,“陕甘回乱平定,洪吴斩杀五十余万逆回,又俘虏了小二百万,是否从中先迁移一部份过来呢?”

“不行。”皇帝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那些回回,虽然并不是都参与了叛乱,但现在也不能放松警惕,洪承畴吴三桂他们脏了手,朝廷也要趁这机会把他们打散迁到台湾海南广西甚至是辽东去,就是不能留在西北,否则会再跟西边的回回勾搭上。”

朱以海不认为那些回回都是坏人,但他们现在信奉的回教,却让他们成了朝廷的威胁,所以打散之后,重新编管迁移安置,禁教改习,移风易俗,甚至回汉通婚,禁绝同族通婚,让他们习汉话拜祖宗尊孔孟,那早晚能同化,仍是一家亲。

“陕甘经此回乱后,也是人口锐减,少了二百多万回回,还死了二三十万汉人,暂时也无法从陕甘迁民入河套,从山东、江西两地迁,无地的贫民总还是有很多的,要动员他们迁移,甚至可以将那些贫地的山村整村整族的迁出来,到这边田多地多,岂不比山里强?”

只要朝廷肯真给政策福利,穷苦百姓当然愿意迁,就好比成化年间那些百姓逃亡到郧阳山区逃到南赣山区去一样,活不下去了,跑荒山里去烧荒种地当野人都愿意,毕竟能活命。

以前大明对这种流民是极为禁止的,甚至是不许百姓随便流动的,最主要就是为了把百姓束缚在土地上,便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