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十卷 菜部(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附方】 1.痘疹出不快。用胡荽二两,切碎,放入两碗酒中煎沸,盖严勿令漏气。待冷定后,去渣,含酒轻喷病孩颈背直至两足,勿喷头面。用后痘疹发出。2.产后无乳。用干胡荽煎汤饮服。3.小便不通。用胡荽二两、葵根一把加水二升煎成一升,再加滑石末一两,分三四次服下。4.肛门脱出。用胡荽一升切碎,烧烟熏患处即入。5.蛇虫螫伤。用胡荽苗、合口椒等分,捣烂涂搽。6.痢及泻血。用胡荽籽一合,炒过,捣为末。每服二钱。赤痢以砂糖水送下,白痢以姜汤送下,泻血以开水送下。日服药二次。7.痔疮疼痛。以胡荽子炒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温酒送下。数服见效。8.牙齿疼痛。用胡荽籽五升,加水五升煮取一升,含漱。

水芹

【释名】又名水英、楚葵。[弘景说]斳字俗作芹字。论其主治,合在上品,未解何意乃在下品?二月、三月作英时,可作菹及熟瀹食。故名水英。[时珍说]斳当作??,从中、斳,谐声也。后省作芹,从斤,亦谐声也。其性冷滑为葵,故《尔雅》谓之楚葵。《吕氏春秋》:菜之美者,有云梦之芹。云梦,楚地也。楚有蕲州、蕲县,俱音淇。罗愿《尔雅翼》云:地多产芹,故字从芹。蕲亦音芹。

【集解】[时珍说]芹菜有水芹、旱芹两类。水芹生在江湖池塘沼泽的边上;旱芹则生在陆地,有红、白两种。一般二月长出幼苗,它的叶子成对生长,像芎?一样。它的茎上有节棱,中间是空的,其气味芬芳。五月开出细小的白花,像蛇床花,可采摘来充饥,对人身体有益。[诜说]水芹生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吃起来不如旱芹惹人喜爱,如果放点酒和酱油,味道香美。在旱地种的白芹都有虫在白芹叶中,吃了这种芹菜会让人生病。

茎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女子大出血,且有止血养精、保养血脉、强身补气的功效。令人身体健壮,食欲增强。捣水芹汁服用,又可祛除暑热,消除结石。饮其汁后,小儿可以祛除暴热,大人可治酒后鼻塞及身体发热,又可去头中风热,利口齿和润滑大小肠。同时还可治烦闷口渴,妇科出血及白带增多、五种黄病。

【发明】 [张仲景说]春秋二时,龙带精入芹菜中。人误食之为病,面青手青,腹满如妊,痛不可忍,作蛟龙病。惧服硬饧三二升,日三度。吐出蜥蜴便瘥。[时珍说]芹菜生水涯。蛟龙虽云变化莫测,其精那得入此?大抵是蜥蜴、虺蛇之类,春夏之交,遗精于此故尔。且蛇喜嗜芹,尤为可证。别有马芹见后。

【附方】 1.小儿吐泻。将芹菜切细,煮汁饮服。2.小便淋痛。将有白根的水芹菜去叶,捣取汁,水冲服。3.小便出血。将水芹捣汁,日服六七合。

茴香

【集解】 [颂说]产于交州、广东等少数民族地区。[时珍说]深冬在宿根上长出许多幼苗,茎肥叶细。五六月开花。结出的子像秕谷,很轻而且有细棱。俗名叫大茴香的像麦粒一样大,现在宁夏出产的最好。其他地方的都小,叫作小茴香。从外地用船运来的颗粒大如柏树籽,裂成八瓣,每一瓣中都有大如豆的核,颜色是黄褐色,里面有仁,味道更甜,平时叫八角茴香,也叫舶茴香。广西左右江的山洞中也有,形状、颜色都与中原的截然不同,但气味相同。

茴香

籽〔主治〕主治身体脓肿、膀胱炎,除胃部冷气,顺肠气,调中,治呕吐,消湿止痛,治肾劳损,腹疝、阴疼。

籽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诸痿、霍乱,以及蛇伤和膀胱炎,除胃部冷气,顺肠气,调中,治呕吐,消湿止痛,治干湿脚气、肾劳损、腹疝及腹部肿块、阴疼。开胃下气,暖丹田。

【发明】 [时珍说]夏天可灭苍蝇,排除臭味,做食物可以用它。因其能损伤眼睛,并能产生燥火,不可食之过量。

茎、叶 【主治】 煮食治突然恶心、腹部不适。生的捣成汁一合与热酒一起服下,能通小肠气,突然肾气冲胁,像刀刺一样痛,无法喘息,吃下去马上就好。

【附方】 1.大小便闭,鼓胀气促。用八角茴香七个、大麻半两,共研末,加生葱白三至七根,同研煎汤,调五苓散末服下。日服一次。2.小便频数。把茴香不定量淘净,加少量盐,炒后研末,炙糯米糕蘸食。3.肾虚腰痛。用茴香炒过,研细,切开猪肾,掺末入内,裹湿纸中煨熟,空心服,盐酒送下。4.胁下刺痛。用茴香一两炒。枳壳五钱麸炒,共研末。每服二钱,盐酒调服。

