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十七卷 兽部(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主治】 主安中益气,养脾胃。对腰脚有补益作用,可以止消渴和唾涎。

角〔主治〕时气寒热头痛,热毒风和壮热。治扁桃体炎肿塞欲死,小儿饮乳不快就像喉痹的。治淋症破瘀血。

【发明】 [时珍说]牛肉能补气,与黄芪的功效相同。观丹溪朱氏《倒仓法论》而触类引申,牛能补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天下的日用之物,虽然法规很严,却不能禁止,也是其肉甘美而对身体有补益,皮角有用之故。朱震亨《倒仓法论》说,肠胃是积聚谷气的地方,所以把它叫作“仓”。“倒”意为推陈出新。胃属土,接受谷物后不能自行运化。七情五味,有伤中宫,又停痰积血,互相纠缠,则发为瘫痪,发生劳病和蛊胀,以致生百病,而中宫愆和,自然不是丸散所能去的。此方出自西域异人。方法是:用黄肥的公牛肉二十斤,加长流水煮至极烂,去渣取液,然后熬成琥珀色收存。每次饮一盅,寒冬时应热温后饮用。饮后,如果病在上焦,则会使人呕吐;如果病在下焦,则会使人下痢,在中焦则使人又吐又泻。睡两天后,便吃淡粥,再养半个月即可精神强健,沉疴尽去。但此后五年内必须忌食牛肉。[王纶说]牛肉本来是补脾胃的食物,并不是吐泻的药,特饮既满而溢。这是借补为泻,故去病而胃得到了补益,并不是什么奇法。但病不在肠胃的就难于施用。

水牛肉【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消渴止吐,安中益气,养脾胃。补虚壮健,强筋骨,消水肿,除湿气。吃水牛肉的宜忌与黄牛相同。

头、蹄【气味】 凉。

【主治】 肾、膀胱炎症。

鼻 【主治】 主消渴。同石燕煮汤喝可治妇人无乳,做羹食用,不过两日乳汁即增多,气壮的人尤其有效。疗口眼歪斜,不管是干是湿,只要用火烤热,熨擦于患处,即会逐渐恢复。

皮【主治】 治水肿,小便涩少,方法是将皮蒸熟,切细,加豆豉汁食用。熬胶最好。

乳【气味】 甘,微寒,无毒。

【主治】 主补虚羸,止渴。养心肺,解热毒,润皮肤。冷补,下热气。和蒜煎沸后食饮,去冷气所致的胸腹胀痛。患热风的人宜食。老人煮食有益。加姜、葱可止小儿吐乳,补劳。治反胃热哕,补益劳损,润大肠,治气痢,除黄疸,老人煮粥食十分适宜。

【发明】 [震亨说]反胃噎膈,大便燥结,宜取牛、羊的乳汁来不断地咽饮,同时服食四物汤为上策。不可用人乳,人乳有饮食之毒,七情之火。[时珍说]用乳煎荜茇对治疗痢疾有效,原因是一寒一热能调和阴阳。《独异志》说,唐太宗苦于气痢,众医都无效,下诏访问。金吾长张宝藏曾患此疾,即奏说煎荜茇之方,太宗服后即愈。于是宣张为下宰臣与五品官。魏征为难他,过了一个多月仍不拟用。太宗气痢复发,复进服,又平,因问左右:进方的有功,却没有见到授官,是什么原因呢?魏征惧怕地说:没有通知文武二吏。太宗愤怒地说:治得宰相,不妨授三品,我难道不及你吗?即命授以三品文官,加封鸿胪寺卿。其方为:用牛乳半斤,荜茇三钱,一起煎至只剩一半,空腹顿服。

血 【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主解毒利肠,治金疮折伤垂死,又下水蛭。煮后拌醋吃可治血痢便血。

脂 【气味】 甘,温,微毒。

【主治】 治各种疮疥癣所致的白秃,也可以加到面脂中。多食则使人发旧病、老疮。

髓 【气味】 甘,温,微毒。

【主治】 补中,填骨髓,久服增寿。安五脏,平三焦,续绝伤,益气力,止泄痢,去消渴,均以清酒暖服。平胃气,通十二经脉。治瘦病,用黑牛髓、地黄汁、白蜜各等分,煎服。可润肺补肾,悦泽肌肤,调理折擦损痛,效果佳。

心 【主治】 治虚忘,可补心。

脾 【主治】 主补脾。腊月淡煮,每日服一次,可治痔瘘。与朴硝做肉干食,消痞块。

肺【主治】 主补肺。

肝 【主治】 主补肝明目。治疟疾和痢疾,则用醋煮后食用。

肾【主治】 主补肾气,益精。治风湿麻木。

胃【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主消渴风眩,补五脏,加醋煮后食用。补中益气,解毒养脾胃。治热气水气,治痢,解酒毒、药毒、丹石毒,发热,同肝作生,加姜、醋食用。

胆 【气味】 苦,大寒,无毒。

【主治】 可制成丸药。除心腹热渴,止下痢和口干焦躁,益目养精,腊月酿槐子服,明目,治疳湿效果颇佳。酿黑豆,一百日后取出,每夜吞一粒,可镇肝明目。酿南星末,阴干服,可治惊风,有神效。除黄杀虫,治痈肿。

角【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经过烧烤,可治时气寒热头痛。煎汤,可治热毒风和壮热。治扁桃体炎肿塞欲死,可把角烧成灰后用酒冲服,每次一钱。小儿饮乳不快就像喉痹的,取角灰涂擦在乳头上,咽下即愈。还可治淋症破瘀血。

骨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烧灰后可治吐血鼻洪,崩中带下,肠风泻血,火泻,治邪疟。烧成灰与猪脂调和后涂疳疮,有效。

