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正文 第19章 拙嘴笨舌讷于言——老实人说话能力不足(2 / 3)

一个人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必须言而有信,否则就不要答应。有的人喜欢空口许诺,最后失信于人。在答应别人之前,也要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如果确实做不到,就不要轻易承诺。同时,在社会中生存,一定要掌握信任的利器,不要随便破坏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始终做到言出必行。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要经常使用“这没问题”或者“都包在我身上”。这种话当时说起来豪爽,别人听起来也很舒服,但事后执行起来却很困难。倒不如说“我试试吧”,或者“我尽力吧,但不能保证”。这样并不算对结果的完全承诺,而是对过程的一种承诺。无论是否做到,对方往往不会对自己有意见。相反,倒是那些信誓旦旦的人,容易让别人产生一些想法。毕竟他是答应过的,而对方也是满心期待他兑现承诺的。

不要把话说得太满。

说话要给别人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如果你什么都说明白了,别人也就无法再发表意见了。即使别人发表意见,你也很可能会不客气地指出自己已经说过了。

聪明的老实人每次与人谈话的时候,不会一味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是善于引导别人谈话。聪明的领导者很少为员工制定目标,而是引导员工自己制定目标。在与员工交谈的时候,他们善于运用问话,而不是运用结论、批评或命令。

因此,在与人交谈的时候,要尽量引导对方多说话。对方说的话越多,你接触的东西也就越多,对事情的理解也就越有把握。当别人跟你无话不谈的时候,自然就当你是他的朋友,进而也愿意倾听你的说法。事实上,你要想多认识一些朋友,就要善于做认真的听众,善于听完听清、听懂别人的意思。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只顾说,而不愿意认真倾听。究其实质,还是想要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的高明、显示自己的优越。事实上,这种高明和优越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在别人心目中,不过是些陈词滥调或者是毫无意义的自说自话。你不愿意倾听他的话,他自然有理由拒绝你的话。

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要想达到好的谈话效果,关键是要懂得去倾听,懂得在说话的时候给别人留有余地。

老实人也会发脾气

说话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受到心理的支配和制约。该不该说,怎样说,何时起始,出现意外如何应对等等,直接决定着说话的成败。

晚饭后,一对夫妻闲聊。

丈夫:“亲爱的,你又增加20斤了吧?”

妻子:“实际上是25斤。”

丈夫:“那是否想点办法呢?”

妻子:“先胖一阵再说。”

“我说,你看人家王太太哪天不是整整齐齐的,而你总是不修边幅,你就不能学学人家吗?”丈夫对不整洁的妻子提出了忠告。

“学学人家?你的收入有人家丈夫赚得多吗?你要是有了钱,难道我还不会打扮?”妻子没好气地回敬丈夫。

不要让情绪控制你的语言。医生说,每一次生气,人体所付出的代价相当于辛苦工作八个小时。这是生气对自己造成的损害。其实,生气之时的恶言恶语往往会对别人造成更大的损害。语言可以伤人于无形,一时不经大脑,脱口而出的话语,有可能成为别人终生的阴影。

总之,这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暴躁的人是令人讨厌的。

罗素·克洛可算是当今影坛炙手可热的大明星了。他主演的《美丽心灵》风靡全球,奖项多得让导演、演员手腕发酸,罗素·克洛更被认为极有可能再次捧走奥斯卡小金人。但不少人也发表看法说:“罗素·克洛不会得奖,不是因为竞争的激烈,而是他自己暴躁的性格。”

的确,离开了摄像机,罗素·克洛就成了暴躁的狮子。他爱发脾气,酗酒。虽然观众喜欢有性格的演员,可像罗素这么大的脾气也没几个人能招架得住。

罗素·克洛和尼科尔·基德曼一样,同在澳大利亚长大。四年前还默默无闻的他如今已成了好莱坞最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之一。从《The?Insider》、《角斗士》到《美丽心灵》,罗素·克洛已经是第三次角逐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了,但人们都说他因为自己的臭脾气而犯了一次自杀性的致命错误。

