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10百柱的意味(3 / 3)

蝙蝠仿佛也是祠堂的主人。它们日夜陪伴着高高在上的祖灵,或者与之窃窃私语,或者为之激情热舞。黑暗给了它们黑色的形象,潮湿给了它们潮湿的心情,我常惊扰得它们或三两只贴墙翻飞,或大群惊起仓皇飞奔。婺源豸峰的成义堂,是我见过的蝙蝠最多的祠堂,进入其中便有浓烈的腥臭味扑面而来,满地的蝙蝠粪叫人难以下脚,乱纷纷惊飞的蝙蝠格外肥硕,稍稍镇静后,它们就坦然地栖息在藻井螺旋状的斜拱里了。可见,原本形象并不美好的蝙蝠仅仅因为与一个“福”字谐音,就幸运地为人们所接纳了。我想,成义堂的蝙蝠大概是被人们为自己祈福的心情养肥的吧。

多子为福。多子多福。如许多的蝙蝠就像快马报喜的使者齐聚于宗祠,通报福到了,当然就是宗族的大幸了。既然如此,蝙蝠为装饰艺术所钟情,并在人们的神思中获得了舒展的两翼和优雅的体态,也就毫不奇怪了。

令人吃惊的是,人们对蝙蝠的认同是极为普遍的,没有地域的拘囿,也不被村庄的个性所排斥,几乎在所有古村都能看到它们堂而皇之地匍匐在建筑显赫的位置上。这时,光明的寓意改变了它们阴冷的性格,祈福的心愿重塑了它们的形象,它们变得优雅动人。

我曾先后在两个村庄看到那种透雕于门扇上的大面积的图案,其中一处是一百个字体各异的“福”字,构成工整规则且富有变化的“百福图”,另一处则有一百只蝙蝠翩翩旋舞。黎川的洲湖船屋,把砖拱也雕刻成蝙蝠形,整齐地排列在屋檐下,构成另一种“百福图”,迎候着风调雨顺的年景,迎候着阳光灿烂的日子。最常见的情形是,蝙蝠与各种优美的图案结合在一起,出现在藻井上、槅扇上,大面积地装饰着人们的居家环境。

由那些“百福图”可见,即便是在如此讲究工艺性、装饰性的图案上,人们迎祥纳福的表情也一样的神采飞扬。

渼陂的梁氏宗祠有着数百年历史,祠堂两边“出则弟”、“入则孝”两座侧门的门罩上,遍布着用色讲究的堆雕作品。这些堆雕分别描绘牡丹、荷、梅和菊等等,由门罩上的楹联和题句看,那些花卉当是从诗书里采撷来的,那是为人品格和境界的写照。当这些意象集中在一起,我感到了扑面而来的浓郁诗情,因此,在我看来,儒雅的渼陂似乎比别的村庄少了几分标榜的自得,而多了几分持重和深沉。

让我意外的是,在“入则孝”的门罩上,竟有堆雕刻画了富有动感的一对兔子,这是古村建筑装饰中罕见的形象。如果一定要追究它的寓意的话,也许,它和繁育有关,和它置身的巢窟有关,乡村有“兔不空肚”的说法,比喻兔子有超强的繁育能力。但是,这幅堆雕更加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通过两只兔子形体布局和环境的关系,所营造的和谐、温馨的意境,以及充满画面的敦厚而甜美的情绪。

这种意境和情绪在渼陂求志堂的藻井绘画《百少图》中也能找到。图中,前庭后院和楼阁上下,百位少年“长的长,小的小,坐的坐,走的走……”有游戏玩耍的,有练武习艺的,有学书作画的,有弹琴奏乐的,所谓“仁者自爱静,智者亦老成”也。此作场面宏大,却富有层次感,参差错落的庭院楼阁,为众多人物的合理布局提供了宽阔的环境空间。那些人物有散在、有聚合,有静态、有动感,细腻的工笔描绘出各各有异的动作和体态,一个个憨态可掬,生动可人,充满童真,充满孩提时代的无穷乐趣。看上去,作品通过这样一幅无忧无虑的少年生活场景,表现了作者对宁馨而生机勃勃的生活的向往和迷恋,像一幅文人画。