蹄甲 【主治】 治妇人经血过多,漏下赤白。烧灰后用水冲服,可治牛痫。研成细末后贴于脐上,可止小儿夜啼。

【附方】 〔牛乳〕 1.风热毒气。煎牛乳一升、生牛乳一升,和匀,空心服。一天服三次。2.下虚消渴(心脾有热,下焦虚冷,小便多)。常喝牛乳或羊乳,每饮三四合。

〔牛脑〕 1.吐血咯血,五劳七伤。水牛脑一具,涂纸上阴干,杏仁(煮去皮)、胡桃仁、白蜜各一斤,香油四两,同熬干研末。每服二匙,空心烧酒送服。2.偏正头痛。用白芷、川芎各三钱,研成细末,以黄牛脑粘末,加酒煮熟,趁热吃下。酒醉无妨,甚效。3.脾积痞病。黄牛脑一具,去皮筋,捣烂;另用皮硝末一斤,蒸饼六个,晒干,研细,与牛脑和匀,加糊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服三十丸,空心好酒送服。一天服三次,服至百日即见效。此方叫作“牛脑丸”。4.气积成块。牛脑一具去皮筋、雄鸡肫一个连里黄皮,一起放酒中浸过宿,捣烂,加入木香、沉香、砂仁各三两,皮硝一碗,共捣匀,在铜锅中以文武火烘干研末。再加轻粉三钱调匀。每服二钱,空心烧酒送服。一天服三次。

〔角胎〕 1.大肠冷痢。用牛角胎烧灰,每服二钱,水送服。一天服二次。2.大便下血。用黄牛角胎一具,烧后研末,同豉煮汁。每服二钱,一天服三次。3.赤白带。将牛角胎烧至烟断。附子以盐水浸七次去皮,等分研末。每服二匙,空心酒送服。

【集解】 [时珍说]马以大同府出产的为最好。大抵马以西北的最为强壮,东南的劣弱不及。马相应于季月,因此当怀孕十二月而生。马的年龄根据牙齿的情况进行识别。马在畜属火,在时辰中属午时,在卦属乾,在五行属金。食杜衡者善于奔跑,食稻草者足重。

肉 【集解】 以白公马的为最好。

【气味】 辛、苦,冷,有毒。[日华说]只堪煮,余食难消化。浸以清水,挤出的水无血后才可以煮食。否则,毒不能出会使人患疔肿。或者用冷水煮,不可盖上锅盖。[萧炳说]患痢疾和生疥疮的人忌食,否则会加剧症状。孕妇吃了会令子过期而不分娩,乳母吃了令子消瘦。[诜说]同仓米、苍耳一起吃,必得恶病,十有九死。同姜一起吃,生气嗽。同猪肉一起吃,会致腹泻。吃马肉后毒发心闷,饮清酒能解,饮浊酒则加重。[弘景说]秦穆公说,吃骏马肉不饮酒,必会死人。[时珍说]食马肉中毒后,饮芦菔汁、吃杏仁都可解毒。

【主治】 治伤中,除热下气,长筋骨,强腰脊,壮健强志,轻身不饥。做肉干,可治寒热痿痹。煮汤洗头,对疮引起的白秃有效。

鬐(qí)膏 即颈项上的膏脂。

【气味】 甘,平,有小毒。

【主治】 能生发。治手足皴裂粗糙。加入脂泽可用以治疗偏风所致的口眼歪斜。

乳【气味】 甘,冷,无毒。

【主治】 可止渴,治热。做成酪后则性温,饮食后会消肉,减肥。

心 【主治】 可治善忘。

肺 【主治】 可治寒热,小儿阴茎萎缩。

肝【气味】 有大毒。[弘景说]人吃了马肝和马鞍下的肉会死。[时珍说]汉武帝曾说,食肉不要食马肝。文成王食马肝而死。韦庄也说,食马应留肝,由此可知肝的毒性很大。

骨 【气味】 有毒。

【主治】 烧灰后和醋,敷小儿头疮和身上的疮。可止邪疟。烧灰后和油,敷小儿耳疮、头疮、阴疮、体表感染化脓灼痛。敷涂在乳头上让小儿饮吞,能止夜啼。

头骨 【气味】 甘,微寒,有小毒。

【主治】 治喜眠,令人不睡。方法:烧成灰后用水冲服,每次一方寸匕,每日白天三次,晚上一次,做枕头效果也很好。亦可治牙痛。另外还可烧灰敷头疮、耳疮。治疗马汗气入疮后痈肿,可烧灰敷涂,白汗出则愈。

胫骨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煅存性,降阴火,中气不足的人可用来代替黄芩和黄连。

悬蹄【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治小儿不吃乳,辟恶气鬼毒,蛊疰不详。止鼻出血,龋齿。赤马的悬蹄治赤崩,白马的悬蹄治白崩。主癫痫,齿痛。疗肠痈,散瘀血,治白带过多,杀虫。另外,烧成灰后加少许盐,治走马疳蚀,效果很好。赤马的悬蹄还可辟瘟疟。

皮 【主治】 妇人临产,赤马皮能催生。治小儿赤秃,将赤马皮、白马蹄烧成灰,和腊猪的脂调膏后敷擦,效果佳。

鬃毛 【气味】 有毒。

【主治】 治小儿惊痫,女子崩中赤白。烧灰服用可止血,可用于涂擦恶疮。

尾 【主治】 治女人白带过多,小儿受惊吓引起的惊痫。

血 【气味】 有大毒。[诜说]凡是生马的血进入人体中,一二日便会肿起,伤及心后就会死。

【附方】〔肉〕 豌豆疮毒。马肉煮清汁,洗患处。

〔肝〕 月水不通。心腹滞闷,四肢疼痛。将赤马肝两片炙研,饭前热酒调服一钱,通即止。

〔头骨〕 1.胆虚不眠。马头骨灰、乳香各一两,酸枣仁炒二两,研末。温酒每送服二钱。2.胆热多眠。马头骨灰、铁粉各一两,朱砂半两,龙脑半分,研末,炼梧桐子大的蜜丸。每服三十丸,竹叶汤送服。

