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8梦想着鱼龙际变(3 / 3)

以如意斗拱结构的雀巢宫,在吉安一带的宗祠建筑中比较多见,其他地方也时有所见。它们就像给宗祠乃至村庄戴上了一顶顶官帽,是那么引人注目,那么令人神往。

屋顶与乌纱帽的象形,大概不会是偶合,在民间也有这样的认识。它不仅表达出人们的尊崇和向往,体现了人们企望飞黄腾达以光耀门第的心愿,而且还蕴涵着趋吉避凶的世俗意义。

因此,许多祠堂都以凌空高耸的重檐,突出它的威势,进贤等地干脆在牌坊等建筑上塑以官帽的造型,至于卢家洲“玉祠”的重檐,则像一顶皇冠了;而普通民居则津津有味地追求着一顶顶“乌纱帽”的形似和神似,也许正是为了神似,为了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人们在飞檐翘角上做足了文章。

即便剽窃到宫廷建筑的些许皮毛也引以为豪,即便因此招来祸端也在所不惜,如婺源黄村“私造金銮殿”的大胆之举。那番胆气来自殷实的腰包,更来自鱼龙变化的梦想。

在那个以“朝天八龙”为标榜的蜀江村,尽管一块块牌匾记录着欧阳氏先人志得意满的荣光,但它的宗祠和住宅的装饰还是比较简洁的,特别是祠堂里虽重雕刻却不铺张,也许,住宅里的鎏金画多少透露出了一些富贵之气,不过,所画的均为树木、山石,讲究情致和韵味,可见,它所追求的还是清雅脱俗。因此,可以说,它对宗族人文历史的炫耀是有节制的。

有时,它甚至把内心的骄傲隐藏起来了。在崇德堂堆满稻草的楼阁上,打开灯来,我才看到画在藻井上的一条龙。或许,这就是“朝天八龙”中的之一?这条龙幽居在黑暗中,陪伴它的只有几团云朵、两尾鲤鱼。可是,一旦有光线照射,它的鳞甲闪闪发亮,它的双目炯炯有神。它复活在我的想象之中。

其实,是一种踌躇满志的人生理想,悄悄地蛰伏在宗族的内心深处,一直在涌动着,呼啸着。在民间古建筑中,似这样完整的龙的形象并不多见。

黎川洲湖船形屋的外围,有一片古建筑,其中,有座黄东溪公祠。祠堂内有对称的两个圆形窗,窗棂的雕饰呈冰花状,看上去有些像舵盘,这让人们很容易和船形屋联系起来。村人把我引入寝堂后面的一间隔出楼层的空房子里,指着靠墙处黑洞洞的楼梯口告诉我,上面有一幅壁画。借助相机的闪光灯,我才在照片里看到了这幅画,竟是戏珠的双龙。这两条龙,短角,长吻,大张的口舌使它的龙头有些变形,更像是鳄鱼。我所接触的关于洲湖船屋的所有介绍文字,都不曾提及这幅画,当地朋友多次来此,居然也是第一次听说并看见,想来,它是村人新近才发现的。它隐匿于黑暗的事实,让这两条龙的来历充满了神秘色彩。

洲湖村地处赣闽两省交界处的群山之中,名洲湖,却无洲无湖,只有一条山溪从村前流过。在四面环山、形似女式兜肚的村址上,依靠贩卖皮油发家的船形屋主人,请来风水先生,相中了“脐眼”处,建筑了船形屋这气势恢弘的百年基业。壁画上的龙的形象和舵盘形的窗子,是否呼应着船形屋,共同遵守着风水先生的秘示呢?我不得而知。但是,探究屋主人得意于商海的经历,我相信,已把生意做到福州、台湾,经常飘洋过海的屋主人,一定格外钟情并感恩于船与舵、水与龙,因此,他极可能借助这些吉祥的形象来祈盼一帆风顺。若然,此处壁画上的龙和蜀江村藻井上的龙,就有了各自的志向和截然不同的意趣:一个,向往宦海;一个,情迷商海。一个幻想着飞黄腾达;一个追逐着富贵长久。

