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六十六章 自娱自乐的张士诚(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这时,有个昆山人叫作郭翼,看出了张士诚的心思,于是上书说道:“如今你已占领了吴、越数十座城池,是因为百姓苦于暴元统治,地方官员贪残无道的大势所致。你若是反其道而行之,善待百姓,再思进取,霸业可成。可是,如今你不思进取,整日歌舞升平,眼下四方豪杰并起,你想闭门自守,能有好结果吗?”

你既然选择了造反这条路,就一定要认清这条路:要么推翻暴元,打败所有人,君临天下;要么被别人灭掉,万劫不复,再也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了。

郭翼这番话本是一番好意,想要规劝张士诚认清道路,争霸天下,可是张士诚不仅听不进去,而且还要杀郭翼。

郭翼事先得到消息,逃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或许能够学到一些人生的智慧。如果你是大企业家,不要做梦和竞争对手平分市场,不要老是沉醉在只要占领一席之地便满足的美梦中。你一定要认清形势:要么你做大做强,吃掉别人,要么别人做大做强,吃掉你,不管是哪种结果,都只是时间问题。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叫作俞思齐,字中孚,泰州人,是张士诚手下的一个参军(相当于军事参谋)。

在张士诚投靠元朝以后,有一次,元朝政府向张士诚征粮,张士诚有些舍不得,于是召集官员商讨如何处理。

俞思齐说道:“我们行事都有一个规矩,不然的话无法取信于人。过去我们是贼,可以不交粮食,而现在我们是朝廷的臣子,怎么可以不进贡粮食呢?”

有道是人无信不立,俞思齐这番规劝自然是没错的,而且也是一番好意,结果张士诚当场大怒,气得推翻桌案,结果一不小心,自己跌了一跤,摔倒在地。

俞思齐是个聪明人,看到这样的情景,第二天就装病逃走了。

张士诚虽然礼贤下士,但是不仅不会辨别谁是真正的人才,而且也不懂得用人。他时常把政事交给一些拍马溜须之流,而真正贤士的意见却得不到采纳,也得不到启用,因此许多人才投靠了张士诚之后,不久就离开了他。

虽然张士诚有如此缺点,但他却很得民心。张士诚在与朱元璋的争霸赛中功败垂成,悲惨收场,但是毫不影响他在当地百姓心目中的光辉形象。陆容的《菽园杂记》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据说朱元璋得到天下之后,想要微服私访,探查民情。

有一天,他来到了南京城里的三山街微服私访,走着走着,正好路过一户人家门口,有个阿婆从里面走了出来。当时朱元璋有些腿乏口渴,于是上前向阿婆讨碗水喝。

阿婆也是个热情之人,从里面端来一碗水,并将朱元璋等人迎进屋子里,让他们休息片刻。朱元璋也不推辞,进了屋子,和阿婆聊了起来。

朱元璋问道:“老人家是哪里人氏啊?”

阿婆哪里知道眼前之人乃是当今的皇帝,只当他是个普通百姓而已,于是随口回道:“我是苏州人氏。”

朱元璋听到了“苏州”二字,立即想起了死对头张士诚,于是,又问了一句:“你既然是苏州人,那当年张士诚在你们苏州时,你们生活过得如何啊?”

阿婆一听眼前这位客人聊起了张士诚,顿时来了精神,说道:“大明皇帝起事时,张王知道自己并非真命天子,于是全城归附,使苏州百姓免受刀兵之苦,我们苏州百姓到现在还很怀念他!”

平心而论,阿婆称朱元璋为大明皇帝,对其也是非常尊重的,然而张口一个张王,闭口一个张王,还说张士诚当年为了苏州百姓免受刀兵之苦,才主动投降的,说他高风亮节,到现在苏州人民还是非常怀念他。这就让朱元璋醋得十分不爽了。

次日早朝,朱元璋对满朝文武说道:“张士诚对苏州人本来谈不上有什么大恩大惠,可是我昨天遇见一个苏州的老妇人,她竟然深感其恩,怎么我们京城那么多百姓,却没有一个像那老妇人一样,念叨念叨我的好处呢?”

朱元璋这番话说得有几分道理,如果说苏州是张士诚的大本营的话,那么朱元璋的大本营自然就是南京城了。朱元璋在南京经营那么多年,可是南京人对他却没有像苏州人对张士诚那么感恩戴德的,如果你是朱元璋,你心里会痛快吗?

从此以后,朱元璋觉得南京人薄情寡义,不满他们不对自己感恩戴德,同时又觉得苏州人心中想着张士诚,跟自己并非一条心,对苏州人也有不满和怀疑,所以对南京和苏州加了重赋。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如果只因为心理不平衡就加重赋,那也未免太小瞧朱元璋了。这个故事从侧面说明张士诚非常得民心,很受当地百姓的爱戴。但是,得民心者未必就能得天下!因为得民心是得天下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一个充分条件。

或许因为张士诚出身草根,知道民间疾苦,百姓生活不易,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他让军队与当地农民一起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作物;他不仅取消农民拖欠元朝政府的所有赋税,还把赋税的四成返还给农民;他还特别关心中下贫民和老年人,他把地主和富户的粮食衣物集中起来赐给贫民和老年人;他还带领当地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桑,恢复生产。

那么,很得民心的张士诚为什么到头来却输给了朱元璋呢?这个问题深究起来比较复杂,但是我觉得他最失策的地方一是用人,二是把善良用错了地方。(明建文帝朱允炆也是太过善良,最后也是以悲剧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