〔悬蹄〕 肠炎症腹痛。马蹄灰和鸡蛋清涂擦,使毒气拔出。

〔汗〕 黥刺雕青。涂白马汗,再用汗调水蛭末涂擦。

〔齿〕 赤根疔疮。马牙齿烧存性,捣细研末,腊猪脂调和后敷擦,根即出。

【释名】 [时珍说]驴,即胪也。马力在膊,驴力在胪。

【集解】 [时珍说]驴颊长而额宽,耳似长矛,夜晚鸣叫的次数与更次相应,善于驮负货物。有褐、黑、白等色。女真、辽东等地出产野驴,似驴但其皮斑驳,尾巴和鬃毛都很长,骨骼大,食其功效与驴相同。西土出产的山驴有像羚羊一样的角。东海的岛上出产海驴,入水不死。还有海马、海牛、海猪、海獾等物,其皮皆可为人使用。

肉 【气味】 甘,凉,无毒。[吴瑞说]引食驴肉,同时饮荆芥茶,会死人。与凫茈同食则令人拘挛抽搐。病死的驴有毒。

【主治】 解心烦,止风狂。酿酒可治一切风。治忧愁不乐,能安心气。同五味煮食,或以汤做粥食,补血益气,治多年劳损。可煮汤后空腹饮,疗痔引虫。野驴肉功效与此相同。

【发明】 [宗奭说]食驴肉后动风,脂肥的尤甚,屡试屡验。过去的人认为能止一切风狂,是没有凭据的。

头肉 【主治】 煮汤服二三升,治多年消渴,没有不痊愈的。用渍曲酿酒服食,可治大风动摇不休,也可洗头风所致的风屑。同姜齑煮汤每天服,能治疗黄疸。

脂 【主治】 可敷治恶疮、疥、癣和风肿。调酒后服三升,能治不能说话、不认识人的狂癫病。与乌梅一起调成丸,治多年疟疾,未发时服三十丸。另外,生脂和生椒捣熟,用棉布裹来塞耳,可治多年聋疾。和酒等分服用,可治咳嗽。和盐可涂治身体手足的风肿。

髓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耳聋。

血 【气味】 咸,凉,无毒。

【主治】 主利大小肠,润燥结,下热气。

肉乳 【气味】 甘,凉,无毒。

【主治】 主小儿热急黄等,但服得太多会使人腹泻。疗大热,止消渴,小儿高热引起的惊邪赤痢,小儿惊痫。突然心痛而连至腰脐者,可热服三升。蜘蛛咬疮,用器具盛来浸泡。蚰蜒和飞虫入耳,滴之即化成水。频频热饮可治郁气,解小儿热毒,不生痘疹。浸泡在黄连中,然后取汁,点眼可治风热赤眼。

皮 【主治】 煎成胶状后食服,治一切风毒、骨节疼痛、呻吟不止。和酒一起服食尤佳。煎成胶后服,主鼻出血、吐血、肠风引起的血痢和白带过多。用生皮覆盖疟疾病人,疗效佳。

骨 【主治】 煮汤浴麻风。母驴骨煮汤服,治多年的消渴极有效。

头骨【主治】 烧灰调油,涂小儿头颅内缝分裂、前囟不闭。

悬蹄【主治】 烧灰敷痈疽可散脓水。和油敷小儿颅囟不闭,以闭合为度。

【附方】 1.风入头脑,头晕目眩。乌驴头一个,与豆豉汁煮后食用。即止。2.小儿口噤,不啼不哭。驴乳、猪乳各一升,煎至一升后分五次服,大效。3.中风口眼斜。将乌驴皮拔掉毛,制干净后蒸熟,加豆豉汁,和五味煮食,即愈。此方亦可治骨节疼痛。4.多年耳聋。严重者用三两次,初起者用一次便可。将驴前脚胫骨打破,在太阳下沥出髓,用瓷器收存。每次用都以棉球点少许入耳内,侧卧待药行。其髓不可多用。以白色者为上品,黄色者不用。又方:乌驴脂少许,鲫鱼胆一个,生油半两,和匀,纳入葱管中七日,再取滴耳中。5.牛皮癣。生驴皮一片,用朴硝腌过,烧灰,油调后涂擦。又叫一扫光。

【集解】 [时珍说]骡比驴大,比马强健,它的力量表现在腰部。它的盆骨不能开合,所以不能产子。

肉【气味】 辛、苦,温,有小毒。[宁源说]骡的品性顽劣,肉不益人,孕妇吃了会难产。[时珍说]过去赵简子有一匹白骡,他十分喜爱。他的臣下阳城的胥渠患病,医生说,能找到白骡的肝就能得救,找不到即死。简子听到后说,杀畜生而救人,不是很仁义吗?便杀骡取肝给胥渠。胥渠病愈。但没有记载胥渠得的是什么病。

蹄【主治】 难产。方法是烧灰,加少许麝香,每次用酒冲服一钱。

【释名】又称橐驼、骆驼。

【集解】 [马志说]有野生和家生两种,但都生长在塞北、河西一带。[颂说]野骆驼现在只有西北的番界可见,家骆驼是上述地方的人家蓄养的。[时珍说]驼的形状像马,头像羊,长颈项,垂耳,脚有三节,背上有两个突出的肉峰,并成鞍形,有苍、褐、黄、紫等各种色。其性耐寒,故夏至褪毛避暑。它的粪烧后冒的烟就像狼烟一样直冲云霄。它能负重千斤,每天可行走二三百里,又能感知泉源水脉和风候。凡是在流沙中迷路的人,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到水,跟随驼足踏的地方即可找到。沙漠的夏季多热风,旅行者遇到即死,风来临前,驼必定会聚在一起鸣叫,并将口鼻埋入沙中。它卧倒时腹部不会着地,屈足后腹下能透光的叫明驼,最能远行。于阗还有风脚驼,跑得很快,每天可行千里之遥。吐蕃还有独峰的骆驼。《西域传》说,大月氏出产一种封驼,脊背上只有一峰隆起如封土样,所以俗称封牛。岭南徐闻县和海康都有出产。