可惜,因为龙是皇帝的象征,民间不得僭越,碍于朝廷的禁令,屋主人只得把按捺不住的攀龙附凤的渴望,隐藏在秘不示人的地方。这已经够大胆了。

民间对龙的喜好确实是按捺不住的。清乾隆年间,分宜尚睦村的邓氏先人由广东迁入,靠着做油生意发家致富。以三兄弟名义建造的邓家大屋起初只建了三进房屋,取名三立堂,寓意三兄弟事业有成、卓立天下。前后共耗时十四年最终完成的大屋,既有广东土楼风格,又融合了当地传统建筑特点。建筑平面呈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门楼、槽门、晒场、前厅、前天井、中厅、中天井、后厅及祭堂、后天井和龙厅。其实,这冠冕堂皇的龙厅,不过是中心建筑后面的两层楼房,其下层为私塾,是邓氏幼年子弟读书处,上层为绣楼,则是未婚女子居住的阁楼。之所以称其为龙厅,无非是寄予了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愿。

大屋四周由两层楼房围成堡垒状密封式围屋,围屋外侧为坚实的砖墙,墙内户户相连,环绕一周,其形似乌龟状,房门皆朝向设有祭堂的围屋中心,而龙厅正是后面的围屋。仿佛,子女成龙成凤,对于端坐于祭堂之上的祖先,才是最可靠的精神慰藉。

龙让人诚惶诚恐,肃然起敬;龙也叫人魂牵梦萦,浮想联翩。在万载县的锦江村,有一栋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敖氏宗祠,设计甚为奇特。这座祠堂外观为圆环形,环形的围墙有三重牌楼,形似“磨盘”。原来,祠堂北靠的九个山头,就像腾云驾雾、飞腾而来的九条龙。于是,敖氏先人为之心动,居然萌生了令“九龙拉磨”的奇思妙想,他们把敖氏宗祠设计成了巨大的石磨。祠堂中央有个“磨心”,北上角种植了一株樟树是“磨柄”;祠堂的地基里每隔一段就交错排有两层瓦片,就好比磨盘底部的“磨齿”。整座建筑布局奇特,结构复杂,人进了祠堂就像进了迷宫。如此一幅“九龙拉磨”图,自然是气势不凡,所以,村人声称它“还会转动”,也就不奇怪了。

奇怪的,还是那有些浪漫、有些幽默的建筑理念。人们如何拿高贵的龙当牛来支使呢?其中,除了风水的讲究,是否也蕴涵着期望攀龙而去、直步云衢的人格理想?

龙以其神圣高贵的形象而成为吉祥的象征,正因为神圣,龙在建筑装饰中的出场总是不完整的,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是“神龙藏尾不藏首”的。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证明龙的造型在建筑装饰中的窘境。人们十分喜爱和有所顾忌的矛盾,让龙难以尽情舒展它高贵的身体;而人们内心的矛盾,正是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矛盾的反映。

那个差点惹祸的黄村经义堂,之所以被人疑有“私造金銮殿”之嫌,除了它的九级金阶外,说不定那五凤楼横梁上深雕的“双龙戏珠”图案,也是叫人耿耿于怀的所在。经义堂正大门之上的图案好像也有龙的形象,但处理得在似与非似之间,那是无可指责的。但侧门之上就叫人震惊了,两对戏珠的金龙虬曲翻腾,煞是生动,它们不仅造型完整,鳞爪毕现,而且,看上去色泽如金属一般,雍容华贵而沉着大气,不知是否因镏金所致。这该是我在古村落中看到的最是胆大妄为的龙了。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如此大胆,它也有所顾忌,否则何不在正大门之上作一番金龙狂舞呢?因为侧门上方有飞檐阴影的遮挡和斜撑等木构件挤占空间,应该说,它还是比较隐蔽的,并不敢张牙舞爪于众目睽睽之下。

