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十一卷 果部(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实 【气味】 甘、苦,寒,无毒。

核仁 【气味】 甘、苦,寒,无毒。

【主治】 主难产,临产时细嚼数枚,用井华水送服,不久即产。再用四枚去壳,两手各握两枚,恶水自下。欲断产,可常嚼两枚,用水送服。久服使子宫冷,可致不孕。治伤寒热病,食数枚,冷水送服。治恶疮肿毒,内食一枚,冷水送服。外嚼涂于患处,即愈。

枳椇(jǔ)

【释名】亦称蜜屈律、木珊瑚、木蜜、木饧、鸡距子、鸡爪子;木名白石木、金钩木、交加枝。

【集解】 [颂说]树高大如白杨,枝柯不直。果子结在枝端,吃来甘美如饴,八九月成熟。出自江南的味甚美,称为木蜜。能败酒味,若用枳棋木作房屋的柱,则屋中酒味会变薄。据传曾有一南方人用此木修舍,误落一片入酒瓮,酒便化为水了。[藏器说]木蜜树生长在南方,俗称白石木,枝和叶都很甜。嫩叶可生吃,味如蜜,将老枝破后煎汁成蜜,更甜,可以止渴安神。[时珍说]枳梖树高三四丈,叶圆大如桑柘,夏季开花。枝头结果,如鸡爪形。嫩时青色,霜后黄色,嚼来味甘如蜜。有一根枝的末端结有一二个果子,状如蔓荆子,里面有赤色的扁核,似酸枣仁。飞鸟喜欢在枝上做巢。将果实盐藏后用荷叶包裹,可以备冬储。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主头风、小腹拘急,可止渴除烦,去横膈燥热,利大小便,润五脏,解酒毒,止吐逆,辟寄生虫。

枳皮〔主治〕主头风、小腹拘急,可止渴除烦,去横膈燥热,利大小便,润五脏,解酒毒,止吐逆,辟寄生虫。

【发明】 [震亨说]有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因饮酒发热又兼房劳虚乏,便服补气血之药,并加葛根以解酒毒,微微出汗后,人反而觉得更加懈怠,燥热依旧。这是因为他气血虚经受不住葛根的药性,应服鸡距子方能解毒,于是在煎药中加入鸡距子才治愈。[时珍说]东坡说:揭颖臣患消渴病,每天饮水数斗,饭量倍增,小便频数。服消渴药一年多,病情渐重,自认为必死。请蜀医张肱诊断后,他笑道:“你差点误死了。”于是取麝香当药引子,以酒濡润,做十余丸,用枳根煎汤吞服,病愈。问其原因,张肱说:“这种病因脾弱肾败、土不制水而致。”如今颖臣脾脉极热而肾气不衰,是因为过度食果实、饮酒物,积热在脾而致,所以食多而饮水,水多而小便必频。麝香能制酒果花木;椇亦可制酒物,屋外有此树木,屋内酿酒多不佳。因此用以上二物为药,可解酒果之毒。

果之四 味类

秦椒、蜀椒、崖椒、地椒、胡椒、吴茱萸、食茱萸、盐麸子、茶(茗)

秦椒

【释名】亦称大椒、花椒。

【集解】 [别录说]生长在泰山、秦岭和琅琊山上。八、九月采摘。[颂说]陆玑《疏义》说树像茱萸而有刺,茎叶坚挺而滑泽,味道辛香。蜀人以此做茶,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人当作茗,都是因为它的叶子煮后香美可口。现在成皋等地的山上有竹叶椒,树的形状也像川椒,可以蒸鸡肉和猪肉,供人食用。东海的许多岛上也有椒树,枝叶很相似,果实长但不圆,味道像橘皮一样香。岛上的獐和鹿吃了它的叶子,因此它们的味道就像是椒香和橘香混合在一起。[宗奭说]出产于秦地,所以叫秦椒。大部分椒树的形状都很相似,但秦椒的叶大,粒大而皱纹浅,川椒则皱纹深。[时珍说]秦椒即花椒,最早出产于秦地,现在各地都能种植,很容易成活。它的叶相对而生,尖而有刺。四月开小花,五月结子,生的青色,熟后红色,比川椒大,子实中的子颗粒大,呈红色。秦椒产于陕西天水,以粒子的为佳。

椒红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治风邪气,温中祛寒气引起的肢体酸痛,坚齿、发,明目,经常服用还可轻身,使肤色红润,延年益寿。治疗咽喉肿痛,呕吐肠阻。散瘀血,治产后腹痛。发汗,利五脏,亦可止咳,治风湿病。治恶风遍身、口齿浮肿摇动、四肢麻痹、月经不调、产后血痢、慢性腹泻,治腹中冷痛,生毛发,散疤痕。能消肿除湿。

【附方】 1.饮少尿多。秦椒、瓜蒂各二分,研末,每服一匙,水送服。一天服三次。2.手足心肿。椒和盐末等分,用醋调匀,敷肿处。3.久患口疮。秦椒去掉闭口的颗粒,水洗后和面拌煮为粥,空心服,以饭压下。重者可多服几次,直至治愈。4.牙齿风痛。用秦椒煎醋含漱。

蜀椒

【释名】 亦称巴椒、汉椒、川椒、南椒、点椒。

【集解】 [别录说]生长在武都山谷和四川东部等地。[颂说]陕、洛一带的人也大多辟园种植。树高四五尺,形状像茱萸稍矮些,有针棘刺,叶子坚挺而滑,烹煮后可食。四月结子,都生长在枝叶间,颗粒像小豆,紫红色。八月采来用微火烘干。江、淮等地和北方也有,茎叶都很相似,但不如蜀中的好,且皮厚,黑仁,味烈。[时珍说]蜀椒肉厚皮皱,子黑亮,就像人的瞳孔。所以也称为椒目。其他的花椒子虽然黑亮,但都比不上蜀椒,比如土椒就没有什么光泽。现在人们烹煮食物、蔬菜、鸡、鱼、猪肉等,不能缺少,去腥除臭,做调料烹食,甚香。只有煮鳗鱼、鳝鱼等不能用。

子〔主治〕主寒湿呕吐,温中,去骨节皮肤死肌,肢体皮肤麻木疼痛。除六腑的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治汗不出以及消化不良积食引起的痢疾、泄精,风邪引起的小腹硬块、水肿黄疸。

椒红 【气味】 辛,温,有小毒。[别录说]吃多了让人感到气喘促,伤身。[李鹏飞说]过量食用会使人失明,伤血脉。中毒的人可用凉水麻仁浆来解毒。

【主治】 主寒湿呕吐,温中,去骨节皮肤死肌,肢体皮肤麻木疼痛。长期服用头发不白,轻身益寿。除六腑的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治汗不出以及消化不良积食引起的痢疾、泄精,风邪引起的小腹硬块、水肿黄疸,杀虫、鱼毒。长期服用可舒经活血,坚齿发,明目,通关节,耐寒暑。治头风流泪,虚损留结,腰部不适,破瘀血,下腹部水肿。治咳嗽,腹内冷痛。除牙齿痛,破腹内肿块,治胸闷。治流行感冒,产后宫内瘀血,还能壮阳,治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止呕吐。益血,利五脏,下乳汁,灭瘢痕,生毛发。散寒除湿,解郁结,消积食,补肾,通三焦,温脾胃,杀蛔虫,止腹泻。

