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七章 印度河流域(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印度河流域的最主要构成是印度河平原,印度河平原是世界上最大冲积平原之一,面积26.6万平方公里,由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麓延伸至阿拉伯海,南北长1280公里,东西宽320~560公里。习惯上以北纬29°线分上、下印度河平原,前者即旁遮普平原,后者即信德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呈新月形,自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延伸到到旁遮普平原,从哈里亚纳平原延伸到孟加拉国的恒河三角洲,漫滩峭壁,因河水侵蚀、河道改变构成了该平原的基本地貌特征。北面,特莱平原二个狭长地带形成了中央平原的北部边缘,从喜马拉雅山麓源源流出的地下水在平原的河道周围形成沼泽。南面,由拉贾斯坦邦向东沿印度大沙漠、中部高地延伸到到孟加拉湾的山脉构成了平原的南部边缘,山脉海拔从300米到1200米不等,大致呈东西走向。

印度河平原地处南亚,是一片富饶、肥沃而古老的土地,平原大致分为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部分、旁遮普(Punjab)与哈里亚纳平原区、恒河中下游地区三大部分,分布有恒河与印度河两大水系,跨越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涵盖了印度东北部、巴基斯坦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孟加拉国的大部分,为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居住有超过8.5亿的人口。印度河平原以其作为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蕴育和发源地而闻名,其平坦和肥沃地理条件,演绎了包括摩揭陀、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卧儿帝国、德里苏丹国等多个帝国的兴衰史。其中的中央平原更是佛教、锡克教和耆那教的诞生地。

在这片平畴的沃野上,千万年来,印度河和恒河奔流不息。印度史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明哈拉巴文明,就是在此地上产生的。印度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但在18世纪之前,人们根本没有想到这条藏身于沙漠、人迹罕至的河流曾有过堪与古埃及相媲美的璀璨历史。而且与其它古代文明相比,有其它古代文明所不具备的独特行。

印度河平原文明最早引起人们注意是18世纪哈拉巴遗址的发掘。在这里发现了大都市残址。19世纪中叶,印度考古局长康宁翰第二次到哈巴拉时,发掘出一个奇特的印章,但他认为这不过是个外来物品,只写了个简单的报告就抛之脑后。此后50年,再也无人注意这个遗址了。然后,之后在以包括哈拉巴在内的旁遮普一带为中心,东西1600公里、南北1400公里的地域内,发现了属于同一文明的大量遗址。这个发现震动了考古学界,因为涵盖范围如此之大的古文明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19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在不经意间找到了位于哈拉巴以南600公里处的马享佐达摩遗迹,经对照,发现这里与哈拉巴出土的物品极其相似,这时人们才想起50年前哈拉巴出土的印章,考古学家开始注意这两个遗址间的广大地区。这些遗址位于印度河流域,所以被称为印度河文明。据考证,遗址始建于5000年以前甚至更早的年代。和所有其他古代文明一样,印度河平原主要是农业文明。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和大麦,不过,当地居民还种植紫花豌豆、甜瓜、芝麻、椰枣和棉花——经考证印度河流域是全世界最早用棉花织布的地区。

(一)玄奘的印度河流域

1、斯瓦特河

(1)乌仗那国

乌仗那国,周五千余里,山谷相属,川泽连原。谷稼虽播,地利不滋。多蒲萄,少甘蔗,土产金、铁,宜郁金香,林树蓊郁,花果茂盛。寒暑和畅,风雨顺序。人性怯懦,俗情谲诡。好学而不功,禁咒为艺业。多衣白毡,少有余服。语言虽异,大同印度。文字礼仪,颇相参预。崇重佛法,敬信大乘。夹苏婆伐窣堵河,旧有一千四百伽蓝,多已荒芜。昔僧徒一万八千,今渐减少。并学大乘,寂定为业,善诵其文,未究深义,戒行清洁,特闲禁咒。律仪传训,有五部焉:一法密部,二化地部,三饮光部,四说一切有部,五大众部。天祠十有余所,异道杂居。坚城四五,其王多治瞢揭厘城。城周十六七里,居人殷盛。

