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人间情味是清欢(2)(2 / 3)

a 级任老师:即班主任。

康乃馨牛奶

由西雅图到斯诺夸密去的公路上,有一岔道,通往康乃馨(Carnation)。

康乃馨是一个小镇,著名的康乃馨牛奶公司就在这个地方。是牛奶公司因镇而得名,还是这地方因牛奶公司而得名,我不大清楚。镇很小,人口数千,大部分业农,以畜牛为主,都多多少少和牛奶公司发生关系。这公司的总部在加州,但是其发祥地却在此处。此处有一片广大的牧场,有几百头乳牛,有牛棚,有挤奶棚,但是没有加工的厂房。康乃馨的工厂很多,遍及于美国西部海岸,这是其中极有趣的一个。

我们中国人老早就认识康乃馨牛奶水,好像一般人称之为三花牌奶水,因为罐头标签上画着三朵花,而那种花的名字不是我们一般人所习知的。因此我到了这家牛奶公司去参观,倍觉亲切,好像是无意中走到了一个熟朋友的老家。一个公司行号非万不得已不会挂出“谢绝参观”的牌子,更不会毫不客气地告白“闲人免进”,招待参观正是极高明的广告手段。康乃馨公司的门口就竖了牌示,指点参观人所应采取的路线,并备有一些说明书之类的文件供人阅览。我们按照指示一处一处地参观。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广阔的草原。时值旱季,山坡上的草是枯黄的,唯独这一片草原经人工洒灌是绿萋萋的。草原上横七竖八地隔着白色油漆的栏杆,有几个栏里正有乳牛吃草。几十年前这公司的业务本来是只限于收购牛乳分销各地,创办人很快地决定自己生产牛乳,于是在这斯诺夸密河谷之中选定一块榛莽未除的山地,砍伐山林,夷为平地,引进优良品种,经之营之而有今日的规模。

从此由育种,而繁殖,而产乳,而加工,一贯作业,蔚为美国乳业巨擘之一。

这里有十几栋厂房,厂房的主人翁当然是牛。事实上在总办公室门前有巨大塑像一具,不是公司创办人的铜像,而是一头硕大无朋、产量最丰的乳牛!塑像是水泥制,但是气象不凡,下有文字说明其打破纪录的产乳量。乳量的数字,我不记得了。我知道乳牛是每日挤乳两次,一年之中每天都要挤,并无休假之说。

这头牛的产量的确是惊人的。真正有功可录恪尽厥职的人,塑像留念不算过分,牛亦如此。我在牛像下面低回久之。

有趣的是挤奶厂。一面挤奶一面仍然要喂草料,好像他们深知“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是不可能的。一头乳牛每天要消费十至二十加仑水,三十至五十磅干草与粮秣,四至十磅的谷类等。牛不同于人,它不能枵腹从公。

克扣它的饮食,奶的质与量就要降低。加州乳牛平均每头每年产乳达四千七百夸脱之多,主要是由于营养充足。挤奶的方法当然是机械化的,由管子输送到一个容器里去,迅速而清洁。

人乳与牛乳孰优,是很难说的。人乳所含蛋白质与矿质不及牛乳,所含糖分却多一倍半。“有奶便是娘”一语现已不复适用,现代的母亲徒有“哺乳动物”之名,不再哺乳了。何况饮乳的不只是婴儿,成年的人也一样地要喝奶,而人奶尚无罐头上市。美国人民每年消耗食物,若以重量来计算,其中四分之一是牛奶及牛奶制品。