白花菜

【释名】也称羊角菜。

【集解】 [时珍说]白花菜要在三月下种,其茎柔软,像蔓一样生长,一茎上有五片叶子,似拇指大小。秋季开白色的小花,花蕊长二三寸,有小角,白花菜籽呈黑色并且很小,形状似初眠桑蚕的粪,没有光泽。菜叶的气味膻臭,只适合用盐做腌菜来吃。另一种开黄花的,叫黄花菜,形状基本相同。

【气味】 苦,辛,微毒。

【主治】 下气。用白花菜煎水洗可治痔疮,捣烂敷可治风湿麻痛。和酒一起饮可治疟疾。

芹菜

【释名】又叫苦芹、马芹、芹葵、堇。

【集解】 [恭说]堇菜是野生植物,不是人工种植的。其叶如蕺菜,花呈紫色。[禹锡说]用水蒸来吃,甘甜润滑可口。

茎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捣成汁后,可以用来洗马身上的毒疮,同时也可服用。将汁涂抹在蛇、蝎毒痈肿的患处,可治。消除胸腹间的烦闷发热及寒热,治颈淋巴结核病。聚积精气,除下瘀血,止霍乱腹泻。还可以将生堇菜捣成汁取半升服,能够排出体内毒性产物。

芹菜

芥(jiè)

【释名】也叫芥菜。

【集解】 [时珍说]芥菜有数种:青芥,又叫刺芥,像白菜,菜叶上有柔毛。大芥,也叫皱叶芥,叶子大并有皱纹,颜色深绿,味比青芥更辛辣。马芥,叶子像青芥叶。花芥,叶子边缘多呈锯齿状,像萝卜缨。紫芥,茎叶都是紫色,像紫苏。石芥,茎秆低、细。它们都在八九月下种。冬季吃的芥菜,俗称腊菜;春季吃的芥菜俗称春菜;四月间吃的芥菜,称为夏芥。芥菜中心长出的嫩薹,称为芥蓝,煮来吃,味美香脆可口。芥菜三月开花,其花为黄色,开四次。结的荚一二寸长。芥菜籽有苏籽般大,然而它的颜色呈紫色,辛辣,研细成末,用水泡过之后就是芥酱,用来搭配肉吃,辛香可口。

茎、叶 【气味】 辛,温,无毒。

【发明】 [时珍说]芥菜性辛热且散气,能够通肺开胃,利气消痰。如果长期吃就容易积温成热,辛散太盛,耗人真元,肝脏受损,使人头晕目眩,引发疮、痔。

籽 【气味】 辛,热,无毒。

【主治】 通鼻,咽喉肿痛。治胃寒吐食、肺寒咳嗽、伤风受寒引起的胸腹腰痛、口噤,消散痈肿瘀血。芥籽的功用与芥菜相同。它的辛能散发,利九窍,通经络,治口噤、耳聋、鼻出血等病症;又能消瘀血、痈肿、痛痹。

【发明】 [时珍说]性热温中,能利气化痰,治咳止吐,主治胸腹各种病痛。白色的芥籽更加辛烈,治病尤其好。

【附方】 1.伤寒无汗。用水调芥籽末填入肚脐内,然后用热物隔着衣服熨肚脐处,直至出汗为止。2.身体麻木。芥菜籽末,加醋调和后,涂抹在身体麻木的地方。3.牙龈溃烂。把芥菜秆烧存性,研细为末,频敷患处就可治愈。4.咽喉肿痛。将芥菜籽末加水调和后敷咽喉部,等到药干了又换。又一方:将芥菜籽研细成末,调醋取汁,点入喉内。等到喉内有响声,再将陈麻秆点燃,烧烟吸入咽喉,立刻见效。5.夜盲。将紫芥菜籽炒黑研成末,用羊肝一具分作八服。每服将芥籽末三钱捻在羊肝上,再用竹笋皮裹好,煮熟冷却后服用,并用煮它的水送下。6.妇人闭经,脐腹痛,腰腿沉重,寒热往来。将芥菜籽二两研成末。每次用二钱,空腹用酒送下。

紫堇(jǐn)

【释名】 又称赤芹、蜀芹、楚葵、苔菜、水萄菜。

【集解】 [时珍说]《土宿真君本草》中记载,赤芹生长在悬崖峭壁、池塘沼泽、靠近水和石头之间的地方。形状类似赤芍药。它的叶面呈深绿色,而叶背很红,茎叶像荞麦,花红得十分可爱,结出的果实也像荞麦。它的根形似蜘蛛,嚼起来有极浓的酸、苦、涩味。江淮地区的人三四月份采紫堇的苗叶,当蔬菜吃。

