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十五章 一阕高亢的生命交响——读《自强人生——高兴烈评传》(1 / 1)

当先于诸多读者欣诵《自强人生——高兴烈评传》,油然而生的对兴烈师的敬慕之情衔感不胜。

尊兴烈君为师,绝非是时下属于打招呼性的礼称,而是名至实归,落地成坑,无丝毫的阿谀与誉美。余已逾花甲之龄,起伏跌宕的生命旅程值得追溯和缅怀的事情何止万千?但勿庸讳言,其中不乏雪泥鸿爪,可是40年前与兴烈师的不期邂逅,却镌刻在心灵深处永难磨泯。

那是一个七月流火的季节。时为北京军区空军新闻干事兼《空军报》社记者的兴烈师利用在空军唐山基地采写稿件之契机,倾心帮助基层连队培养新闻报道骨干。我此时在该基地场务连消防班当兵,是连队团支部的宣传委员,平素里喜爱写写画画。基地政治部宣传科要我写篇反映连队好人好事的稿件,以期就教于已蜚声报坛的“高干事”。我一听脑袋“嗡”地一声涨大,因为当时我对新闻报道确属“不知有汉”。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于是便赶鸭子上架似写了个我所在班的消防车老司机帮助家中遭受水灾的湖北籍战士解除思想顾虑而安心服役的故事。当我诚惶诚恐地将这个千字文呈送到“高干事”面前并毕恭毕敬地准备接受“枪毙”时,殊料其看罢出于鼓励地连声称道:“还可以,还可以!”并立刻操觚将文中的不通顺处加以删改,最后将此稿定名为《老职工解疙瘩》,嘱我誊清后寄给报社。不久,《空军报》全文刊出。这便成为我在报刊上变成铅字的“处女作”,也是由此而成为转变我人生轨迹的“开山斧”。因为我本是个军事干部的料儿,却被基地政治部以能写新闻报导为由调到宣传科成为一名专职新闻干事。所以,尽管当时与兴烈师只是一面之交,其帮助修改后发表的稿件也只是个“豆腐块”,但对于我却起到“导师”的启蒙与引路效能,焉能不铭刻于心?

然而,人世沧桑,风云际会。没过多久,“文革”暴发,狂飚突起。一时间“革命”声浪登峰造极。鱼龙混杂,人妖颠倒。“十亿人九亿狂,剩下不狂成羔羊”。我与兴烈师天各一方,只是依稀听说其在“文革”之初“出了问题”,至于出了什么“问题”而不得其详。事隔几年,我调到军委空军文化部,虽与兴烈师同在京城,可谓近在咫尺,但也只是听说其被发配到北京一个工厂,至于是北京的哪个工厂也无从知晓。10年前,我由空军转业到中国侨联先后从事出版社和杂志社的编辑出版工作,听“圈内”人士讲兴烈师到深圳当了一家报社的“老总”,而且干得“相当不错”,至于如何“不错”也不甚了了。

因此,在近40载的漫漫风尘中,我对兴烈师的了解,似云似雾,如梦如幻,朦胧缥渺。

本文写到这里,相信读者定会明瞭余不惜笔墨地述说对兴烈师的追忆,其真正的“醉翁之意”,在于由衷地感谢老报人张仲彩先生,不顾年事已高,以真情实感书写了这部长达26万余字的《自强人生——高兴烈评传》,使余得以立体化地领略兴烈师60多个春秋的人生轨迹和命运沉浮,尤其是他敢为天下先,孑然一身勇闯深圳,在《深圳商报》起死回生的拼搏中,创立令世人翘指的斐然业绩和谱写的铿锵震宇的强者之歌。

自不待言,为兴烈师立传,将其近70载的漫长经历萃于一书,并非易事。有的盛于文,有的穷于理,而文理相彰之为最。读罢《自强人生——高兴烈评传》,首先带给人的冲击,即感到张仲彩先生是个聪明而富有智慧的“写家”。抑或其自知较之小说家与传记文学作家存有文学功力之缺失,故而扬长避短,以报人之资写报人。“传”字前面加“评”字,便充分展露其机巧其聪慧其心智,并形成其为文之特色:即直写不描,不雕而朴;着力彰显传主具有前瞻性的思辨色彩和宏图大志。从而,形成简约明快、条理清晰之语言风格和谋篇架构。

古人曰:“文者以明道。”《自强人生——高兴烈评传》,力图张扬的“道”,则是通过述说兴烈师在多舛的命运中和在深圳商报创业的坦途中勇攀高峰,铸造了其高尚的人生信仰、充满睿智的思维方式和甘愿奉献的价值取向。无疑,此书的问世,给将意志薄弱者以药石,给施展抱负者以启迪,给在报业跋涉者以激励,给自强不息者以范例。而之于余,则愈发觉得兴烈师可亲可敬,并引以为丰碑似的楷模!

倘若讲《自强人生——高兴烈评传》有什么缺憾,窃以为由于少有文学力量而致使兴烈师的形象略显苍白,同时对于业外人士的读兴也会随之减弱。此不揣冒昧,不知张仲彩先生看后海纳否?

2005年8月12日匆笔于京华松鹤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