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正文 第26章 拓展人际旺人气——老实人要掌握交际技巧(2 / 3)

与他人保持距离,才能相处融洽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它犹如一个无形的“气泡”为自己划分了一定的“领域”,而当这个“领域”被他人触犯时,人便会觉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开始恼怒。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与某人的关系越亲密,越容易经常与其发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与初次见面者交往容易。家庭成员、情侣之间常常相互埋怨,正是这种情况的表现。按理说应该是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处,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也越好,可事实上并非如此。原因何在?

这其实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刺猬法则(也叫心理距离效应)来解释。那么,什么是刺猬法则呢?

刺猬法则说的是这样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寒冷的冬季,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冷而拥抱在了一起,但是由于它们各自身上都长满了刺,紧挨在一起就会刺痛对方,所以无论如何都睡不舒服。因此,两只刺猬就分开了一段距离,可是这样又实在冷得难以忍受,因此它们就又抱在了一起。折腾了好几次,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会被扎。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举不胜举。一个你原来非常敬佩或喜欢的人,与其亲密接触一段时间后,对方的缺点就日益显露出来,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对其原有的感情,甚至变得非常失望与讨厌他。夫妻、恋人、朋友以及师生之间都不例外。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大阅览室中,当里面仅有一位读者的时候,心理学家便进去坐在他(她)身旁,来测试他(她)的反应。结果,大部分人都快速、默默地远离心理学家到别的地方坐下,还有人非常干脆明确地说:“你想干什么?”这个实验一共测试了整整80个人,结果都相同:在一个仅有两位读者的空旷阅览室中,任何一个被测试者都无法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

由此可见,人和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经说过:“仆人眼里无英雄。”这也说明了人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应该留有一定的余地——相应的心理距离,否则伟大也会变得平凡。戴高乐是一个非常会运用心理距离效应的人,他的座右铭是: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句话深刻地影响了他与自己的顾问、智囊以及参谋们的关系。在戴高乐担任总统的十多年岁月中,他的秘书处、办公厅与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及智囊机构中任何人的工作年限都不超过两年。他总是这样对刚上任的办公厅主任说:“我只能用你两年。就像人们无法把参谋部的工作当做自己的职业一样,你也不能把办公厅主任当做自己的职业。”这就是他的规定。

后来,戴高乐解释说,这样规定有两个原因。第一,他觉得调动很正常,而固定才不正常。这可能是受到部队做法的影响,因为军队是流动的,不存在一直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军队。第二,他不想让这些人成为自己“离不开的人”。唯有调动,相互之间才能够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够确保顾问与参谋的思维、决断具有新鲜感及充满朝气,并能杜绝顾问与参谋们利用总统与政府的名义来徇私舞弊。

戴高乐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如果没有距离,领导决策就会过分依赖于秘书或者某几个人,易于让智囊人员干政,进而使他们假借领导名义谋一己之私,后果将会非常严重。两者相比,还是保持一定距离为好。

在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看来,通常而言,彼此间的自我空间范围是由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与他们所处的情境来决定的。据此,他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者距离,每种距离分别对应不同的双方关系。

在交往时,社会地位不同,自我空间范围也会有所不同。通常而言,有权力和地位的人对个人空间的需求就会大一些。在我国古代,皇帝坐在高高在上的龙椅上,和大臣们保持着相当大的距离,独占比较大的空间。在皇帝面前,大臣们都要弯腰低头,双眼不能直视皇上,退朝的时候还要背朝外出。这一切都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当人们与有权力和地位的人接触时,不敢贸然挨着他坐,而是尽可能坐到距离远些的地方,这些都是为了避免因为侵犯了他的自我空间而惹他不高兴。

除此以外,人们确定彼此之间空间距离的因素还有性格与具体情境等。比如,性格开朗和喜欢交往的人更乐于接近他人,也较易容忍他人的接近,他们的自我空间比较小;而性格内向和孤僻自守的人就不愿意主动接近他人,宁可将自己孤立地封闭起来,对接近自己的人非常敏感,当自我空间受到侵占时,他们很容易产生不舒服感与焦虑感。

