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八章 笔墨当随时代——再读《世说漫议》(1 / 2)

仅从《世说漫议》的书名看,读者就会悟出,此作是写时下社会的,写时下社会众相和人生百态的,一言以蔽之,是弘扬正气与针砭时弊的,也是为政治服务的。

毋庸讳言,此断定不假。余以为,这部书的可贵价值就在于彰示了“笔墨当随时代”和“文以载道”的为文特质。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为文者,其所涉猎的题材都会受到当时历史的制约和空间的局限以及内涵的渟蓄,都要打上时代与个人的烙印,都无不因体恤国情民意和愤世嫉俗而呐喊,而直抒胸臆,而铮言以献,并具有时代价值。屈原那黄钟大吕般的《天问》是如此,诸葛孔明那彪炳千秋的《出师表》是如此,苏东坡那气势磅礴的《赤壁赋》是如此,范仲淹那笔意纵横的《岳阳楼记》是如此,鲁迅那痛心彻肺的《祥林嫂》也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举不胜举。

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曰:“人心就是立国的大根本。”《晋书》卷八十二《陈寿传》亦云:“化以成俗,教移人心。”可见,国家兴亡,贵在人心;民族复兴,重在教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要强大起来,必须要以高尚的情操为凝聚力,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所指出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亿万人民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历史过程,并且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变革中,正如在明媚的春天打开宽敞的门窗,既有习习清风和花草的芳香扑面而来,也难免有苍蝇乘机而入。所以,我们在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的同时,一些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观念背道而驰和格格不入的腐朽思想必然会“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况且,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场革命,而这场革命涉及的内容,既有体制方面的,也有理念方面的,其惨烈程度,决不是隔靴搔痒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如同周身大换血。因此,在这场“革命”中人们固有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尊卑观、好恶观、明志观乃至生与死、崇高与低下等等,都将在激烈的碰撞与失衡中,相对接相整合相取代相占位。故而,党中央一再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加速创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因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所走过的道路已经以不菲的“学费”和“痛定思痛”的教训说明,没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换个角度讲,没有国人的“高度”精神境界,那么那种矗立起来的物质“高度”毫无疑义地属于“空中楼阁”或“海市蜃楼”;要么就是“泡沫”堆积而成的高塔,而这种“高塔”固然貌似巍然又令人眩目,但经阳光强射和劲风一吹,便立刻消失得踪影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