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一节 我——一个小女孩(2 / 3)

湖北 王著

我,一个活泼、好动、淘气的小女孩。妈妈、姥姥总说我投错了胎,一天到晚没有闲着的时候。左邻右舍都叫我假小子。

两岁多,在幼儿园时,我就跟在男孩后面摸、爬、滚、打。上学了,我依然如故。我想:男孩就男孩,当男孩也没什么不好的,不就是淘气了点吗?

俗话说:“马蜂窝捅不得。”可我就捅过,你信吗?两年前的暑假,我在姥姥家住,发现金银藤上有一个灰色的马蜂窝。我想:姥姥、姥爷总是出出进进,万一被马蜂蜇着,那可怎么办呢?一定要捅掉它。星期天,表哥来了,我俩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一切准备就绪,开始行动了,我先端着半脸盆水,悄悄地走到金银藤前,对准马蜂窝使劲一泼,只见马蜂窝摇晃了一下,有的马蜂就飞了出来,我赶紧跑进了北屋,顺手关上门。几乎与此同时,剩下的马蜂全飞了出来。站在一边的表哥拿着竹竿,对准马蜂窝捅了下去,马蜂窝掉了,紧接着表哥便飞快地跑进了南屋,那速度比我还快上一倍。我们的闪电战术成功了,我俩不由得哈哈笑了起来。事后,姥姥知道了,说了我们一顿。我听了反而很得意。因为我们干了别人不敢干的事,同时也为姥姥除了一害。

别看我淘气,可我挺爱帮助人。五年级品德考试的前一天,老师给我们说了复习的重点,我的好朋友姜蕾蕾没有来,我真为她着急,我想放学后去她家给她补课,可是一放学,我又有点犹豫了,现在已经4点多了,我到家得几点呀?妈妈又得说我了。可她是我的好朋友,考不好也有我的责任。最后,我还是去姜蕾蕾家,给她补课。等我回到家已经5点半了,妈妈果真说了我一顿,当我把情况跟妈妈一说,她还夸了我一通,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就是这么个假小子,听了我的自我介绍,你觉得我怎么样?

亮点评析

小作者善于通过具体事例写出入物特点,使文章显得有血有肉,给读者的印象十分鲜明。全文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而是朴朴实实地写出了自己想要说的话,这一点是值得借鉴的。

荡荡何时长大

山东 陈声荡

瞧,这里站着一位小朋友,剃着平头,浓浓的眉毛,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他是谁呢?他就是我,陈声荡。

人们都说我长得可爱,可是美中不足,鼻子上长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斑,同学们都笑我那粒斑是蚊子屎。不过,我并不为这事而烦恼,整天快活得像神仙。

读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小考是默写生字。老师说:“默写完了可以出去,不会写的用圈表示。”我听了十分高兴,因为我很想出去玩,既然老师说可以用圈表示,就是说用圈表示也是对的。我便画了一页的圆圈交给老师。等卷子发下来,我往书包里一塞,回家交给爸爸,正等着爸爸表扬我,爸爸却把我“修理”了一顿……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老远看见路边大树上有一个东西。走近一看,是个鸟窝,我便悄悄地爬上去,看也没看便急忙伸手去摸,还真有两个蛋。我正高兴,没想到大鸟飞回来了,对准我的手狠狠地啄了一下,吓得我从树上摔下来……

因为好动、好奇,我身上留下许多“纪念品”。每当我受伤回来擦药时,妈妈总是感叹:“我的荡荡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

亮点评析

写入作文重在选材,要选取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材料表现人物。本文介绍“我”的三则材料很精彩,将“我”无忧无虑、懵懵懂懂的形象非常生动地凸现出来。

这个调皮鬼是谁?

