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正文 第43章 街混派的街道(2 / 2)

在街道上,他们的性意识开始确立。自觉脱离恋母情结的第一步,便是走上街道——这句话既属于电影《纽约黑帮》的街头取景,也是它的哲学依据,更可以称为街道叛逆品质的一个总结。

城市日益秩序化和威权化,坏小孩们来到街头,来到那些被废弃的建筑(多半是工业意识形态象征的大型厂房和码头)或堆满垃圾的后院——似乎只有在这些由盛极一时的政策所抛弃的空间里,他们的破洞牛仔裤、混合着无厘头机智风格的涂鸦和嘻哈,才能大行其道。

糙蛮、血、过剩的荷尔蒙,为街痞和街混范儿源源不断地供给养料。随着大麻、黑帮枪战以及飞车党等新老角色的加入,好莱坞很快就把街道弄成了比酷的沙场,并将这种风气传给了东南亚。

香港的黑帮电影,永远那么迷人。一代又一代的古惑仔,在一条又一条街道上砍砍杀杀,一时间,小小港岛竟被划分得七零八落,地盘与大哥,蔚然成风。

直到杀出了《无间道》,在错杂又不失条理的剧情关系中,“无间”之苦,内鬼之谜,引申出生命的困惑和无奈。

文艺片也离不开街道。比如《月满轩尼诗》。轩尼诗道是香港人流量最高的道路之一,它把湾仔分成了两边:北区是新填海,风景很靓;南区是旧的老湾仔,狭促拥挤。一南一北,两个世界。

故事就发生在轩尼诗道上。导演岸西说,之所以选这条街,是因为这里好比男女之间的关系——他和她之间可能也横着一条轩尼诗道,可能一辈子都过不去,可能过去了就是永远。

这就是一条街道可能带来的意境。

据说,这个世界上,有三条最着名的街道,它们叫:纽约第五街、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伦敦牛津街。它们华丽无比,残酷无情。

上世纪六十年代,玛丽莲·梦露在纽约第五大道地铁出口处,被鼓风机吹起裙子所形成的经典瞬间,揭开了日后旷日持久且声势浩大的街头时尚秀序幕,从此,城市欲望渐渐被整合成“看与被看”。

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几乎所有的老城被废弃,新街道则变成一个露天剧场或巨大橱窗,统领着城市街道的视觉权,每天上演繁荣、绚烂、亲民以及创意假象,盲从的人们在街道上观看、消费,直到变成呆滞却无比幸福的土豆。

这种由消费刺激撩拨起来的幸福感在街头弥漫之时,也正是那个生产梦幻、诗意和感觉的街头的死亡日——写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里的话,表达了所有人对街道与自我生活关系的期望、失望。

街道的灵魂消失在选择的骚动中,曾经在静谧拐角交换语言和思想的事件,似乎从未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