脂 【气味】 甘,温,无毒。[宗奭说]家驼的峰、蹄最好,人皆煮熟后吃。

【主治】 治顽痹风瘙、恶疮毒肿、肌肉僵死、筋皮挛缩、腕部筋骨损伤,用火烤热后摩擦患部,让热气透肉而入。和米粉做煎饼吃可疗痔。治一切风疾、皮肤麻痹和恶疮肿漏烂,都可调药后敷擦。治虚劳风,有冷积的则用烧酒调服。

肉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治诸风,下气,壮筋骨,润肌肤,主治恶疮。

乳 【气味】 甘,冷,无毒。

【主治】 主补中益气,壮筋骨,使人不饥饿。

【释名】 又称酥油。

【集解】 [弘景说]酥出自外国,也有从益州带来的。本是牛、羊乳所做。[时珍说]酥乃酪的浮面所作成,现在的人多以白羊脂掺杂在其中,不可不辨。按《臞仙神隐》中说的做法为:以乳入锅煮二三沸,倒入盆内冷定,待面结皮,取皮再煎,油出去渣,放入锅内,即成酥油。另一种方法:以桶盛牛乳,以木安板,捣半日,候沫出,撇取煎,去焦皮,即成酥也。凡入药,以微火熔化滤净用之良。

?牛、白羊酥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 补五脏,利大小肠,治口疮。除胸中客热,益心肺。除心热肺痿,止渴止嗽,止吐血,润毛发。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止急痛。治诸疮。温酒化服,良。

犛(máo)牛酥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去诸风湿痹,除热,利大便,去宿食。合诸膏,摩风肿踠跌血瘀。

【发明】 [时珍说]酥本乳液,润燥调营,与血同功。按《生生编》中所说:酥能除腹内尘垢,又追毒气发出毛孔间也。

【附方】 1.蜂螫。用酥涂之,妙。2.虫咬。以酥和盐涂之。3.眯目。以酥少许,随左右纳鼻中。垂头少顷,令流入目中,物与泪同出也。

阿胶

【释名】 又称傅致胶。

【集解】 [别录说]阿胶出于东平郡东阿县,煮牛皮作之。[弘景说]今东都也能作。用皮有老少,胶有清浊。熬时需用一片鹿角即成胶,不尔不成也。胶有三种:清而薄者,画家用;清而厚者名覆盆胶,入药用;浊而黑者不能入药,但可胶物尔。[时珍说]凡造各种胶,自十月至三月间,用?牛、水牛、驴皮者为上,猪、马、骡、驼皮者次之,其旧皮、鞋、履等物者为下。俱取生皮,水浸四五日,洗刮极净。熬煮,时时搅之,添水。至烂,滤汁再熬成胶,倾盆内待凝,接近盆底的叫作坌胶,煎胶水以咸苦者为妙。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瑿漆者为真。真者不做皮臭,夏天也不会湿软。

【气味】 甘,平,无毒。

阿胶〔主治〕心腹内崩。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坚筋骨,益气止痛。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血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

阿胶珠

【主治】 心腹内崩。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坚筋骨,益气止痛。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血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

【发明】 [藏器说]诸胶皆主风、止泄、补虚,而驴皮主风为最。[时珍说]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故能清肺益阴而治诸证。按陈自明所说:补虚用牛皮胶,祛风用驴皮胶。成无己说:阴不足者用来补味,阿胶之甘用来补阴血。

【附方】 1.瘫缓偏风,治瘫缓风及诸风,手脚不遂,腰脚无力。驴皮胶微炙熟。先煮葱豉粥一升,别贮。又以水一升,煮香豉二合,去渣入胶,更煮七沸,胶烊如饧,顿服之乃暖,吃葱豉粥。如此三四剂即止。若冷吃粥,令人呕逆。2.肺风喘促,涎潮眼窜。用透明阿胶切炒,以紫苏、乌梅肉焙研等分,水煎服。老人虚秘。阿胶炒二钱,葱白三根,水煎化,入蜜二匙,温服。胞转淋闭阿胶三两,水二升,煮七合,温服。3.赤白痢疾。黄连阿胶丸: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小便不利。用阿胶炒过,水化成膏一两,黄连三两,茯苓二两,为末,捣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粟米汤下,一日三次。4.吐血不止。用炒阿胶二两,蒲黄六合,生地黄三升,水五升,煮三升,分服。经验:治大人、小儿吐血。炒阿胶、炒蛤粉各一两,辰砂少许,为末。藕节捣汁,入蜜调服。肺损呕血并开胃。用阿胶炒三钱,木香一钱,糯米一合半,为末。每服一钱,百沸汤点服,一日一次。5.月经不调。阿胶一钱,蛤粉炒成珠,研末,热酒服即安。另一方:入辰砂末半钱。妊娠尿血。阿胶炒黄为末,食前粥饮下二钱。6.妊娠下血不止。阿胶三两炙为末,酒一升半煎化,一服即愈。又方:用阿胶末二两,生地黄半斤捣汁,入清酒二升,分三服。7.妊娠胎动。用阿胶炙研二两,香豉一升,葱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入胶化服。产宝胶艾汤:用阿胶炒、熟艾叶二两,葱白一升,水四升,煮一升,分服。产后虚弱炒阿胶、炒枳壳各一两,滑石二钱半,研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下。未通,再服。8.多年咳嗽。阿胶炒、人参各二两,研为末。每用三钱,豉汤一盏,葱白少许,煎服,日三次。

牛黄

【释名】 又称丑宝。

【集解】 [别录说]牛黄生于陇西及晋地,从牛胆中得之,即阴干百日使燥,无令见日月光。[普说]牛死后则黄入胆中,如鸡蛋黄。[弘景说]今人多从胆中得到牛黄。一个牛黄大如鸡蛋黄,相重叠。药中最贵的,莫过于此。一个牛黄重二三两,好的价值五六千至一万。大多出自梁州、益州。[恭说]牛黄今出自莱州、密州、淄州、青州、巂州、戎州。牛有黄者,必多吼唤,喝迫而得者,谓之生黄,最佳。黄有三种:散黄粒如麻豆;漫黄若鸡卵中黄糊,在肝胆间;圆黄为块,形有大小,并在肝胆中。多生于榛特牛,其未闻有黄也。[颂说]今出自登、莱州。他处或许也有,不甚佳。凡牛有黄者,身上夜有光,眼如血色,时复鸣吼,恐惧人。又好照水,入以盆水承之,伺其吐出,乃喝迫,即堕下水中,取得阴干百日。一个牛黄如鸡子黄大,重叠可揭折,轻虚而气香者佳。然而有很多都是假的,将牛黄抹一点在手指甲上,透过指甲为黄色的是真的牛黄。

