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10章 莫画清江画醉乡(2 / 3)

前文说到,樟树人范德机是元代典型的诗人,为“元诗四大家”之一。他的孙女范氏,精通经史,善诗文,早寡,曾以“墨落杯中,一片黑云浮琥珀;梳横枕上,半轮残月照玻璃”一联得人赏识,荐入内宫,被“召为女史,授孺人,为宫中姆师”。范氏在宫中深得器重。一日,高后问及前代帝后孰贤、家法孰正,范氏对以“宋”。高后因命录进,后诵听之。凡宫中内制,多经范氏手订。数年后,范氏思家请归,高后不准。范氏遂题诗于《老妪牧牛吹笛图》上,表达不慕宫廷、向往田园的淳朴心愿。高后见诗曰:“彼不乐居此矣。”乃准归里,并封其为夫人。范氏回归清江,终老故土。那首令高后动了恻隐之心的诗这样写道:“贵妃空死马嵬坡,出塞昭君怨恨多。争似阿婆牛背稳,笛中吹出太平歌。”

徐梦莘,幼慧,耽嗜经史,下至稗官小说,寓目成诵。绍兴年进士。知湘阴县时,湖南安抚使施行“括田”,清查耕地,借以增加田赋,各县皆奉令唯谨,严厉追查。徐梦莘却报告说:没有新增田地,租税无从加多。安抚使很恼怒,说他“私于民”,欲从簿书文案中找他的过失,终莫能得,因而器重徐梦莘。改官广西转运司主管机宜文字,随转运使参加二广盐法改制会议,广西安抚司干办官胡廷直主张全部改为通商,徐梦莘认为应区分山区、平原,分别实行官卖和通商的政策。胡廷直坚持己见,并“以客贩变法”升为转运使。徐梦莘遂离开转运司,改知宾州,仍然被指责“梗法”,罢官。不到三年,“二广商贾毁业,民苦无盐,复从官般法”。

徐梦莘对官位看得很淡,萦绕心中的是靖康之乱。他有四岁时由母亲背着逃避战祸的经历。为探究时局动乱原因,他发奋思索,“网罗旧闻,会粹同异”,编著《三朝北盟汇编》二百五十卷,上下四十五年间,凡有关宋、金两朝和战关系的敕、制、诰、诏、国书、书疏、奏议、记序、碑志,登载无遗,为研究宋代抗金战争、金朝的制度风俗等,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后世史家评论颇佳。平生著作还有《集补》《会录》《读书记志》《集医录》《集仙录》。

曾求学于朱熹的张洽,其笃志勤学,朱熹赞赏他是可以付托事业之人。张洽在清江县推行社仓法,请求清江县贷借得常平米二百石,在家乡建立社仓,赈贷乡民,六年之后,收回原米还官,民众获利。嘉定元年中进士,授松滋县尉,改袁州司理参军,治狱断案,明慎不误。有兄弟为争财诉讼,张洽对他们说:冒犯法律求胜,难道比“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好吗?恳切之意,使两兄弟悔悟。知州以仓库空虚,关押仓吏二十余家,命张洽去审处。张洽侦查到这些人是被袁州都吏陷害。此都吏是袁州的巨蠹,因向仓吏他们索贿未得,故诬告仓吏。张洽核查了仓庾所入,报告知州说,今年入库的数量多于往年,由此可见,是冤枉了仓吏。知州醒悟,罢免都吏而释放仓吏。张洽改知吉州永新县,得悉狱吏受贿枉法,便将狱吏投进监牢,上报吉州,治其罪。后来,他去担任白鹿洞书院堂长,负责对书院进行整顿,其着重清理了生员和学田两项,“选好学之士日与讲说,而汰其不率教者。凡养士之田干没于豪右者复之”,使书院又一次兴旺发展起来。张洽治学用力于“敬”,以“主一”为书斋名。平常与众人无异,至义所当为,则勇不可夺。

当了十二年漕运总督并晋加太子太保的杨锡紱,为清雍正进士,曾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吏部尚书,荐选进宫当过太子弘历即乾隆皇帝的老师。他为官清廉,兴水利,平边患,许禁陂塘改垦,而治漕最久,漕运通达,政绩卓著,百姓建生祠纪念,乾隆皇帝赐谥“勤悫”,并亲书“斗南一人”匾额为赠,赐诗曰:“转漕由来大政关,得人久任谓卿闲;四星储蓄天容与,千里南北岁往还;革弊深应体民隐,童瑜兼欲恤丁艰;奉公尽职诚斯在,扈跸仪文尽可删。”杨锡紱平生钦仰汉代杨震“四知”辞金的高风亮节,自署“四知堂”,著作《四知堂全集》三十九卷,并有《漕运全书》《四书讲义》等。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称道锡紱“德望冠时,诗才清妙”。