湖南 朱试徽

在我们班上,你从同学们送给她的“蓝精灵”的绰号中,就能猜着她身上准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这个人一有空闲便拿出铅笔在随身携带的素描本上勾勾画画,画熟了,便三笔两笔地画出一只哈巴狗或一只胖鹅。有时,她画厌了,又不知从哪个旮旯里摸出一团五彩缤纷的橡皮泥捏起来。要么捏个猪八戒,要么捏个大肚子七品芝麻官。无论是画画还是捏橡皮泥,她都喜欢开点玩笑,不是把七品芝麻官的乌纱帽给捏丢了,便是将小狗的尾巴画成了马尾巴,叫人看了真要笑破肚皮。在家里,这个女孩子鬼点子还蛮多呢。有一次她到乡下外婆家里去做客。那期间,她常和表哥到河边去捞鱼虾。虽然她明知自己打水仗不是表哥的对手,却偏偏爱“引火烧身”,直到弄得浑身上下湿淋淋的才罢休,回家后,妈妈看到她那副狼狈相就气不打一处来,一把逮住她,正要动手打她的时候,她却抢先将手往妈妈的胳肢窝里一阵“捣鼓”,等妈妈手一缩,她就脚踩西瓜皮——溜之大吉了,当她换好衣服再次见到母亲时,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学着电视中古人的样子走到母亲跟前,跪下一只脚低着头说:“拜见母亲大人,女儿请罪。”那副滑稽的神态,把火气未消的母亲弄得啼笑皆非,只好叹口气:“唉,真是豆腐掉进灰里面——吹也不是,打也不是!”

你们说,这个调皮鬼是谁?如果你愿意为我保密的话,我就告诉你:这个人就是我!

亮点评析

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细节描写:如在描述“她”与表哥打水仗回来后,弄得母亲啼笑皆非这一段。小作者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不惜笔墨,写得精彩有趣,表现了“她”聪明、机灵、顽皮等性格特点。主题鲜明,形象生动。

我是个相声迷

山东 陈晓媛

相声,大家都熟悉,它是一个古老又风趣的民间艺术,讲究的是:说、学、逗、唱。我相信大家一定很喜欢,当然我更是格外地喜欢,可以说我是个小相声迷。

我们家的音像柜里装得满满的,都是相声磁带。有相声大师刘宝瑞、侯宝林的,还有马季、姜昆的……真是应有尽有。只要我有时间哪怕是一点点空闲,我都要打开录音机听一些我喜爱的相声段子,尤其是做家务活、整理我的“小天地”、制作手工时更是忘不了,这样还可以一举两得呢!你们可别小看听相声,相声里的知识特别丰富,有历史的、文学的、歌舞的……每听一段相声,能了解许多生活常识,也能增长许多有用的知识。

记得有一次,妈妈正在看报纸,一个字让她迷惑不解。这个字真奇怪,上下是个“小”字,中间是个“大”字。读什么呢?妈妈边说边查字典。这时,我走过来,看了一眼妈妈正在查的那个字,非常自信地说:“这个字念gá,是一种用玉米做的食品,可以做尜枣。”妈妈惊喜地问:“你怎么认识,课本里学过吗?”“这不就是姜昆相声里说的马牙尜尜枣吗!”我得意地回答。然后认真地对妈妈解释说:“其实,我以前听这段儿时,也不明白这个‘尜’字的意思。是因为我对这句话特别感兴趣,觉得说起来特有相声的味儿,这才留心地查了这个字。”妈妈听了会心地笑了。

我喜欢相声,因为它风趣、幽默;我偏爱相声,因为它语言丰富,知识广博。相声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使我学到许多书上学不到的知识。现在,我能整段整段地背诵刘宝瑞的懈学士》、侯宝林的《说话》、姜昆的《想入非非》……

亮点评析

小作者抓住自己爱听相声这一特点,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听相声、长知识的两件事情,生动有趣地表达了自己对相声的热爱之情。结尾总结全文,说明了爱相声的好处和入迷的程度。

我的家

广西 王一凡

凡是到过我家的人,都会羡慕地说:“你家真好!”的确,我为自己能生长在这个家庭而感到荣幸。

说到我家就得先提我爸爸。他是我家的顶梁柱,也是唯一的男性“党代表”。虽说他有点“霸权主义”,但因为事业心和责任感很强,还是得到了我们的一致拥护,威信最高。爸爸爱书,他的书房堆满了书。他博学多才,善于谈古论今,引经据典。爸爸爱吹笛子,兴致来了,吹上几曲,妈妈伴唱,我与姐姐伴舞,家中充满了欢乐!爸爸还爱劳动,他在楼顶的“院子”里种满花草,春夏招蜂引蝶,秋冬常青不衰,总之,四季都有好景象,我们美其名曰:“空中花园”。