【气味】 苦,平,有小毒。

【主治】 惊痫寒热,热盛狂痉。疗小儿百病,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又堕胎。久服,轻身增年,令人不忘。主中风失音口噤,妇人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安魂定魄,卒中恶,小儿夜啼。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除百病。清心化热,利痰凉惊。治紫色痘疮,发狂谵语者可用。

【发明】 [李杲说]牛黄入肝,治筋病。凡中风入脏者,必用牛、雄、脑、麝之剂,入骨髓,透肌肤,以引风出。若风中腑及血脉者用之,恐引风邪流入于骨髓,如油入面,莫之能出也。【时珍说】牛的黄,是牛的一种病。所以说有黄的牛,多病而易死。诸兽皆有黄,人之病黄者亦然。因其病在心及肝胆之间,凝结成黄,故还能治心及肝胆之病。正如人之淋石,复能治淋也。

【附方】 1.初生三日去惊邪,辟恶气。以牛黄一豆许,以赤蜜如酸枣许,研匀,棉蘸令儿吮之,一日令尽。2.七日口噤。牛黄为末,以淡竹沥化一字,灌之。更以猪乳滴之。初生胎热或身体黄者。以真牛黄一个豆大,入蜜调膏,乳汁化开,时时滴入口中。形色不实者,勿多服。3.小儿热惊。牛黄一个(杏仁大),竹沥、姜汁各一合,和匀与服。4.惊痫嚼舌,迷闷仰目。牛黄一豆许研,和蜜水灌之。5.小儿惊候,小儿积热毛焦,睡中狂语,欲发惊者。牛黄六分,朱砂五钱,同研。以犀角磨汁,调服一钱。6.腹痛夜啼。牛黄一豆许,乳汁化服。7.痘疮黑陷。牛黄二粒,朱砂一分,研末。蜜浸胭脂,取汁调搽,一日涂一次。

六畜心

【集解】[时珍说]古方多用六畜心治心病,从其类也。而又有杀时惊气入心,怒气入肝、诸心损心、诸肝损肝之说,与之相反。

【主治】 心昏多忘,心虚作痛,惊悸恐惑。

【附方】 1.健忘,心孔昏塞,多忘喜误。取牛、马、猪、鸡、羊、犬心,干之为末。向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闻一知十。2.蛔虫心痛。用六畜心,生切作四脔,纵横割路,纳朱砂或雄黄于中,吞之,虫死即愈。

诸肉有毒

牛独肝、黑牛白头、牛马生疔死、羊独角、黑羊白头、猪羊心肝有孔、马生角、白羊黑头、马鞍下黑肉、马肝、白马黑头、六畜自死首北向、马无夜眼、白马青蹄、六畜自死口不闭、糊犬肉、犬有悬蹄、六畜疫病疮疥死、鹿白臆、鹿纹如豹、诸畜带龙形 、兽歧尾、诸兽赤足、诸畜肉中有米星、兽并头、禽兽肝青、诸兽中毒箭死、脯沾屋漏米瓮中肉脯、六畜肉热血不断、祭肉自动、诸肉经宿未煮、六畜五脏着草自动、脯曝不燥、生肉不敛水、六畜肉得咸酢不变色、肉煮不熟肉煮熟不敛水、六畜肉坠地不沾尘、肉落水浮、肉汁器盛闭气、六畜肉与犬,犬不食者、乳酪

煎脍。

以上并不可食,杀人病人,令人生痈肿疔毒。

诸心损心、诸脑损阳滑精、六畜脾一生不可食、诸肝损肝、诸血损血败阳、经夏臭脯,痿人阴,成水病、鱼馁肉败、诸脂燃灯损目本生命肉,令人神魂不安、春不食肝、夏不食心、秋不食肺、冬不食肾、四季不食脾。

解诸肉毒

六畜干屎末,伏龙肝末,黄檗末,赤小豆烧末,东壁土末,白扁豆,并水服。饮人乳汁,头垢一钱,水服。起死人,豆豉汁服。

马肉毒。芦根汁,甘草汁,嚼杏仁,饮美酒。

马肝毒。猪骨灰,狗屎灰,牡鼠屎,人头垢,豆豉,并水服。

牛马生疔。泽兰根擂水,猪牙灰,水服,生菖蒲擂酒,甘菊根擂水,甘草煎汤服,取汗。

牛肉毒。猪脂化汤饮,甘草汤,猪牙灰,水服。

独肝牛毒。人乳服之。

狗肉毒。杏仁研水服。

羊肉毒。甘草煎水服。

猪肉毒。杏仁研汁,猪屎绞汁,韭菜汁,朴硝煎汁,猪骨灰调水,大黄汤。

药箭肉毒。大豆煎汁,盐汤。

诸肉过伤。本畜骨灰水服,生韭汁,芫荽煎汁。

食肉不消。还饮本汁即消,食本兽脑亦消。

兽之二 兽类

狮、虎、豹、象、犀、野猪、豪猪、熊、羚羊、山羊、鹿、麋、麂、獐、麝、猫、狸、狐、豺、狼、兔、水獭、腽肭兽

【释名】又称狻猊。

【集解】 [时珍说]生长在西域各国。形似虎但比虎小,色黄。也像金色的猱狗,但狮子头大而尾长。还有青色的狮。狮铜头铁额,钩爪锯牙,弭耳昂鼻,目光如电,吼声如雷。有很长的髯须,公狮尾巴上的茸毛很多,每天能跑五百里,乃毛虫之王。它发怒时的威风表现在齿部,欢喜时威风则留在尾部。当它吼时百兽都会躲避起来,马会吓出血尿。食虎吞貔,裂犀分象。啖咬各种禽兽时,只需用气一吹,它们就会毛、羽纷落。它的乳汁加到牛、羊的乳汁中,都会使其化咸水。这是物理相畏的原因。但是,《唐史》记载:唐高宗时,伽毗耶国所献的天铁兽,能擒杀狮子和大象。狮虽猛悍,还是有制服它的动物。西域畜养狮子,都在出生七日内眼未睁开时加以训练,如果稍微长大一点就难以驯养了。

