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一章 游走新疆(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选好了路线,后面需要做的就是“按图索骥”一步步前行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游客此段路大多行走在所谓的“西域”范围内,即今日的新疆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天山、中亚腹地等地。这一路,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可亲临戈壁怪石奇木之地,更有机会见到天山冰峰耸立、雪莲绽放的美景,古城遗址、异域风光,尽在此行。然山高路远,阳光总在风雨后,一路颇为难行,游客须得做足心理准备。

本篇着重介绍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大小城池、众多国家。此行程中途径国家名字均为音译,随朝代变迁,不同时期记载或有不同,本书的玄奘取经路线是按《大唐西域记》所载,其中许多国家其实就是以一座城为据点、人口不过数千的氏族部落,因此政权极不稳定,随时都会被周围较之强大的氏族吞并。这样的小国家难以用今日的地理位置详细标记,我们不能凭空猜想,只好将其省略,只将那些确实可信的地点提出来,用今日的地理位置标识,我们以相关城镇或山川河流概括所在区域。

贞观三年,玄奘从长安出发,经过兰州到达凉州,当时唐朝国力尚不强大,与西北突厥人正有争斗,禁止人民私自出关。凉州都督李大亮听说玄奘要西行,强令他返回长安。当地慧威法师敬重玄奘宏愿,令小徒弟慧琳、道整二人秘密送玄奘前进。他们怕白天被官兵捕捉,便夜晚行路。到达瓜州时,所骑的马又倒毙了。这时李大亮捉拿玄奘的公文到达,州吏李昌认为玄奘的宏愿是罕见的,不应扣留他,就把公文毁掉,催促玄奘赶快前行。玄奘买得一匹去过伊吾(哈蜜)15趟的老瘦赤马,新收徒弟石盘陀陪同,于夜间上路。慧琳、道整二人不堪远行,遂回凉州。如此艰难的行进使玄奘进一步下定了西行的决心:不到印度,终不东归,纵然客死于半道,也决不悔恨。半夜,他们偷渡玉门关成功。刚事休息,只见石盘陀持刀向他走来,石表示再走是死路一条,不愿同行,玄奘只好任他离去,孤身一人前进。

在大沙漠上,看不到行人,黄沙之外,人、兽的骨骸便是生灵的行迹。顺着走,有时像在前面有大队人马在行动,其实这是在孤寂与恐怖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幻觉。行进到玉门关外的第一个哨口,等到夜间偷渡,还是被守卫发现,差点被箭射中。校尉王详同情他,因他不愿东返,劝他到敦煌修行,玄奘还是表示宁可受刑,也不停留。王详只得让他过了哨卡,并告诉他要往第四个哨口,那里有他的族人,可以放行。玄奘依言出发,过了第四哨,再前进是800里莫贺延碛,古代叫做沙河,是《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所谓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地方。玄奘只身行走,默念《般若心经》,鼓励自己。走了100多里地,迷失了道路,见到水,牵马饮水,不小心把袋子掉到水里,路上用的东西都丢失了,又不知道向哪里走,于是只得重返。他边走边想,先前发过誓,不到印度不回头,今天怎么了,竟然往回走了?又想,宁可朝西走着死了,也不应该回去,想到这里,劲头来了,便改变方向,继续西进。一路但见黄沙飞扬,如同下雨,晚上看见人兽骨骸发出的磷火,闪闪烁烁,阴森可怕。最严重的是走了5个白天,4个夜晚,还没有见到水,干渴难以忍受。到第五个夜间,没有一点力气了,便躺倒在黄沙上。半夜忽然刮起风来,令人清醒,他立即爬起,又上路了。马忽然不按路行走,拉也拉不动,原来它发现了水草。饮饱吃足,休息了一天,然后又出发。走了两天,出了流沙,到达伊吾,随后到高昌。可以说这是玄奘取经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经过这番磨练,玄奘西行的意志更加坚定了。

穿过莫贺延碛大沙漠,玄奘抵达伊吾(今日的新疆哈密地区),短暂停留后受到高昌国王盛情邀请,于是抵达白力城(不可考,大致认为相当于今新疆鄯善县附近), 高昌王热情款待了玄奘,并希望他留下传播佛教。玄奘的目的是往印度取经,于是他婉言谢绝。高昌王再三挽留他,玄奘还是不同意留下。高昌王以为用扣留的方式可以使玄奘屈服。玄奘用绝食来回答,三天滴水不沾。国王深为他的精神感动,遂放他西行,还给他剃度4个徒弟,30匹马,25个侠役,并写了24封公文,给玄奘西行将要经过的各个地区的行政首脑,请求关照。高昌王的礼遇,是玄奘以前没有经过的,此后上路,在物质条件上,比前一段路程好多了。