我们在了解了交往过程中人们需要的自我空间和交往距离后,就应当有意识地选择和他人交往时的最佳距离,以便能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尽管我们有着良好的愿望,希望自己所拥有的人际关系亲密度越高越好,但还必须记住“亲密并非无间,美好需要距离”。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以下几点也是需要大家注意的。

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论多么亲密的人际关系,也应彼此保留一处个人心理空间。人们总以为亲密的人比如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似乎不应当有什么隐私可言。其实,越是亲密的人,越要尊重对方的隐私。这种尊重表现为不随便打听、追问他人的内心秘密,也不随便向别人吐露自己的隐私。过度的自我暴露,虽不存在打听别人隐私的问题,却存在向对方靠得太近的问题。

其次,要有容纳意识。容纳意识要求我们尊重个性差异,容纳对方的缺点,谅解对方的一般过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清澈见底的水里面不会有鱼,过分挑剔的人也不会有朋友。没有容纳意识,迟早会将人际关系推向崩溃的边缘。

最后,要懂得运用和操纵距离效应。距离效应是指由于时间的阻隔,彼此间有了距离,一旦把距离缩短,重新相聚,双方的感情便能得到最充分的宣泄。在这里,距离成了情感的添加剂。可见,有时距离的存在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应当培养自己保持一定距离看他人的习惯,同时,也不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的透明度设置为百分之百。内心没有隐秘虽然能够显示自己的坦荡,但也会因此失去了应有的人际距离,无形中为以后的人际矛盾埋下祸根,从而导致人际关系方面出现压力,这种做法其实并不明智。

积极主动地适应对方

罗斯福总统对于他的反对者,往往会和颜悦色地说:“亲爱的朋友,妙哉妙哉,你到这里来和我争执这个问题,真是一个妙人!但在这一点上,我们两个的见解自然不同。让我们来讲些别的话题吧!”于是他会施出一种诱惑的手段来,使对方放弃自己的意见,而去接受他的观点。

这是一个好方法,无论那些成功人士采用什么方式去驾驭别人,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第一步是积极主动适应对方,是迎合他人。

当你碰到了任何一种反对意见,你就应当先自己想到:“关于这一点,我能不能在不涉及原则和底线的情况下做出某些让步呢?”为了使人家顺从你,你就应当积极主动适应对方,做出某些积极性的让步。

如果你碰到了对于你的意见和做法十分反对的人,那么最聪明的方法还是把这个问题延缓下去,不求立马解决,这样既可以使对方得到重新思考的机会,又使自己有重新决策的时间。

聪明人不求改变他人,而是同意对方的主张,不管他的意见是如何可笑,如何愚笨,如何浅薄,都会礼貌地回答他,无条件地赞成他的意见,佩服他的见识和聪明。你要获得胜利,唯一的方法就是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对方。

往往自己目前只要作出一点点让步就可解决的矛盾,却要在将来付出巨大的牺牲乃至生命是非常不值得的。在人生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是你去适应别人还是别人适应你,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个人不可能总是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即使是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环境也会时常发生变化,如果不会适应变化的环境,只能归于失败。

举个浅显的例子。假如你想去东北开个菜馆,你可以不全卖东北菜,但最起码的东北四大炖菜你要保留,并且一定要请当地人做菜,假如你想靠什么徽菜或粤菜以及川菜在东北站稳脚跟,那你就此打住吧。因为东北人最爱吃的就是炖菜,哪怕是东北乱炖也比你那精工细作更符合当地人的口味。另外,再加上东北人炖菜实惠,而南方菜系讲究味道,分量较少,自然难以被东北人接受。再比如,因为东北人豪爽、讲义气,所以你只要服务态度好,他下次肯定还会光顾你的菜馆;而假若你态度太差,即使给他一定的打折,他也未必再来,因为他会认为你不够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