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二部分 理论要点阐述(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六、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十七大报告还明确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那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何在?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是当代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的重要内容,也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

(一)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任何社会都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引领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同时,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在当代中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中,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果不统一人们的思想基础,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改革的进程,甚至导致党的瓦解和国家的分裂。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更加巩固这一共同思想基础,并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这一共同思想基础。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促进全社会思想道德提升和进步的需要。经济生活的变化势必带来道德生活的变化,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道德目标、道德评判标准出现了模糊,思想道德发展水平出现层次分化,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道德失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提升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的思想道德原则,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道德发展的要求,形成了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经济体、不同文化之间既融合又相互竞争,国家主权、民族认同感等受到严峻的挑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我们国家整体的国家竞争力,特别是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动员全国人民乃至全体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加自觉地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的性质和方向;如果背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会丧失灵魂。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在此基础上,又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更有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团结和凝聚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这条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多样化的环境中搞社会主义建设,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为社会各个阶层所广泛认可和接受、能有效凝聚各个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树立和弘扬这一共同理想,就能凝聚民心、统一步调、形成合力,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在几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构成了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的挑战,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迫切地需要巩固和发展这些精神支柱。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在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绝对不行。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社会成员都能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有所依托、有所体现。所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括的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要求的有机结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巩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一方面,这个价值体系是相对稳定的,将长期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它又是开放的,不断地吸收入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有益的思想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只有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群众,使之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真正成为社会精神生活的“主旋律”,才能充分发挥核心价值体系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七、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核心内容,又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根本要求。要学习与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理解其科学内涵。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是要树立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育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成建国之才、履效国之行,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自觉抵制和反对损害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心系人民群众,关爱社会大众,扶贫帮困,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各种形式为人民多做好事、为社会多做贡献,自觉抵制和反对违背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思想和行为。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是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按照科学规律来办事,抵制和反对迷信、教条等各种违反科学的思想和行为。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勉敬业的精神和品德,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观念,通过劳动来奉献社会与提升自我价值,抵制和反对一切贪图安逸、厌恶劳动的思想和行为。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是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学会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增强团队意识,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抵制和反对一切损害他人、危害社会的思想和行为。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要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根本原则与行为准则,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到恪守诚信,抵制和反对惟利是图、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不讲信誉等思想和行为。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要自觉增强法律和纪律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各项纪律、规章制度,抵制和反对无视法律权威、轻视纪律规章、干扰公共秩序、违法犯法、破坏纪律的思想和行为。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是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求真务实,自强不息,勤俭节约,自觉抵制和反对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贪图享乐、奢侈浪费等思想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