紫堇

苗 【气味】 酸,平,微毒。

花 【气味】 酸,微温,无毒。

【主治】 大人、小孩脱肛。

罗勒

【释名】又叫兰香、香菜、翳子草。

【集解】 [禹锡说]罗勒到处都生长。共有三种:一种像紫苏叶;一种叶大,二十步内就能闻到它的香气;一种能做成凉拌菜。冬季一般使用晒干的制品。罗勒籽可以放入眼中,除去角膜上的沙石。其方法是:将罗勒籽放入眼中,片刻被润湿发胀,罗勒籽就随着眼泪和眼中异物一同排出。

【气味】 辛,温,微毒。

【主治】 调理中焦脾胃,消化食物。去除恶气,消除水气,适宜生吃。治疗牙齿、牙根烂疮的方法:把罗勒烧成灰调入水中饮用。患呕吐病的人,可取罗勒汁服将半碗或冬天将罗勒晒干煮汁服用。根烧成灰,敷在小儿黄烂疮上,能治愈。罗勒还有治疗各种传染病和排出体内毒物的功效。

罗勒

蔊(hǎn)菜

【释名】 也称辣米菜。

【集解】 [时珍说]蔊菜生长于南方,是田园间的小草。冬季满地丛生,长二三寸,梗柔叶细。三月开黄色的小花。结一二分长的细角,角内有细小的籽。野外的人可连根叶一起拔着吃,味很辛辣,称为辣米菜。此菜很少生长在沙地中,所以洪舜俞在《老圃赋》中说,蔊菜有拂士的风度。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载,朱文公食用此菜后,就拿茎来作为蔬菜供给民众。这大概是盱江、建阳、严陵人都喜欢吃它的原因。

蔊菜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去冷气,逐腹内久寒,助消化,增加食欲,利胸膈,化冷痰,去心腹疼痛。

菜之二 柔滑类

菠菜、菾菜、荠菜、菥蓂、繁缕、鸡肠草、苜蓿、苋、马齿苋、苦菜、莴苣、翻白草、蒲公英、落葵、黄花菜、鱼腥草、蕨、鹿藿、芋、土芋、灰藋、山药、薇、甘薯、百合、翘摇、山丹、竹荀

菠菜

【释名】又叫菠薐、波斯草、赤根菜。

【集解】 [时珍说]菠菜在八、九月下种,可备冬天吃;在二月间种植的,可以备春天吃。其茎柔脆且中间空心,叶子呈绿色,细腻而柔软,叶中间长出一个小尖,旁边有两个小尖,像鼓子花叶子的形状,但比鼓子花叶要长、大。其根有数寸长,大如桔梗而且是红色,味道比桔梗更加甘甜香美。四月间起薹,薹一尺左右,有雄雌之分。雄茎上开红色碎小的花,许多花簇聚在一起,不显眼;雌能结出果实,有刺,果实形状像蒺藜子。菠菜播种的时候必须把其种子破开,用水浸泡发胀。约经一个多月才可发芽生长,这是其特殊的地方。

菜及根【气味】 甘,冷、滑,无毒。

【主治】 利五脏,除肠胃热,解酒过量而中毒。疏通血脉,开胸下气,调涩,止口渴,润燥。不能和各种鱼一同煮来吃,容易引起腹泻。

菠菜

【发明】 [诜说]北方人吃肉、面食时,吃菠菜会起平衡的作用;南方人吃鱼、鳖、虾米时,吃它便于降热。吃多了伤及大、小肠,使人生病。大便不通及有痔疮病的人,应该常吃菠菜、葵菜之类食物。它性滑可以护养窍穴,通利肠道。

菾(tián)菜

【释名】 也称莙荙菜。

【集解】 [时珍说]菾菜正二月份下种,老根能自己生长。叶子呈青白色,像白菜叶,但比白菜叶短些,其茎也与白菜相似,差别微小。生、熟都可以食用,吃时感觉到它稍微带有泥味。四月份开白色的小花。果实的形状像吴茱萸球,但比吴茱萸球轻,颜色是土黄色,果肉中有细籽。根呈白色。

【气味】 苦、甘,大寒、滑,无毒。

【主治】 瘟疫发热,解风热毒,捣碎取汁饮用即可痊愈。夏天用菾菜做粥吃,解热,止热毒痢。捣烂,敷贴在烫伤处,止痛。捣汁服用,治冷痢、热痢。能止血生肌,用于各种禽兽咬伤,捣烂敷在伤处立刻就好。菾菜煎汤来饮用,开胃,通心膈,适合妇女饮用。另外又能滋补中、下元气,调理脾胃五脏。祛除头风。其能动气,可多吃。

根【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通经脉,下气,开利胸膈。

子【主治】 煮至半熟,捣汁服用,治小儿发热。醋浸泡后擦脸,去脸上面疮,令肌肤润泽有光。

荠菜

【释名】又称护生草。

【集解】 [时珍说]荠茎坚硬而且有毛,叫菥蓂,味道不好。这种菜在冬至后才长出幼苗,下一年二三月长出茎,五六寸长。开白色小花,许多小花簇拥成一朵大花的样子。结出的荚像小萍一样,但是只有三只角。荚里面有小荠菜子,像葶苈子。四月收摘。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利肝和中,益五脏。