(一)玄奘的新疆

1、喀喇沙尔

(1)阿耆尼国

出高昌故地。自近者始。曰阿耆尼国(旧曰乌耆)阿耆尼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六七里。四面据山道险易守。泉流交带引水为田。土宜穈黍宿麦香枣蒲萄梨柰诸果。气序和畅风俗质直。文字取则印度。微有缯绢服饰毡褐。断发无巾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王其国人也。勇而寡略好自称伐。国无纲纪法不整肃。伽蓝十余所。僧徒二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经教律仪既遵印度。诸习学者。即其文而翫之。戒行律仪洁清勤励。然食杂三净。滞于渐教矣。从此西南行二百余里。踰一小山越二大河。西得平川。行七百余里至屈支国(旧曰龟兹)。

离开昔日的高昌国境,首先叙述距此最近的国家,即阿耆尼国(旧称乌耆)。阿耆尼国之疆域东西六百多里。大都城方圆六七里。该国四周依山,道路艰险,易于防守。溪泉河流错纵交织,水被引来灌溉农田。土质宜于种植糜子、黍子、冬小麦、香枣、葡萄、梨子、花红等作物水果。四季气候温和舒适,居民风气淳厚朴实。文字效法印度,略作增减。服装衣饰由毛料制成,剪短头发,不束巾纶。通用货币为金钱、银钱、小铜钱。国王是本地人氏,勇而无谋,喜欢自夸。国家没有纲常法纪,政令残缺松弛。境内有佛寺十多所,僧人两千多人,研习小乘佛教的说一切有部。由于其佛教经义与戒律仪轨都仿照印度,故诸研习者依据印度原文探索研究。信徒遵守戒律仪轨,洁身自好,勤奋努力。但是允许兼食三种净肉,所以滞留在初浅的渐教阶段。从这里向西南方走二百多里,翻过一座小山,渡过两条大河,向西抵达一片平原,再走七百多里,到达屈支国(旧称龟兹)。

(2)抚回庄

玄奘以绝食作为要挟,终于迫使高昌王放他西行。由于之前耽误的时日过多,因此玄奘急于赶路,希望能追回一些失去的时间。可是尽管有高昌王赠送的马匹、财物、随从人员和他亲笔写的书信,但取经途中的阻碍仍是不可避免。玄奘刚出高昌地,行至阿耆尼国——即今新疆喀喇沙尔抚回庄地区,遇到了山贼。玄奘破财免灾,施舍了一些财物给山贼,山贼也很通情达理,没有斩草除根便作鸟兽散。当晚,玄奘一行人就睡在王城附近的山谷里。与玄奘结伴同行的几十个做生意的胡人,为了贪图早点赶到市场去做生意,半夜时悄悄先走了。等玄奘一行人上路不久,发现他们遇害的尸骸,财物被劫掠一空。在这个离王城如此近的山谷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治安就更不必说了。玄奘纵使笃信佛法、涵养极深,怕也有些怨气掺杂于此地的记载中。“王其国人也。勇而寡略好自称伐。国无纲纪法不整肃”之真伪,今日也难以考证了。

今日游此地,若是盼着去见识方圆六七里的大都城、纵横交错的溪泉河流、深奥的天竺梵文和古朴的屋舍器物,你怕是要失望了,最终大概只能见到一些半埋在黄沙中的旧城墙或三两座崭新的水电站,若是凑巧在瓦砾碎石间拾到几枚锈迹斑斑的铜钱,那你就要庆幸自己的好运了。昔日之景早已被受风沙侵蚀,被黄土尘封在了历史的泥淖中——时间是可以改变一切的,一如老旧半导体中传出的凄凉的词句: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1.2 饱受风沙侵蚀的古城遗址