那次,他获得英国电影学会奖的最佳男主角。罗素为了一表兴奋之情,在领奖时赋诗一首,结果被BBC在播出时删掉了。这下把罗素激怒了,虽然他后来为自己的鲁莽道了歉,却没能得到大家的原谅。他们认为,罗素纵然把纳什演得出神入化,可他本人却是脾气大得让别人接受不了。

在生活中,有的人温和稳重;有的人快捷活泼;有的人迟缓安静;也有的人激动急躁。罗素·克洛显然属于后者。我们无法确知一个能控制自己性情、胜任各种角色的好演员因何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你的名气再大、演技再好,坏脾气足以拉住你继续前进的脚步。

性格暴躁且容易发怒的人是不受欢迎的。没有人喜欢你在工作一天回家后,直到吃过晚饭上床睡觉这一大段时间内,都闷声静气,不说一句话;同样,也没有人喜欢你不断发牢骚。人们更不喜欢你把这类话挂在嘴上:“不要打扰我”“你看我多忙啊!”“我们不要再讲这件事了!”“讨厌透了,我不愿再听了!”

这种人是自私的。如果你想让自己生活得更加和谐,那你就要换一副笑脸。

化干戈为玉帛。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1767—1845年)曾经和一个叫本顿的人进行决斗。本顿一枪击中了杰克逊的左臂,子弹一直留在里面。

20年后,到1832年医生取出子弹的时候,本顿已经成了杰克逊的热情支持者。杰克逊建议将子弹归还本顿,但本顿谢绝接受,说按照美国法律的规定,遗失物或被抛弃物的追索时间为20年。现在产权已经发生了转移,子弹的所有权当属杰克逊了。而杰克逊说自从上次决斗到现在还只有19年,产权关系没有发生变化。本顿回答说:“鉴于你对子弹的特别照管,并且一直随身携带,因此,我可以放弃这一年。”

我们从安德鲁·杰克逊和本顿的交谈中,发现两人其实都没有把20年前的决斗放在心上,这也使我们更容易理解他们决斗之后的20年中,为什么一个还是另一个的热情支持者。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难免有旧怨出现,这些旧怨可能会导致不愉快的人际关系。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上面的例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办法。

宽恕就是给别人机会,当然也是给自己机会。“化干戈为玉帛”是化解矛盾的最佳方式。生活在社会中,必然有矛盾和烦恼,如夫妻、邻里、同事间不和谐,均会使人出现负面情绪,甚至产生仇恨。在被别人曲解和伤害时,本能的反应就是报复。然而,报复虽然发泄怒气,减少心中的负荷而痛快一时,但却会激化矛盾,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避免进入困境,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宽容大度,摒弃前嫌,化干戈为玉帛。

要勇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不能逃避,更不能老死不相往来。不妨将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及无法解决的问题分别列出。对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全力以赴去解决,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先寻求支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凡事尽力而未必能得到对方的谅解与支持。

给人忠告的三个要素。很多人因为忠言逆耳,面对别人出现的错误宁愿三缄其口,也不愿劝告别人。他或许从未得罪过生活在他身边的人,但他却失去了很多很好的朋友。

忠告对于帮助他人和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诚的人,这种人不能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忠告于对方,自然也就无法得到对方的关爱。因此,我们应该欢迎忠告,更应该给人以忠告。

1.?谨慎行事

忠告是为了对方,为对方好是根本出发点。因此,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须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对方就会产生你在教训他的错觉,自然会产生反感情绪。

2.?选择时机

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是忠告的第二个要素。

例如,当部下尽了最大努力而事情最终没有办好时,此时最好不要向他们提出忠告。如果你这时不合时宜地说“如果不那样就不会这么糟”之类的话,即使你指出了问题的要害且很在理,部下心里却会顿生“你没看见我已拼出死命了吗”的反感,效果当然不会好。相反,如果此时你能说几句“辛苦你了”、“你已做了最大的努力”、“这事的确比较难办”的安慰话,然后再与部下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部下是会欣然接受你的忠告的。除此之外,在什么场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最好以一对一,避开耳目,千万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如果这样做,对方就会受自尊心的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