妈妈是典型的贤妻良母。除了上班干好本职工作外,她默默无闻、无微不至地照料全家人的生活起居,从无怨言。闲暇之余,她还爱“爬格子”,经常有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在单位素有“女秀才”、“才女”之美称。妈妈善解人意,在我遇到困难时,她总是教导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我独立自主的能力。我有什么事都愿意跟她说,两人常常在“空中花园”游戏谈笑。妈妈既是长辈,也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还有个正在上高三的姐姐,她是学生干部。她不仅学习好,还经常参加社会文体活动,曾在桂林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连续六年获得跳高第二名;在今年的市健美操比赛中获第一名,并获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在市中学生武术比赛中获拳术第一名、棍术第三名;她还被选中参加录制由教育部门制作的武术教学光盘。姐姐非常爱我,我崇拜姐姐,决心向她学习。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家!每当提起它,我总是感到十分亲切,我爱我家!

亮点评析

博学多才的爸爸、贤妻良母的妈妈、多才多艺的姐姐,“我”的一家人各有各的特点。在短短的篇幅中,小作者给他们的每一个特点都举出了相应的小例子,避免了空洞的毛病。

写文章之前,为全文定上一个基调,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这样可以使小读者们能容易地把握到文章的脉络,给人深刻的印象。如我们还不懂得如何在遣词造句的时候把这种基调表现出来,那最简单办法,就是如本文小作者那样,使用前后呼应的方法把基调点出来。

鸟迷

陕西 徐静

我的爷爷喜欢养鸟,而且养得入迷,那只被他称为“金丝雀”的小鸟是他的命根子。

我把一只小鸟称作爷爷的命根子并不夸张,买回这只鸟的那天,爷爷就与往常不一样,平时总是一副苦瓜脸的他,一下子乐呵起来。院子里的爷爷奶奶们都说爷爷变成了“老顽童”。可不是吗?爷爷每天早早起床,起这么早干什么呢?当然是看他的心肝宝贝了。每天一早爷爷总是先用手指点点笼中的“金丝雀”,尔后再努努嘴,与它说上几句知心话,最后便乐呵呵地提着鸟笼准备出去。奶奶看见了总会唠叨道:“老头子,这么早出去干吗?退休了,还不在家里享享清福?”要是平时,爷爷一听奶奶唠叨一定会与她争上几句,可是这会儿,他不想破坏好心情,头也不回地走了。

有一天放学,忽然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有家长送伞。我想,爷爷一定会来接我的。可是等到同学们都走完了,还没见爷爷的影子,我只好冒雨跑回家。

一到家,我生气地把书包往桌子上一扔,怒气冲冲地准备找爷爷“算账”,转了一圈才在厨房找到了爷爷,只见他正在专心致志地为“金丝雀”拌食呢!这时,我气不打一处来,一把夺过爷爷手中的勺子就嚷起来:“就知道你的鸟,平时你都来接我,今天下这么大的雨,怎么不来接我?看,我的衣服都淋湿了。”“哦,哦!”爷爷毫不在意,慢悠悠地回答,“下雨了?”爷爷又像发现了什么,惊奇地问我。我一听,心想,爷爷总算还记得我,故意沉下脸:“你以为呢?”哪知,爷爷却怪起我来:“唉!你怎么不早说?我的金丝雀还在阳台上呢!”话没说完,他就赶紧往阳台上跑去。啊!原来爷爷想的还是他的鸟啊!

没办法,爷爷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想干的事谁也拦不住。不过,自从爷爷有了那只鸟,心情越来越好,邻居们都说爷爷是越活越年轻了。我愿爷爷的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我爱我这个爱鸟着迷的爷爷。

亮点评析

文章题目为“鸟迷”,怎么才能体现爷爷爱鸟如命呢?功夫都下在第四段对爷爷喂鸟时的动作以及“我”与爷爷的对话描写上。这段动作和对话描写细致入微,具体生动。把爷爷爱鸟写活了,这比反复强调爷爷多么爱鸟有用得多。