【发明】 [颂说]服食方,只服椒红则补下焦,适当用蜀椒更好,蜀椒通气,会使其养下焦而不致上冲。[时珍说]椒是纯阳物,是手足太阴、右肾命门气分的药。它的味辛而麻,气温而热。秉承南方之阳,感受西方之阴,所以才能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引起的肢体疼痛,水肿泄痢。入右肾可补火,治阴衰,小便频数,足软久痢等病症。有一七十多岁的妇女,腹泻达五年之久,多方医治无效。后来给她吃五十颗感应丸,两天不下大便。又用平胃散加椒红、茴香、枣肉做成丸,给她服用就好了。每次因为暴食而发病,用此方治腹泻最为有效。这就是除温消食,温脾补肾的验证。《岁时记》说,元旦时饮椒柏酒能解疫病,是因为椒是玉衡星精,服后令人体耐老;柏是百木之精,是仙药,能伏鬼邪。吴猛真人“服椒诀”说,椒禀五行之气而生,皮红、叶青、花黄、膜白、子黑、气馨香。它的性下行,能使火热下达,而不致上熏。在芳草中,各种物品的功效都不及它。椒红丸虽然能补肾,但不分水火,未免偏于热。大多药方,只对脾胃和命门虚寒,有湿气和郁结的人合适。假如肺胃平时就热的人不应该用它。所以丹溪的妻子朱氏说:椒属于火性,有下达的功能,服用时间长了,那么就会从水中生出,因此凡是服用椒的,没有不受其害的。《上清诀》中说,凡是人吃饭吃得过饱,感觉气向上冲,心胸闷,腹中有痞块的人,用水送服生椒一二十颗马上就好。是利用它能通三焦,引正气,下恶气,消积食的特性。有位叫戴原礼的人曾说过:凡是呕吐的人,吃其他的药也吃不进去,腹内一定有蛔虫。蛔虫听到有药的动静,就开始活动,使药吐出而蛔虫却安然无恙。要是在治呕吐的药中加入炒过的川椒十颗,那样效果就会好。估计是蛔虫遇了花椒头就躲了起来。张仲景在治蛔虫的厥乌梅丸中也用了蜀椒,也是此意。许叔微说,凡是肾气上逆的人,必须用川椒引,归经后就好了。

椒目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治水肿胀满,通小便。治十二种水气和肾虚、耳聋、耳鸣、尿急、尿频、气喘。

叶 【气味】 辛,热,无毒。

【主治】 治积食,祛湿气以及内外肾钓,治霍乱转筋。把椒叶和艾、葱碾烂,用醋拌能杀虫,可洗脚气及膝盖上的烂疱。

根 【气味】 辛,热,微毒。

【主治】 治肾与膀胱虚冷以及血尿色瘀,煎成汤慢慢饮。色鲜的则不能服用。

【附方】 1.水气肿满。用椒目炒捣成膏,每服一匙,酒送服。2.崩中带下。用椒目炒过、碾细,每服一匙,温酒送服。3.眼生黑花,年久不治。用炒过的椒目和苍术各一两,共研末,加醋、糊做成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二十丸,醋汤送服。4.元气伤损,目暗耳聋。用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晒干捣取椒红一斤,另用生地黄捣出自然汁,煎至一升,和椒末做成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送服。5.腹内虚冷。用去掉不开口颗粒的生椒四十粒,浸浆水中一宿,空心水送服。久服暖脏腑,黑发明目。6.寒湿脚气。用川椒二三升,装于薄布囊中,每天在囊上踏脚,有效。7.疮肿作痛。用生椒末、釜下土、荞麦粉,等分研末,用醋条,敷患处。8.手足皲痛。用椒四合,水煮,去渣,浸泡皲痛处,约过半顿饭时间,让痛处出水干燥。过一会儿再次浸泡,等痛处出水干燥后,涂上猪、羊脑髓,有效。9.漆疮作痒。用川椒煎汤洗。又方:凡经过正在涂漆的地方,嚼川椒涂鼻上,则不生漆疮。10.风虫牙痛。用川椒红末,调水和白面做成皂荚子大小的丸子,烧热咬之,几次即愈。一方:花椒四钱牙皂五十个、醋一碗,煎汁漱口。11.痔漏脱肛。每日空心嚼川椒一钱,凉水送下,三五次即收。12.肾风囊痒。川椒、杏仁研膏,涂掌心,合阴囊而卧,有奇效。

崖椒

【释名】亦称野椒。

【集解】 [颂说]施州有一种崖椒,叶子比蜀椒的大,当地人采集来放在食物中食用。[时珍说]这种椒也叫野椒,味道不是很香,籽是灰色的,不黑也不发亮。当地人用崖椒炒鸡、鸭来吃。

【气味】 辛,热,无毒。

【主治】 治肺气上喘和咳嗽。野姜和在一起,捣成末,用酒送服。

地椒

【集解】[禹锡说]出产于上党一带,树苗贴近地面蔓生,茎叶很小,花亦小,紫白色,顺着旧枝长出新的枝叶。[时珍说]地椒出产于北方,也就是蔓椒的小树。地椒树紧贴着地面长出叶子,形状很小,味辛。当地人用它煮羊肉吃,味道香美。

【气味】 辛,温,有小毒。

【主治】 治疗淋病引起的肿痛,做杀蛀虫的药。

地椒

胡椒

【气味】也称昧履支。

【集解】 [恭说]出产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形似鼠李子。用来做调料的,味道很辛辣,与秦椒、蜀椒比起来,口感好些。[慎微说]《酉阳杂俎》记载,胡椒,出产于摩伽阤国,那儿的人称它昧履支。它的树苗蔓生,枝很柔软,叶子长寸半。有的细条与叶子一样长,每条上都结子,并且是两两相对而生。胡椒树的叶子早晨张开、晚上合拢,并且将胡椒子裹在里面。树形像汉椒,味道辛辣,六月是采摘的季节,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时珍说]胡椒,现在南部很多国家以及交趾、云南、海南等地都有。依附在树上攀缘到高处,现架成棚引藤。叶子像扁豆、山药等。正月开黄白色的花,结子甚多,缠绕在藤蔓上,形状像梧桐子,没有核,生的时候是青色,熟后变成红色,青的更辣。四月熟透,五月采收,晒干后变小。现在中国饮食中大多都要用到它。

【气味】 辛,大温,无毒。

【主治】 主下气温中,能去痰,除脏腑冷气,去胃口的虚冷气,积食不消化,霍乱气逆,心腹疼痛,冷气上冲。能调和五脏,壮肾气,治冷痢,杀死所有鱼、肉、鳖、蕈中的毒。能治冷积阴毒,牙齿肿痛。

【发明】 [震亨说]胡椒有火性,性很燥,吃了胸腹舒畅,喜欢吃它的人很多。但长时期吃对脾、胃、肺损伤很大。[时珍说]胡椒辛热,纯属阳性物,肠胃寒湿的人适宜吃。火气大的病人吃了则动火伤气,深受其害。我从小就很喜欢吃胡椒,每年都得眼病,但从来没有怀疑是它的原因。后来渐渐认识到了它的弊端,所以下决心要断绝吃它,随后眼病也好了。有的才吃一两粒,立即感觉昏涩,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吃过的人。大概也是辛味走气,热又助火,胡椒的火气味道很重的缘故。有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的病人,应当忌食。