【释名】又称大虫、李耳。[时珍说]虎,像其声也。李耳原本是“狸儿”。

【集解】 [时珍说]山兽之王。山林延绵不绝的地方皆有虎。形如猫,大如牛,黄底黑纹,锯牙钩爪,胡须坚硬而尖,舌有手掌那么大,生倒刺,颈项短,吼叫时鼻道有阻塞感。夜晚看物时一只眼睛放光,一只眼睛辨物。声吼如雷,风也相随而生,百兽都会恐惧。立秋后虎才开始吼啸,仲冬时虎开始交配。月晕时也会交合。不再交合后,怀孕七个月而生。知道冲破之法,能击地观奇偶而扑食。虎噬物的顺序随月旬上下而从首或尾开始,搏杀食物,三次扑跃不中则会放弃捕杀。虎闻到羊角烧出的烟味就会逃走,是因为厌恶它的臭味。虎能杀害人、兽,而蝟和鼠却能制服它。

虎骨 【气味】 辛,热,无毒。

【主治】 治邪恶气,杀鬼疰毒,止惊悸。治恶疮和颈淋巴结核破损后,久不收口。头骨效果最佳。又可治屈伸不得,走动疼痛。治尸疰腹痛,伤寒温气,温疟,还可去犬、蛇咬毒。沾朱砂画符可治疗邪气。煮汁浸浴能去骨节风毒肿。和醋浸泡膝部可止脚痛肿,治胫骨痛效果尤佳。还可追风镇痛健骨,止久痢脱肛,兽骨鲠咽。

肉 【气味】 酸,平,无毒。[时珍说]虎肉有土气,味不佳,加盐吃稍好一些。

【主治】 主恶心欲呕,益气力,止吐唾液,吃了还可以治定期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的疟疾。可辟三十六种精魅。

血 【主治】 主壮神强志。[时珍说]《抱朴子》说,三月三日杀取虎血、鸭血各等分和匀,用像胡麻子一样的初生草,取草的子实合用,可改变人的形貌。

肚 【主治】 反胃吐食。取生肚勿洗,存滓秽,放在新瓦上固煅存性,加平胃散末一两和匀,每次用白开水冲服三钱即见效。

肾【主治】 淋巴结核病。

胆 【主治】 小儿惊痫,腹泻消瘦,神惊不安,可研水服用。

睛【主治】 治癫疾疟病,小儿热疾,惊悸狂啼,小儿受惊吓后面色发青、口吐涎沫、喘息、抽搐、疳气,还可定心安神,明目去白内障。凡用于眼睛,都必须用酒浸泡后炙干方可用。

鼻 【主治】 治癫疾,小儿因惊恐引起的四肢抽搐、昏倒。

牙【主治】 治男子阴疮和脓水清稀难以收敛的疮疡。杀劳虫,治狂犬咬伤而致的狂犬病,刮成细末,用酒冲服一方寸匕。

皮【主治】 治疟疾。辟邪魅。在虎豹皮上睡卧,令人神惊。它的毛渍入疮口,有大毒。

须 【主治】 治牙痛。

【附方】 [虎骨] 1.臂胫疼痛。用虎胫骨二两(捣碎炙黄)、羚羊角屑一两,新芍药二两切细,以上皆用酒泡七日秋冬时加倍。每日空腹饮一杯。2.腰脚不灵,挛急冷痛。虎胫骨五六寸,刮去肉膜,涂酥,炙黄捣细,装袋中,以酒一斗浸泡,在火上微温七日后,随量饮用。又方:用虎腰脊骨一具,前两脚全骨一具,一起在石上捶碎,文火煅出油,即投酒中密封,春夏封一周,秋冬封三周。取出,每天随量饮用三次。患病十年以上者,不过三剂,七年以下者,一剂即可痊愈。3.关节疼痛。虎胫骨酒炙三两、没药七两,共研末。温酒每送服二钱,一天服三次。又方:用虎头骨一具,涂酥,炙黄,捶碎,装袋中,以酒二斗浸泡五宿,随量饮服。4.筋骨急痛。用虎骨和通草煮汁,空腹服半升,服后稍卧,汗出为效。切忌热服,损害牙齿。小儿不宜服,以免影响牙齿发育。5.痔漏脱肛。虎胫骨两节,以蜜二两炙赤,捣末,加蒸饼做成如梧桐子大的丸子。每日清晨以温酒送服二十丸。6.汤火伤。虎骨炙焦,研末敷涂。7.臁胫烂疮。用齑汁揩洗患处后,刮虎骨末敷涂。

【释名】亦称程、失刺孙。

【集解】 [时珍说]辽东和西南等地的山中时常出没。形似虎,稍小,白面团头,自己很爱惜毛彩。其花纹像钱纹的叫金钱豹,宜用皮做裘衣。花纹如艾叶的叫艾叶豹,皮毛比前者稍次。西域还有金线豹,花纹像金线。海中还有海豹,与天上的箕星相对。《广志》说,狐死在土丘之首,豹死在山之首,是它们不忘本的表现。豹胎有致美效用,乃兽中八种珍品之一。

肉【气味】 酸,平,无毒。

【主治】 主安五脏,补绝伤。壮筋骨,强志气,辟鬼邪,耐寒暑和严重的高山深林瘴毒。冬天吃了能养人,使人威健勇猛。

【发明】 [诜说]豹肉使人志性粗豪,一吃即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消化了就会安定下来。久食亦然。

