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五章 淡泊名利 砺志笃行——《杜骗浅议》中“‘骗’之论”的提示(1 / 1)

《杜骗浅议》一书的作者,在该书第三辑“论骗”的导语中,开宗明义言道:余编辑此书之时,无日不思焉,思之既久,乃撰一文,名曰《“骗”之论》,以为本书之总则。又阅《参考消息》相关文章,方知国外有关专家以‘如何识别谎言’为题,探本穷源,孜孜不怠,各有其得,乃将数文辑要合一,名曰《专家说谎》,权解‘说谎’之谜。夫自古至今,论说‘谎’、‘骗’之弊者,精义入神,不胜枚举,亦择善而从,名之曰《哲人论“骗”》,聊作警戒箴规之用。所以实录导语全文,一则文字不过百余言,二则道出作者良苦用心。

读罢此辑,至于“专家说‘谎’”和“哲人说‘骗’”,固如作者所言,不失为“探本穷源”和“精义入神”,但是真正体现作者有感而发和一吐块垒并能引起读者共鸣及启迪的,还是属于其“原创”的“‘骗’之论”中的对于杜骗之剖析。

“何谓‘骗子’?夫为骗子者,恃假以售其伎,或花言巧语,或做张做智,慷之以慨,乞之以怜,必令人信以求一逞。所为者何?取钱财者众,为情色者有之,谋取职位者亦有之。”作者在“‘骗’之论”的开篇,一针见血地道出了骗子惯用的伎俩和装扮的嘴脸。确然,在现实生活中,为数众多的骗子,要么以无说有,要么以次充好,要么以假当真,其表演手法,或巧言令色,把死人也能说活;或施展“调包”之计,起初显贵露富,待阴谋得逞,便逃之夭夭;或利用人们的怜悯之心,装出一副可怜相,以达到欺骗之目的;或根据某些人追名逐利的欲望,做张做智,诱其上钩。其实,这些骗子使用的手段,并非高深莫测,亦非具有瞒天过海的技能,往往还属于“骗伎”之中的小儿科。但是,为什么这些手段并不高明的骗子每每得手并屡试不爽?作者明确指出:“夫杜骗之计,首在勿为利诱,如古人云,人以不贪为宝;其次勿为物喜,力却物欲之惑,亦如古人云,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再次恩泽施于良善,切记善良过之即属愚昧,倘受假象之蒙蔽,反遭讥讽。一言以蔽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里,作者着重强调两点,一是“勿为利诱”,二是“勿为物喜”。而此处具象所言的“利”与“物”,则是指功名与钱财,即通常所说的名利。因此,凡是上当受骗者,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平时爱占小便宜和企盼出门摔一跤正好地上有人丢了个“金娃娃”;要么就是贪图功名,一心想来个“鲤鱼跳龙门”,出人头地,升官发财。

当然,名利是把双刃剑。如果是胸怀“天生我才必有用”之远大抱负,“以天下为己任”。忠实恪守“人才与国相终始”的行为准则,从而做到“立大志,求大智,做大事”,这种“功名”,改变人生,创造辉煌,乃国之幸事,人民会翘指以赞。而之于“利”,如果践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物竞天择,笃行以诚,奋发有为,所获之“利”,造化使然,民族乃兴。反之,如果不思进取,碌碌无为,苟且偷生,得过且过“好死不如赖活着”,必将积贫累弱,还何谈国家之强盛,民族之振兴,人民之安居乐业,并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对于名利,不能刻意追求,不能损人利己,更不能不择手段。应该顺时而不趋时,砺志笃行,不诱于名,不累于物,方能“不为有功之功,故功莫大;不为有名之名,故名莫厚。”

这便是淡泊名利之真谛。是杜骗之大道。也是作者“‘骗’之论”之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