我们中国人是著名的不喜欢喝牛奶。《汉斗·西域传》:“以肉为食兮酪为浆。”李陵《答苏武书》:“膻肉酪浆,以充饥渴。”都是指胡人的生活习惯,作为异乡奇谈。杜甫《太平寺泉眼》诗:“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维摩诘经》有这样的记载:“阿难白佛言,忆念昔时,世尊身小有疾,当用牛乳。”在我们的诗人看来,牛乳尚不及太平寺泉水之香美!《魏书·王琚传》:“常饮牛乳,色如处子。”这话相当可疑,犹之常饮咖啡未必色如黑炭。不过我们一般汉人没有饮牛乳的习惯确是事实。《马可·波罗游记》记载着公元一千三百多年间蒙古军士身上带着十磅干酪作为食粮的一部分。到如今也只有北方人知道吃酪或酪卷、酪干之类。北平戏园子里经常有小贩托着盘子,上面一碗碗的酪,口里喊着:“酪——来——酪!酪——来——酪!”前门外门框胡同的那家酪铺最有名,有极考究的带果儿的酪,也有酪卷、酪干发售。黄媛珊女士在台湾曾试做酪发售,不数日即歇业,此地无人认识这种东西。

我记得约三十几年前天津《大公报》登载过一篇董时进教授作的《牛乳救国论》,至今印象犹新。救国必先强身,强身必须以喝牛奶开始。看了康乃馨牛奶厂,深感我们的牛乳工业尚在萌芽!

康乃馨的主人颇为风雅,一片牛棚之外还开辟了一片更广大的花园,虽无奇花异卉,却也装点得楚楚有致,尤其是那一片球茎秋海棠(begonia),彩色斑斓,如火如荼。

圣米舍尔酒厂

我从来不劝人喝酒,更不曾捏着人家的鼻子灌酒,但是我在酒中也曾拍浮了半个世纪,酒的趣味我是略微知道一点的。听到与酒有关的事,就不免怦然心动。曩岁听说离西雅图不远的南方有奥仑比亚啤酒厂,欢迎参观,曾欣然而往。

尝试了以“It’s the water”三个字(“是由于水好”)作为宣传口号的啤酒,好久齿颊留芳。今年又有机会到离西雅图不远的北方去参观圣米舍尔酿酒厂,尝到了风味绝佳的白葡萄酒。圣米舍尔在西雅图的西北方一个小镇乌丁维尔附近,占地七十五亩,除了一进大门左右各有一片葡萄秧之外,根本看不出是一个酒厂。

路平如砥,芳草如茵,有一座很壮丽的大楼,两扇雕花硬木大门,门前有几株不落叶的辛夷正在怒放,香气四溢。大门开处,一位花枝招展的少女出来肃客入内,我们立即参加了第一批的游客团并开始参观。原来这座大楼就是厂房。工厂不一定翘着烟囱冒烟,不一定机械零件狼藉满地,不一定丑陋龌龊得非破坏自然风景不可。如果肯用心安排,一个工厂也可以外表美丽、内部整洁。我想门口高高挂起“工厂重地闲人免进”的牌示的工厂,一定有其不得已的苦衷,我们应该深加体谅,否则谁不知游客上门参观乃是最有效的广告?领队参观的向导,当然是能说善道,应答如流。而且每日开放参观,所有说明的资料都已备好揭示在墙上,整个工厂像是教室,有执教鞭的人,有现成的实物讲习,只是听者没有座位,必须走,走上约一个多小时。第一步是讲葡萄的品种,美洲种的葡萄大抵汁浆太浓太甜,所以需要引进欧洲亚洲的品种。美国华盛顿州的雅奇玛山谷和科伦比亚河流盆地,其气候土壤正相当于法国的波尔多一带,甚为适合酿制所谓的“餐桌用酒”。葡萄酒(wine)有五大类:一是自然窖藏的葡萄酒,即所谓“餐桌用酒”(tablewine),顾名思义就是吃饭时喝的酒。这和我们中国习惯不同,我们只在餐桌上才饮酒,不是绍兴就是高粱。葡萄酒红白两种,其实是一样,分别在是否连皮一起制造。第二类是汽水酒(pop wine),羼杂别种果汁而成,进茶点时用之。第三类是起泡酒,要经过两道发酵的手续,香槟是著名的一例。

