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8章 所有人情世故,有一半是在说话里(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在抱怨完毕之后,那位女顾客火气顿时消去了不少,又听到老板说话这样客气,她的火气已经完全没有了。她对刘慧说:“其实这条裙子的款式我很喜欢,既然所有深色的衣服都会略微褪色,那我就不换了。”说完后,她非常满意地走了。

上面的故事中,当店员们不断进行反驳的时候,不但没有把问题解决掉,反而更加激怒了那位女顾客,而当睿智的老板刘慧采用倾听的方式后,不但很快地消除了对方的怒火,还让她非常满意地离开了。其实对于那位女顾客来说,她想要的不过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有人能够认真地倾听完她的话,她心中自然会得到一种满足感,也便会停止批评和抱怨。

倾听是一种为人的修养,是一项处事的技巧,是一门沟通的艺术。倾听,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获得良好关系的金钥匙。你若想与他人流畅交流,融洽相处,就必须先学会倾听。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呢?

首先,要有好的姿态,做到“停”“看”“听”。具体而言,当别人有话要说时,你要停下手中的工作,目视对方,观察他的表情、音调、语气、手势等非语言信息。其次,要饶有兴趣地听他说。如果对方特别兴奋地提起一件事,而你却漫不经心或是沉着脸一言不发,那么对方一定会很失落、沮丧,以后可能再也不愿跟你分享自己的快乐与痛苦了,而且这种行为也是对说话者不尊重的表现。所以,你在与人交谈时要记得及时给予回应,比如提出疑问,或是肯定他的想法,激起对方继续讲话的欲望,这样你们之间才能更好地沟通。最后,切勿打断或批评。当别人正在讲话时,打断对方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即使你不耐烦或有意见想表达,也要等对方说完后再提出来。交谈中,如果遇到你不认同的观点,也不要用批评的口吻去指责对方,而应婉转地提出你的建议或想法。

倾听代表的是对他人的尊重、认可和肯定,所以那些懂得用一分钟讲、用十分钟听的人总是很受欢迎。请尝试抹去你心灵上的浮躁,竖起你的耳朵,全神贯注地倾听他人的心声,从而让这门倾听的艺术改变你的生活,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心中都有被赞美的渴望。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它既能让别人得到鼓舞,同时也能让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在1921年曾出价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夏布作为公司的行政总裁,当时所有人都不理解卡内基先生为什么要重用一个看上去毫无能力的人。于是有很多人跑去问他这么做的原因,卡内基先生微笑着回答:“因为夏布最会赞美别人,这就是他最值钱的地方。”

赞美别人的价值真的如此高吗?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曾说过:“人类骨子里最深层的驱动力就是希望自己具有重要性。”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向别人证实自己重要的欲望,即便是向陌生人。比如走在大街上的男士通常会从心底生出一种期盼,希望对面年轻漂亮的女士能够多瞧上自己一眼,并希望自己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人渴望被重视的一种体现。由于人的欲望总是在不断地增强,不断地膨胀,便导致人的这种被重视的欲望越加难以满足,而此时,赞美恰恰成为欲望的填充物,满足了人的这种需求。这就是赞美的“贵重”之处,同时这也是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之词的原因。

赞美,世界上最华丽的语言,不仅能让听者心情舒畅,还能让说者收获更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邵刚是如何用赞美赢得合同的。

邵刚带着公司考察团赴德国参加一场谈判。由于双方是第一次合作,刚刚到德国时,对方对他们的戒心很重,不但在谈判桌上进展很慢,连私下的交往也疑虑重重。双方的谈判始终都笼罩在压抑的情绪中,谈判也几乎陷入停滞。但突然有一天峰回路转,对方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变得热情诚恳起来。随着对方诚意的大幅度提高,邵刚很快就拿下了合同。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之前冷漠的德国人一下子转变了,对于这一切,邵刚却心知肚明。

