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8章 所有人情世故,有一半是在说话里(1 / 3)

说话,是人们最重要、最常用的交际手段。一个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必有精湛的说话艺术。纵观古今中外,凡是成就大业者,大多是会说话的杰出典范。所以,只有学会说话,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多数人都害怕拒绝别人,也害怕被别人拒绝。心地善良的人总是在拒绝与不拒绝之间徘徊,然而有时候不会拒绝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甚至影响自己今后的发展。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是一件自己很不情愿做的事情,但是却很难拒绝他人,硬生生地把已到嘴边的“NO”字又吞到肚子里,事后又懊悔不已,“当初为什么没有拒绝”“我一早就该拒绝的”“我怎么这么没用,连真心话都不敢说”……就这样,你陷入不安和沮丧的负面情绪中,久久难以自拔。

其实,你不是不敢向对方说“NO”,而是不想得罪人。你深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互利互惠,建立在一定的利益链条之上的,拒绝别人的请求,就意味自己下次有事相求时就不便开口了。此外,你不拒绝他人也是想为自己塑造一个好形象,不想让别人觉得你自私自利。然而,有求必应未必能让你如愿以偿,左右逢源。

江波是个很乐于帮助他人的小伙子,在大学时他就担任班长为同学们服务,因此热心肠的他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在江波踏入职场的第一天,他就告诉自己,自己的热心肠一定也会赢得同事们的喜爱。

在公司里,属于自己分内的事情,江波努力去做,不属于分内的事情,只要有人喊他帮忙,也努力去做。果然,同事们都很喜欢他,并送给他一个“好帮手”的称号。对此,江波很是高兴。可是一段时间后,江波发现:有的同事原本自己可以做的事,也要喊“好帮手”来帮忙;有的同事对他的态度开始变得随便,似乎指派“好帮手”做事是理所应当的;有的同事请他帮忙后连个“谢”字也懒得说,仿佛让“好帮手”帮忙是给了他莫大的面子;有的同事甚至把手头的工作全部交给“好帮手”,自己去干私活儿。

江波心里很不舒服,但每次又不好意思拒绝,结果自己被弄得焦头烂额,整天忙得脚不沾地,而且自己的工作还常出纰漏。更令江波气愤的是,如果同事拜托的事情没做好,同事又会抱怨他,甚至还把责任推卸给他。江波有时很是迷惑,自己的热心在职场中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难道自己帮助别人有错吗?

江波热心助人没有错,错在他来者不拒。乐于助人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但助人为乐的前提应建立在不影响自己工作的基础上,否则不仅容易耽误自己的工作,还可能将别人的事情弄得一团糟,招来怨恨。

对于任何人来说,说“YES”总是要比说“NO”容易得多,然而说“NO”对每个人来说却很重要。不会说“NO”的人不仅很难有所成就,甚至还有可能掉进他人精心设计的陷阱。

一个只懂得用“YES”取悦别人的人,只会让自己疲惫,只会让自己备感压迫和烦躁,只会让自己步步走近险境。不要等到你的能量耗尽时,才懊悔当初没有说出那个“NO”,而且“NO”也没有那么难说出口。以下是一些拒绝的技巧,希望它们对你能有所帮助。

1.保持简单回应。如果你要拒绝别人,无需拐弯抹角,要坚决而直接地回绝他,但言语上还是要尽量婉转。你可以说:“感谢你看得起我,但现在不方便。”或“对不起,我不能帮忙”。同时,你还可以用身体语言强调你的拒绝,例如一个抱歉的表情或展示自己正在做的事给他看。

2.给自己一些时间。你要打破“YES”的循环观念,多给自己一点儿时间进行思考。慎重的考虑,往往会使你更有信心去拒绝。

3.找一个合理的替代方案。当你实在难以拒绝时,不妨帮对方找一个更好的方案,既不得罪于人,又不给自己增添过重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还能将事情圆满解决。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替代不是让你将难题简单地转嫁给第三人,而是想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4.区分拒绝与排斥。记住你的“NO”是拒绝请求,而不是排斥请求者。通常人们都会明白,你有拒绝的权利,就像是他们有权利寻求帮助一样。