瞢揭厘城东四五里有窣堵波,极多灵瑞,是佛在昔作忍辱仙,于此为羯利王割截支体。

乌丈那国,方圆五千多里,山峰、谷地紧密相连,河流、湖泊水源相通。虽然也种谷物庄稼,但是土地并不肥沃。盛产葡萄,少出甘蔗,矿产则有金、铁,适于种植郁金香,森林树木浓郁,花草果木茂盛。气候温和,风调雨顺。居民生性怯懦,风气崇尚诡诈。爱好学业,但不专致,禁咒之法,作为专业。多穿白色毛布,其它衣料很少。语言虽异印度,但是大体相同。文字礼仪,互有关系,崇奉佛教,信仰大乘佛法。苏婆伐窣堵河两岸,原有佛寺一千四百座,多数已经荒废。以前曾有僧人一万八千,如今逐渐减少。全都研学大乘佛法,专门修习禅定,喜欢诵读经文,但不深究含义。都能遵守戒规律条,特别擅长禁咒。世传戒律共有五部:第一,法密部;第二,化地部;第三,饮光部;第四,说一切有部;第五,大众部。境内尚有天祠十多所,外道教徒混杂相居。坚固要塞四、五所,国王经常驻跸瞢揭厘城。该城方圆十六、七里,居民众多,生活富裕。

瞢揭厘城之东四、五里处有一大塔,极有灵验,当初佛陀为忍辱仙时,在此被羯利王割截肢体。

(2)观音寺

乌丈那国即今天的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的印度河上游斯瓦特河地区。玄奘急于赶往东南方的那烂陀寺,如何肯背道而驰,向北走几百里?今人推断他关于此地的记载或许缘于传闻。可玄奘关于乌丈那国的加载却又十分详细,传闻之说怕立不住脚。现不作猜测,不管玄奘去没去过,我们都不能忽略此地,因为它是中国学僧往天竺取经的必经之地,在北魏神龟元年(公元518年),洛阳僧人宋云与慧生奉北魏胡太后之命西行求法,经吐谷浑、鄯善、于阗等国,越葱岭,进入北印度。在此地,宋云与慧生受到乌仗那国王以上国使节级的礼遇,他们向在当地传播了汉文化。宋云回国的时候,在葱岭遇见了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当时手上拿着一只鞋子,翩翩独行,宋云问道:“大师欲何往?”师曰:“回西天去。”于是,就有了达摩祖师只履西归的故事。

玄奘到来的时候,这里的人崇信大乘佛教,偏重于禅定三昧,山谷林间到处都有精于真言陀罗尼的瑜伽隐士,他们的戒行十分清净,律仪的传承以五部为主:法密部、化地部、饮光部、说一切有部等五大众部。这些伟大的瑜伽行者,大都安住在密行的境界当中而不为人所知。只有当他们修持成就之时,才以种种善巧方便现世,救度无边痛苦的众生。

乌仗那国与中国的渊缘甚深。在南北朝时期,乌仗那国的密行尊者昙摩罗,携带佛陀真身舍利和经藏到了汉地传法。昙摩罗天资聪颖,精通佛学,又擅于真言密咒,且神验无比,能咒枯树生枝叶,咒人变驴马,见者无不惊怖。昙摩罗师来到中原之后,很快就通晓了汉语、隶书,并在洛阳城西按照乌仗那的建筑风格兴建了一座法云寺,寺内的佛像就和佛陀在鹿野苑成道说法时一样逼真,京都的僧俗都到昙摩罗这里,请他传授佛法。

北齐时,那连耶舍大师从乌仗那翻越葱岭进入中原,受到齐宣王的礼遇,住在天平寺中译出《月灯三昧经》等多部经典。周武灭佛时,耶舍大师隐迹于山野潜心修行,隋朝立国后,隋文帝迎请大师住大兴善寺,从事译经事业,一直到隋开皇九年八月圆寂,世寿一百岁,共译出《菩萨见实三昧经》等十三部七十多卷经书。