胡椒

子〔主治〕主下气温中,能去痰,除脏腑冷气,去胃口的虚冷气,积食不消化,霍乱气逆,心腹疼痛,冷气上冲。

【附方】 1.心腹冷痛。胡椒二十粒,淡酒送服。心下大痛者,用椒五十粒、乳香一钱,研匀,男用生姜汤、女用当归酒送服。2.霍乱吐泻。用胡椒五十粒、绿豆一百五十粒,共研末,每服一钱,木瓜汤送服。3.反胃吐食。用胡椒在醋中泡过,取出晒干,反复七次,研末,加酒、糊做成梧桐子般大的丸子。每服三四十丸,醋汤送下。又方:用胡椒七钱半、煨姜一两,水煎,分两次服。又方:用胡椒、开水泡过的半夏,等分研末,加姜汁和糊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三十丸,姜汤送服。4.赤白下痢。用胡椒、绿豆,各依病人一岁用一粒,共研末,加糊做成梧桐子般大的丸子。赤痢用生姜汤,白痢用米汤送服。5.大小便闭。胡椒二十粒,打碎,加水一碗煎至六成,去渣,加半两芒硝,煎化后服下。6.两胁积块,气逆喘急,日溃成痈。胡椒二百五十粒,蝎尾四个、生木香二钱半,共研末,加粟米饭做成绿豆大小的丸子。每服二十丸,橘皮汤送服。此方叫作“磨积丸”。7.惊风,眼珠内钓。胡椒、木鳖子仁,等分研末,加醋调黑豆末,共捣为如绿豆大的丸子,每服三四十丸,荆芥汤送服。8.伤寒咳逆,日夜不止。将胡椒三十粒打碎、麝香半钱,加酒一杯,煎成半杯,热服。9.风虫牙痛。用胡椒、荜茇,等分研末,加蜡做成麻子大的丸子,每用一丸,塞蛀孔中。又方:用胡椒九粒、绿豆十一粒,布裹捶碎,用丝布裹一粒,放在患处咬定,涎出吐去,即可。10.妇女血崩。用胡椒、紫檀香、茜根、郁金、小蘖皮,等分研末,加水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二十丸,阿胶汤送服。11.沙淋、石淋。用胡椒、朴硝,等分研末。每服二钱,开水送服。一天服两次。此方叫作“二拗散”。

吴茱萸(zhū yú)

【释名】 [藏器说]茱萸南北都有,入药以吴地为佳,因此得名。

【集解】 [别录说]生长于上谷和冤句一带,在九月九日采摘。[颂说]现在许多地方都有,长江和淮河流域,四川、武汉一带较多。树高一丈多,树皮呈青绿色。树叶像椿树叶,但要大些、厚些,紫色。三月开红紫色的小花,七、八月结出像花椒籽一样的果实,嫩时显淡黄色,熟后变成深紫色。《风土记》中写道,九月九日,人们习惯折茱萸戴在头上,用来避邪。从前汝南桓景随费长房学道。长房告诉他说,九月九日你家有大祸临头,你必须马上赶回去,每人做一个深红色的袋子,里面放上茱萸系在臂上,然后到高高的地方饮菊花酒,这样灾难就会消除。汝南桓景照他所说的做了,九月九日带领全家登上高山并饮菊花酒。傍晚回家,看到鸡、狗、牛、羊都突然死了。长房听说了这件事后说,这些牲畜代替你们受了难。所以人们后来就习惯到九月九日这一天,头上插上茱萸,登上高处饮菊花酒,就是这个原因。[时珍说]茱萸的树枝很粗但柔软,叶子长得长且有皱,它的果实长在树梢,很多果子结成一簇,果实中没有核,与花椒不同。《淮南万毕术》中说,井台上适宜种植茱萸,叶子落在井水中,人饮用了这种水不会生病。在屋里挂上茱萸籽,可以避鬼怪。《五行志》说,房屋的东面和西面种白杨、茱萸,能延年益寿,避除邪害。

【气味】 辛,温,有小毒。[思邈说]闭口的吴茱萸有毒。吴茱萸吃多了会伤神动火、眼昏、长疮。

【主治】 温中下气,能止痛除湿气,还能治血滞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去逐邪风,可治皮肤和皮下肌肉的病。因受寒热引起的咳嗽、呕吐也能治。吴茱萸还能利五脏,去痰止咳,排冷气,治消化不良、受冷气后的心腹疼痛、霍乱转筋、胃受凉、腹痛腹泻、妇女产后心痛。还能治全身疼痛麻木,腰脚软弱,通气,治痔疮。可杀三虫,杀恶虫毒,治龋齿,治传说中鬼怪引起的长期发烧等症。解妇女产后余血,排肾气、脚气水肿,舒经活络,起阳健脾,健胃消食。治反酸,还可治气闭不省人事。治流口水、头痛、阳毒腹痛以及疝气。

子〔主治〕温中下气,能止痛除湿气,还能治血滞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逐邪风,可治皮肤和皮下肌肉的病。因受寒热引起的咳嗽、呕吐。去痰止咳,排冷气,治消化不良、受冷气后引起的心腹疼痛、霍乱转筋、胃受凉、腹痛腹泻、妇女产后心痛。

【发明】 [时珍说]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所以它能治的病,能散寒温中,使湿气干燥,郁湿化解。从前有个中丞叫常子正,不能饮用东西,每当多吃或阴晴季节变化,病十日便发作一次,感到头疼背寒,吐酸水,多日卧床不起,求医问药都不见效。宣和初年,他做了顺昌司禄,在太守蔡达道席上,得到了吴仙丹药方。服用后,病就再也没有发作。每当感到饮食过饱、腹胀时,服用五十、七十颗即愈。过一会儿,小便中还能闻到有茱萸味儿,饮的酒也随小便排出。前后吃过的药很多,而效果都不如这种药。药方是:将吴茱萸用热水泡七次,茯苓等分研末,炼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每次用热水送服五十颗。又方:用茱萸浸酒三宿,再与茯苓末拌在一起晒干,每次用温酒送服一百颗。有咽喉口舌生疮的,用醋调茱萸末,贴在两足心,一晚上即愈。吴茱萸性虽热但能引热下行,这就是它能治病的原因。

【附方】 1.中风。茱萸一升、姜豉三升、清酒五升,合煎开数次,冷后每服半升。一天服三次,微汗即可。2.全身发痒。用茱萸一升,加酒五升,煮成一升半,趁温擦洗,痒即止。3.冬月感寒。用吴茱萸五钱煎汤服,以出汗为度。4.呕吐、胸满、头痛。用茱萸一升、枣二十枚、生姜一两、人参一两,加水五升煎成三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叫作“吴茱萸汤”。5.心腹冷痛。用吴茱萸五合,加酒三升煮开,分三次服。6.小肠疝气。去梗吴茱萸一斤,分三份。四两泡酒,四两泡醋,四两泡水,四两泡童便。一夜后,都取出焙干,加泽泻二两,共研末,以酒和粉调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或酒送服。此方叫作“夺命丹”,也叫“星斗丸”。7.妇女阴寒,久不受孕。用吴茱萸、川椒各一升,共研末,加炼蜜做成弹子大的丸子。以绵裹纳入阴道中,令子宫开即可受孕。8.胃气虚冷,口吐酸水。把吴茱萸在开水中泡七次,取出焙干,加炮过的干姜等分研末。每服一钱,热汤送服。9.转筋入腹。炒过的茱萸二两,加酒两碗,煎成一碗,分两次服。得泻即愈。10.老人多年水泄。用吴茱萸三钱,泡过,取出,加水煎,加少许盐后服。11.赤白下痢。用吴茱萸、黄连、白芍药各一两,同炒研末,加蒸饼做成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二三十丸,米汤送服。此方叫作“戊己丸”。又方:用川黄连二两、汤浸过七次的吴茱萸二两,同炒香,分别研末,各与粟米饭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收存备用。每服三十丸。赤痢,以甘草汤送服黄连丸;白痢,以干姜汤送服茱萸丸;赤白痢,两丸各用十五粒,米汤送服。此方叫作“变通丸”。又方:用吴茱萸、黄连各二两,同炒香,各自研末。以百草霜末二两,加饭同黄连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以白芍药末二两,加饭同茱萸也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收存备用。每服五十丸。赤痢,以乌梅汤送服连霜丸;白痢,以米汤送服茱芍丸;赤白痢,两种药丸各服二十五粒。此方叫作“二色丸”。12.腹中积块。茱萸一升捣烂,和酒同煮,取出包软布中熨积块处,冷则炒热再熨。块如移动,熨也移动,直至积块消除。13.牙齿疼痛。用茱萸煎酒含漱即可。14.老小风疹。用茱萸煎酒涂擦。15.痈疽发背。用吴茱萸一升捣末,加苦酒调涂布上贴患处即可。

