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一节 牙刷司令的风采(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这桩桩冤案,件件屈情,烈焰般炽烤着张曼新那正直而火热的心。

张曼新在浙江为寻找一个受害者的下落,有一次和被他称作大姐的战友缪宝谦风尘仆仆地赶到距温州一百多公里的丽水县(如今为市),又翻山越岭,一身汗水地赶到深山老峪中他的家,结果得到的情况是,他自从由宁夏跑回来,就没敢在家里呆,村里也没人知道他的下落。后经仔细打听,才有人告诉他,丽水县城他有个舅妈,或许知道他的踪迹。张曼新掌握了这个线索,高兴地道了一声谢,立刻踅转回身,又跋涉四十多里山路,赶回县城。但是,他舅妈住在县城什么地方,村里人没有提供。于是,张曼新就采取篦子篦头发的办法,一个街道一个街道地问,一个巷子一个巷子地找,才找到了他的舅妈。他舅妈听说张曼新是从宁夏来的,开始还以为是来抓她外甥的,先是说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后来经过张曼新反复说明真实来意,方使她解除顾虑,告诉张曼新她的外甥在青田结了婚,做为“倒插门”留在了女方家。

张曼新赶到青田,又马不停蹄地再行几十里,越沟攀梁,终于找到了他,了解到了他所蒙受的冤屈的翔实情况。

这一件件由于阶级斗争扩大化制造的斑斑血泪,这一桩桩践踏人权横遭杀戮的森森冤案,燎动着张曼新义愤填膺的心胸。

他在浙江瑞安召开上千人的大会,揭露宁夏“双反”运动的罪恶。

他在农建十三师第三团造反派大会上振臂高呼,要为“双反”运动中的冤、假、错案平反昭雪。

如今,他们到北京国家农垦部上访,是要求解决浙江支宁青年受害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九六七年的北京,大字报铺天盖地,身穿草绿色军装、胳臂上戴着印有“红卫兵”字样袖章的造反派成群结队地游行,一遍又一遍地呼喊着“向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开火”等口号,天安门广场各个造反派组织手持喇叭在声嘶力竭地演讲,一些国家机关和大专院校的“走资派”呈“喷气式”状被造反派押在汽车上游街,可谓天翻地覆。

张曼新一行来到农垦部办公厅设的一个人民接待站。

“造反派的同志,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接待站的一个中年男子满脸堆笑地问,那样子十分谦恭。

这年月,对造反派不谦恭行么?

造反派就像煮沸的菜粥,在烈焰的炽烤下,发疯、发狂,失去了理智,失去了思维,失去了节制,不但对大大小小的“当权派”要“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他们永世不得翻身”,而且组织与组织、派别与派别之间也尔虞我诈,互相攻击,互相残杀,酷似潘多拉打开了魔匣。

“我们是从宁夏来的。”张曼新一点头,显得很有礼貌地回答。

“宁夏什么单位?”

“农建十三师第三团。”

“你们要反映什么问题?”

“反映为‘双反’中制造的冤、假、错案的平反问题。”

“双反?什么双反?”显然这个中年男子对宁夏几年前搞的“双反”运动一无所知。

“是这样。”张曼新便将五年前宁夏开展的“双反”运动的来龙去脉以及浙江支宁青年遭受的无情打击和在落实政策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合盘托出。

“好,我们一定向有关单位反映你们的要求。”这个中年男人大概被张曼新情真意切的介绍所感动,立刻起草了致“浙江省军管委员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军管委员会”和“农建十三师、农垦局”三封公函,力陈了张曼新等人要求为那些返回浙江的人员平反以及为要求重新回宁夏参加生产劳动的人安排工作等。这就不难看出,张曼新在这特殊的年代,在不遗余力地为平反“双反”运动中的冤、假,错案鼓与呼!

两年以后,张曼新被调到由农建十三师三团改为的农建五师三十四团,任“双反”复查专案组组长。

四年以后,张曼新由三十四团调到农建五师落实政策办公室,负责纠正“双反”运动中的冤、假、错案工作。

五年以后,张曼新又从农五师落实政策办公室调到自治区党委落实政策办公室负责纠正“双反”运动的复查工作。

“文革”中被称为“牙刷司令”的张曼新,显示了出类拔萃的独特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