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30.章太炎(1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章太炎(1869~1936),名炳磷,字枚叔,因仰慕清初学者顾炎武的人格,更名绛,号太炎,以号行于世,浙江余杭人。近代学者,思想家、经学家,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源的代表人物之一。

章太炎早年曾师从俞樾、黄以周、谭献等研习经学。后入康有为发起的强学会,参加维新运动。1897年至上海任《时务报》撰述。1903年撰《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维新而主张革命;同年6月发生"苏报案",他遭捕入狱,被监禁三年。后流亡日本,参加孙中山的同盟会,与改良派进行论争,1910年任光复会正会长。辛亥革命后回国,曾任南京临时政府顾问。反对袁世凯复辟,曾参加护法军政府。晚年以讲学为主,提倡读经。在经学、语言文字学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成为近代最后一位古文经学大师。

章太炎早期的学术研究深受俞樾的影响,继承了乾嘉汉学的风格,主要精力用于语言文字和历史方面,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文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章律、典章制度的传统。这一时期他相继写出《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等考证著作。开始他没有严格区别今古艾,其《膏兰室札记》与《春秋左传读》中常有今文学家",甚至对今文学家所述俗的谶纬也表示理解,同时他也兼容宋学。从二十九岁起,章太炎“始分别古今文师说”,视《公羊》为"诡诞",对康有为的《新学历经考》批评为"恣肆",而自称"私淑刘子骏",这表明章太炎与今文经学立异,实由康有为借今文们改而缘起(参见《太炎先生门定年谱》)。这一年,他作《春秋左传读》,在《序》、《后序》、《叙录》和《今广文辨义》、《驳箴膏盲评》、《驳箴膏评三书叙》等文中批评今文经学。在这些论述中,章太炎坚持认为《左传》不伪,丘明"亲见素王",孔子作《春秋》,与丘明作《左传》,经传相辅相成,"孔子之旨,本行传见",指出《左传》才能体现孔子作《春秋》的本意,而《公羊》迟于《左传》,得之"传闻"。

如何评价孔子和刘歆是章太炎与今文学家争论的焦点。孔子作为儒家的宗师,今古文学者都毫不例外地加以推崇,然而尊崇的角度不同,带来了理解的不同。今文学者认为孔子删定六经,借六经传"微言大义"为百世制法,所以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政治家和哲学家。古文学者则据孔子自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视孔子为编订六经的史学家和授徒讲学的教育家。今文学者廖平甚至说"六经皆孔子所撰","尧舜汤武之治皆无其事"。章太炎批评廖平"欲极崇孔子",不惜对有文可征的历史事实肆意歪曲,认为"尧、舜,周公适在前,而孔子适承其后,则不得不因其已成者以为学,其后亦不得不据此删刊以为群经",因而"不得谓其中无前圣之成书",从而肯定了孔子删定六经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章太炎坚持"孔子是史学的宗师,并不是什么教主"的观点,是针对康有为立孔子为“教主”成立"孔教会"而发的。至于刘歆,一直受到今文学者的攻击,而章太炎自称是"刘子骏之绍述者"。他指出:"刘向父子总结《七略》,入者出之,出者入之,穷其原始,极其短长,此即与正考父、孔子何异?”(《国故论衡。明解故》,刘向、刘歆父子在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今文经学独尊的汉代,积极从事旧籍的整现,古文也得到了清理,尤其是刘歆研究《左传》,并引《左传》解释《春秋》,使人们对文字简单隐晦的《春秋》有了接近正确的理解。因此,章太炎推崇刘歆的学术研究,实际上是基于古文经学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