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23章 历史需要细看 (5)(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宋政府加意褒奖文人,但是又不敢怠慢了武官。文武都要国家养,导致一方面是冗兵,一方面是冗吏,国家负担一年重过一年,弱了转贫,贫了更转弱,宋代政府再也扭不转这形势来。这是内忧。

宋代最大的缺憾,就是没有国防资源。按照我国的地形,在北方作战一定得要骑兵。对付北方塞外敌人,更非骑兵不可。而骑兵所需的马匹,一定要产自高寒之地。养马又不能一匹一匹分散养,要在长山大谷,有美草,有甘泉,有旷地,才能成群养,才能为骑兵出塞长途追击之用。在中国只有两个地方出产这样的战马,一是所谓蓟北之野,即今热察一带,一是甘凉河套一带。而这两个出好马的地方,在宋初开国时,正好一个被辽拿去,一个被西夏拿去,都不在宋人手里。另外精良的铁矿,也都在东北塞外。

王荆公行新法,一面想训练保甲,一面又注意到养马。但是马在温湿地带饲养不易,很容易生病死亡,马死了要赔钱,于是农民把养马看作苦事。钱穆叹息说,其实这一方法,纵使推行有效,遇到战事,也只是一群羸弱之马,未必有用。

自居庸关到山海关一带,都在辽人手里,一旦辽人向南冲进来,宋哪里有还手之力?真宗时的澶渊之盟,就是这种形势下的无奈之举。宋辽两国讲和,宋这边不好正式布置边防。于是奖励民间种水田,多开渠道,鼓励在渠旁多植榆杨。这样的用意,是想到万一打仗,可以做障碍,稍稍抵御辽人的大队骑兵。“这真是极顶可怜的办法”,可惜辽人也懂得,还是时时不许宋国开沟渠、种水田。冬令时又放队四处掠夺,边境农村成了一片废墟,宋永久不能有沿边的防御线,只好保持和议。

宋朝有名的杨家将杨老令公、杨六郎等守御的一条线,算是宋朝唯一的一条边防了。不过主要的范围还是在河北。连涿州附近的拒马河,都成了一条可怜的国防线。进不可攻,退不可守,兵无用而不能不要兵,宋代的国防如此,“尚何言哉?”。幸而宋代人还是比较重视读书人,文治方面复兴,内部没有出什么大毛病。

历史注脚:

宋代养兵

在宋太祖时,地方兵厢军是摆着无用的,各边防守派中央禁军去。但也不让其久戍,譬如今年戍河北的,隔一年调中央,又隔些时再调到山西。这样一番调防,虽连年不打仗,而经费上则等于年年动员,年年打仗。另外,则兵不习将,将不习兵,关键时刻也难运用。所以整个宋代,既需要武将立功,都担心武将立功黄袍加身,就这样,在矛盾中养了一个巨大的脓包。

宋代文人

宋太祖临死有遗嘱: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他们牢守此家训,直到南宋。岂止不杀,宋王室可以说是最懂得优奖文人的。因此过了百十年,能从唐末五代如此混乱黑暗的局面下,文化又慢慢地复兴。后代所谓宋学——又称理学,就是在宋兴后百年内奠定基础的。这一辈文人,都提倡尊王攘夷,明夷夏之分,又提倡历史传统,所以中国还能维持,开辟出自宋以下的下半部中国史,一直到现在。“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就是从宋代尚文轻武而来的。

宋臣:过分谦卑反不自重

宋代也有三省,但只有中书省在皇宫里,称政事堂,门下尚书都移在皇宫外了。中书省又和晚唐五代传下的管军事的机构枢密院同称两府。中书则为丞相,地位独重,但是管不着军事。

宋朝的用人,不是通过宰相下面的吏部,而是另设一个考课院。考课后来改名审官院,后来分东、西两院,东院主文选,西院主武选。又别置三班院,来铨衡内廷供奉和殿直官。这样宰相便没有一点用人的权力。这是宋初皇室蓄意要减夺中书宰相职权而添设的。

宋代相权低落,必然也就有君权的提升。

君权的提升,本来是当时的大臣不得以而为。虽然情有可原,但是钱穆说,这是当时大臣不知大体,又兼之一种心理上的自卑感,才至于如此。假设是在唐代,出自门第传统的人决不会如此。或者是西汉初年那些从山里来的“泥腿子”,也不会如此。“那是晚唐五代,进士轻薄传下的一辈小家样的读书人,才如此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