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正文 第24章 历史需要细看 (6)(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苏轼泄题

宋代的监考制度已经比前期严格了,但文人之间相互照顾还是有的。传说元祐中,苏轼主持礼部考试,在举行考试之前,托人将一篇文章送往李廌家。而李廌恰好有事外出,他的仆人将苏轼的文章放在桌子。送书信的人离开不久,章惇两个儿子——章持、章援来李家拜访,看见放在桌上的文章,喜出望外,拿回去认真揣摩。李廌回家之后,不见苏轼的文章,心中怅惋不已。考试时,试题果然与苏轼所写的文章十分类似。章持、章援模仿苏轼的文章挥笔而就。而李廌则表现不佳。

四 近代史上的退步之朝

皇权膨胀的副作用——太监

西方在近代史阶段走上了一条发展工业的道理,成为世界的中心;而一直为文明大国的中国,此时也进入了明朝,从1368年至1683年,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却慢慢落后于西方,特别是在政治制度方面,比之唐宋更是大大退步了。

钱穆最反感别人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独裁的,但他却说:“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汉、唐、宋诸代,相权还在制约着皇权,只是比重有所不同。但是到了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宰相正式从中国政治制度中消失了,此后清朝也没有宰相,明代宰相的废止,就是政治的一大退步。

据正史记载,明代开国之初有宰相胡惟庸,胡惟庸因自恃与朱元璋一起南征北讨多年,在位居宰相之后,骄横跋扈,结党营私,并且派人暗中招兵买马,准备谋反。后来被明太祖发现,将胡惟庸处死。胡惟庸死后,他生前诬陷忠良、贪赃枉法的诸多罪行都被揭发。明太祖大为震怒,从此废止宰相,不再设立,并告诫子孙永远不准再立宰相。

三省之中,明太祖废去中书门下两省,只剩尚书省,但没有设尚书令和左右仆射,由六部分头负责,就叫做“六部尚书”,等于升本司为部长,六部首长,各不相属,这些尚书都是最高官阶的二品大员。

此外有一个都察院,前身是御史台,专掌全国各事的弹劾纠察。还有一个管理章奏的通政司,一个主平反的大理院,这三个部门加上六部,合称“九卿”。刑部尚书、都察院、大理院合称“三法司”,朝廷一切重大司法案件,由三法司会审。这九卿互不相干,都直接隶属于皇帝。

经过这样的改变,一切大权就集中到皇帝。皇帝一个人当然管不了这么多事,就有了秘书处,称为内阁。皇帝的秘书就是内阁大学士,这些人的办公地点都在内廷,所以这些人又称为“内阁学士”或“内阁大学士”。内阁学士官阶五品,在朝廷上地位不高。上朝排队,大学士的朝位在尚书的下面。

这些内阁大学士,在太祖时,主要是皇帝的顾问,帮忙执笔传旨,没有什么决定权。

北京故宫主体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体现着当时皇帝的办事规模。前面三大殿是朝会之所,后面如乾清宫等,由皇帝住宿。他天天要到前面来办公,距离相当远。加上北京多风干燥,秋冬春三季都相当寒冷。而皇帝上朝一般都要在日出前,天不亮就朝会,皇帝须黎明即起,等到太阳出来便散会。

一般官人多半住宫外,上朝路远,骑一匹马,带一个仆人,掌一盏灯笼,四更五更就要去。到了紫禁城,仍准骑马的只有少数几个人,多数要下马走进朝房,静候皇帝上朝。那时也没有暖气,有些木炭火,摆在空空的屋子里面,没有什么取暖效果,上朝的条件很艰苦。

明制一天要早朝、午朝、晚朝三次,有时候还要专门到御门阳台上,让老百姓也可以见面说话。明太祖是开国皇帝,以前在皇觉寺做过和尚,粗活儿累活儿都干过,这样上朝自然不在话下,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也还是亲手打天下,搬到北京以后凡事亲历亲为。但再往后的皇帝,长在深宫,就赶不上老祖宗有精神有活力了,天天出来上朝见群臣,都是一个很难的任务。今天的事情推明日,群臣们的问话也无辞可答,后来皇帝就只有偷懒,把政权交付内阁,阁权慢慢地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