原来在一次对方公司举行的晚宴上,邵刚巧遇对方董事长的妻子——六十多岁的安拉夫人。攀谈中,邵刚赞美安拉夫人当天的打扮得体,尤其是胸前那枚玫瑰胸针,令其更加神采奕奕。安拉夫人听到赞美很是高兴,她告诉邵刚,这枚胸针是自己家祖传的,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出自欧洲最好的金匠之手。一枚胸针打开了安拉夫人的话匣子,两个人畅快地聊了许久。第二天,安拉夫人盛情邀请邵刚到她的庄园做客,邵刚欣然前往。到达时,邵刚发现董事长也在庄园,于是他抓住这个与董事长亲密接触的机会,用自己的恭维之术将董事长及其夫人哄得非常开心,所以后来的谈判就顺利多了。

赞美,是对美好的人和事发自内心的肯定,绝不同于阿谀奉承。那么怎样才能把赞美话说得动听、说得深入人心,而不至于惹人厌烦呢?

第一,赞美的话不能说得太离谱、太夸张,一定要基于实际情况。如果你要赞美的对象身高不足一米七,你却夸他身材高大伟岸,这样便会让人觉得你说的是反话,是在讽刺他。这样一来,你的赞美只会令你得不偿失,令人生厌。因此只有切合实际的赞美,才能既不降低身份,又能沟通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

第二,赞美他人时要抓住重点,把话说到人家心坎儿里。你可以根据赞美对象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吹捧”他的特质。

第三,讲赞美话时要注意场合,选准时机。有人说:“训斥人要在无人的地方,赞扬人要去人多的场合。”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对。在大多数情况下,赞美的目的是要与某个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当然也不要在众人面前只赞美一个人,这样做的话你可能会得到“马屁精”的绰号,甚至遭到其他人的排斥。另外,赞美还要选准时机。假如你在对方上司在场的时候赞美对方领导组织能力强,这样肯定会让对方陷入尴尬,无所适从,甚至招致对方上司的不满。总之,要在最恰当的场合、最适合的时机表达出自己由衷的赞美,否则即使你满怀诚意地赞美,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第四,赞美时要掌握好度,一旦说过头,就会给人留下虚伪的印象。

赞美是温暖人心的艳阳,它能在不知不觉中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赞美是催人奋进的兴奋剂,一句简单的赞美之词,也许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句简单的赞美,付出不多,却能带来不菲的收益。所以请你不要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为别人贴金扑粉,就等于为你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增光添彩。

如果你辩论、争强、反对,或许你有时候会获得胜利,但是这种胜利是非常空洞的,更重要的是你还会失去对方的好感。——富兰克林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辩论的追捧者。由于年轻人刚刚进入社会且涉世未深,在处理事情时往往过于冲动,当别人与自己争辩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反驳几句,结果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够获得辩论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非必要场合,不要轻涉辩论游戏。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到河边挑水,忽然有一个人走上前问:“小和尚,你知道一年有几季吗?”小和尚心想:这么简单的问题还值得一问吗?干脆地回答说:“四季!”那个人大笑道:“不对,是三季!”小和尚不甘示弱地说:“谁都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三个月。你怎么说是三季呢?那好,你说说是哪三季?”那个人用非常肯定的口吻说:“三季即早季、中季、晚季,每季有四个月。”小和尚和那个人谁也不让谁,开始“四季”“三季”地辩论起来。可是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两个人始终也没辩出个高下,于是小和尚提议去问自己的师傅,让师傅做个评断。

小和尚向师傅说明原委之后,自信满满地等待师傅做出定论,然而师傅却笑着对小和尚说:“是你错了,一年有三季!”师傅话音刚落,那个人便哈哈大笑起来,并嘲笑小和尚说:“你看,是你错了吧!”说罢,便哼着小调转身离开了。

小和尚很是不服,追问师傅:“一年明明有四季,为什么你要说是三季呢?”师傅摸摸小和尚的头说:“他出这么简单的问题来考你,就说明他来者不善。你再看他当时的样子,如果我不说三季的话,他能那么快离开吗?再者,我这样说你也没损失什么啊!”