脂 【主治】 和在生发膏中,朝涂暮生。亦可加到面脂中。

鼻【主治】 狐魅。同狐鼻加水煮服。

【释名】 [时珍说]许慎《说文解字》说,象字,象其耳、牙、鼻、足之形。

【集解】 [颂说]《尔雅》载,南方有梁山的犀牛、大象。现多出现在交趾、潮州、循州。那里的人捕到象都争着吃它的肉,并说肥的可以用来烧火。[藏器说]大象具有十二生肖所代表的动物的肉,各有分段,只有象鼻肉是它自己的肉,烤来吃、煮烂吃味道更美。[时珍说]象出没在交、广、云南及西域各国。多成群结队。有灰、白二色,形体庞大,面目丑陋。大的身高丈余。眼睛像猪。四脚如柱子,无指甲而有爪甲。行走时先移动左脚,卧下时用臂着地。它的头不能俯地,颈不能旋转,耳朵下垂。它的鼻子大如它的脚臂,可下垂至地,鼻端很深,可以开闭。鼻中有小肉爪,能拾食针芥。吃物饮水都从鼻卷入口,一身的力量也都在鼻上。所以象伤了鼻即死。耳朵后有穴位,薄如鼓皮,刺之亦死。口内有食齿,上下嘴唇边露出两颗牙夹住鼻,雄象牙长六七尺,雌象牙长尺多罢了。雄雌象在水中交配,以胸相贴,与许多兽不同。它的生育期从五岁开始,六十岁骨头才长满。其性别要很久才能识别。喜爱吃草、豆、甘蔗和酒,而怕烟火、狮子、巴蛇。南方人杀野象,多设置机穽来陷它,或者在道路上埋象鞋,以此索住它的脚。捕活象则用雌象为媒而诱获之。饲养它但不过于亲热它,久了便会渐渐懂得人的语言。人们像奴仆般牧养它,用钩牵制它,左右前后无不从命。它的皮可以做成甲,切成条穿器物。[甄权说]西域人器重象牙,用来装饰床座。中国显贵用它制作上朝拿着的手杖。因而玉杯、象牙筷子,古代人就很崇尚。象闻到雷声则牙花暴出,顾忌不前而担心覆没。古语说,犀牛因望月纹而生角,象因闻雷声而长牙。象将每次换掉的牙都深埋于地,又频频顾睨,当地人用木制象牙隐藏以偷换象牙。

牙 【气味】 甜,寒,无毒。

【主治】 治疗铁屑及杂物入肉。刮牙屑和水敷在伤口上,铁屑、杂物立出。治疗痫病,刮象牙屑炒黄,研末饮服。各种物刺在喉中,用象牙磨水饮服,诸物可取出。旧的象牙梳屑更佳。治疗风痫惊悸,阴虚发热(肺结核病人常见的热型)及各种疮。也适宜用生屑入药。

肉 【气味】 甘、淡,平,无毒。

【主治】 烧灰,和油涂擦秃疮。多吃会让人发胖。

【发明】 [时珍说]象肉肥脆,有点类似猪肉,味淡而滑,所以利于开通七窍。煮汤汁服,可治小便不通。烧灰饮服,治小便多。

胆 【气味】 苦,寒,微毒。

【主治】 主明目和治疗小儿疳积。治疮肿,用水化后涂在伤口上。还可治口臭,用棉裹少许贴于齿根,第二天早晨漱去,数次即愈。

睛 【主治】 治疗目疾,和人乳滴于眼中。

皮 【主治】 治梅毒引起的硬下疳而不下沉,烧灰和油敷涂。又治金疮久不愈。

骨 【主治】 主解毒。胸前的小横骨,烧灰和酒服,让人能浮于水面。

【附方】 1.小便不通。象牙生煎服。2.小便过多。象牙烧灰饮服。3.骨刺入肉。象牙刮末,和水煮过的白梅肉调匀涂患处,能使骨刺变软。4.下疳。象皮烧灰和油敷涂。5.疮口不合。治方同上。

【释名】亦称兕。[时珍说]犀字,篆文象形。

【集解】 [别录说]出自永昌山谷和益州,即现在的滇南一带。[弘景说]犀有两个角,以额上长角的为胜。又有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缕,直上顶端,夜露不能沾湿,入药很神验。有人说此物是水犀,角中出水。《汉书》所谓骇鸡犀者,放置米饲养鸡,都惊骇不敢啄食,放置屋上则乌鸟不敢聚集。[恭说]雌犀纹理细腻,斑白分明,服用为上乘,入药不如雄犀。《抱朴子》说,水犀刻为鱼,衔它入水,水会自然分开三尺。[颂说]犀像水牛,猪头、大腹、矮脚。脚像大象,有三只蹄。黑色,舌上有刺,喜食荆棘,皮上每个毛孔生三根毛。那里的人猎取犀,先在山路中置许多如猪羊栈的朽木,犀牛前脚直,常常依木休息,烂木忽然折断,犀仆倒久不能站立,即被格杀。每一头犀一年褪一次角,必自己埋于山中,海边的人制作木角隐藏偷换犀角,再三不离此处。若直接取角,它就会藏于别处,就寻觅不到了。《异物志》说,山东海水中有牛,喜欢听丝竹音乐声。那里的人动用乐器,牛出水来听音乐,就能捕获它。有鼻角、顶角,以鼻角为上等。[时珍说]犀牛出于西番、南番、滇南和交州等地。有山犀、水犀、兕犀三种。又有毛犀似之。山犀居住在山林,人们常常猎得。水犀出入于水中,最难捕获,并且有两角,鼻角长而额角短。水犀皮有珠甲,山犀没有。兕犀即犀中的雌性,只有一角在顶部,纹理细腻,斑白分明,不能入药。原来牯角纹理粗,而雌犀纹理细。洪武初年,九真曾上贡兕角。犀角纹理如鱼子形,称粟纹,纹中有眼,称粟眼。黑中有黄花的是正透,黄中有黑花的是倒透,花中有花的则是重透,都叫通犀,是上品。花中有如椒豆斑状的为次等,乌犀纯黑无花的为下品。夜间对着天看有光的,称为夜明犀,所以能通神灵而使水分开,飞禽走兽见到它都惊骇。《山海经》载,有白犀,白色。《开元遗事》载,有辟寒犀,色如金子。交趾国所贡,冬月天亦暖气袭人。《白孔六帖》记,有辟暑犀,唐文宗得到它,夏日可清暑气。《岭表录异》中记:有辟尘犀,用作簪子、梳子和带胯佩带后,尘土不近身体。《杜阳编》载,有蠲忿犀,作带蠲叫人免除愤怒。这些都是稀世之宝。