其实,百子题材源远流长,是民间喜好的吉祥图案,俗传周文王百子,皆聪慧有才识,后人画作《百子图》以象征文王治世祥瑞。这幅《百少图》当是百子图的一种摹写。但是,它既然出现在民间建筑中,在这画面的背后和深处,肯定寄寓和潜藏着多子多福的思想。果然,仔细一看,只见画面的上端,那腾云驾雾从天而降的,正是送子的麒麟。麒麟送子的民间信仰,使装饰在藻井上的这幅彩绘,顿时获得了存在于宗祠环境中的意义,那就是宗族对子孙满堂、人丁兴旺的期盼。

高贵的麒麟出现在民间建筑装饰中,总是十分庄重的。一般雕刻于大门两边的那对避面鼓上,或雕刻、描绘于藻井之上,有时也装饰于天井处的照壁上。天井具有拔风采光等实用功能,又兼备藏风聚气的风水意义,既然它关乎生气,那么,也就与繁育有关了。于是,人们理所当然地要把多子多福的祈愿倾注在那里。

人丁兴旺、人文荟萃的流坑,好像对麒麟情有独钟,槅扇上也常雕有麒麟,我在一个院子里还看见镶在地面上的麒麟。有一处明代住宅建筑叫“麒麟厅”,其前堂天井以前墙为照壁,照壁中部为一组以方砖斜拼衬底的三幅壁画,两侧图已破损,尚存的中图镶有立体堆塑麒麟,麒麟龙头鹿身牛尾,张口吐舌,双耳耸起,满身鳞甲,前肢腾起,后半身下塌,身披彩带,凌驾于波涛之上,回头仰望左上方一轮环绕火焰的太阳,构成“麒麟望日”图。这幅图,形象夸张,静姿动态,祈求子孙发达、从而光宗耀祖的心情跃动在照壁上。

作为传说中的瑞兽,送子的麒麟也常隐喻杰出人物。因此,麒麟们盼望的无非应是出贤才、受皇恩、得重用、建功勋。婺源洪村有一处宅第,也在天井处的照壁上雕饰着屋主人的美好心愿。那是一件砖雕的精品,大概也可以看做是表达人丁繁盛、贤才辈出思想的典型之作。圆形的画面中,外围饰以绽放的花朵和肥硕的叶子,内中的人物、建筑、龙、麒麟、鱼等形象被疏密有致地安排在一起,正因为不讲究空间的物理真实,那些组合在一起的吉祥图案,像是人们的心灵符号,相互呼应,传达出强烈的主观精神。它是浪漫的,桥下跃出水面的鱼被夸张得失去了比例,那正是一条多子的鲤鱼,而桥上则是祥瑞汇聚,云端有龙隐没,雾里有麒麟现身。一座拱桥,仿佛把人们对“福”字的全部诉求分割成两种境界,又仿佛对人们的生活理想作了高度概括。我读出的意味是,人丁繁盛是贤才辈出的基础,而鱼龙变化来自那发愤的一跃,跃上龙门,就是另一重天地了。

鱼龙际变的梦想总是发生于天井处。所以,天井边立柱的雀替、斜撑上总是雕以鳌鱼。是的,在我看来,那些具有辟邪、消弭火灾意义的鳌鱼,一定也寄寓着子孙满堂、后世腾达的祈望。它们吸纳着天地的生气,游弋在人们的梦想之中;而人们的梦想,则因为它们龙头鲤鱼身的形象,更加具像化了。

流坑和洪村的那两座天井,大约就是风水先生所称的“挂壁天井”,意为把天井挂在墙上,即天井只有三面,一面以墙代替。挂壁天井在风水上被称做“翻肚鲤鱼形”,其中的讲究是,鲤鱼在雷雨频频的春季产卵,而且,雷打得次数越多,鲤鱼籽越多,寓有逢凶化吉、人丁兴旺之祥瑞。

三僚村有一座建于明代的祠堂,称若文堂,属曾氏三房。该祠堂结构怪诞,大门不是开在正房中间,而是开于山墙一侧,天井有上下两座,下天井在山墙的正中开大门的位置,正是所谓挂壁天井。天井那面墙特别高,完全挡住了视线。墙上对称排列两对燕尾墙,雕塑有蚩吻装饰。据说,此座祠堂的大门多次遭雷击,结果恰好印证了关于鲤鱼的传说,曾氏这一房人丁兴旺,仅长房就达八百多丁,且侧开的大门对着文峰,表达了盼望后世多出文采的心愿。堂上有联云“气象更新绵世泽,现归依旧焕人文”,非常直率地道破了埋藏在建筑中的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