虽然师傅的解释很有道理,但小和尚还是愤愤不平,认为师傅这样做让自己丢了面子,于是收拾包袱准备离开寺庙。师傅知道后并没有加以劝阻,只是淡淡地对他说:“去吧,去吧,等你想通了,自然会回来的。善哉,善哉!”

几天后,小和尚在市集中看到两个人打架,其中一个就是前几天那个问他一年有几季的人,看他满身的鲜血就知道他伤得不轻。小和尚打听后得知,原来二人因为一年有几季的问题争吵不休,后来动起手来。

小和尚默默地离开了市集,决定回寺庙继续跟随师傅修行。他一边走,一边想:还是师傅高明,否则那天或许自己也会和那个人打起来,再说跟这种人较量,就算拳脚上占了上风,自己最终还是得不偿失。

大多数辩论都会演变成一场情绪化的、非理性的争论。一旦这样的争论开始,即便你说得头头是道,对方往往也很难接受。而伴随着激烈的争论,接下来必定是叫嚷、威胁、羞辱、奚落,将观点的冲突升级为维护尊严的冲突,这正是争论的最大弊端。如此一来,无论谁输谁赢,双方都将受到伤害。

无趣的辩论游戏只会引起无谓的冲突,既不会给你带来丝毫的利益,又无益于你的工作和事业,还容易让你情绪失控,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所以面对别人的挑衅时,你不妨像老和尚教导小和尚那样,选择冷静,选择退让,那么就能避免争论不休,避免引起严重的后果。

在一家环境优雅的餐厅中,一位男顾客高声喊道:“服务员,你给我过来!”服务员袁枚赶紧上前。男顾客愤怒地指了指杯子说:“你看,你们的牛奶是变质的,把我好好的一杯红茶都糟蹋了!”袁枚赔着笑脸说:“先生,真对不起,我立刻给您换一杯。”

袁枚很快就把新红茶准备好了,她又重新摆放了一下桌上的鲜柠檬碟子和牛奶杯,然后温柔地对男顾客说:“先生,我建议您放过柠檬后,最好不要再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酸会让牛奶结块。”男顾客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根,匆匆喝完茶便走了。

服务员小玉问袁枚:“明明是他孤陋寡闻,你刚刚为什么不辩解呢?而且他那么粗鲁地叫喊,你应该给他点儿颜色看看!”袁枚笑笑说:“正是因为他粗鲁,就更不应该跟他争论,只要道理摆明,他便不敢再大声。”旁边的经理听到袁枚的这番话后,不禁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真理往往需要时间和事实证明。你完全没有必要要求别人推崇你的观点,而且你的观点也可能存在漏洞。再者,宽容和忍让并非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风度,一种豁达,一种体谅,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法宝。所以在不触及原则性,或会产生重大影响及危害的事情面前,不妨让自己糊涂点儿,豁达点儿。锱铢必较未必就是好事,有时懂得得过且过的人往往能在社会中左右逢源。

聪明人从不玩无益的辩论游戏,因为他们懂得不必要的辩论只会让自己失去朋友,引起不必要的事端,所以在非必要的情况下,请你不要与人玩辩论游戏。

言辞谨慎,不露锋芒,才是成功者智慧的体现。通常只有浅薄的人才会信口开河,说话不过大脑,同时,随口胡说,只能暴露一个人的肤浅,也容易让旁人一眼看穿他的心思。

有这样一个笑话:

从前有个叫大傻的人,他不善言辞,得罪过不少人。有一次,大傻在家中宴请好友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众人高高兴兴地围坐在饭桌前,这时大傻突然发现赵六没有来,懊恼地说道:“该来的不来。”张三听了这句话,心想:“我可能是不该来的。”于是摇摇头走了。大傻见张三莫名其妙地走了,急忙说:“哎呀!不该走的又走了。”李四一听,心想:“看来我才是应该走的。”撇撇嘴,没有说什么就离开了。大傻见李四又走了,摊摊手对着王五说:“你看,我又不是说他。”王五心想:“你不是说他,那就是在说我了。”于是拔腿就走。大傻不明究竟,吃惊地说:“唉!怎么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