根【主治】 可治眼睛疼痛,有明目益胃的功效。荠菜的根叶烧成灰后调水饮用,治赤痢、白痢效果显著。

蒫(cuó)实 【集解】 [普说]每年三月三日采,阴干。[周王说]灾荒年采摘其籽和水调成块状,或煮粥、做饼,都很粘滑。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明目,治眼痛、青光眼,可以滋补五脏不足。治腹部胀痛,除眼内积尘、治白翳,并解热毒。如果长期服用,会使眼睛看物更加清晰。

花 【主治】 驱虫,又避蚊子、飞蛾。把花阴干研细成末,用枣汤送服,每次二钱,治腹泻。

荠菜

实〔主治〕明目,治眼痛、青光眼,可以滋补五脏不足。治腹部胀痛,除眼内积尘、治白翳,并解热毒。

花〔主治〕驱虫,又避蚊子、飞蛾。把花阴干研成末,用枣汤送服,每次二钱,治腹泻。

菥蓂

【释名】 又称大荠、大蕺、马辛。

【集解】 [别录说]菥蓂生于咸阳山泽及道旁。四月、五月采,晒干。[时珍说]荠与菥蓂是同一物,但分大、小二种。小者为荠,大者为菥蓂,菥蓂有毛。故其子功用相同,而陈士良称荠实为菥蓂。葶苈与菥蓂是同类,但菥蓂味甘花白,葶苈味苦花黄为异耳,或者说菥蓂即甜葶苈,亦通。

苗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和中益气,利肝明目。

菥(xī)蓂子 【气味】 辛,微温,无毒。

【主治】 明目,目痛泪出,除痹,补五脏,益精光。久服轻身不老。疗心腹腰痛,治肝脏结块、眼目赤肿。

菥蓂

菥蓂子〔主治〕明日,目痛泪出,除痹,补五脏,益精光。久服轻身不老。疗心腹腰痛。

【附方】 眼目热痛,泪出不止。菥蓂子捣筛为末。卧时用铜簪点少许入目,当有热泪及恶物出,甚佳。眼中胬肉方同上,夜夜点之。

繁缕 (lǚ)

【集解】 [别录说]繁缕每年五月五日中午采收,晒干来用。[恭说]繁缕就是鸡肠草。多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或土坑水渠的边上,习惯上通称鸡肠,读书人总是称为“繁缕”。

【气味】 酸,平,无毒。

【主治】 恶疮、痔疮。破除瘀血,催乳汁,产妇适宜多吃。产后腹部有宫缩疼痛,将酒炒繁缕绞出的汁水温服。可把繁缕晒干研细为末,加醋调和糊成丸,每次空腹服五十丸,排恶血。

繁缕

【发明】 [诜说]做成菜吃,对人有益,必须是五月五日采摘的繁缕才效果显著。但是不可长久吃,以避免体内血液流尽。

【附方】 阴茎溃烂。五月五日采摘的繁缕烧焦五分,放入蚯蚓刚刚拉的屎中二分,加入少量水,调和研细做成饼状,贴在患处,干了又换,忌吃酒、面、五辛和热物,效果显著。

鸡肠草

【释名】又叫鸡肠菜。

【集解】 [时珍说]鸡肠菜生长在低洼潮湿的地方。三月长苗,叶似鹅肠但颜色比鹅肠深。其茎带紫色,中间不空,没有缕。四月间长出小茎,开五瓣紫色的小花。结出小果实,果实中有细子。它的苗可做蔬菜,不如鹅肠味美。生嚼时有黏滑感,可用来捕捉飞虫。

【气味】 微辛、苦,平,无毒。

【主治】 毒肿、尿频。治昆虫引起的疮病。五月五日将其晒干研末加入盐调匀,可治瘙痒;也可捣碎贴于患处,一日五六次。做菜吃,对人有益,还可烧成灰敷疮,也可取它的汁液加蜂糖调和服用,治小儿红、白痢疾,效果很好。研成末或者烧成灰,擦在牙齿上,具有洁齿、去牙垢的功效。

【附方】 1.小便频数。用鸡肠草一斤,在豆豉汁中煮过,和米煮粥。2.小儿下痢。用鸡肠草捣汁一合,调蜜服,效果显著。3.风热牙痛。用鸡肠草、旱莲草、细辛,等分研末。每天擦三次。4.一切头疮。将鸡肠草烧灰,和盐涂搽。

苜蓿(mù xu )

【释名】 也称木粟、光风草。

【集解】 [时珍说]苜蓿最初生长在大宛,后来由张骞出使西域才带回中原。如今田野到处都有,陕西、甘肃一带也有栽种,每年苜蓿自生自发。苗可当作蔬菜吃,一年可割三次。二月生新苗,一条根上有几十根茎。一个枝丫上有三片叶子,叶子似决明叶,小得像手指尖一样,有像碧玉一样的绿色。从夏季到秋季,其间开黄色小花。结扁圆形的小荚,周围有刺,结的荚非常多,老了就变成黑色。荚内有米,可以做饭,也可以用来酿酒。