角【气味】 苦、酸、咸,寒,无毒。

【主治】 主百毒蛊疰,解鸩羽、蛇毒,除邪,不惊梦而睡。久服可轻身。又治伤寒引起的各种烈性传染病,寒热头痛,各种毒气。让人俊健。辟中恶毒气,定心神,解高热,散风毒。治发背痈疽疮肿,化脓流水。治疗疾热如火,烦毒入心,狂言妄语。镇惊悸,镇肝明目,安五脏,补虚劳,退热消痰,解山溪瘴毒。磨成汁可治吐血、鼻出血、带血及伤寒畜血、发狂乱语、斑黄闷乱、痘疮稠密、内热黑陷或者不结痂。泻肝凉心、清胃解毒。

【发明】 [时珍说]《抱朴子》说,犀吃百草的毒及众木的棘刺,所以能解毒。凡血吸虫之乡的饮食,以此角搅后,有毒则产生白沫,无毒则不会。用它来煮毒药,则不再有毒。《北户录》说,凡中毒箭,用犀角刺伤口,立愈。昔日温峤过武昌牛渚矶,遇见多种怪物。峤以犀角照,则水族现形。

【附方】 [犀角]1.吐血不止。用犀角、生桔梗各二两研末。酒每送服二钱。2.小儿惊痫(嚼舌,翻眼,不知人事)。用犀角磨水取浓汁服下,立效。亦可服犀角末。3.消毒解热。用生犀角尖,磨水取浓汁,频频饮服。4.下痢鲜血。用犀角、地榆、生地黄各一两,共研末,加蜜炼成如弹子大的丸子。每取一丸,加水一升,煎至五合,去渣,温服。5.服药过量。犀角烧成末,用水冲服一方寸匕。

野猪

【集解】[时珍说]山林处处皆有。陕西、洛间更多。野猪形体很像家猪,但腹小脚长,毛褐色,牙长出口外似象牙,有的重达二三百斤。它能与虎搏斗,常结队而走。猎人只敢射猎最后的。如果射中前面的野猪则跑散并伤人。又能掠松脂,滚泥沙涂遍全身用以抵御箭矢。野猪最能破坏禾苗,也吃蛇虺。它的肉像马肉,是红色的,其味胜过家猪,母的肉味更美。《淮南子》载,野猪好穴居,洞穴连成一片,像宫室,阴天用以防雨,晴天用以遮阳。

肉【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治癫痫,补养肌肤,益五脏,让人肥健,不发风虚气。烤来吃可治肠道出血。

脂 【主治】 炼净和酒,每日服三次,可以让乳妇多乳,十天后即可供三四个小儿吃,一直无乳者也会有乳。服后可以怡人脸色,除风肿毒,治疥癣。

胆 【主治】 恶热毒气,鬼疰癫痫,小儿各种疳积,用研枣的水冲服,每日两次。

皮 【主治】 烧成灰,治颈淋巴结核破损,久不收口和恶疮。

豪猪

【释名】亦称蒿猪、山猪、鸾猪。

【集解】 [颂说]陕、洛、江东各地山中都有。髦中间有长而尖如箭的毛,能刺人。[时珍说]豪猪深山老林中有,多成群结队,破坏庄稼。形如猪但项上、背脊上有棘鬣,长达尺余,如筷子粗,形状则像簪子和帽刺,每根棘刺的颜色都是黑色的。发怒时直立起来,像箭一样刺人。羌人用它的皮做靴子。自体雄雌交配而孕。《倦游录》说,南海有泡鱼,大如斗,身上长棘刺,能变为豪猪。

肉 【气味】 甘,大寒,有毒。[颂说]不可多吃,会发风而使人虚瘦。

【主治】 通利大肠。

【释名】 [时珍说]熊者,雄也。熊字篆文象形。

【集解】[别录说]生于雍州山谷。[弘景说]今东西各山中皆有。[颂说]形状像大猪,性情轻捷,好攀缘,上高木,见人就颠倒自投落于地上。冬伏入洞穴,春季才出洞。它的脚叫蹯,乃八珍之一,古人很珍视它,但很难煮熟。熊生性厌恶盐巴,食之即死。《搜神记》说,熊居树洞中,有东部的土人击树,叫它“子路”即出,不呼则不动。[时珍说]熊如大猪而眼睛竖起长,足似人脚而是黑色的。春夏二季膘肥时,皮厚筋驽,常爬树引气,或坠地自取乐,俗称跌膘,即《庄子》所说的熊经鸟申。冬月蛰伏时不吃东西,饥饿则舐自己的脚掌,所以它的美味在掌。《孟子》一书引以为喻。它行走在山中,即使几千里,必有它蜷伏之地,在石崖枯木中,山中人称为熊馆。它生性厌恶脏物及伤残之物,打猎者只要把这些东西放置于洞中,熊则会合穴自死,或被棘刺伤,它出洞穴抓伤,伤骨而死。它的胆在春天靠近头,夏天在腹部,秋天则在左脚。熊、罴都属壮毅之物,属阳性,所以《书》中用来比喻没有二心的臣相,而《诗》书中则认为是男子的吉祥。罴头长脚个高,猛健多力,能拔起树木,遇人则能像人一样直立,所以被称为人熊,还有猪熊,形体如猪。马熊,形体如马,都是罴类。有人说:罴即雄性的熊。它的脂如熊白,而且肌理粗味淡,但功效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