既然民间格外钟情于龙,人们自然会变着法子化解崇高与低微的冲突,中和庄严与凡俗的矛盾。比如,威风凛凛的龙头一旦有了鲤鱼的身体,它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寻常人家中了。鳌鱼与倒趴狮、与回头的鹿一起,成为斜撑最常见的造型,它不仅寄寓着避火的禳解意义,也蕴涵着人们祈望鱼龙际变的祷祝。

龙的形象总是被人们巧妙地安排在各种纹饰图案中。或者截取形似龙首的局部,或者变化龙的形体使之似也非似,或者与其周围的物象虬结粘连变得暧昧含糊。一些宗祠大门的砖石上时有龙首形状隐伏其中,一些槅扇的木格也许就是游弋的龙体,一些藻井的装饰画面中云里浪里或见龙颜一现。瑶里程氏宗祠楼廊花板上雕刻的龙形体奇短,周围的云朵则呈梅朵状,粗略看去,那龙很容易蒙混过去。

然而,在村庄,一旦宗族与朝廷发生了关系,压抑不住的对龙的情感便爆发出来了。许多刻有“圣旨”的匾额正是以完整的龙的形象为纹饰,高悬在祠堂、牌坊之上。不过,这时的龙却是为了炫耀。

不承想,把靖安县牌楼村赵氏与朝廷勾连起来的,倒是金老鼠。该村有座矩形四面围合的祠堂,为八字门墙,牌坊式大门朝西偏北,门匾题刻“云山世第”。民居围绕该祠堂而建,形成“四街八巷”。往昔,村里房屋密集,屋檐相靠,在街巷里行走,是可以做到“晴天不见灰,雨天不湿鞋”的。而且,整个村子被高墙围绕,其封闭状类似赣南围屋,村墙两侧设牌楼,故得名牌楼村。村人称,牌楼赵氏是移民,为抵御外来骚扰,便把村子建得跟城堡一样。村子地下有隧道,与外界相通,但现已被填埋。清末时太平军曾打到这里,人们利用地道全力抵御,使得太平军久攻不下。

祠堂有三进二天井,虽居住其中的村民已搬出,享堂上仍香火不断。直至今日,村人嫁女娶妻,都必须在此拜过祖先。与香火同在还有关于祠堂的传说。一说,该村初建时,先祖赵太师立起一百二十根木柱,他的岳父却送来一百二十顶斗笠,意思是不信女婿能很快建成村子,不妨把斗笠戴在木柱上以防风雨。而赵太师回赠岳父草帽一百二十顶,示明心志;另有“鹊仂啄缸”一说,称,祠堂主厅的屏风上面画有喜鹊,屏风之下面放置了一口盛着五谷杂粮的大缸。画上的喜鹊每晚下来觅食,鸟喙撞击缸壁,发出清脆的响声。

专家考察祠堂的梁架和柱础等构件,推测该祠堂为明代早期建筑;而凭着倒塌部分的形制、用料等特点,推断其始建于元代早期。不知是专家之言唤醒了村人的记忆,还是时间启发了赵氏的想象,人们陡然振作起来,认定赵氏先祖并非等闲之辈,声称家谱有记载,牌楼赵氏的开基祖名赵徵,且为宋太祖赵匡胤之后。说是南宋末年,为逃避战乱,赵氏祖先从河南迁来,在此安居乐业。

不知怎的,传言也随发现这样一座祠堂的消息不胫而走。传言说,赵氏开基祖为祈求土地爷保佑子嗣,曾在祠堂里埋下十只金老鼠。于是乎,祠堂里的地面遭了殃,坑洞累累,连麻石板也被撬开了。据说,盗贼还用上了金属探测仪。

金老鼠一直不肯现身。又有传言,只有弄懂“上八圈,下八圈,梅花落地朵朵鲜”这句话的意思,才能找到埋藏的金老鼠。且问端坐于堂上的赵太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