食茱萸

【释名】也称艾子、越椒、辣子。

【集解】 [藏器说]出产于闽中江东一带。树像樗一样高大,茎间有刺。它的子实很辛辣就像花椒一样,南方腌制成果品保存,有的也寄给远方的亲朋好友。食茱萸,南北方都有。树木都很高大,有的甚至高一百多尺。枝茎是青黄色,上面有小白点,叶子像油麻叶,开黄色的花。适宜放入食物的汤类中,能发出辛香味儿。[时珍说]辣子,树高叶大,黄花绿子,一簇一簇长在树枝上。味道辛中带苦。当地人八月采摘,然后捣烂,过滤后取干净的汁,放在石灰中搅拌,做成辣米油,放在食物中,吃起来辛香无比。

【气味】 辛、苦,大热,无毒。

【主治】 功能与吴茱萸相同,主治心腹受了冷气后疼痛、中恶,能除咳嗽、呕吐,能去五脏六腑的冷气,温中,效果很好。煮水喝,能去因受冷引起的腹病、消化不良,除腥味。治痢疾,白带多,暖胃燥湿。

盐麸(fū)子

【释名】 亦称盐肤子、盐梅子、天盐、木盐、叛奴盐、酸桶。

【集解】 [藏器说]生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以及四川的山谷中。树的形状像椿树,七月子结成穗,颗粒像小豆,上面还有盐像雪一样,可以调汤用。岭南人把子碾末来吃,味道又酸又咸可止渴,还可防瘴气。[时珍说]盐麸子,东南的山原地方很多,树的形状如椿树,叶子是两两对生,叶子很长,上面有锯齿,上面青色,背面白色,有细毛,味酸。正叶的下面枝节两边,有直叶贴在树干上,像古时候箭的羽毛。五六月开青黄色成穗的花,一枝上开很多。七月开始结子,像小豆一样大,样子是扁的,生时青色,熟后变成微紫色。它的核淡绿色,形状像人的肾脏。核外包着的一层薄皮上附有一层盐,小孩子喜欢吃,云南、四川人采集起来称它为木盐。叶子上长有虫,结成五倍子,八月取下来。《后魏书》说,勿吉国,水气中含有咸味,凝结于树变成盐,说的就是这种东西。与盐麸子相类似的还有咸平树、咸草、酸角等。

盐麸子

【气味】 酸、咸,微寒,无毒。

【主治】 主消痰去疟,治咽喉热肿,止渴,解酒毒,治黄疸及寒热咳嗽,生发去头屑。能生津降火、化痰润肺、滋润膀胱、消毒止泻、收汗,还可治风湿眼病。

根白皮 【主治】 用醋煎浓汁饮下,治各种骨鲠。曾有人被鸡骨所鲠,服三碗此方,骨便吐出。

茶(茗)

【集解】 《神农食经》说生长于益州和山陵道旁,冬天不死。[颂说]现在闽、浙、蜀、江、湖、淮南山中皆有,都叫作茶。春天开始生嫩叶,蒸了再用微火烘,除苦水,即可饮用。与古人的吃法不同。陆羽《茶经》说,茶是南方嘉木。高从一尺二尺到数十尺,巴山、川、陕山中还有两人合抱的砍倒后再采摘。木如瓜芦,叶像栀子,花像白蔷薇,蒂像丁香,根像胡桃。上等的生在烂石中,中等的生在砾土中,下等的生在黄土中。种植的方法像种瓜一样。三年即可采。阳崖阴林:紫色的好,绿色次之;笋的好,芽次之;叶子卷的好,舒展的次之。在二、三、四月间,茶的笋生长在烂石间,长出四五寸。像蕨开始抽条,凌露采摘。茶之牙者,生长于薄丛,有三、四、五枝,在枝顶采茶,采了蒸后再烘干,有各种各样的。真茶性冷,只有蒙山茶温而主疾。[宗奭说]陆羽有《茶经》,丁谓有《北苑茶录》,毛文锡有《茶谱》,蔡宗颜有《茶对》,都很详细。古人说茶是雀舌、麦颗,说它特别嫩,又有新芽一发,便长一寸多。像针一样粗的是上品,因为它的根干及水土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雀舌、麦颗又在其下,过去的人并不知道。[时珍说]茶有野生和种生两种。种生用子,有指头大小,圆形、黑色,它的仁放在口中,始感甜而后味苦,闽人用它来榨油吃。二月下种,一坎放百颗才生一株,大概是空壳太多的缘故。茶树怕水和太阳,适宜生长在坡地荫处。清明前采最好,谷雨前采次之,以后的都是老茶了。采、蒸、揉、焙,制作都各有方法。据考证,大约是唐人开始崇尚茶,茶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按陶隐居注苦茶云:酉阳、武昌、庐江、晋陵皆有好茗,饮了对人有宜。除了茶还有木叶、天门冬苗、菝葜叶,饮后对人都会有好处。其余的饮后冷利。巴东县有真茶,饮后人不眠。习俗中多煮檀叶及大皂李叶做茶饮,冷利。南方有像茗的瓜芦木,今人采槠、栎、山矾、南烛、乌药诸叶皆可饮用,假冒茶叶。

儿茶〔主治〕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悦志。下气消食。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清头目,治中风头昏、多睡不醒,还能治中暑。合醋治泄痢效果好。炒煎饮,治热毒痢疾。同川芎、葱白煎饮止头痛。浓煎,吐风热痰涎。

叶 【气味】 苦、甘,微寒,无毒。

【主治】 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悦志。下气消食,做饮料,加吴茱萸、葱、姜都很好。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清头目,治中风头昏、多睡不醒,还能治中暑。合醋治泄痢效果好。炒煎饮,治热毒痢疾。同芎?、葱白煎饮止头痛。浓煎,吐风热痰涎。

【附方】 1.热毒下痢。将炙过的好茶一斤捣末,浓煎服一二碗。久患痢者,服此亦可。又一方:赤痢用蜜水煎茶服。白痢用连皮的自然姜汁同水煎茶服。一方:茶和醋煎,热服即可。2.大便下血,里急后重。细茶半斤碾末,川百药煎五个烧存性,每服二钱,米汤送服。一天服两次。3.产后便秘。用葱涎调茶末服自通,忌服大黄。4.腰痛难转。煎茶五合,加醋二合,一次服下。5.阴囊生疮。先用甘草汤洗患处,然后用茶末敷。6.脚丫湿烂。把茶叶嚼烂敷上即可。7.痰喘咳嗽。好茶末一两、白僵蚕一两,共研末,泡开水一小碗饮服,睡前再加开水泡服一次。

果之五 瓜类

甜瓜、西瓜、葡萄、猕猴桃、甘蔗、砂糖、石蜜

甜瓜

【释名】亦称甘瓜、果瓜。[时珍说] 瓜的种类不同,按其作用可分为两种:做果品用的是果瓜,如甜瓜、西瓜等;做菜品用的是菜瓜,如胡瓜,越瓜等。

【集解】 [时珍说]甜瓜,北方、中原种植颇多。二三月下种,延蔓而生,叶大数寸,五六月开黄花,六七月成熟。瓜的种类很多,有圆有长,有尖有扁,有棱或无棱,大的可超过一尺,小的将近一寸。颜色有青有绿,或黄斑,或白路。瓜瓤有白有红,瓜子或黄或红、或白或黑。王祯《农书》载,瓜的种类很多,不可枚举。以形状得名的,如龙肝、虎掌、兔头、狸首、羊髓、蜜筒等;以色泽得名的,如乌瓜、白团、黄瓜、白瓜、小青、大斑等。然而它们的味道亦不外乎香甜二字。《广志》中只以辽东、敦煌、庐江之瓜为最好。然而瓜州的大瓜、阳城的御瓜、西蜀的温瓜、永嘉的寒瓜,还不能论其优劣。甘肃甜瓜,皮、瓤都很甘甜,胜过蜜糖,它的皮晒干味道依然很美。浙中产一种阴瓜,种于阴凉处,成熟时色黄如金,皮稍厚,贮藏至第二年春天,仍很新鲜。这些都靠种植技术,不必拘泥于土地。甜瓜子晒裂后取仁,可做果食。凡是瓜类最畏麝香,如接触则减产甚至不收。