乌仗那国的国王名达摩因陀罗诃斯。诃斯王一生敬信三宝,以大乘佛法教化万民,在玄奘未到达乌仗那国时,诃斯王就早已听闻东方汉地来了取经者,所以,当玄奘一进入乌仗那国境,就被迎入瞢揭厘城的王宫内接受供养。

诃斯王早已听闻大唐天子李世民的盖世武功和事迹,对东方的摩诃支那国十分向往。玄奘于是向诃斯王介绍了国内的文化、信仰和朝代的变迁。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诃斯王的使者到达长安,向唐太宗呈上国书和献上龙脑香等贡物。

而玄奘到此地,则揭开了一个佛教史上的重大误会,这件事关系到佛教中颇为重要的一个人物——观世音菩萨。

玄奘来到此地的之时大约是在629年,佛教已经不在最鼎盛之期了。从前的一千四百多所寺院,已荒芜多半;从前有一万八千僧人,也减少了许多。虽然这时的僧人还在信奉大乘佛教,可大多僧人难以入定,更不去探究佛教精义,佛学都比较肤浅。玄奘自然对他们没什么好印象。尽管如此,这里这里的大量的佛教圣迹,对玄奘还是有吸引力的。

吸引玄奘的是寺庙里的一尊佛像,音译过来是“阿缚卢枳低湿伐罗菩萨”。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唐言观自在,合字连声,梵语如上;分文散音,即阿缚卢枳多,译曰观,伊湿伐罗,译曰自在;旧译为观世音,或云观世音,或观世自在,皆讹谬也。

中国观世音佛像

玄奘说这尊像叫“观自在”,在此之前中国人称其为“观世音”是错的,由梵文翻译错误导致。也就是说,一千多年来汉族的佛教徒读的都是一个错误的名字。可是,习惯的力量实在太过强大,就连玄奘如此高的权威都没能把约定俗成的这个错误更改过来。到了今天,我们还在说观世音菩萨,极少有人说观自在菩萨。玄奘虽然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指出了这个错误,我们应该体会他的无奈,这是一个不能更正的误会。

2、博德瓦尔高原

(1)呾叉始罗国

呾叉始罗国,周二千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余里。酋豪力竞,王族绝嗣,往者役属迦毕试国,近又附庸迦湿弥罗国。地称沃壤,稼穑殷盛,泉流多,花草茂。气序和畅,风俗轻勇,崇敬三宝。伽蓝虽多,荒芜已甚。僧徒寡少,并学大乘。

从此东南越诸山谷,行七百余里,至僧诃补罗国。

呾叉始罗国,方圆二千多里。该国的大都城方圆十多里。酋帅豪族争权夺利,王室统治不复存在。从前隶属迦毕试国,近来又属迦湿弥罗。土地肥沃,庄稼茁壮,水流众多,花果茂盛。气候温和,有轻视凶悍好斗的民风。当地居民多崇奉佛教。境内佛寺虽多,但已十分荒芜,僧人数量很少,全都研习大乘佛教。

从本国向东南方越过诸多山谷,行走七百多里,抵达僧诃补罗国。

(2)拉瓦尔品第

玄奘离开斯瓦特河流域,进入印度河平原,历经呾叉始罗国、僧诃补罗国和乌刺尸国,相当于今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区,当时此地隶属迎湿弥罗国。据《慈恩传》记述,玄奘在前往那烂陀寺途中并未亲履僧诃补罗国(当今萨尔特山脉北麓的开脱斯及其附近一带),我们便只跟随玄奘的足迹,到访拉瓦尔品第便好。

