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9章 酒边词,杯中梅(3 / 3)

和《酒边词》的命运相似,另一部词集《逃禅词》虽有许多不同版本流传于世,仍未引起文学史家和词评家的关注,作者扬无咎的生平事迹少见于史传,在四十七种宋人传记资料中,只有三种略有记载。号逃禅老人的扬无咎,莫非也逃到杯中去了?

扬无咎藏在梅里。扬无咎生活在两宋之际,宋南渡时他刚满三十岁,在南宋生活了四十三年。年轻时他也曾有功名之心,参加过几次科举考试,但均名落孙山,于是逐渐淡泊功名。他是一个有血性的人,由于不满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屈辱求和的政策以及不屈服于权奸秦桧,在宋高宗赵构期间,虽因精诗词、以诗学被荐于朝,朝廷多次征召他为官,但他平生耿介,不慕荣利,耻于趋炎附势,从不肯就职,终生隐居在南昌和家乡,过着清淡的隐士生活。

扬无咎所画墨梅,为世所重。宋徽宗赵佶观赏扬无咎墨梅时在评语中御书其“杨”为“扬”。为纪念皇帝赐姓,杨氏宗祠及族谱中存楹联记载:“翰墨提梅香种九重春色,御笔赐姓甫言百代恩光。”关于他画的梅,范成大在《梅谱》中写道:“近世始画墨梅,江西杨补之尤有名,其徒效之者实繁。”解缙在《跋五待郎所藏杨补之梅》一文中有如下记述:“子乡先辈杨君补之,世家清江。所居萧洲有梅树大如数间屋,苍皮藓斑,繁花如簇,补之日临画之,大得其趣,闸以进之徽庙,徽庙曰‘村梅’,因白署‘莽敕村梅’。可阼疏枝冷叶,清意逼人。”

扬无咎画梅的特点是,以墨线圈花,以重墨点蕾,以泼墨画梢,老干一笔抹,墨间留出飞白,虚实相间,纵横如意,把苍皮斑驳的老干表现得真实而生动,画出的梅花朴素而有雅韵。他的画与诗间书法相配合,画面神形兼备,情景交融,风味淡泊,荒寒清绝,故享有“冷蕊缀疏枝,元气自融结”的赞誉。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谓扬无咎所画之梅:“一幅价值,不下数千金。”据道光《清江县志》记载,宋室南渡后,宫中以扬无咎的梅花图张挂壁间,常招来蜂蝶集其上,大使朝廷惊怪,求补之,而已物故,不可得矣。由此可见扬无咎画梅造诣之深。

扬无咎的画,其真迹多已不复存,仅有《四梅花》和《雪梅图》传于世,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纸本墨笔《四梅花》图,是他六十八岁时最得意的杰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图分未开、欲开、盛开、将残四幅,并各赋词一首。画面生气盎然,书体遒劲秀丽,同治《临江府志》称:“赏鉴家至今宝贵。”扬无咎的《四梅花》图,笔法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影响深远,直接影响到元、明、清的许多画家,就是现代画家画的梅花,也常能看到他的笔法痕迹。南宋末年刘克庄称他的词、画、书为“逃禅三绝”,身后寸纸千金。其亲属中亦有多人善画:外甥汤正仲,善画梅竹、松石,清雅如傅粉之色。水仙、兰亦佳。画风大体继承无咎,又能别出新意;侄儿杨季衡,画墨杨,得家法,又能作水墨翎毛;又有刘梦良,为乡里亲党,也善于墨写杨树林;汤正仲的弟弟汤叔用,亦工墨梅,等等。

历代均有文人作诗咏赞扬无咎所画之梅。如吴澄《题逃禅翁画梅词后二首》云:“小圃梅花能几时,只余豆粒缀青枝。禅翁寿得花如许,二百年来雪月姿。天与才情个样清,前身端是老梅精。妙词难作人间唱,梦断罗浮翠羽声。”其中的“罗浮”乃罗浮山,在广东东江北岸,为道教第七洞天,晋葛洪曾在那里修道。相传隋开皇年间,有赵师雄于山中遇仙女,对饮甚欢。醉而寝,醒后见自己独睡于大梅花树下,后人称“罗浮梦”。

向子諲晚年居临江芗林,与扬无咎常诗酒唱和。想来,他俩正如扬无咎所言,“万事付谈笑,斗酒且宽忧”,“谁与浮家五湖去,尽醉眠秋雨”。陆游有诗《次韵无咎别后见寄》亦可窥见扬无咎与其的杯盏往来,“平日杯行不解辞,长亭况是送君时”,“归思恰如重酝酒,欢情略似欲残棋”。