瓜瓤 【气味】 甘,寒、滑,有小毒。[思邈说]多食会发黄疸,令人虚弱健忘,解药力。病后多食则容易反胃。患脚气后食则病患永不能除。[弘景说]多食瓜会导致腹胀,以食盐可化解,或入水自渍,可消。[时珍说]张华《博物志》载,人以冷水渍至膝,每顿可吃瓜数十枚,如渍至头项,则更多。水浸可消瓜,也是一种物性。瓜最忌麝香和酒类,凡食瓜过多,可饮酒或服麝香,优于食盐及渍水。

【主治】 止渴,除烦热,利小便,通三焦。可治口鼻疮,暑热天食后不中暑。

【发明】 [宗奭说]甜瓜虽能解暑,但性冷,消耗阳气,多食会出现腹泻症状。体虚者多食则秋后作痢,最难医治。瓜皮用蜜浸后收藏很好,亦可做羹食用。[时珍说] 瓜性最寒,晒干后食冷。王冀《洛都赋》载,瓜可消暑去热充饥。《稽圣赋》说,瓜晒性寒,油煎后则性冷,这是物性不同的缘故。《奇效良方》载,古时有一男子患脓血恶痢,疼痛难忍,以水浸甜瓜后食数枚,即愈。

甜瓜

瓜子仁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能清肺润肠,止渴和中。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是肠胃脾内壅之要药。还可止月经过多,研后去油,口服。

蒂 【气味】 苦,寒,有毒。

【主治】 治大水,全身浮肿,下水,杀虫毒。治胸闷喘气、咳嗽呃逆。去鼻中息肉,治风热眩晕头痛、咽喉肿痛、癫痫、黄疸。得麝香、细辛,可治鼻嗅觉失灵。

瓜蔓 【主治】 女性闭经,瓜蔓、使君子各半两,甘草六钱,研末,每次用酒送服二钱。

瓜花 【主治】 胸痛咳嗽。

叶 【主治】 人无发,捣汁涂头顶即生发。治小儿疳和跌打损伤,研末酒服。还可去瘀血,补中。

【附方】 〔瓜子仁〕 1.口臭。甜瓜子捣末,加蜜调为丸子。每天早晨漱口含一丸。贴齿亦可。2.腰腿疼痛。用甜瓜子三两,酒浸十日,研末。每服三钱,空心酒服。一天服三次。3.小腹肿痛,小便似淋,大便困难,下脓。用甜瓜子一合、炒过的当归一两、揉碎的蛇蜕一条,混合后每取四钱,加水一碗半煎至一碗,饭前服,去油质,加水调服。

〔瓜蒂〕 1.饮食内伤,胸中积寒。熬黄的瓜蒂和赤小豆各二钱半,共研末。每服一钱,以香豉一合,热汤七合,煮烂,去渣服下。吐后病除。此方叫作“瓜蒂散”。2.太阳中暑(身热、头痛、脉微)。瓜蒂十四个,加水一升,煮成五合,一次服下,吐后病除。3.诸风诸痫。瓜蒂炒黄后研末,加酸齑水调服取吐。如为风,再加蝎梢半钱;湿气肿满,加赤小豆末一钱;有虫,加狗油五七滴和雄黄一钱;病重者,再加芫花半钱,可将虫吐出。4.急黄喘息,心上坚硬,口渴。用瓜蒂二合、赤小豆一合,共研末,以温浆水五合送服一匙。过一顿饭时间当呕吐,不吐再服。5.身面浮肿。用瓜蒂、丁香、赤小豆各七枚,共研末,吹豆大一团入鼻中,不久有黄水流出。隔日再用药一次。6.疟疾寒热。用瓜蒂二枚,加水半碗,浸一宿后一次服下,取吐即可。7.大便不通。瓜蒂七枚,研末,棉裹塞肛门中即通。8.风热牙痛。瓜蒂七枚炒过研细,加少许麝香,棉裹咬定,流涎,痛渐止。

西瓜

【释名】亦称寒瓜。

【集解】 [瑞说]契丹攻破回纥,始得此种。用牛粪覆盖种植。结实如斗大,圆如匏,色如青玉,籽实金色或黑芝麻色。[时珍说]北方种植很广,现在南方也有,但味道稍差于北方。二月下种,蔓生,花叶均似甜瓜。七八月成熟,有围长超过一尺的,甚至还有达二尺的。皮上棱线或有或无,颜色或青或绿,瓜瓤或白或红,红的味道最佳,种籽或黄或红,或黑或白,白的味劣。瓜瓤的味有甘、淡、酸三种,将瓜子晒裂取仁,可生食、炒食。皮可蜜煎、酱藏。

瓜瓤 【气味】 甘,寒,无毒。[时珍说]《延寿书》载,北方人体质强壮,多食西瓜无妨;南方人体质相对孱弱,多食则容易导致腹泻。西瓜性寒解热,有天生的白虎汤之称,所以也不宜多食。

【主治】 主消烦止渴,解暑热,治咽喉肿痛,宽中下气,利尿,治血痢解酒毒。含瓜汁可治口疮。

【发明】 [时珍说]西瓜、甜瓜皆属生冷食物。世俗之人多自认为聪明绝顶,图其清热止渴之愉快而多食,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危害。李鹏飞《延寿书》载,有一防州太守陈逢原,为避暑食用过多,至秋后忽觉腰腿痛,活动受限,这就是食瓜过多的害处。洪忠宣《松漠纪闻》载,有人患眼疾,以西瓜切片晒干,日日食,即愈。这是西瓜性冷降火的原因。《相感志》载,食西瓜后再食其瓜子,即不噫瓜气。西瓜近酒及糯米,易烂。若猫踏后则易翻沙。西瓜水可消一切人、畜毛发。牛、马鬃制品接触后易烂。

皮 【气味】 甘,凉,无毒。

【主治】 主口、舌、唇内生疮,烧研噙含。

瓜子仁 【主治】 与甜瓜仁相同。

【附方】 1.口舌生疮。用西瓜皮烧过,研末,口含。2.闪挫腰痛。用西瓜青皮阴干,研末,盐酒调服三钱。

葡萄

【释名】亦称蒲桃、草龙珠。

【集解】 [时珍说]葡萄折藤栽种,最易生长。春季萌苞生叶,颇似栝楼叶而有五尖。生须延藤,长数十丈。三月开成穗小花,黄白色仍连着果实,犹如星编珠聚,七八月成熟,有紫色和白色。新疆、甘肃、太原等地的人将葡萄制作成葡萄干贩运到四方。蜀中有绿葡萄,熟时呈绿色。云南的葡萄大如枣,韵味十足。新疆、甘肃一带还有琐琐葡萄,大如五味子无核。《物类相感志》载,用甘草钉钉葡萄树,葡萄树立死。将麝香放入葡萄树皮内,则葡萄藤香气四溢。葡萄藤若穿越枣树,则果实味道更美。《三元延寿书》载,葡萄架下不能饮酒,以免虫屎伤人。《史记》载,大宛国用葡萄酿酒,久藏十几年不坏。张骞出使西域得葡萄种而回,中原从此便开始种植葡萄。

葡萄

【气味】 甘、涩,平,无毒。

【主治】 主筋骨湿痹,益气增力强志,令人强健,耐饥饿风寒,轻身不老延年。食用或研酒饮还能通利小便,催痘疮快出。

【发明】 [颂说]魏文帝诏群臣说,葡萄甘而不饴,酸而不酢,冷而不寒,味美多汁,除烦解渴。又可酿酒,胜于曲药,善醉但易醒。其他诸果,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根、藤、叶 【主治】 煮汁饮,止呕吐和腹泻后恶心。孕妇胎动频繁不适,饮后即安。治腰腿痛,煎汤淋洗。饮汁,利小便,通小肠,消肿胀。