拉瓦尔品第,位于博德瓦尔高原,伊斯兰堡西南10余公里处。城市建在古代习演瑜伽的拉瓦尔部族村落的遗址上,1849年被英军占领后,因位于印度西北的防御要冲而受到重视。1959~1967年,在新首都伊斯兰堡修建期间,作为临时首都。整个城市分新城和老城,新城原为英国殖民军的兵营,多为老式庭院住宅,现为政府高级官员和富商居住之地。市场繁华,交通便利。老城为平民住宅区,拥挤杂乱。拉瓦尔品第为木材、家畜的集散地,拥有纺织、食品、化学、金属等工业,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工商业区。为交通枢纽,是通往克什米尔通道的起点,有拉合尔——白沙瓦铁路通过,与阿富汗、斯利那加、拉合尔之间有公路相通,设有飞机场,是喜马拉雅山与恒河平原间的交通要冲。市区内随处可见英国统治时期的遗迹,与充满东方风格的拉贾巴沙地区形成强烈对比。市内有利亚卡特花园、阿尤布国家公园以及旁遮普大学的6所学院。城东北14千米的新首都伊斯兰堡的建成,使两者连为一体,构成伊斯兰堡——拉瓦尔品第大城市区。

3、渡口

(1)乌铎迦汉荼城

乌铎迦汉荼城,周二十余里。南临信度河。居人富乐,宝货盈积,诸方珍异,多集于此。

乌铎迦汉荼城西北行二十余里,至婆罗睹逻邑,是制《声明论》波尔尼仙本生处也。遂古之初,文字繁广,时经劫坏,世界空虚,长寿诸天,降灵道俗,由是之故,文籍生焉。自时厥后,其源泛滥。梵王、天帝作则随时,异道诸仙各制文字,人相祖述,竞习所传,学者虚功,难用详究。人寿百岁之时,有波尔尼仙。生知博物,愍时浇薄,欲削浮伪,删定繁猥,游方问道,遇自在天,遂申述作之志。自在天曰:“盛矣哉!吾当佑汝。”仙人受教而退,于是研精覃思,采摭群言,作为字书,备有千颂,颂三十二言矣。究极今古,总括文言。封以进上,王甚珍异,下令国中,普使传习,有诵通利,赏千金钱。所以师资传授,盛行当世。故此邑中诸婆罗门,硕学高才,博物强识。

乌铎迦汉荼城,该城方圆二十多里,南边濒临信度河。居民富足安乐,储藏了大量的珍宝,各地奇珍异物,大多汇集于此。

从乌铎迦汉荼城向西北方行走二十多里,抵达娑罗睹逻城,这是撰写《声明论》的波你尼仙的诞生地。往古太始之处,文字繁多复杂,经过坏劫以后,世界空旷荒芜,诸多长寿天神,降临人世之间,旨在教导凡人,由于这个缘故,产生书写典籍。从此以后,文字源流犹如洪水泛滥,大量增加,梵王、天帝,顺应时机,制定规范;外道众仙,各创文字。人们互相传授,争相学习文字,但是,学者虚耗心血,仍难详细探究。人寿一百岁时,波你尼仙降生,他博通物理,怜悯世人的轻浮浅薄,意欲扫除其浮夸虚伪,于是删去繁琐复杂之处。他四方云游,请教高明之士,遇到大自在天,遂表白写作的意愿。自在天说:“真实大好之事,我将佑助于你。”仙人接受指教之后,返回故地,精心研究,深入思考,搜集各种词语,写成语法专著,共有千颂,每颂三十二字,彻底探索古今,综合文字语言。封缄以后,进呈君王;国王十分重视,立即传令全国,普遍传授学习,若能流利复诵,赏赐一千金钱。所以老师教学之风,一时盛行于世。因此之故,城内诸多婆罗门,全都学富才高,博闻强记。

(2)欧新特(Ohind)

按《大唐西域记》所记载之地,玄奘应当走过今日巴基斯坦大部分国境。然而事实未必如此,众所周知,玄奘一心急于抵达那烂陀寺,他是不会无目的、绕没必要的远路、反复游走同一个地区的,因此在《大唐西域记》中关于此地凌乱的记载便有了合理的解释:那便是玄奘所记录的信息来源于传闻。虽然是传闻,但是因其包含当地地理、风俗、神话传说、佛家典故等大量详实的信息而受到历史学者的重视,且被日后的印度人当做重建印度历史的依据。其意义可见一斑,因此我们还是有必要对此地有所介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