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672章 江山(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收租可比变价出卖收益高,哪怕只收秋粮四成租,可年年收,长远收益更高。变卖一次卖掉,还卖的便宜,哪里如出租。

但这种官田出租,不符合朝廷长远利益,朝廷虽然需要财政,但目的又不是赚钱,长治久安,才是朝廷的最终目的。

自耕农、小地主增加,于朝廷长治久安有利。

有地农民跟无地佃户,那是完全不同的,朱以海研究过,这时代如果是有十亩地的自耕农,没战争灾害的情况下,基本上能够是满足温饱的,而没地的佃户再辛苦,一年下来除去吃用外,所能剩下的,不及自耕农的十分之一。

这就是掌握生产资料的区别。

变价出售土地给无地农民,虽然要钱,还要利息,可如果拉长到十年分期,其负担则是能承担的起的,一亩上田三块银元,十亩三十块,利息十五块,分期十年还,前面只需还本,就是一年还三块,十年期满,才需要还最后的那十五块利息。

这等于给农民十年时间,积攒这笔利息钱。

直接拥有十亩好田,一年虽要还三块贷款,可三块钱也不过三石米的钱,上田是能达到年产三石的标准的。

农民除去种子等开支,种十亩地,一家五六口人,除去口粮十八石左右,还能剩下十二石左右,若是其中一亩种桑或棉等,还能有更多收益。

十亩地缴税两石多,依然还有六七石余粮,以及一亩地的蚕丝以及丝布的收益八九块,还三块买地贷款,应当还能有十五六块。再攒一块五利息,则还能有十四五块。

当然,这是最好的情况下,如果遇到生病、生老病死婚嫁等还有不小开支,万一遇灾害等,也可能颗料无收。

不过只要社会稳定,贷款十年为期的话就风险小的多。

甚至农民一家种十亩地,男耕女织,甚至农闲时打点散工之类的,也还能有些额外收入,基本上是能承担这借贷后还能解决温饱的。

当然,前提得是吏治清明,否则贪官污吏能轻易的让普通百姓破产。

一个有良田十亩的自耕农,在风调雨顺,甚至吏治清明的安稳时代,辛苦努力一年,也可能只攒下十几二十块银元。

可以想象这年代百姓的艰难,但凡遇到点水旱蝗灾,又或苛捐杂税,再遇到疾病婚丧,可能就要破产。

而没有自己土地的佃户,是更悲惨的,他们就算一年到头,可能也难以温饱,所以江南的佃户许多人一辈子娶不到老婆,打一辈子光棍,最后贫困交加中死去。

有些人年轻时可能还能攒几块钱,然后租个老婆来过两年日子,帮着生个孩子,运气好这孩子能活下来,也许就还能有个后。

但总的来说,在明末那种时代下,其实民间疾苦,百姓困顿,明末的社会早就是遍地干柴,溅个火星子就星火燎原了。

没有李自成、张献忠,也会有张自成王自成赵自成等人。

就算没有后金崛起辽东,关外的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也一样会乘机打进关南下中原。

朱以海这几年,对大明这二百多年江山也有了更深的领悟。

大明的江山,虽是叫花子和尚朱元章开创的,但过的最好的是皇帝宗藩和勋戚官员士大夫们,对他们来说,大明近三百年江山,这是最好的时代,能比肩两宋的繁华。

可对底层的百姓来说,大明的江山烂透了,百姓没过过一天好日子,始终挣扎在温饱线下,大明对他们而言,就如烂泥潭,甚至就是个地狱。

这是不对的,这天下两极分化太过严重了。

朱以海虽然是那个坐在龙椅上的人,可如果他不能正视并改变这点,那他就算收复两京,也不可能叫中兴大明,光复华夏,要不了两三代,可能又亡国亡天下了。

必须得改,不改不行。

用强力手段,清理田产,把大量的地再变卖给百姓,没钱买,那就让他们贷,低息,还十年分期,十年才一半本钱的利息。

给勋戚官员士大夫地主们限田额,尽量让更多无地的百姓,能够在这波重新开国的过程里,获得田地,以此打下南明王朝稳固的根基,以求能够再安三百年天下。

朱以海不求江山万年,但愿等收复天下后,能够开启三百年中原安稳就行。

。您提供大神木子蓝色的海上升明帝起点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