【附方】 1.热淋涩痛。取葡萄捣汁,生藕捣汁,生地黄捣汁,各五合,再加白沙蜜五合,和匀,每次温服一碗。2.胎上冲心。用葡萄汤饮服,即可。3.水肿。用葡萄嫩心十四个、去头尾蝼蛄七个,同研烂,露七日,晒干后研末。每服半钱,淡酒调服。暑天服此方,效果更佳。

猕猴桃

【释名】亦称猕猴梨、藤梨、阳桃、木子。

【集解】 [志说]生长在山谷中。藤攀树而生,叶圆有毛。果实像鸡蛋,经霜后甘荚可食,皮可用来做造纸原料。猕猴爱吃故得名。[宗奭说]今陕西永兴的军南山有很多,枝条柔弱,高二三丈,多附木而生。果实十月熟,淡绿色。

【气味】 酸、甘,寒,无毒。[藏器说]长年食用太多会令人脏腑寒气太重而导致腹泻。

【主治】 能止暴渴,解烦热,压丹石,主泌尿系统疾病、结石、排尿不畅。可调中下气,治骨关节疾病及瘫痪。

藤中汁 【主治】 和生姜汁服后,治反胃。

枝,叶 【主治】 主杀虫。煮汁喂狗,杀寄生虫。

甘蔗

【集解】 [时珍说]蔗种植在地里,丛生。茎似竹而内充实,长六七尺,粗数寸,根下节密,向上渐疏。八九月收茎,可留到春天做果品用。王灼《糖霜谱》载,蔗有四种颜色:杜蔗(即竹蔗),绿嫩薄皮,味极醇厚,专用作霜;西蔗;蜡蔗可做砂糖;红蔗则只能生吃,不能榨糖。

甘蔗

【气味】 甘、涩,平,无毒。[诜说]甘蔗与酒同食,生痰。[瑞说] 多食发虚热,导致鼻出血。《相感志》载,甘蔗与榧子同食,蔗渣会变软。

【主治】 主下气和中,助脾气,利大肠,消痰止渴,除心胸烦热,解酒毒。还能治呕吐反胃,宽胸膈。

【发明】 [时珍说]蔗是脾之果。蔗浆甘寒,能泻火热。如煎炼成糖,则甘温而助湿热。自古以来人们知道蔗浆能消渴解酒。前人只知酒与蔗共食可生痰,难道不知它还有解酒除热的功效吗?又说砂糖能解酒醉,殊不知既已经煎炼,便能助酒为热,与生甘蔗浆的本性正好相反。晁氏《客话》说,甘草遇火则热,麻油遇火则冷,甘蔗煎糖则热,煮水成汤则冷。诸如此类物性的改变,医家不可不知。

【附方】 1.发热口干、小便赤涩。将甘蔗去皮,嚼汁咽下。饮浆也行。2.反胃吐食。用甘蔗汁七升、生姜汁一升,和匀,每日细饮。3.干呕不息。有蔗汁温服半升,每日三次。加姜汁尤佳。4.虚热咳嗽,口干涕唾。用甘蔗汁一升半、青粱米四合,煮粥食。每日两次。极润心肺。

砂糖

【集解】 [恭说]出产于四川。西戎、江东也出产。用竹篾拧成的绳索捆甘蔗,将甘蔗汁煎成糖,紫色。[瑞说]稀的是蔗糖,干的是砂糖,球状的是球糖,饼状的是糖饼。砂糖的中间凝结成像石头的块,弄破它又像砂。莹白透明的是糖霜。[时珍说]这是紫砂糖,其造法出自西域。唐太宗派人去西域将这种造法带回大唐。让蔗糖汁流入樟木槽,取出来煎成糖。清的就是蔗饧,凝结成砂的是砂糖,用漆瓮造成的,像石头、像霜、像冰的是石蜜、糖霜和冰糖。紫糖也可以煎化,印成鸟兽果物的形状,放到宴席上待客。现在一些商人,在砂糖中掺杂米饧等物,不能不知。

【气味】 甘,寒,无毒。[诜说]多食会使人心痛,生虫,消肌肉,损牙齿并导致牙龈肿痛。和鲤鱼一起食用,会消化不良、生蛔虫;与葵同吃,生流澼;与笋同吃则不易消化,身重不能行。

【主治】 治心腹热胀,口干渴。润心肺和大小肠热,解酒毒。腊月间用瓶封好,窖在坑中,得了风热毒气的病人,绞汁服用效果甚佳。砂糖有和中、助脾、缓肝气的作用。

【发明】 [宗奭说]蔗汁清淡,所以煎炼起来很费事,以至颜色呈紫黑色。现在的医家治疗暴热,多用它做先导,兼喂驼马,可以解热。小儿多食是损齿生虫的原因,是因为土制水,而虫属土,遇甘便生的缘故。[震亨说]糖生胃火,是因为湿土生热,所以糖能损齿生虫,和枣吃使齿生病是一个道理,不是土制水的原因。[时珍说]砂糖性温,不同于蔗浆,所以不宜多食。和鱼、笋等同吃,对人体无益。现在的人往往用它来做调料,只是取它适口的一面,却不知会受其害。但是砂糖能和脾缓肝,所以治脾胃及泻肝的药可用它为先导。

【附方】 1.下痢禁口。用砂糖半斤、乌梅一个,加水两碗,煎至一碗,随时饮。2.痘不落痂。用砂糖调水服,一天服两次。3.腹中满胀。用酒煮砂糖饮食。4.上气喘嗽。进食即吐。用砂糖、姜汁等分,放一起慢火煎开数次,每服半匙。5.食韭口臭。砂糖可解。

石蜜

【释名】白砂糖。[时珍说]《凉州异物志》载,石蜜并不是石头之类的东西,只是借石头之名。其实是将甘蔗汁煎后晒制而成,因它凝结成一团像石头,却很轻,所以叫石蜜。

【集解】 [志约说]出自益州和西戎,煎炼砂糖做成的,可做饼块,呈黄白色。[时珍说]石蜜就是白砂糖。凝结成饼像石头的是石蜜,轻白像霜的是糖霜,坚白像冰的是冰糖,都是同一物品,只不过有精与粗的区别而已。把白糖煎化,用模子印成人物或狮、象等形状的是待客之糖。《后汉书》中所说的猊糖就是这种糖。用石蜜和各种果仁以及橘皮、橙皮、缩砂、薄荷之类的东西做成饼块的是糖缠。用石蜜和牛奶、酥酪做成饼块的是乳糖。这都是一种东西的不同做法。王灼《糖霜谱》上说,古人只饮蔗浆,后来将蔗浆煎成蔗饧,又将蔗饧晒成石蜜。唐初用蔗做酒,而糖霜则出自大历年间。种植甘蔗的地方,只有福建、四明、番禺、广汉、遂宁才有冰糖,其他地方的冰糖大多颗粒碎、颜色浅、味道淡。只有竹蔗绿嫩味浓,用来做糖霜最好,西蔗就差一点。即使同一瓮糖霜,其中的品色也各有不同。其中堆叠得像假山的是上等品;团枝形状的要次一点;瓮鉴形状的要更次一点;小颗块的再次一点;沙脚是最下等的。紫色和水晶色的是上等品,深琥珀色的是二等品,浅黄色的是三等品,浅白色的则是下等品。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治心腹热胀、口干渴、目中热膜、明目。和枣肉、巨胜末做成药丸含在口中,可润肺气,助五脏,生津液。润心肺燥热,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发明】 [震亨说]石蜜甘甜,喜入脾,多吃后病害易产生于脾。西北地势高又干燥,食用它有益于人体;东北地势低多潮湿,食用它都生病,这是气候不同的缘故。[时珍说]石蜜、糖霜、冰糖与紫砂糖相比性稍平和,功用相同。长期食用就会有助热、损齿生虫等害处。

