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34、处世不可虚妄轻浮(1 / 1)

原文

士君子持身不可轻,轻则物能挠我,而无悠闲镇定之趣;用意不可重,重则我为物泥,而无潇洒活泼之机。

——洪应明《菜根谭》

白话

一个才德兼备的士大夫型君子,平日待人接物绝对不可有轻浮的举动,尤其不可有急躁的个性,因为一旦轻浮急躁,就会把事情弄糟而使自己受到困扰,这样自然就会丧失悠闲宁静了;不论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不可思前想后考虑得太多,因为凡事如果想得太多,就会陷入受外界约束的艰苦局面,这样自然会丧失潇洒、超然物外、无拘无束而有蓬勃朝气的生机。

家训史话

天宝初年,萧颖士补秘书正字,奉使至赵卫间搜求遗书,久未复命,被劾免官。搜求遗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萧颖士就是干不来,也不屑去干,落了个丢官的下场。后来,萧颖士又被召为集贤校理,仍然办事不力被贬官,现在的解释是:“不肯谄事宰相李林甫,受其排斥。”而之后,萧颖士作了一首《伐樱桃树赋》讥刺权贵,终于被彻底免除了官职。

据传,萧颖士考中进士后,自恃才华,非常傲慢,经常携着一壶酒到野外去喝,自己喝酒吟诗,十分散漫。一日遇上暴雨狂风,萧颖士看到一个穿紫衣的老人领着一个小孩在檐下避雨,萧颖士见老人很尊贵的样子,便讥讽起来。雨停后,来了许多马车,迎老人上车而去。萧颖士急忙打听,有人告诉他这是吏部王尚书。萧颖士大惊,去求见了好几次,尚书没有接见。他又写了很长的信,到王尚书家里去谢罪。王尚书让人把萧颖士领到偏房的廊下,责备他:“遗憾你不是我的亲属,不然我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你。

古训今鉴

文人多有恃才自傲的情结,总是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划归到“圣人”的高度。然为人处世,切不可恃才傲物,君不见曹植、屈原之辈乎?均可谓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但最终都惨淡收场。唐代出了两个文章一流但恃才傲物的人物,一个是罗隐,一个是萧颖士。

罗隐诗文多讥讽,久试不第,穷窘一生。他总共考了十多次试,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都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罗隐仕途不幸,与其讥讽的诗文有着莫大的干系。罗隐55岁才得了一官半职,但终生仍然不改本性,结果为权贵们所不容。

萧颖士的诗文一流,声名远播。曾经有人劝萧颖士的佣人另找一户人家,但这位佣人说,我已经服侍他十年了,不是我没地方去,而是我太佩服他的才华了。还有一个故事,当时日本经常差使到大唐来,有一个使者说:“我国的民众,希望请萧先生到日本去当国师。”

但是,这个在国外也有声望的萧颖士却仕途不顺,一直得不到重用,有着罗隐一样的落魄。但与罗隐不同的是,萧颖士19岁就中了进士,此后一生坎坷。非常不可思议的是,这样一个有着才学的人,几次被“问责”丢官,照现在的话说,那是“恃才傲物,为人所不容”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