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14、本分为人(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着宽衣,系阔腰带,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屐,出门就乘车代步,进门就有人伺候,城里城外,见不着骑马的士大失。宣城王很喜欢南朝学者周弘正,送给他一匹好马,他常骑着这匹马。朝廷上下都认为他放纵旷达,不拘俗礼。如果是尚书郎骑马,就会遭到弹劾。到了侯景之乱的时候,士大夫们一个个都是细皮嫩南的,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体质虚弱,又不能经受寒冷或酷热。在变乱中坐着等死的人,往往是由于这个原因。建康令王复,性情温文尔雅,从未骑过马,一看见马嘶鸣跳跃,就惊慌害怕,他对人说道:“这是老虎,为什么叫马呢?”当时的风气竟然颓废到这种程度。

古人深刻体验务农的艰辛,这是为了使人珍惜粮食,重视农业劳动。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人们就无法生存,三天不吃饭的话,父子之间就没有力气互相问候。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春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存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商业呢?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着晋朝的复兴,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这些官员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仆役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务呢?因此,他们做官就不识世务,治家就不办产业,这都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

家训史话

李勉,字玄卿,唐朝宗室,曾祖李元懿为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唐代中期名臣,平叛御边皆有大功,忠于朝廷。

唐朝天宝年间,有一个读书人借宿在河南商丘的一家客栈中。当时李勉年轻贫穷,与这个书生同住在这家旅店。不到十天,这个书生害起病来,竟然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他在临死前将李勉叫到床前,对他说:“我家住在江西南昌,原来想到太原求得一官半职,想不到在这里得病将死,这是命中注定的。”于是从布袋中拿出一百两银子交给李勉,又说:“我的仆人,不知道我有这些银子,您拿着它为我料理后事,剩余下来的都送给您。”李勉答应为他料理后事,后事办好后却把剩余的银子秘密地放在墓穴中和死者一起埋下。

数年以后,李勉做了官,担任开封县尉的官职。当年那死去的书生的兄弟带着南昌府的公文来寻找兄长,一路打探他的行迹。到了商丘,打听出李勉曾经为死者主持过丧事,就特地来到开封找李勉,询问死者银子的下落,李勉请了假陪同前往商丘墓地,挖出剩余的银子交给了死者的兄弟。

古训今鉴

所谓“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并不多;本分人,却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总有一些人,为人浮躁,只知享乐,体会不到别人的疾苦,说话办事云山雾罩,让人无法相信。这些说话办事“不靠谱”的人,往往就是一些做人不够安分的人,是一些相当没有信誉度的人。这样的人,也许一时一事能够成功,一时一霎能够快活,却不可能时时事事获得成功,更不会获得长久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