这位漕运总督,为掌管苏、浙、皖、赣等八省漕政的大粮官,虽在诗中向往“细参物理须行乐,一醉还应尽酒筹”,然而,却是尽忠职守,亲临漕船,监督水运,南粮北运,供应京师。他“治漕最久,敝为之悉清”,“天子深倚重之,故继是任者,每以遵旧章为训示”。从他的诗文中,可知他是深入实际去亲历漕运艰辛的,他深知“牵挽之难如上青天”,或“舟行偶不慎,痛遭覆弱”之险。正因为他饱经风波艰险,才有“为语食栗俦,致此殊辛苦”之句,以奉告那些食俸禄的官员们,同时也为自已“嗟余久宦海,面目苦尘浊”而自叹;正因为他没有深居淮安府总督衙门,而能深入漕运,才有可能编著出《漕运全书》。《漕运全书》原为杨锡绂积多年漕运经验所撰,杨逝世后,清廷令漕督黄凳贤将全书用表呈上,后续修,又令载龄等编写,光绪二年(1876年)修成。全书九十六卷,记清初以来漕运常制,咸丰、同治以后变通诸事亦有辑入。内分漕粮额征、征收事例、白粮事例、通漕运艘、选补官丁、官丁廪粮、贴费杂款、计屯起运、漕运河道、随漕解款、京通粮储、截拨事例、奏销考成、挽运设防、通漕禁令、盘坝接运等二十三类,为清漕运史料。

据志书记载:他“抚广西时,肃官方、却赠遣”;“属吏或以人参馈,怒掷之;寻以入告……”这种清正廉明、拒贿揭发的高风亮节,实为官吏之楷模。他的诗词中多有清白之志的表达,他以清白律己,身体力行,并教诲子孙后代,耿耿不忘清白二字,他不厌其烦地絮叨着,“须知清白平生志,题额新悬淡泊居”,“瓣香肃县谁堪拜,清白祠前春草长”,“清白由来传世德,莫忘诗礼继家风”。由杨锡绂《除夕书怀》一诗,可见其高风亮节。诗云——

扁舟南北笑浮家,故国长安两地赊。六十头颅虚廪禄,五年丘垅望天涯。贫原可乐身宜俭,壮不如人老更嗟。饮到屠苏聊自慰,不将清节负冰衙。

以“清节”对“冰衙”,真是令人深省。如此这般,才可以“饮到屠苏聊自慰”。看来,酒未必都会醉人,酒也可以令人耳聪目明、头脑清醒的!

仗节守义,何必官场?清末民初有一位樟树名医,叫黄石屏,擅长针灸,被誉为“神针”,闻名遐迩。英国一商人下肢瘫痪,在伦敦求医却久治不愈,来上海得知黄石屏,便上门就医。黄以金针为其治疗,腿疾痊愈,“一针起之”的疗效轰动西欧。袁世凯曾患偏头痛,发作时头痛欲裂,经多方高手名家医治,未见好转。听说黄石屏金针神奇,遂召黄医治,结果是针到病除。袁世凯称奇不已,酬银元二万,并题“一指回春”匾相赠。然而,黄石屏医术高明,且医德高尚,从不逢迎权势。当袁世凯拟封他为御医时,当南京督军、上海督军也想聘他为医官时,那就对不起了,哪怕他们威权在手,均被黄石屏“一概辞之”。

另一位叫熊化的樟树人,则以高风亮节感动了朝鲜。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熊化受一品服出使朝鲜。回国后,提升监察御使,授吏部左侍郎。熊化出使朝鲜,对睦邻友邦,作出了杰出贡献。其道德文章和廉洁奉公,堪为官吏和外交使节的楷模。朝鲜嗣王多次馈赠,均被他婉言谢绝。离任回国时,嗣王又送他名马,并致辞:“王节遥临,天威咫尺,僻陋在夷,筐筐不供。谨献名马,以烦圉人。”熊化感到却之不恭,只好暂时收下。但行至山海关,又写信致嗣王,归还名马。熊化谢物美名,在朝鲜广为流传。嗣王深感熊化清正廉明,特建“却金亭”以资纪念。熊化所著诗文,语言豪放而气劲,尤为朝鲜人民所喜爱,争相索取,认为“能得熊君片纸,胜似十斛明珠。”后来,翰林院编修姜曰广出使朝鲜,朝鲜官民纷至使馆探问熊化起居。当时的朝鲜辅国崇禄大夫李廷龟以《皇化集》赠姜曰广,其中有诗云:“门馆陪从未浃旬,忽惊霄汉返飙轮。闻声已久今先睹,并世犹难况后尘。清范自令人起敬,别怀偏使我伤神。殷勤寄语清江老,白发相思又一春。”可见其与熊化的感情何等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