5.不必因拒绝他人而感到愧疚。对于拒绝,你无需过分道歉或愧疚,因为这原本就不是你的义务。

6.做回你自己。明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增强自信,不受他人牵制。

拒绝是一门艺术,拒绝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你和对方都不会陷入尴尬境地。只要你能运用好这门艺术,即便说“NO”也不会得罪朋友,并且还能为你赢得更多的尊重、更多的朋友。

记住,你不必有求必应,对你不情愿做的事情要大声说“NO”。

一句话,可以说乐一个人,也可以说恼一个人;一句话,可以说成一件事,也可以说败一件事;一句话,也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许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台湾著名成功学家林道安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有的人会失败,不是因为他不够努力,不是因为他不够聪颖,而是因为他不会说话。”的确,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往往会失去气势,失去人气,进而失去一切有利因素,失去获得成功的机会。

一句话,可以说乐一个人,也可以说恼一个人;一句话,可以说成一件事,也可以说败一件事;一句话,也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许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既然说话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话说好呢?对于这个问题,在儿时父母和老师就曾给过我们一个答案:做老实人说老实话。或许这也是你的说话准则,但你是否思考过,这种说话方式在现实社会中真的适用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实人,平时爱说大实话,起初人们都很喜欢他耿直的性格,但是时间一长,他的真话就把村里人都得罪了,于是他被赶出了村子。一贫如洗的他根本找不到栖身之所,最后来到修道院,希望这里能收容他。修道院院长见到老实人,得知他因说实话而被人驱赶,深表同情,并抓着胸前的十字架说:“主告诉我们要热爱真理,善待说实话的人。”于是,老实人在修道院安顿了下来。

修道院里有几头不中用的牲口,院长一直想把它们卖掉,但他始终不敢派手下人去市集上卖,怕他们私吞卖牲口的钱。正巧现在来了个实在人,于是院长便叫他牵着两头驴、一头骡子去市集上卖。

老实人只会说大实话,在买主面前,他把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了对方:“这头断了尾巴的驴子很懒,喜欢躺在泥里打滚儿,有一次,长工想把它从泥里拽出来,没想到一使劲儿,不小心把驴的尾巴给拽断了;这头驴特别犟,它不想走的时候,你抽它都不好使,你看因为抽得太多,毛都秃了;还有这头骡子,又老又瘸,如果能干活的话,院长才不会把它卖了呢!”结果可想而知,买主听到这些话都走了。老实人的实话很快就在市集传开了,所以根本没有人肯买这些牲口。

夜幕降临,老实人牵着牲口回到了修道院。院长很是奇怪,这么便宜的牲口怎么能卖不出去呢?老实人一五一十地将白天在市集卖牲口的经过讲给了院长听。院长听后火冒三丈,呵斥道:“那些人把你赶出来是对的,我不应该留你在修道院。我虽然喜欢实话,但是我不喜欢那些跟我腰包作对的实话!老实人,你赶快滚吧!此处不再收留你!”就这样,老实人又一次被赶走了。

其实故事中“老实人”的遭遇并不是偶然的,当今社会很多地方都不适合老实人说老实话的。比如,一个皮肤黝黑且双腿粗壮的女同事问你自己的新裙子怎么样时,你滔滔不绝地给予真实的评价,那么她定会脸色难看,怒目相对,可能以后再也不想跟你说话了。再比如,你当着上司的面指出同事的错误,其实你只是好心地提醒,但在同事眼中你的这种行为就是在上司面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可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未必就能把话说好,未必就能受人欢迎。所以,有些时候还是让你的实话烂在肚子里比较好,毕竟人们都喜欢听赞美之词。

这里有一点还要说明一下,不让你说老实话,并不是让你虚伪、让你说假话、让你逢人拍马。一个会说话的人,总是用语精当、善于辞令,且能够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从而和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达到预期的目的,让自己赢得主动、左右逢源。因此,你不妨给你的老实话换种形式,委婉的表达效果往往更好。下面就让你看看售货员刘静是怎样讲“老实话”的。