苜蓿

【气味】 苦、涩,平,无毒。

【主治】 安中调脾胃,对人有益,可长期食用。利五脏,轻身健人,去脾胃间邪热气,通小肠诸恶热毒,煮和酱食,也可做羹。利大、小肠。

根 【气味】 寒,无毒。

【主治】 热病,烦闷,眼睛发黄,小便黄,酒精中毒,捣碎后服一升,呕吐后就可把病治好。也可捣碎取汁煎来饮用,治结石引起的疼痛。

苋(xiàn)

【释名】 又叫苋菜。

【集解】 [保升说]苋菜一共有六种:赤苋、白苋、人苋、紫苋、五色苋、马苋。人苋、白苋两种,可以做药用。赤苋辛辣,有特别功效。[时珍说]苋都三月撒种,六月后不能吃。老了能抽出像人一样高的茎,开小花结成穗,穗中有细子,籽扁有黑色的光泽,和青葙子、鸡冠子一样,九月收摘。细苋即是野苋,北方人称为糠苋,它的茎柔,叶细,生长出来就结苋子,味道比家苋更好。

菜 【气味】 甘,冷利,无毒。

【主治】 白苋:补气除热使九窍畅通。赤苋:主治赤痢、箭伤和沙虱病。紫苋:消除虫毒,治气痢。六苋:利大肠、小肠,治初痢,滑胎。

【发明】 [诜说]五月五日收苋菜籽,同马齿苋一起研末,两者分量相等,孕妇常服,容易分娩。

苋实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青光眼,明目除邪,利大便、小便排泄,祛除寒热。常服用增强体力,使身体感觉到轻松,不容易饥饿。又可治眼疾,杀死蛔虫,益精气。

根 【主治】 下腹及阴部疼痛,捣烂外敷。

马齿苋

【释名】也称马苋、五行草、五方草、长命菜、九头狮子草。

【集解】 [时珍说]马齿苋在田园野外都有生长。茎柔软并且铺在地上,叶子小且对称生长。六七月开小花,结尖形的小果实,果实中有葶苈状的马齿苋籽。大都采摘其苗煮熟晒干作为蔬菜食用。另一种叫水马苋,生长在水中,形状和马齿苋相似,也可以洗干净后生吃,这种吃法在王西楼所作的《野菜谱》中可以看到。

菜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肿瘘疣目,捣碎涂患处。消除腹部包块,止消渴,增强肠道功能,令人不饥饿。治妇人赤白带。马齿苋汁水可以治反胃和各种淋症,破除局部瘀血。汁水还可治口唇紧闭和皮面上的疮疱。制成膏,可涂抹在湿癣、白发秃头处。煮成粥,可以治痢疾及腹部疼痛。使人头发长年不白。生马齿苋捣碎取汁服用,可治痈疮,杀灭各种肠道寄生虫。马齿苋还有散血消肿、利胸滑胎、解毒通淋、治妇女产后出虚汗的功能。

【附方】 1.脚气浮肿,心腹胀满,小便涩、少。马齿苋和少量粳米、酱汁煮食。2.产后出虚汗。马齿苋研汁,服三合。如无新鲜的,用干的煮汁亦可。3.产后血痢,小便不通,脐腹疼痛。将生马齿苋菜捣汁三合,煎开,加蜜一合调服。4.肛门肿痛。马齿苋叶、三叶酸草等分,煎汤熏洗。一日二次,效果显著。5.赤白带下。马齿苋捣汁三合,倒入温热的一两枚鸡蛋的蛋白中,趁微温一次服下。服两次见效。6.腹中白虫。马齿苋煮水一碗,和盐醋空腹吃下。不久有白虫排出。7.风齿肿痛。马齿苋一把,嚼汁浸患处,肿即消退。8.小儿脐疮。马齿苋烧过,研末敷涂。9.疔疮肿毒。马齿苋二分、石灰三分,研末,加鸡蛋白调匀敷涂。

马齿苋

菜〔主治〕消除腹部包块,止消渴,增强肠道功能,令人不饥饿。治妇人赤白带下。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有治妇女产后出虚汗的功能。

苦菜

【释名】又名荼、苦苣、苦荬、游冬、褊苣、老鹳菜、天香菜。

【集解】 [时珍说]苦菜在早春时长幼苗,有红茎、白茎两种。苦菜茎中空而脆,折断后有白汁流出。叶像萝卜菜叶一样,颜色绿中带碧。叶柄依附在茎上,叶梢像鹳鸟的嘴巴。每片叶有分叉,相互交撑挺起。开黄花,像野菊。一枝花结子一丛,像茼蒿子和鹤虱子,花凋谢时就到了采摘季节,苦菜子上有白茸毛,子随花飘落地,来年便可生长。

