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16、欲见真情,多闻多问(1 / 1)

原文

何谓求诸人?人同类而智殊,贤不肖异,皆巧言辩辞,以自防御,此不肖主之所以乱也。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吕氏春秋·论人》

译文

什么叫向别人寻求?同样是人但智慧相差悬殊。不论贤明的人和不肖的人有多大的差异,都用花言巧语、辩解之辞来保护自己,防范仇敌,这是不肖的君主之所以惑乱的原因。凡是评估一个人,如果他比较通达,就观察他都对什么人以礼相待;如果他显贵,就观察他都举荐什么人;如果他富贵,就观察他供养的是哪些人;如果他听取别人的言论,就观察他的实际行动;如果他闲暇无事,就观察他爱好的是什么;如果他学习,就观察他说出来的都是什么话;如果他贫困,就观察他不接受的是什么;如果他贫贱,就观察他不去做的事情是什么。使他高兴,以检验他的操守;使他快乐,以检验他的邪僻。使他发怒,以检验他的气节;使他恐惧,以检验他的信念;使他悲哀,以检验他的人性;使他穷困,以检验他的意志。以上八种观察和六种检验,是贤明的君主用来评估人的标准。

杂家智慧故事

想对一个人有所了解,可观察其言谈、喜好、操守、气节、信念、意志等各个方面,观察得越仔细,越有助于更详尽地了解一个人。而贸贸然不经考察就对他人作出评判,是有失公允的。

相传,北宋时期,苏东坡任职湖州期满后赴京等候新的任命。一天,他到当朝丞相王安石府上拜访,被仆人安排在书房等候接见。闲来无事,他在书房随意走动观看,突然,他看到一首题为《咏菊》的诗稿,上面只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两句诗,没有完稿。他认得这是王安石的笔迹,但却想不通王安石怎么会吟出这有悖情理的诗句来。因为据他看来:“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个‘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错误了?”

这么一想,苏东坡不由兴之所发,便举笔舐墨,依韵续了两句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了以后,他又觉不妥,担心王安石责怪,便不待晤面就一走了之。

后来,王安石得知苏东坡续诗讥讽自己之事,便决定煞一下苏东坡的傲气,给他一个教训。因为王安石所咏之菊乃一特殊品种,此菊花产于黄州。不久,经玉安石一番安排,朝廷任命苏东坡为黄州团练副使。

果不其然,在苏东坡赴黄州上任后的那年重阳节之后几天,连日大风,苏东坡与来访的好友陈季常一道去后花园赏菊花,没想到只见菊花棚下满地遍洒黄灿灿的菊花,枝上全无一朵。这一情景使苏东坡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陈季常见而生疑。苏东坡便坦诚他说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见此花只是焦干枯烂,并不落瓣。去岁在王荆公府中,见他《咏菊》诗二句,道:‘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小弟只道此老错误了,续诗二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迁小弟到黄州,原来使我看菊花也。”

苏东坡没详细考察,就妄加批评,最后的尴尬也许只有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