果之六 水果类

莲藕、芰实、芡实、乌芋、慈姑

莲藕

【释名】根名藕,实名莲。茎、叶名荷。也叫菡萏、芙蕖。

【集解】 [时珍说]湖泊塘池皆能生长,用莲子撒种的生长迟,以藕芽栽种的易生长。清明后抽茎生叶,六七月开花,花有红、白、粉红三种颜色。花心有黄须,蕊长寸余。须内即为莲实。花褪后,莲房成莲子。六七月嫩时采摘,生食脆美。至秋季房枯子黑,坚硬如石,称为石莲子。八九月收获,削去黑壳,称为莲肉。冬季至春挖掘藕食,藕白有孔有丝,大的如肱臂,长六七尺,有五六节。一般野生及开红花的,莲多藕劣;种植及开白花的,莲少藕佳。荷花白的香,红的艳,荷叶多的则不结莲实。另有合欢、夜舒荷、睡莲、金莲、碧莲、绣莲等都是异种。

莲实 【释名】 亦称藕实、 菂、石莲子、水芝、泽芝。

【气味】 甘、涩,平,无毒。

【主治】 补中养神,除百病。常服可轻身耐老,延年益寿。可补益十二经脉血气,平体内阳热过盛、火旺。益心肾,补虚损,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利耳目,并除寒湿,止脾泄久痢,治女子非经期出血过多等症。生食过多动气。捣碎和米煮粥饭食,令人强健。

【发明】 [时珍说]莲生于污泥中而不被泥染,居于水中而不被水淹没。根、茎、花、实,清洁干净,兼得群美。从嫩的藕芽而节节生茎,生叶,生花,生藕;由荷花而生蕊,生莲,生子,生薏。莲子开始时是黄色,逐渐由黄而青,青而绿,绿而黑,中间有白肉,内藏青心。石莲坚硬,可久存。薏藏生机,可长成藕,藕复萌芽,辗转生生,繁衍不息。根据这个,医家取莲子服食,可除百病。因为莲味甘、气温而性啬,禀清芬之气,得稻谷之味,所以是益脾之果。脾为黄宫,所以能交接水、火,会合金、木。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则津液相成,精神自生,故目明而耐老长寿。古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用清心莲子汤;补心肾,益精血,用瑞莲丸,就是依据这个。

藕 【气味】 甘,平,无毒。[时珍说]《物类相感志》载,藕以盐水浸食不损口,同油炸糯米做果食则无渣。煮时忌用铁器。

【主治】 主热渴,散瘀血,生肌。久食令人心欢。可止怒止泄,消食解酒毒,及病后干渴。捣汁服,可解胸闷心烦,开胃,治腹泻,排产后瘀血。捣膏,掩金疮及骨折。止暴痛。蒸食可滋补五脏,实下焦,开胃口。与蜜同食不生寄生虫,也耐饥饿。藕汁可解蟹毒。将藕捣成粉服食,轻身延年。

莲藕

莲子〔主治〕可补益十二经脉血气,平体内阳热过盛、火旺。益心肾,补虚损,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利耳目。

莲子肉〔主治〕可补益十二经脉血气,平体内阳热过盛、火旺。益心肾,补虚损,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利耳目。

藕节炭〔主治〕治吐血不止及口鼻出血,消瘀血及产后血闷,解热毒。和地黄研汁,加入热酒饮服,可止咯血、血淋、溺血、吐血、下血、血痢、血崩。

莲须〔主治〕主清心通肾,固精气,补血止血,润发养颜。

【发明】 [时珍说]白花藕大而孔扁的,生食味甘,煮食不佳;红花藕及野藕,生食味涩,蒸煮则味美。藕为灵根,生于污泥而不染,洁白自若,质柔而穿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丝丝内隐。生于嫩芽,而后长为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皆可食。

藕节 【气味】 涩,平,无毒。

【主治】 捣汁饮服,治吐血不止及口鼻出血,消瘀血及产后血闷,解热毒。和地黄研汁,加入热酒饮服,可止咯血、血淋、溺血、吐血、下血、血痢、血崩。

【发明】 [时珍说]一男子患了血淋病,疼痛难忍欲死。用藕汁调发灰,每服二钱,每日三次,血止痛除。《养疴漫笔》载,宋孝宗患痢疾,众医医治无效。高宗偶然看见一个小药房,便召那民医治病。民医问得病史后,诊断是食湖蟹所致的塞痢,于是将新鲜藕节捣烂,热酒调服,数次即愈。高宗大喜,就赐给那民医捣药金杵臼,后人称为金杵臼严防御家。说明藕既能消瘀血,又能解蟹毒。

莲薏 即莲子中青心。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贫血,产后渴。生莲薏研末,米汤饮服二钱。还可治腹泻,清心去热。食莲子不能去心,否则令人作吐。

莲蕊须 【气味】 甘、涩,温,无毒。

【主治】 主清心通肾,固精气,补血止血,润发养颜。

莲花 【气味】 苦、甘,温,无毒。

【主治】 主镇心安神,养颜轻身。

莲房 【气味】 苦、涩,温,无毒。

【主治】 以酒煮服,破瘀血,治血胀腹痛,产后胎盘不下。水煮服可解菌毒,止各种出血病症。

莲房〔主治〕以酒煮服,破瘀血,治血胀腹痛,产后胎盘不下。水煮服可解菌毒,止各种出血病症。

荷叶〔主治〕止渴,落胞破血,治产后烦躁口干。

荷叶〔主治〕 止渴,落胞破血,治产后烦躁口干。

荷叶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止渴,落胞破血,治产后烦躁口干。

【附方】 〔莲实〕 1.小便频数。用莲实半升,酒浸二宿,取出放入洗净的猪胃中,缝好煮熟,晒干,研末,加醋、糊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五十丸,饭前温酒送服。2.白浊遗精。用石莲子、龙骨、益智仁,等分研末。每服二钱,空心米汤送服。又方:用莲子、白茯苓,等分研末,开水调服。3.久痢噤口。将炒过的石莲肉研末,每服二钱,陈米汤调服。加服香连丸尤佳。4.脾泄肠滑。方同上。5.干呕不止。用莲子六枚,炒成赤黄色,研末,熟水半碗冲服。6.产后咳逆,呕吐,心忡目昏。用莲子一两半、白茯苓一两、丁香五钱,共研末。每服二钱,米汤送服。7.双目红痛。将莲子去皮,研末,取一碗,加粳米半斤,常煮粥吃。8.反胃吐食。石莲肉研末,加少量肉豆蔻粉,米汤调服。

〔藕〕 1.时气烦渴。将生藕汁一碗、生蜜一合,和匀服。2.吐泻。将生藕捣汁服。3.上焦痰热。将藕汁、梨汁各半碗,和匀后服。4.小便热淋。将生藕汁、生地黄汁、葡萄汁,各等份。每服半碗,加蜜温服。5.跌伤瘀血。干藕根研末,每服一匙,酒送服。一天服两次。6.脚冻发裂。把藕蒸熟,捣烂后涂患处。

〔藕节〕 1.鼻血不止。将藕节捣汁饮服。2.突然吐血。用藕节、荷蒂各七个,以蜜少许捣烂,加水二杯煎至八成,去渣温服。3.大便下血。藕节晒干研末,每服二钱,人参、白蜜煎汤调服。一天服两次。4.遗精白浊。用藕节、莲花须、莲子肉、芡实肉、山药、白茯苓、白茯神各二两,共研末;另用金樱子二斤,捶碎,加水一斗熬至八成,去渣,再熬成膏,把膏药和药末调匀,再调一点面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叫“金锁玉关丸”。每服七十丸,米汤送服。