第四类是加强酒,加进白兰地,经过蒸馏,如浓甜的波特酒(port wine)。第五类是饭前酒(aperitifs),除葡萄与白兰地之外还加香料调味,最著名的是苦艾酒(vermouth)。圣米舍尔做的是第一类餐桌用酒,也做一点香槟酒。葡萄摘下来,要压碎取汁,在法意等国一向是用脚来踩,也许是因为脚底板的大小形状正合适于踩,而且动作灵敏,轻重得宜,正好把葡萄挤破而不致把核粒压碎。比用上肢要省力气。尽管如此,想起来总不是滋味,有人想化腐朽为神奇,硬说是踩葡萄的全是些绮年的少女,这种想入非非的说法仍然很难使人安心。圣米舍尔的向导说,用脚踩是美国政府所不许的,现在完全是机械化了。次一步骤是发酵。

酒装在许多许多六千加仑容量的大铅槽里,在适当的温度中由它变化体质。然后是装桶,桶必须是木桶,而且必须是由法国进口的价钱加倍的木桶才最理想,然后桶和酒接触之后才能发成理想的芬芳气息,窖藏越久越好。酒的年龄到了成熟阶段就装瓶,在装配线上迅速地装进瓶里,拌好了,遂出而问世。参观的最后一个项目,是从工厂走出进入一间酒吧,向导权充酒保,取出一大排高脚玻璃杯,请大家尝酒。杯子一定要是高脚的,微微大肚而尖口,晶莹透亮。我们中国喝酒原也讲究酒具,喝白酒用小盅,喝黄酒用酒碗,考究的酒碗都是白瓷薄边,而且口大碗浅,看着舒服,喝起来痛快。不知何年何月,我们的宴席上一律换了大大小小的玻璃杯,喝茶是它,喝汽水是它,喝酒还是它!品尝的是圣米舍尔的最佳产品,“约翰尼斯堡·利撒灵”,据说这酒曾在世界品尝比赛中应首选,使得圣米舍尔在国内外都建立了盛名。酒保给我们各斟了三分之一杯,这是规矩,三分之一杯,斟满了就蠢。按照规矩开瓶之后还不可立即饮用,要等一下,等瓶里的酒呼吸一下,吐出芳香。行家举起杯来,对着亮光,看看其中有无纤微渣滓,再看看其色泽是否动人,然后把杯略微摇晃一下,增加酒的蒸发力。未饮之前闻一闻,试辨其中有无葡萄的味道,有无其他水果如橘科之类的气味,有无什么花卉或浆果的风味?最要紧的是闻一闻这酒的特别的芳香,英文字叫作bouquet,专指酒之“对鼻子的敬礼”。凡是行家都懂,酒是要闻的,就如同我们喝铁观音,端起小盅喝完之后要放在鼻下嗅一下。最后吸一口酒;在嘴里涮一下,先别咽下去,这时候你可以品尝到这酒醇不醇、陈不陈、厚不厚、爽不爽。咽下去之后,把舌头一卷,看看有无余香在舌根上恋恋不舍。我们尝完了这酒之后,又尝了较次的一个牌子,谁都可以辨别出来又是一种境——怕比。尝了两个三分之一杯的酒以后,觉得胃里温温的,头上飘飘的,回顾同行的一班人,除了一位太太只喝了半杯葡萄汁和一位小少爷看了他爸爸的眼色没敢尝试外,都面有得色,于一片谢声中作鸟兽散。

请客

常听人说:“若要一天不得安,请客;若要一年不得安,盖房;若一辈子不得安,娶姨太太。”请客只有一天不得安,为害不算太大,所以人人都觉得不妨偶一为之。

所谓请客,是指自己家里邀集朋友便餐小酌,至于在酒楼饭店“铺筵席,陈樽俎”,呼朋引类,飞觞醉月,享用的是金樽清酒,玉盘珍馐,最后一哄而散,由经手人员造账报销,那种宴会只能算是一种病狂或是罪孽,不提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