我的倔奶奶

北京 权静

今年3月,奶奶卖掉了乡下的房子,来到了我家。说实话,奶奶刚到我家时,我对她的印象并不好。奶奶说话总是凶巴巴的,一次,我吃饭不小心掉了几粒饭粒儿,奶奶见了,脸立刻拉下来了,生气地对我说:“你多大啦,还掉饭粒,下巴漏呀?下次我再见到你吃饭掉饭粒,就使劲揍你!”你听听,奶奶说话像架着机关枪似的,我心里真不舒服!还有一次,星期天我写完作业,准备和邻居刘旋跳皮筋。因为只有两个人,还得再找一个人神皮筋。我顿时想到了奶奶,就用乞求的口吻说:“好奶奶,您能跟我们一块玩儿,神下皮筋吗?”“我是你花多少钱雇的,不行!”奶奶气哼哼地说。我听了,顿时一股怒火直冲上来,脱口而出:“你就不能好好说吗!”“鬼东西,你还教训我……”奶奶跟我,真是别扭死了。

妈妈看出了我和奶奶的紧张关系,不断开导我说:“静静,你就不能换一个角度看看奶奶?”换一个角度是什么角度呢?

从此,我便留心观察奶奶,果然发现了奶奶的许多优点:一次我放学回家,发现家里亮堂堂的,玻璃擦得干干净净,书柜里的书摆得整整齐齐,就连楼道里的窗户也擦得一尘不染,奶奶正干得满头大汗。我心里一热,赶紧说:“奶奶,快歇歇吧!”奶奶又是甩来一句硬邦邦的话:“都歇着,谁干!”我听了,心里一点也不生气。

日子长了,我发现奶奶闲不住。妈妈怕奶奶累着,常常把来不及洗的脏衣服都偷偷藏起来。可奶奶好像有这方面的特异功能,居然把衣服一件不少地找出来,又吭哧吭哧地洗起来;奶奶还有一个特点,洗衣服从不用洗衣机,都用手搓。她还有理论:洗衣机洗不干净,其实她怕费电。妈妈总劝她少干点儿活,奶奶还是那么一句话:“没有人是干活儿累死的!”

奶奶就是这样,性格倔,但善良、勤劳。她像个热水瓶,里面的水热,但外壳凉。听爸爸妈妈说,她吃了一辈子苦。就看她那双老树皮一样的手,脸上刀刻一样的皱纹和佝偻的身躯吧,不正说明她大半辈子的艰辛吗!

了解了奶奶,知道了她的脾气,我再也不和她较劲了。她发火,我就来个冷处理,装没听见,或者打个哈哈。有时还讲笑话逗奶奶乐,把学校的趣事讲给她听,她成了我的忠实听众。有时我不说,她还主动问我:“今天有什么乐子事?”

真的,现在我很喜欢我的倔奶奶。

亮点评析

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是小作者紧紧抓住了奶奶的“倔”这个性格进行重墨描写,在“倔”字上下功夫。结尾写“我”改变了对奶奶的态度,也使这个倔奶奶的形象更丰满、完整了。

爸爸是个老顽童

湖南 陈颖

其实,我的爸爸才三十多岁,高高大大的,戴着一副近视眼镜,一套西装穿在他身上,可潇洒啦!他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什么课都能教。别看他在学校那么认真,模样儿令人敬畏,在家里呀,可有意思啦!难怪妈妈戏称他为“老顽童”哩!

可不是吗?我脾气倔,他就给我起外号——倔强、赖毛、陈倔颖……我要是考试完毕,爸爸就假装一本正经地问我:“今天吃什么?鸡蛋?还是鸵鸟蛋?”我告诉他我得了双百分,他就笑着把我举过头顶说:“哈哈,不吃蛋,我们吃汤圆串!”这时,我就想,下次一定要考个双百分回来。当我和小伙伴们打子弹壳的时候,他也来参加,如果我们不要他来,他就用一个手指来挠我们的痒,说什么是一指禅,我们怕痒,只好同意他参加。他就教我们瞄准,教我们用子弹壳搭长城,垒太空堡垒,可好玩了!

星期日,我和爸爸下军棋。眼看他要输了,他却拿起一颗棋子把我的师长吃了。我想,他的军长、司令已经没有了,又从哪儿来的个军长、司令呢?我就看了一下那颗棋子,这是什么军长、司令?是排长!我气得大叫:“爸爸你耍赖,不算厉害。”他却狡辩:“我的排长先开枪,把你的师长打死了。”下次下棋,我可得防着他点。

昨天晚上,我的袜子脏了,就把它放在桌子上。爸爸一把把袜子扔到地上。我叫他去捡,他把袜子捡来了,可是,他却把袜子放在妈妈鼻子前,让妈妈闻了好一阵臭味。

我的爸爸真是个老顽童!

