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624章 臣节扫地(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其后清军征派渐多,没有功名越发受到压迫,杜漺也是无可奈何才被迫踏上科举之路,出仕清朝。

滨州杜家和新城王家,可以说是当时山东士绅里有名的代表,他们曾经激烈抵抗,慷慨起义,满门忠烈。

但也在后来的动荡中,家道衰弱,

杜漺最终为了家族,也只能被迫参加科举博取功名。

而王家的王士祯兄弟几个,在邹平外祖父孙氏家居住避难,日子还不算特别艰难,后来其父王与敕被举荐入仕,他以父亲象晋年老为由辞,并让几个儿子在家安心读书。

这既是因为王家曾抵抗鞑子满门忠烈死了三十多个,也因为兄弟与胤全家自杀殉国,所以王家心中更怀怨愤。

当然,王家姻亲多,都是世家名门,他们许多都出仕清朝,包括他们寄居的孙氏家族,以及淄川的高家等,所以一时半会家族还能保持。

孙孝恩跟皇帝诉苦,说的也确实是实情。

并不是山东皆降,只是他们确实经历许多。朱以海起兵时,浙东义绅四起,其实当初山东也一样啊。

可山东没有出一个如朱以海这样的圣君,只有扶不起的衡王,早早被掳去然后归附的德王,有骨气的鲁王还早南下走了。

山东人能依靠谁呢,当他们起义然后被扑灭,最终多数人选择了归附新朝。

朱以海对这番话倒有几分认同,因为历史本就如此,就如真实的历史上,浙东起义虽然激昂慷慨,但并没能坚持多久,很快就被扑灭,虽然仍有一些退到海上,如张煌言张名振等跟着朱以海这个海上监国,硬是再坚持了十八年。

但绝大多数人还是被击败,最终妥协归附了。

所以也不能全怪他们。

又有顺军失败的前车之鉴在先,所以朱以海也没打算对他们清算什么,差不多就行。

“陛下,城外有一女尼举白旗前来。”

“哦?”

“那旗上还有字,”

“十六帝德泽在人,可卜中兴与再造。”

“三百年臣节扫地,愿抒下士之孤忠!”

当这四句话在厅上念出,本地豪绅们几乎都念出了一个名字,“刘孔和。”

也有人马上想到这位女尼,应当就是曾经与刘孔和一起募兵三千起义诛伪,后来还接收了济南,最后去了徐州,然后被刘泽清杀死了丈夫后,心灰意冷回到长白山剃发为尼的王氏,她也出自新城王氏。

孙孝恩把这其中详细禀与皇帝。

崇祯朝首辅大学士的儿子未亡人,还是位能拉弓射箭力能举石的巾帼英雄,曾带兵勤王诛伪,可最终却被刘泽清害了丈夫,心灰之下才解散义军出家为尼。

那四句话,乃是当年刘孔和在长白山下树旗招兵时,亲自所书。

朱以海听了也大为感动。

明末时虽然许多山东士绅最终选择了归附鞑子,但山东也出了不少慷慨悲壮的忠烈之士。

也更因绝大多数人最终为了家族利益而妥协投降,那些不曾妥协的才更显难得。

就如眼前这位孙王氏。

“传旨,请孙王氏入城相见。”

如此女中豪杰,必须得一见,还得好好表彰。

甚至今天看了这无数投降派的山东名门望族代表们,他才越发觉得之前不太起眼的新城王氏,真的是很了不得,他们家抵抗鞑子死了三十多年轻俊秀,家族最后一位优秀的年轻俊秀也自杀殉国,面对鞑子的招安,面对举荐入仕,他们却还能果断拒绝,让子弟安心读书,仅仅凭这,也值得朱以海要特别的赏识重用新城王家人了。

还有送旗来的这位孙王氏,更要好好宣扬。

山东,也还是有许多忠贞义士的。

。您提供大神木子蓝色的海上升明帝起点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