3.?切勿比较

忠告的第三个要素,就是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此时的比较往往是拿别人的长处比对方的短处,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我说二强呀,你看隔壁家的小正多有礼貌,多乖啊!你和小正同年生,可你还比他大两个月哩。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做个好孩子哟!”一位母亲这么忠告自己的儿子。

“哼,嘴里整天是小正这也好那也好,干脆让他做你的亲生儿子算了!”儿子生气地回答。

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母亲的忠告效果显然适得其反。

老实人不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谈话是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交流,人的思想是世界上最多变的东西。如果总是用一套自认为最拿手的语言表达方式与他人交谈,有时候很难达到预想的谈话效果。因此,在谈话时必须掌握随机应变的语言能力,把握住每个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改变的冲击降到最低限度,在谈话中游刃有余。

戈尔巴乔夫偕夫人赖莎访问美国时,在赴白宫出席里根送别宴会途中,他在闹市突然下车和行人握手问好。前苏联保安人员急忙冲下车,围上前去,喝令站在戈尔巴乔夫身边的美国人把手从口袋里抽出来。他怕行人口袋里有武器,行人一时不知所措。

这时,身后的赖莎十分机智,立即出来打圆场。她向周围的美国人解释说,保安人员的意思是要人们把手伸出来,跟他丈夫握手。顿时,气氛更热烈了,人们争相与戈尔巴乔夫握手致意。

从前有个读书人,自认学富五车,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引经据典、咬文嚼字一番。根据他的说法,是为了“不违古训”,展现读书人的“满腹经纶”。

一天,读书人的家里突然发生火灾。救火不及的大嫂气喘吁吁地对他说:“快点叫你哥哥回来救火,他在隔壁王大爷家下棋!”

读书人出了大门,心想:“嫂子叫我快一点,这有违古训,圣贤书上不是都说‘欲速则不达’吗?我怎能匆匆忙忙的呢?”

因此,他慢慢吞吞地踱到王大爷家,看见哥哥和王大爷正在兴高采烈地下棋。读书人走上前去,默默地站在哥哥身旁观棋。好不容易,精彩的棋局总算下完了,读书人才说道:“哥哥,家里失火,嫂子叫你快点回去救火!”

哥哥一听,浑身直抖,气得说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咬牙切齿地骂道:“这么严重的事,你为什么不早点说?”

读书人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指着棋盘上的字说:“难道你没看见这棋盘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观棋不语真君子’吗?”

哥哥实在听不下去,举起拳头要打他。但想一想,到了这种地步,就算打了也无济于事,便将拳头缩了回来。

读书人见哥哥缩回拳头,反而把脸凑了过去,说道:“哥哥,你打吧!棋盘上写着‘举手无回大丈夫’,你怎么可以把手缩回去呢?”

耐心与人周旋。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无理取闹的事情。你对某人的不良或错误行为进行直接责备,他却反过来与你顶撞。这时,就要有良好的语言应变能力。如在一个外国球场里,一个大学生的视线完全被前面年轻妇女的帽子挡住了。于是,他对她说:“请您摘下帽子。”可妇女连头也不回。

“请您摘下帽子。”大学生气冲冲地重复一遍,“为了这个位子,我破费了15欧元,却什么也看不见!”“为了这顶帽子,我破费了115欧元。我要让所有的人都看它。”年轻的妇女说完,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她违反公共道德,却反而振振有词地反驳大学生的正常干预,让人哭笑不得。

碰到这种无理行为,你怎么办?许多人常常大发一通怒火,大骂一顿无赖。可到头来,对方还是振振有词,头头是道,“理由”充足得很。你自己倒气得手脚发颤,只会说:“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那么,应该怎样说话,才能反击这种无理的行为,使对方觉得理屈词穷、无言以对呢?有三点值得注意:

