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786章 舰队就位(2 / 3)

船上的船老大告诉严树勋,因为朝廷大力经营辽东,现在辽河就成了最重要的交通线,从营口到开原八百里水道上,往来有八千条船。

“太夸张了点吧,八千条?”

“差不多就这数,一点不夸张,现在这辽东每天多少移民过来,他们大多是从海上过来,在旅顺、营口和凌口几处登陆,往内陆去辽河是最便捷的,这运粮的运牲口运布的,运移民,运屯兵、驿兵,运驻军的,几十年也没这么热闹过啊。

你看看营口的热闹就知道了,那些高楼一样的大海船停了多少,过来运货的内河船又有多少,一片一片的,码头上多少扛活赚钱的,修了多少货栈客栈啊,不说别的,仅是那青楼都上百家啊。”

严树勋是浙西嘉兴人,江南富庶,运河、太湖、大海,对船也是极熟悉的,一条船能装多少他一眼能看的出来,虽然这些辽河上的船不大,但数量确实多。

当他们路过牛庄的时候,也进码头检查登记,报税交钱,顺便吃饭买菜补给,牛庄的船也是跟营口一样挤的满满当当的。

这里三河交岔,不过港口不深,所以大海船进不来,都在营口。严树勋估计这没一千条船,也得有几百条,不过码头管理的很整齐,进进出出有条不紊,甚至码头有专门的税警营、税务厅的官员们,倒也没乱收税。

在牛庄码头休整一番,便继续开船。

好在这趟顺风,船老大说要是不顺风,可能得跑上半个月,顺风七八天就行了。

八天后,他们跑完了八百里水路,抵达了开原的老米湾,这里曾是大明的辽海卫。

开原西面大小清河还设了广顺、镇北二关,老米湾在辽海卫西面,北面就是辽河上的新安关,这块明初的北面突出部,三面都是关墙。

这个突出的辽海卫,西面隔辽河便是蒙古科尓沁部落,而东面则是海西女真部落。

不过在努尔哈赤崛起后,不论是海西女真四那拉,还是西面的科尓沁等蒙古部落,甚至是北面蒙古化女真,都被后金一一征服。

但是现在,明军收复辽沈,沿辽河而上,西取彰武,中取康平,北取四平,科尔沁部也是瑟瑟发抖,只能不断北迁。

开原本名开元,是元代的开元路,朱元璋把开元移治这里,为避讳改为开原。这里也是明初三万卫、辽海卫和安乐州的治所。朱元璋曾一度规划把三万卫设在五国城,但后来认为粮草不好运输,后缩了一千多里,设到开原。

设在此处,也皆因开原有便捷的水路运输。

这里还是明朝与女真的重要边市,海西女真的叶赫部就因居住在北面叶赫河两岸而得名。

严树勋顾不得休息,这一路上比较顺利,倒也不辛苦,他一到老米湾码头,甚至都没去在辽河支流大清河畔的开原城中,直接就问起前吉林的事。

“这老米湾到船厂还得有五六百里吧?全走陆路吗?”

船老大带着他到码头,找到了另一位船老大,“一般从牛庄也就到开原老米湾了,但如果还要往北走,也是可以的,只是得换上更小些的船,还得是专跑上游的船老大。”

那位被叫来的船老大告诉严树勋,如果是要去船厂,其实不用走几百里陆路。

“最多不用一百里陆路。”

在后金征服了海西女真,夺取了开原铁岭等地后,也利用辽河来运输物资,尤其是海西海东等地的物资,都是经松花江的支流汇聚到长春城,进入松花江的支流伊通河,储存在伊通城。

再经过百里左右陆路,运送到西边的东辽河上游的邓子村(公主岭市),从这里再装运上船,就可以沿东辽河一直到开原的老米湾,再换上大些的船,经八百里辽河就直抵牛庄,或是运往沈阳。

东辽河上游一年能通航的时间不多,但只要不是干枯或是暴雨洪水时期,都还是可以运输的。

走这条水路,就可以让辽河松花江联运,通过东辽河与伊通河,把原本五六百里的距离,缩减到百里左右。

工部提议要考察修一条松辽运河,正是把伊通河跟东辽河联结起来。

严树勋听说后松口气,赶紧去找了老米湾码头的官员,拿出了兵部的公文后,那边也是非常配合的帮他调船调人。

货物从船上再次转到小点的船上,当天便又沿河而上。

从老米湾到邓子村,进入东辽河后,下游还算河道宽阔平坦,越往上河道越窄,水量越少,不过都还算平坦,没什么险滩激流,但得担忧科尔沁蒙古人,或是建虏,这里已经是北境边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