一位老太太去商店里买袜子,售货员刘静正忙着接待另一位客人,对老太太也没太留意。老太太挑好袜子后,就径直往外走。看到老太太的背影,刘静才想起来她的袜子钱还没有付呢。刘静看老太太还没有走远,于是连忙喊住老太太并亲切地说道:“阿姨,您先等一下,您瞧……”老太太以为自己的东西落在了柜台上,就返回来了,这时刘静手里拿着一个塑料袋,她一边晃了晃塑料袋一边说:“阿姨,真不好意思,您看,这样拿着袜子多容易沾上灰尘,让我给您装起来吧!”刘静接过老太太的袜子,边往里装边对老太太说:“这种袜子质量好,还便宜,3元钱一双,两双一共6元钱。”老太太一听这话,便想起来自己还没有付钱,不好意思地说:“哎呀,你看我这记性,忘记给钱了,真不好意思。”刘静笑着说:“阿姨,没事,我妈妈的年纪跟您差不多,也是常常忘记事情,不必放在心上。”

刘静用一个小小“迂回术”将老太太请了回来,又自然地将话题引到袜子的价格上,成功地解决了问题。如果她喊住老太太直接说“您没有付钱”,那么不仅会令老太太尴尬不已,还会令其生厌,也许以后都不会再来光顾了。

你看,同样一个意思,经过不同方式的处理,效果就大不相同,所以,老实话有时婉转地说出来,往往更容易让人接受。

上帝在造人时做了一个奇异的安排,就是让人有一张嘴巴、两只耳朵,也许上帝是在告诫世人,要多听少说。

生活中,有的人之所以大受欢迎,不是因为他拥有渊博的学识或迷人的外貌,不是因为他拥有雄厚的资产或复杂的背景,而是因为他拥有善于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纽约时报》就曾经刊登过这样一句话:“许多人找医生并不是为了看病,他只是想找一个倾听者。”然而随着日益加快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人们开始变得越来越浮躁不安,越来越失去耐心去聆听别人的心声,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往往愿意花十分钟去讲,而不愿腾出一分钟去听。

上帝在造人时做了一个奇异的安排,就是让人有一张嘴巴、两只耳朵,也许上帝是在告诫世人,要多听少说。然而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说者高高在上,听者屈居人下。

其实,说是表达的基础,但过分的言说则容易使自己掉入嘴巴的陷阱,成语“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说的正是此意;而善听则是一件令人受益匪浅的事。古人对“听”就曾发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概括地说,听能够长见识,增智慧;听能够固情感,增友谊;听还能够化矛盾,解危机。

对于“听”的前两个功效这里不再多说,因为它们在生活中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服装店老板刘慧是如何利用听来“降服”批评者、化解矛盾的。

刘慧是一家服装专卖店的老板。一天,正在内屋休息的她听到一位女顾客和店员发生了争执。原来这位女顾客昨天从店里买了一条裙子,回到家后,她发现裙子的领口处有污迹,而经过洗涤后裙子却褪了色,这让她十分生气,于是希望店员给她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她刚把来意说明,店员就打断她说:“我们已经卖出了上千条这样的裙子,您还是第一个这样挑剔的人。”

听到店员这样说,这位女顾客立刻被激怒了,然后她激烈地和店员争论起来。这时另外一个售货员也加进来,对这位女顾客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所有深色的衣服都要褪一点儿色,以前我们卖的衣服也是这样的。”女顾客听完后火气更大了。于是,她们的争辩升级为高声大吵。

这时候,刘慧从内屋走了出来。她先让店员不要说话,然后把那位顾客请到了内屋,并给她倒了一杯茶,让她把事情慢慢地叙述一遍。在女顾客讲话的时候,刘慧很少说话,只是认真地倾听,偶尔会附和一两句。当那位女顾客把话说完之后,刘慧说:“您想要如何处理这条裙子呢?您有什么要求,我们都可以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