1.?情绪平和

遇到无理的行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激动,要控制情绪。这个时候的心境平和,对反击对方有重要作用。一是表现自己的涵养与气量,以“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大丈夫气概在气质上镇住对方。如一下子就犯颜动怒,变脸作色,这不是勇敢的行为。古人曰:“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对方对此不但不会惧怕,反而会对你的失态感到得意。二是能够冷静地考虑对策,只有平静情绪,才能从容选出最佳对策,否则人都弄糊涂了,就可能作出莽撞之举,更不要说什么最佳对策了。

例如,萧伯纳的名剧《武器与人》首演时,获得极大成功。他应观众的要求,来到台前谢幕。这时,有一个人在首座高喊“糟透了”。对于这种无理的语言,萧伯纳没有怒气冲冲。他微笑地对那人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道:“我的朋友,我同意你的意见。”他耸了耸肩,又指着正在热烈喝彩的观众说道:“但是,我们俩反对这么多观众又有什么用呢?”观众中顿时爆发出更为热烈的掌声。萧伯纳在反击对方的过程中,无论是那温文尔雅的举动,还是那调侃戏弄的言辞,都显示出一种情绪的平和。单凭这种情绪的力量,就足以压倒对方。

2.?反击有力

对无理行为进行语言反击,不能说了半天不得要领,或词软话绵,而要一下子击中要害,使对方哑口无言。

有一个常愚弄他人而自得的人,名叫汤姆。这天早晨,他正在门口吃着面包,忽然看见杰克逊大爷骑着毛驴哼哼呀呀地走了过来。于是,他就喊道:“喂,吃块面包吧!”大爷连忙从驴背上跳下来,说:“谢谢您的好意,我已经吃过早饭了。”汤姆一本正经地说:“我没问你呀,我问的是毛驴。”说完,他得意地一笑。

大爷以礼相待,却反遭一顿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他非常气愤,可又难以责骂这个无赖。无赖会说:“我和毛驴说话,谁叫你插嘴来着?”于是,大爷抓住汤姆语言的破绽,进行狠狠的反击。他猛然地转过身子,照准毛驴脸上“啪、啪”就是两巴掌,骂道:“出门时我问你城里有没有朋友,你斩钉截铁地说没有。没有朋友为什么人家会请你吃面包呢?”“啪啪”,杰克逊大爷对准驴屁股,又是两鞭子,说:“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胡说。”说完,翻身上驴,扬长而去。

大爷的反击力相当强。既然你以你和驴说话的假设来侮辱我,我就姑且承认你的假设,借教训毛驴,来嘲弄你自己建立的和毛驴的“朋友”关系,给你一个深刻教训。

3.?含蓄讽刺

对无理行为进行反击,可直言相告,但有时不宜锋芒毕露,露则太刚,刚则易折。有时,旁敲侧击,绵里藏针,反而更见力量。对方无辫子可抓,只得将自己种的苦果往自己肚里吞,在心中暗暗叫苦,就像苏格兰诗人彭斯所做的那样。

有一天,彭斯在泰晤士河畔见到一个富翁被人从河里救起。富翁给了那个冒着生命危险救他的人一块钱作为报酬。围观的路人都为这种无耻行径所激怒,要把富翁再投到河里去。彭斯上前阻止道:“放了他吧,他自己很了解他的一条命究竟值多少钱。”

巧妙地随机应变。国外一旅馆老板测试3名男性应试者,问:“假如你无意推开房门,看见女客正在淋浴,而她也看见你了,这时你该怎么办?”

甲答:“说声‘对不起’,然后关门退出。”这种应对无称呼,虽简洁,但不符合侍者的职业要求,而且也没使双方摆脱窘境。

乙答:“说声‘对不起,小姐’。然后关门退出。”称呼准确但不合适,反而加深了旅客的窘迫感。

丙答:“说声‘对不起,先生’。然后关门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