菜【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五脏邪气,厌食胃痹。常服安心益气。精神饱满,轻身耐老。耐饥饿和寒冷,增强体力。可治腹泻,清热解渴,治恶疮。调节十二经脉,治患霍乱后胃部烦胀。捣汁饮用,可清除面目和舌头下的湿热。汁是白色,涂抹在疔疮肿痛之处,能除病根。汁滴在痈上,使痈溃烂,脓汁排出。点在瘊子上,瘊子自然脱落。还可敷贴在蛇咬处,消蛇毒。明目,治各种痢疾和血淋痔瘘疾病。

苦菜

菜〔主治〕五脏邪气,厌食胃痹。常服安心益气。可治腹泻,清热解渴,及恶疮疾病。治霍乱后胃气烦胀。

花、子〔主治〕去中热,安定心神。治黄疸病时,可用苦菜子加莲子一起研细,水煎后服用。

【发明】 [时珍说]凡是患痔疮,适宜用苦菜,新鲜或晒干都可以,放入锅中煮到熟烂程度,把热苦菜汤放入器皿中,人横坐在凳上,先用热苦菜汤熏,再用苦菜汤洗,直到汤冷。每天洗数次,数日后见效。

【附方】 1.血淋尿血。用苦菜一把,加酒、水各半煎服。2.对口恶疮。将苦莱捣汁一碗,加姜汁一匙,酒送服。同时以药渣敷疮一二次,即愈。

根 【主治】 赤痢、白痢和骨结核,治三种病都可煮汁服用。同时苦菜根还能治血淋,利小便。

花、子【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去中热,安定心神。治黄疸病时,可用苦菜子加莲花、莲子一起研细,每次取二钱加水煎后服用,每日两次,效果良好。

莴苣(wō jù)

【释名】 又叫莴菜、千金菜。

【集解】 [时珍说]莴苣在正二月下种,最适宜肥地栽种。叶像白苣呈尖形,颜色比白莴稍青,折断后有白汁流出粘手。四月抽薹,薹有三四尺高。剥去莴苣的皮生吃,味像胡瓜,也可以腌制食用。江南人用盐渍,晒干、压实、装入瓮中,以备用,称这种菜为莴笋。

菜【气味】 苦,冷,微毒。[时珍说]莴苣有毒性,各种虫不敢靠近它。如果蛇虫触到它,就会目瞎看不见东西。人中了此毒,可用姜汁来解。

【主治】 利五脏,通经脉,开利胸膈。利气、壮筋骨,去口臭,使牙齿洁白,明目。催乳汁,利小便排泄,解虫毒和蛇毒。

子 【主治】 催乳汁,利小便,治阴部肿胀、痔漏出血和扭伤。

【附方】 1.乳汁不畅。莴苣菜煎酒服。又一方:莴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钱,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频食。2.小便不通。莴苣菜捣烂,或将莴苣子捣烂做成饼,贴脐中即通。3.百虫入耳。莴苣捣汁滴入,虫自出。4.阴部囊肿。莴苣子一合,捣末,加水一碗煮开五次。温服。

翻白草

【释名】又叫鸡腿根、天藕。

【集解】 [时珍说]鸡腿根生长在沼泽水田,高不足一尺。春天长出弱小的茎,一根茎上有三片叶子,叶子长而厚,叶上有皱纹,边缘有锯齿,叶面呈青色,叶背呈白色。四月开黄色小花。子像胡荽子,子中又有细子。根像小白术头,剥去根的红皮,中间是像鸡肉一样的白色,吃起来比较细腻。小儿喜吹生吃,饥荒年时,人们挖它的根做饭吃。

根 【气味】 甘、微苦,平,无毒。

【主治】 治吐血和阴道流血,疟疾、痈疮。

【附方】 1.崩中下血。鸡腿根一两,捣碎,加酒二碗煎成一碗服。2.吐血不止。翻白草五七根,切细,加水二杯煎成一杯,空心服。3.疟疾寒热。用翻白草根五七个,煎酒服。4.无名肿毒。治方同上。

蒲公英

【释名】又名叫耩耨草、金簪草、黄花地丁。

【集解】 [保升说]蒲公英生长在平原上、沼泽中。像苦苣,折断后有白汁流出,可以生吃,花像单独的菊花但比其大,四五月份采摘。[时珍说]地丁在长江南北有很多,其他地方亦有,但在岭南一带没有。小根铺在地上,花絮到处飞散,其茎、叶、花、絮都像苦苣的茎、叶、花絮,差别微小。蒲公英的嫩苗亦可食用。

苗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妇人乳痈和水肿,煮它的汁饮用和封贴在患处,立刻消肿。治食物中毒,驱散滞气,化解热毒,消除恶肿、结核及疔肿。放入牙中,可以使胡须、头发变得乌黑,滋壮筋骨。将蒲公英的白汁涂在恶刺上立刻治愈。