《四库全书总目》称扬无咎“词格殊工,在南宋之初不忝作者。”其作品仅存有《逃禅词》一卷,收入《宋六十名家词》。扬无咎的词作有咏物词、闺情词、怀旧词、祝寿词及赠妓词等,成就最高的是咏物词,尤其是咏梅词。梅在他笔下是具有特殊地位的词画对象和题材,是独立而完整的艺术形象。他运用最多的词牌是《柳梢青》。《柳梢青》之一,云——

为爱冰姿,画看不足,吟看不足。已恨春催,可堪风里,飞英相逐。

只应自惜高标,似羞伴妖红媚绿。藏白收香,放它桃李,漫山粗俗。

尽管环境恶劣,梅花却始终珍惜自己高尚独标的品格,耻于与那些妖艳红花、妩媚绿叶为伴,而收藏自己,任由粗俗的桃李漫山开放。联系词人不肯依附权奸而隐居山野的经历,便清晰可见,这冰姿玉态的梅,分明是词人自我形象与品格的真实写照,他孤高傲世,他孤芳自赏。自古以来,咏梅诗词何其多也,而这首词避实就虚,舍形求神,通过着力刻画梅花的内在形象,十分传神地表现出一种感人至深的人格精神。

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

宁宁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

词人在月夜寒风之中,久久地站在梅树旁观赏,真的是“画看不足,吟看不足”,哪怕因此而瘦身损体也在所不惜。词人对梅的情感由此可见一斑。词中残梅飘零的形象既是词人自身隐居的形象,又是故国沦亡、故君惨死的形象,其寄托的故国之情是很深刻的。同时,词人以梅自喻,以梅的生长环境和外在形象、内在品格象征自我的生活状况和人格精神,从而在艺术上达到了物人合一的境界。

词人还有《柳梢青》词组,全是咏梅画词,实质还是咏梅。全组共有四首词。词人在词后有记说:“范瑞伯要余画梅四枝:一未开,二欲开,三盛开,四将残,仍各赋词一首。”又说:“予旧有《柳梢青》十首,亦因梅所作。”末尾说:“乾道元年七夕前一日癸丑,丁丑人扬无咎补之书于豫章武宁僧舍。”

词人咏未开梅,“恍然初见,情如相识”,“为伊只欲颠狂,犹自把芳心爱惜”,这枝梅虽未开放,却充满生机,自然活泼而善于自爱;他笔下的欲开梅“粉面微红,檀唇羞启,忍笑含香”,这哪里是梅?分明是活生生的青春美少女!于是,作者爱梅之心油然而生,“休将春色包藏”,“却随明月,走上回廊”。这是对梅的赞美,其中却寄寓人生期望;他写的盛开梅,“一夜幽香,恼人无寐”,突出的是梅的芳香,芳香正是梅盛开时的最大特色,也是它最可爱的地方。词人抓住香字作文章,深入刻画出梅的品格,进一步突出梅的崇高与可爱;而那枝将残梅却“雨浥风欺,雪侵霜妒,却恨离披”,在词人看来,摧残梅花的是风、雨、雪、霜,这些恶自然界有,社会上也有,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词人爱憎分明的思想情感不言自明。

四枝梅构成组画,四首咏梅词则构成了组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完整的统一体,再现了梅花一生的不同形象和特征。咏未开梅,着重表现的是形;咏欲开梅,重点在于渲染它的色;咏盛开梅,重点是表现它的香;咏将残梅,重点刻画的是它的神。这形、色、香、神构成了梅花的一生。而词人以梅自喻,梅的形象也就是词人的自我形象,所以,四梅画和四梅词实际上是扬无咎一生的总结,梅在不同时期的特征,象征着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特征。未开时不乞怜于东君,欲开时不包藏自己的春色,盛开时不吝惜自己的芬芳,将残时不畏惧风雨雪霜的摧残。这些构成了梅花完整的精神品格,又象征着词人不依附权贵、不贪图功名的独立人格。至此,词人之所以如此深切地爱梅,如此执着地画梅咏梅,其心机就十分明了了。

扬无咎的咏梅词在宋词史上有一定影响。在宋代词人中,如扬无咎一生作咏梅词二十多首者少,用同一词牌作咏梅词十多首的更少,以咏梅为题材词画相配者尤其少,而在咏梅词中寄寓着词人思想品格与处世观念的作品就更加少见。他笔下的一枝枝梅,隐含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所以,无论未开、欲开,还是盛开,总有芳香袭人,即便将残,也是暗香浮动。

我闻得那梅香里也有酒香。一定是养育了向子諲扬无咎们的这方水土,养育了他们共同的家国情怀,共同的高洁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