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正文 第23章 历史需要细看 (5)(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五章 历史需要细看 (5)

历史注脚:

府兵府兵之“府”,是军队的屯扎地,独立于州、县之外,全称“折冲府”。折冲府共分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当时各家经济情况不同,可分成九个等第,下三等的民户,不能当兵,只在上等中等中,自己愿意当兵的,由政府挑选出来,给他正式当兵,这就是府兵的来源。

杜甫与安史之乱

杜甫在《新婚别》中描写的是一个征人的妻子的痛苦,却集中了安史之乱中无数青年夫妻生离死别的遭遇。杜甫本人经历了安史之乱。公元755至759年,安史乱起,杜甫被安火乱军所俘,被困在长安近一年,后越过战争最前线,冒死逃脱,达于行在,肃宗任为左拾遗,旋因谏房馆事激怒肃宗,遭疏远,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到秦州到同谷、到成都。在此期间,杜甫曾有过一段优裕从容的为官生活,有过一些吟咏宫廷生活的诗歌,如“三吏三别”。

三 榆杨难挡辽人蹄

极顶可怜的宋朝

钱穆在讲宋朝时,多次用到了一个形容词:极顶可怜。这个既口语化又富有深厚情感的形容词里面,包含着钱穆对宋朝的同情和理解。而这一“极顶可怜”的最大表现,就是宋朝极顶可怜的国防。

“宋代兵制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兵制了”,追根溯源,这最坏的兵制也有因缘来历。唐末五代时,兵乱频仍,藩镇骄横,当时社会上几乎没有读书人了,人人当兵自保。后来军队中都是老弱残兵,不能上阵打仗,便像罪犯一般被当作劳役使唤。为了防止逃兵,朝廷规定在当兵的脸上刺花字,称为配军,《水浒传》里的宋江、武松一类人,脸上都有刺字,送到某地方军营中当兵做苦工,被人家骂做贼配军。

其实这些军队,在汉是更役,在唐则是庸。宋代的役,在汉代是地方自治的力量。这种不合理的转变,积重难返,宋太祖也只能在这种军队中挑选一批精壮的,另外成为禁军。禁军的挑选,身长体重都有规定,各地方合这标准的,就送中央当禁军。不合这标准的,留在地方作厢军。这些兵并不上阵打仗,只在地方当杂差。

宋代得天下时,并未能真正统一全国,大敌辽国先宋五十多年的历史,燕云十六州,早被石敬瑭割赠辽人。当时察哈尔、热河、辽宁乃及山西、河北的一部分疆土,都在辽人手里。北方已经没有了什么屏障,宋代建都一马平川的开封,豁露在黄河边上。太行山以东又是个大平原,骑兵从南下只要三几天就可到黄河边。一渡黄河,开封便难保。“所以宋代立国时没有国防的。”

钱穆假设宋朝若建都洛阳,还勉强有险可守,若向西建都西安,那当然更好。但宋太祖偏要建都开封,这其中也有他的苦衷。因为当时国防线残破,燕云失地未复,他不得不养兵。养兵要的军粮,要全靠长江流域给养。古代所谓中原地带,在唐末五代残破不堪,经济全赖南方支持。从隋炀帝以来的通济渠运粮到了开封,再往洛阳运,水路不通,陆路更艰难。因为没有力量把军粮再运洛阳去,要节省一点粮运费用,所以迁就建都在开封。宋太祖也曾说将来国都是要西迁的。

如果宋初先打黄河北岸,把北汉及辽拿下,长江流域就可不打自下。不过这个政策很危险,一旦打了败仗,连退路都没有。于是宋太祖先平了南方,却把最艰难的事情留给后人做。宋太祖将皇位传给他的弟弟赵匡义,为宋太宗。太宗继位,曾两次征辽,但都打了败仗。宋代开国形势如此,以后不能裁兵,不能复员,为保国本,也不敢和辽国再战。在这种情形下,宋代就变成养兵而不能打仗,明知不能打仗而又不得不养兵的国情。

另一方面,陈桥兵变之后的宋朝,也使太祖竭力提倡文治,不重视用兵。宋人只想把军队用来抵御外患,不想再蹈唐末五代覆辙。因此养兵而不得兵之用,愈养愈多。《水浒传》说林冲是八十三万禁军教头,实际上太祖开国时只有二十万军队,太宗时有六十六万,到仁宗时已经有了一百二十五万。所以王荆公变法,便要着手裁兵。但民兵制度,还没有推行到全国,又有了保甲制。保甲就是把农民就地训练,希望临时需要,可以编成军队,又可免除养兵之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