蒲公英

叶〔主治〕治妇人乳痈和水肿。治食物中毒,驱散滞气,化解热毒,消除恶肿、结核及疔肿。可乌发、壮筋骨、治恶刺。

【发明】 [震亨说]蒲公英属土,开黄花,甘。可进入阳明经和太阴经,故能滋阴壮阳、化毒、消肿。蒲公英加忍冬藤煎汤,再加入少量的酒调佐服用,可治乳腺炎。服用后人想睡,这是它的一个作用,入睡后微出汗,病可愈。

【附方】 1.乳痈红肿。用蒲公英一两,忍冬藤一两,一起捣烂,加水二碗煎成一碗,饭前服。2.疳疮疔毒。将蒲公英捣烂敷涂,同时捣汁和酒煎服。

落葵

【释名】又叫蔠葵、藤葵、藤菜、天葵、繁露、御菜、燕脂菜。

【集解】 [时珍说]三月种葵,嫩苗可吃。五月茎蔓延长,叶子像杏叶,但比杏叶肥厚软滑,做菜适宜。落葵在八九月开细小的紫花,果实累累,有五味子那样大,熟后呈紫黑色。将果实揉烂取汁,颜色如胭脂,女人可用来化妆、点唇及染布物,所以把它称为胡燕脂,也叫染绛子,但时间一长,颜色就会改变。吴地的人所称的紫草也就是落葵。

叶 【气味】 味酸,寒、滑,无毒。

【主治】 滑中,散热,利大小肠。

子 【主治】 制成面脂,润泽肌肤。

黄花菜

【释名】又叫黄瓜菜。

【集解】 [时珍说]黄瓜菜在二月长出幼苗,田野里遍地都有,根小得像荠菜的根。三至五月开黄花,花、茎、叶都和地丁的相同,差别较小。一棵开许多花,结细籽,不像地丁的花能成絮状飘飞。山中的人有时吃它,也采来饲养鹅儿。

【气味】 甘、微苦,微寒,无毒。

【主治】 通结气,利肠胃。

黄花菜

鱼腥草

【释名】又叫菹菜、蕺。

【集解】 [恭说]蕺生长在潮湿的地方和山谷间阴润的野地,也能蔓生。叶像荞麦却更肥,茎呈紫赤色。太行山以南和长江以北的人喜欢生吃。关中人把它称为菹菜。越王勾践曾尝粪而口臭,就吃蕺菜来除口中的秽气。[时珍说]鱼腥草其实就是紫蕺,叶子像荇菜,呈三角形,一面红,一面青,可用来喂猪。

叶 【气味】 辛,微温,小毒。

【主治】 治蠼螋尿疮。放在淡竹筒里煨熟,取出捣烂用于敷恶疮、白秃。散热毒肿痛,治痔疮脱肛,断疟疾,解氯物的毒。

【附方】 1.背疮热肿。蕺菜捣汁涂,留孔以泄热毒。2.痔疮肿痛。鱼腥草一把,煎汤熏洗。洗后,以鱼腥草包敷患处。3.疔疮作痛。鱼腥草捣烂敷上。初敷一段时间,会感觉疼痛,需忍住,不可去药。痛后一二日即愈。4.小儿脱肛。先以朴硝水洗过患处,然后把鱼腥草捣如泥,放芭蕉叶上,令病孩坐药,脱肛自入。5.虫牙作痛。鱼腥草、花椒、菜籽油等分,捣匀,加泥少许,和成小丸,如豆大。左牙痛,塞左耳,右牙痛,塞右耳;左右牙都痛时,不能同时塞两耳,需轮流换塞,否则有损听觉。6.蛇虫咬伤。用鱼腥草、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一起捣烂敷涂。

蕨(jué)

【释名】也称鳖。

【集解】 [时珍说]蕨在各处山中都有。二三月生芽,卷曲的形状如小儿的拳头。长成后则像展开的凤尾,三四尺高。蕨茎嫩时可采,在石灰汤里煮去涎滑,然后晒干做蔬菜,甘滑。也可和醋食用。蕨的根呈紫色,皮内有白粉,捣烂后再三洗净,沉淀后,取粉做饼,或刨掉皮做成粉条吃,粉条颜色淡紫,味道滑美。

根 【气味】 甘,寒、滑,无毒。

【主治】 去暴热,利水道,令人睡,补五脏不足,气壅塞在经络和筋骨间。蕨根,烧成灰后和油调匀,敷蛇咬伤处。

【发明】 [藏器说]蕨如果吃得过多,消阳气,使人昏昏欲睡,脚软无力。[时珍说]蕨的缺点在于它性冷而滑,利小便,泄阳气,降而不升,耗人真气和元气。四皓采食蕨而心逸,夷齐采食蕨而心忧,一个长寿一个夭亡,与蕨有什么关系呢?古人的话,实在有些迂腐。饥饿濒死的人,完全依赖食蕨而活命,可知蕨不无济世之功。

【附方】 肠风热毒。焙蕨菜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

鹿藿(huò)