〔莲薏〕 1.劳心吐血。用莲薏七个、糯米二十一粒,共研末,酒送服。2.小便遗精。用莲薏一撮,研末,加辰砂一分。每服一钱,开水送服。一天服两次。

〔莲蕊须〕 1.清心通肾,益血止血,亦治久近痔漏。用莲蕊须、黑牵牛头末各一两半,当归五钱,共研末,每服二钱,空心酒送服。忌食热物。几天见效。

〔莲花〕 1.坠跌呕血。干荷花研末,每次用酒冲服一匙,有奇效。2.天泡湿疮。贴荷花。

〔莲房〕 1.月经不止。将陈莲房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热酒送服。此方叫作“瑞莲散”。2.血崩不止。将莲房、荆芥穗,各烧存性,等分研末。每服二钱,米汤送服。3.漏胎下血。将莲房烧存性,研末,加面糊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百丸,开水或酒送服。一天服两次。4.小便血淋。将莲房烧存性。研末,加麝香少许。每服二钱半,米汤调服。一天服两次。

〔荷叶〕 1.浮肿。用败荷叶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米汤调服。一天服三次。2.各种痈肿。用叶蒂不限量,煎汤淋洗患处。洗后擦干。3.跌打损伤,恶血攻心。将干荷叶五片烧存性,研末,水调服。4.产后恶血不尽或胎衣不下。荷叶炒香研末,每服一匙,开水调服。5.妊娠胎动。干叶蒂炙研末,淘糯米水一碗调服。6.吐血不止。用嫩荷叶七个,捣汁服。又一方:干荷叶、生蒲黄,等分研末。每服三钱,桑白皮煎汤调服。又方:将经霜败荷叶烧存性,研末,水送服二钱。7.吐血、鼻血。用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等分捣烂,做成如鸡蛋大的丸子。每取一丸,加水三碗,煮成一碗,去渣服。此方叫作“四生丸”。8.崩中下血。用烧过研细的荷叶半两,蒲黄、黄芩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次空心酒服三钱。9.赤白痢。荷叶烧过,研细,每服二钱。红痢用蜜水,白痢用砂糖水送服。10.脱肛不收。贴水荷叶焙干、研细,酒送服二钱。11.牙齿疼痛。用荷叶蒂七个,加浓醋一碗,煎成半碗,去渣后熬成膏,时时擦牙,有效。12.漆疮发痒。用干荷叶煎汤洗。13.偏头风。用升麻、苍术各一两,荷叶一张,加水两碗,煎成一碗,饭后温服。或将荷叶一张烧后研末,以升麻、苍术煎汁调服。14.阴肿痛痒。用荷叶、浮萍、蛇床各等分,每日煎水洗。15.刀斧伤疮。将荷叶烧为末涂擦患处。

芰(jì)实

【释名】 亦称菱、水栗、沙角。[时珍说]其叶支散,故从支。二角为菱,三角、四角为芰。

【集解】[时珍说]生长在湖泊中。菱落在泥中,最易生长。有野菱、家菱之分,均在三月生蔓延引。叶浮于水上,扁而有尖,光滑如镜,叶下有茎。五、六月开小白花,背日而生,昼合夜放,随月亮的圆缺而转移。它的果实有四种:无角、两角、三角、四角。野菱生长在湖中,它的叶及果实都小,角很尖锐。颜色嫩时泛青,老时变黑。嫩时剥开食甘荚,老则蒸煮食较好。乡村人家剁碎煮饭或煮粥、做糕,都可代替粮食。家菱种于池塘,叶及果实都较大,角脆软,也有两角弯卷如弓形的,颜色有青、红、紫三种。嫩时剥食,皮脆肉荚,是日常佳果。老则壳黑而硬,坠入塘底,叫作乌菱。冬季取来后风干为果,生、熟食均可。如夏季用粪水浇叶,则果实异常肥美。《酉阳杂俎》载,苏州的折腰菱,多生两角。荆州的郢城菱,有三角而无刺。汉武帝时,昆明池有浮根菱,叶在水下,菱则在水上。据说玄都有鸡翔菱,碧色,形状如鸡翅,仙人凫伯子常吃此菱。

芰实

【气味】 甘,寒,无毒。[时珍说]菱花开时常背着阳光,芡花开时向着阳光,故菱性寒而芡性暖。

【主治】 主安中补五脏,充饥轻身。可解暑热、丹毒、伤寒积热,能止消渴,解酒毒。捣烂澄粉食用,补中延年。

芡(qiàn)实

【释名】 亦称鸡头、雁喙、鸿头、鸡雍、雁头、卯菱、水流黄。

【集解】 [颂说]生长在水泽中,处处都有。它的叶俗称鸡头盘,花下结果。茎嫩时,称役菜。采子去皮,捣仁为粉,蒸煮做饼,可以代替粮食。[时珍说]芡茎三月生叶贴在水面上,比荷叶大,有皱纹如毂,叶面呈青色,背面则呈紫色,茎、叶都有刺。茎长达一丈余,中间也有孔有丝,嫩时剥皮可食。五、六月开紫花,花开时面向阳光结苞,苞上有青刺。花在苞顶,也如鸡喙。剥开后有软肉裹子,壳内有白米,形状如鱼目。七、八月成熟可收获备食。

【气味】 甘、涩,平,无毒。

【 主治】 风湿性关节炎、腰背膝痛。补中益气,提神强志,令人耳聪目明。久服令人轻身不饥。还能健胃助气及补肾,治小便频繁、遗精、脓性白带。

鸡头菜 【气味】 咸、甘,平,无毒。

【主治】 主烦渴,除虚热,生熟都适宜。

根 【主治】 治小腹结气痛,则煮食根。

芡实

【附方】 1.小便频数及遗精。用秋石、莲子、白茯苓、芡实各二两,共研末。加蒸枣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送服。此方叫作“四精丸”。2.白浊。用芡实粉、白茯苓粉,化黄蜡和蜜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百丸,盐汤送服。此方叫作“分清丸”。

乌芋

【释名】亦称凫茨、荸荠、黑三棱、芍、地栗。

【集解】[时珍说]生长在浅水田中,其苗三四月出土,一茎直上,无枝叶,状似龙须。根白嫩,秋后结果,大如山楂、栗子,而脐丛毛,累累向下伸入泥中。野生的色黑而小,食时多滓。种植的色紫而大,食时多汁。芋的脐性能毁铜,在铜器中贮芋脐,极易腐坏。

【气味】 甘,微寒,无毒。

【主治】 主消渴,祛体内痹热,温中益气。健胃消食,治呃逆,消积食,此果宜饭后食。还可治便血、血崩等血症。研末食,明耳目,消黄疸,令肠胃不饥。

慈姑

【释名】亦称借姑、水萍、白地栗。苗名剪刀草、箭搭草、燕尾草。[时珍说]一根生十二子,如慈姑的许多乳子,因此得名。

【集解】 [颂说]生于江湖及近水河沟的沙碛中,叶如剪刀,颜色深青绿。每丛有十余茎,茎上分枝,开四瓣小白花,蕊呈深黄色。根大的如杏,小的如栗,色白而莹滑。冬春采摘。煮熟后味道甘甜,常人以充果饵。[时珍说]慈姑生长在浅水中,人工种植亦可,三月生苗,青茎中空,茎上有棱,叶如燕尾,霜后枯萎,根硬结,冬末春初掘来做果食。但必须在灰汤内煮熟,去皮食用,才不至麻涩戟人咽喉。嫩茎可食。

根 【气味】 苦、甘,微寒,无毒。

【主治】 百毒、产后血瘀、攻心欲死、难产。

叶 【主治】 多种疮肿、小儿丹毒,捣烂涂于患处即可。又可治蛇、虫咬伤,捣烂擦患处。

慈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