耆尼国,是位于西域之古国名,又作乌耆国、焉耆国。东邻高昌,西接龟兹。其国沿开都河和它的支流分布,河水滋润了两岸的万物。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于其地筑城,定名喀喇沙尔,维吾尔语意为“黑城”。1843年,清朝政府调来宁夏固原、甘肃临夏等地625户人耕种屯田,这些人中大多是回族。再后来,喀喇沙尔城外的开都河修建大桥时,又从固原和临潭两地调来大批回族当船工。大桥修好后,清政府要求这群‘口内’人留居喀喇沙尔,给他们划拨土地,免征皇粮。喀喇沙尔回族人口的第二支流是白彦虎溃败的陕西回民军。当年,白彦虎起义,率声势浩荡的十万的人马,从关中一路败到轮台,在轮台退无可退,于是与清军大战,致使10000军士与家眷被俘。左宗棠将这其中的2200个男人与1600个女人安抚在了喀喇沙尔。为了使得这群人在这里安心居住,清政府还敕建了临固清真寺。安置这些回民的村庄,被取名为“抚回庄”或是“永宁村”。这些地名至今沿用。光绪八年(1882年)置喀喇沙尔直隶厅,归阿克苏道管辖。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喀喇沙尔直隶厅升为焉耆府。

上世纪三十年代,新疆军阀混战,尕司令马仲英的骑兵与盛世才决战在南疆大地。马仲英部队最终被盛世才与苏联红军联手击败,这支以回族为主体的败军中,侥幸活下来的兵卒,多半流落在喀喇沙尔。这是喀喇沙尔三万回族人的起源。1954年,喀喇沙尔成立了自己的回族自治区(县),次年改称为自治县。

喀喇沙尔城依开都河而建,是开都河分流生出了库尔勒的孔雀河。与高楼林立的库尔勒相比,喀喇沙尔相对朴素了很多。初春的开都河上,寒气扑面而来,河流宽大平缓,水下激流。河水中含沙量很大,水文变化无常。开都河的桥梁早已经老化,不时有客车匆匆驶过。桥梁的另一头是乡村,有抚回庄和永宁乡。站在城边上,看开都河对面,透过那干枯密集的白杨林,是一户户人家、一座座高耸的清真寺。这里的清真寺别于其他地方的寺院,大多古香古色,少了阿拉伯的风格,而多了一些中国传统的味道。

晴朗的午后,可在开都河边静享喀喇沙尔今日的风貌。苍蓝的天空,河水波光粼粼蔓延开去,河两岸长满青草,远处则是一望无际的黄沙。回族人民热情而好客,他们带着洁净的小白帽,跳着欢快的舞蹈,一展歌喉,以友善的笑容迎接每一个来往的过客。

2、库车

(1)屈支国

① 都城

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七八里。宜穈、麦,有粳稻,出蒲萄、石榴。多梨、柰、桃、杏。土产黄金、铜、铁、铅、锡。气序和,风俗质。文字取则印度,粗有改变。管弦伎乐,特善诸国。服饰锦褐,断发巾帽。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王屈支种也。智谋寡昧,迫于强臣。其俗生子以木押头。欲其遍递也。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经教律仪,取则印度。其习读者,即本文矣。尚拘渐教,食杂三净。洁清耽翫,人以功竞。

屈支国之疆域东西一千多里,南北有六百多里。大都城方圆十七八里。土质宜于种植糜子、麦子,出产粳稻、葡糖、石榴,盛产梨、花红、桃子、杏子。矿产为金、铜、铁、铅、锡。气候四季温和,民风淳厚朴实。书面文字效法印度,稍加修改。器乐歌舞,独善盛场,尤胜各国。衣饰多用彩绸、毛布,头发剪短,束戴帻帽。通用货币为金钱、银钱、小铜钱。国王为屈支土著,才智平庸,谋略不足,受制于干练的权臣。其地风俗,用木板箍扎初生婴儿的头部,以使头形扁薄不圆。境内有佛寺一百多所,僧人五千多人,均研习小乘教的说一切有部。佛经教义与戒律仪轨都效法印度,故学习者直接阅读印度原文。僧徒依然滞留于渐教阶段,兼食三种净肉。不过人人洁身自好,钻研佛典,互相以修行之功效竞胜。

② 都城西门

大城西门外,路左右各有立佛像。高九十余尺。于此像前,建五年一大会处。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上自君王,下至士、庶。捐废俗务,奉持斋戒,受经听法,渴日忘疲。诸僧伽蓝庄严佛像,莹以珍宝,饰之锦绮,载诸辇舆,谓之行像。动以千数,云集会所。常以月十五日、晦日。国王大臣谋议国事,访及高僧,然后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