【释名】又叫鹿豆、野绿豆。

【集解】 [时珍说]鹿藿就是野绿豆,多生长在麦地田野中。它的苗、叶都像绿豆苗、绿豆叶,只不过小一些,茎蔓延长。生食、熟食都可。三月时开淡粉紫花,结小豆荚。荚内豆子如椒籽般大,黑色。可煮食,也可将其磨面做饼蒸食。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血吸虫病,女子腰腹痛,肠痈和颈淋巴结结核,止头痛。

【释名】又叫土芝、蹲鸱。

【集解】 [颂说]芋现在处处都有。尤其是闽、蜀、淮、楚等地,种植较广。芋的种类很多,但其性能、功效大都相近。蜀地的芋,形状圆而大,很像蹲着的鹞鹰,叫作芋魁,当地人种芋当粮食来抵御饥荒。江西、闽中的芋,长而大,细的如卵,长在魁旁,吃起来味道特别好。凡吃芋都必须是人工种植的,因为野芋有大毒,能杀人,不可食。

芋子 【气味】 辛,平、滑,有小毒。

【主治】 宽肠胃,养肌肤,滑中。吃冷芋子,疗烦热,止渴。令人肥白,开胃,通肠闭。产妇吃了芋头,破血;饮芋子汤,止血渴。和鱼煮食,能下气,调中补虚。

【发明】 [诜说]白色的芋吃来无味,紫色的芋吃了破气。煮汤饮,止渴。十月后将芋晒干收藏,到冬季吃了不会发病,但在其他的季节却不能吃。另外,芋和鲫鱼、鳢鱼一同煮羹很好。但长期吃芋,会令人虚劳无力。将煮芋的汤用来洗脏衣,会使衣服洁白如玉。

茎、叶 【气味】 辛,冷、滑,无毒。

【主治】 除烦止泻,疗妊妇心烦迷闷、胎动不安。梗,用来擦蜂刺毒效果显著。汁,涂蜘蛛咬伤部位。

【发明】 [慎微说]沈括《梦溪笔谈》中说,处士刘阳隐居在王屋山时,看见一只大蜂误入蜘蛛网,蜘蛛便过来想困住它,反而被大蜂刺伤坠地。不久,只见蜘蛛腹胀欲裂,徐徐爬入草丛中,咬开芋梗,将伤处对着芋梗磨,磨了很久,腹胀才渐渐消失。最后,恢复到原来轻盈的样子。从此以后,凡是有被蜂刺伤的人,将芋梗敷在伤处,即愈。

【附方】 黄水疮。芋苗晒干,烧存性研搽。

野芋 【集解】 [弘景说]野芋的形状、叶子都和芋相似。人们栽种的芋,如果三年之内不挖掘,则变成野芋,能毒死人。

土芋

【释名】又叫土卵、黄独、土豆。

【集解】 [藏器说]蔓生,叶如豆叶,根圆如卵。南方人叫作香芋,北方人称为土豆。

根 【气味】 甘、辛,寒,小毒。

【主治】 解诸药毒,生研水服,吐出恶物就止。煮熟了吃,则味道甘美,养人肠胃,去热嗽。

灰藋(dí)

【释名】也称灰涤菜、金锁夭。

【集解】 [时珍说]原野到处都有灰藋。四月生苗,茎上有紫红线棱。叶尖而有齿,叶面青色,叶背白色。茎心、嫩叶背面都有白灰。这时的灰藋用来做菜也很好。到五月渐老,茎高可达数尺,只可用来做拐杖。灰藋在七八月开细小的白花。结的果实簇簇如球,中间有细小的种子,将种子蒸晒后取仁,可做饭或磨粉食用。

灰藋

子仁〔主治〕做饭或磨成面食,可杀各种虫。

茎、叶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恶疮,虫、蚕、蜘蛛等咬伤,灰藋捣烂后和油敷搽,也可煮来食用。或做汤,治疥癣风瘙。把灰藋烧成灰后放入牙缝中,可消炎。如用来漱口,去疳疮。用灰藋的灰淋汁,可除白癜风、雀斑、面疮。皮肤接触会生疮。

子仁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做饭或磨成面食,可杀三虫。

山药

【释名】又叫土薯、山薯、山芋、薯蓣、玉延。

【集解】 [别录说]山药生长在高山峡谷中。二月、八月采其根来晒干。[时珍说]如要将山药做成药,野生的最好;如做食物,当然是家种的好。山药在四月蔓延生苗。茎紫叶绿,叶有三尖,像白牵牛叶却更光润。五六月开花成穗,淡红色,结一簇一簇的荚,荚都由三个棱合成,坚硬无果仁。子长在一边,形状像雷丸,大小不一。山药子皮为土黄色而肉白,拿来煮了吃,非常甘滑,同山药根一样。

根【气味】 甘,温、平,无毒。

【主治】 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食山药,令人耳聪目明,轻身不饥,延年益寿。还可治头晕目眩,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补五劳七伤,去冷风,镇心神,补心气,开通心窍,增强记忆。还可强筋骨,治泄精健忘。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肤养发。把山药捣碎后贴肿毒部位,能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