亮点评析

爸爸在学校令人敬畏,在家中却是个老顽童,给我起外号,揶揄嘲弄我,为打子弹壳挠别人痒,下棋耍赖,拿袜子臭妈妈,大量生动丰富的材料将一个老顽童刻画得呼之欲出。文章充满喜剧色彩,轻松、活泼,引人捧腹。

我的“瘦马”爸爸

湖北 黄驷楠

我的爸爸又瘦又高,皮肤黝黑,正好属“马”,所以我叫他“瘦马”爸爸。“瘦马”爸爸今年四十又六,是位中药师,平时言语不多,但对中药材却是津津乐道,是位行家,而且连年被评上市中药部门的“十佳”。

“瘦马”爸爸最大的爱好是收集民间药方,特别是有关医治顽症的秘方。记得有一位阿姨无意中说起自己咳嗽三年,走遍市里各大医院,吃药打针不计其数,仍然毫无效果、痛苦不堪。爸爸听见了主动上去招呼,按照收集的秘方,开出三服中药叫那位阿姨服用试试,谁知,服用三天后药到病除,至今两三年了没再犯过,而爸爸却分文未收。那位阿姨及其全家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语,从此跟我家做了朋友。由于受爸爸的影响,我在很小的时候就不但知道了什么黄芪呀、天麻呀、人参呀,等等,而且还知道中医药是祖国的一大宝贵财富呢!

我爱我的“瘦马”爸爸!

亮点评析

小作者先概括介绍爸爸的外号、外貌、爱好等方面的特点,然后描述了一件具体事例——爸爸如何精心钻研业务,搜集民间古方,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结尾用抒情赞美的口气,既总结了全文,又呼应了开头,妙不可言。

我爱胡子爸爸

李靖

我的爸爸四十多岁了,身体很壮实,上下楼梯总是“咚咚咚”地跑,一只手便能将沉重的煤气瓶拎上楼。他的脸经常会变,一会几年轻,一会儿苍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他的胡子在作怪。忙得不可开交时,爸爸总是胡子满面;等任务完成了,他又容光焕发。我小时候还以为爸爸的脸会像变形金刚一样变形呢!

仔细看,爸爸胡子的大本营在下巴颏上,那儿驻扎着密密麻麻的胡子大军,比兵马俑还多还神气呢!有两支部队分别从左右两边向上攀登,在人中会师。另两支不太整齐的小分队向耳朵方向延伸。脖子上的胡子最不遵守纪律了,稀稀拉拉,东一茬,西一茬,好像掉队的小兵在玩耍。

渐渐地,我看出了其中的道理。

有一次,爸爸和同事编一本介绍浙江轻工业和纺织业的书。书都编排好了,就差印刷了。这时,有人提出用繁体字印刷,可以给台湾、香港的客户看。眼看这个主意要定了,爸爸坚决不同意,和他们争论得面红耳赤。那天晚上在家打电话时,爸爸大声说:“香港已经回归了,台湾迟早也要统一。他们那儿的人都在学简体字,而我们却出繁体字的书,你们可别办傻事啊!”爸爸的嗓门可真大,连他的胡子大军也在为他摇旗呐喊,为他助威。争论了好久,这本书终于用简体字出版了。

一波方平,一波又起。爸爸接到了一个出国任务,要去引进一种先进设备。出国之前,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于是他便没日没夜地干了好几天,刚剃干净的胡子又悄悄地长满了脸。到完成准备工作的那天早上,爸爸简直成了原始人,胡子像一片森林似的覆盖了他带着笑容的脸。

前几个月,爸爸要评“高工”了。他在台灯下堆积如山的材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和往常一样,他的胡子又争先恐后地在脸上发展地盘了。妈妈问爸爸:“是不是要给评委送些礼啊?”爸爸看看他的材料,看看妈妈,又看看我,摸着胡子沉思了半晌,摇了摇头。妈妈默默地点了点头。这时,我觉得爸爸的胡子显得又威严,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