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七卷草部1(2 / 3)

24.水渴。用人参末,蛋白调匀。每服一钱。一天服三四次。又方:人参、栝楼根等分,生研为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饭前以麦门冬煎汤送下。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玉壶丸”。又方:人参一两,甘草二两(雄猪胆汁浸后加炙),脑子半钱,共研为末,调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嚼一丸,冷开水送下。又方:人参一两,葛粉二两,共研为末。同时,在猪汤一升中,加药三钱、蜜二两,慢火熬成膏子。每夜含咽一匙。三次见效。25.痢久晕厥,六脉沉香。用人参、附子各一两半,每次取半两,加生姜十片、丁香十五粒、粳米一撮,在水二碗中煎至一碗半,空腹温服。26.噤口痢。用人参、莲肉各三钱,水煎成浓汤,一口一口细吞之。或加姜汁炒过黄连三钱同煎亦可。27.老人虚痢不止,不能饮食。用人参一两、鹿角一两、鹿角(去皮,炒过)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茶匙,米汤调下。一天服三次。28.伤寒坏症(伤寒症或其他时疫,病久体弱,脉沉伏,不省人事)。用人参一两,加水二杯,煎至一杯,以井水浸冷后服下。不久,鼻梁出汗,即药有效。此方名“夺命散”(即“复脉汤”)。29.伤寒厥逆(身有微热,烦躁,六脉沉细)。用人参半两,水煮,牛胆南星期二钱,热服。30.筋骨风痛。用人参四两,酒泡三天,取出晒干,与土茯苓一斤、山慈姑一两,共研为末,炼蜜和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饭前服,米汤送下。31.小儿风抽筋。用人参、蛤粉、丹砂,等分为末,加母猪血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金银汤送下。一天服两次。32.小儿惊后眼斜。用人参、阿胶、糯米(炒成珠)各一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两次。33.蜈蚣、蜂虿螫伤。用人参末涂敷。

沙参

【释名】也称白参、知母、羊乳、羊婆奶、铃儿草、虎须、苦心。又名文希、识美、志取。[弘景说此与人参、玄参、丹参、苦参是为五参,其形不尽相类,而主疗颇同,故皆有参名。又有紫参。乃牡蒙也。[时珍说沙参白色,宜于沙地,故名。其根多白汁,乡人呼为羊婆奶。此物无心味淡,而《别录》载:一名苦心,又与知母同名,不知所谓。铃儿草,以其像沙参花形得名。

【集解】[别录说沙参生于黄河流域河谷及冤句、般阳、续山,二月、八月采根曝干。又说,羊乳一名地黄,立夏后母死。[时珍说处处山川平原都有。二月后出苗,叶如初生小葵叶,而团扁不光滑。八九月抽茎,高一二尺。茎上之叶,尖长如枸杞叶,小有细齿。秋月叶间开小紫花,长二三分,状如铃铎,五出,白蕊,有的花变白。结实,大如冬青实,中有细子。霜后苗枯。生沙地者根长尺余,大一虎口,生黄土地者短而小。根茎皆有白汁。八九月采者,白而实;春月采者,微黄而虚。

根〔气味〕味苦,性微寒,无毒。

〔主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疗胃痹心腹痛,结热邪气头痛,皮间邪热,安五脏。久服利人。主头眩痛,益气,长肌肉。去皮肌浮风,疝气下坠,治常欲眠,养肝气,宣五脏风气。补虚,止惊烦,益心肺,并一切恶疮疥癣及身痒,排脓,消肿毒。清肺火主咳肺痿。

〔发明〕[元素说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代替,取其味甘。[好古说沙参味甘微苦,为厥阴本经之药,又为脾经气分药。微苦补阴,甘则补阳,故取沙参代人参。人参性温,补五脏之阳;沙参性寒,补五脏之阴。虽说补五脏,仍须各用本脏药相佐。[时珍说人参甘、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益肺、肾,故适宜内伤元气者。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补肺气,因而益脾、肾,故适宜金能受火克者。一个补阳而生阴,一个补阳而制阳,不可不辨。

荠苨

【释名】也称杏参、杏叶沙参、甜桔梗、白面根,苗名隐忍。

【集解】[颂说川蜀、江浙一带都有生长。春天生长苗茎,类似于人参但稍微要小些;根似桔梗,但与桔梗的区别是空心。润州、陕州尤其多,当地人把它当成果品采收,或把它制成果脯来吃,味道非常甘美,还可以远寄。二月、八月挖根晒干。[时珍说周定王《救荒本草》叫作杏叶沙参,说它的叶似杏叶而略小一点,微尖且背面是白色的,边缘有叉牙。苗高一二尺,茎的颜色青白,末梢开五瓣白色的碗子花。根的形状像野胡萝卜,很肥实,皮的颜色灰黝,中间有白毛,味甜微寒。也有开绿花的。嫩苗可煮汤,用油盐拌食。根换水煮,也可以吃。人们将其蜜煎充当水果。陶弘景注释桔梗时,说它的叶叫隐忍,可以煮食,治疗蛊毒。江东人把它贮藏起来做酸菜,也可以煮食。有的人误认为桔梗苗就是荠

苗,殊不知荠

苗味甜可吃,桔梗苗味苦不可以吃。

〔气味〕味甘,性寒,无毒。〔主治〕可解百药的毒性,杀蛊毒。

治毒蛇咬,狂热温疾,毒箭伤。利肺气,和中明目止痛。蒸后切碎煮成羹粥吃,或者做成酸菜吃,还能压丹石发动。治咳嗽渴饮多尿,疮毒疔肿,辟沙虱短寒而利肺,甘而解

葛洪《肘后方》说:用一种药就可兼解众药毒的,只有荠,喝二升荠

的浓汁,或者将它煮熟后嚼吃,还可以散服。把荠草放入诸药中,毒

性就自解了。《朝野佥载》记载,老虎中了毒箭,吃清泥而解;野猪中了毒箭,寻觅荠吃。动物尚且知道解毒;更何况人呢?

【附方】1.强中、消渴(男子出精后,阴茎仍然坚挺,称为“强中”;如同时有多饮多便现象,即属“消渴”,能发痈疽)。用猪肾一个,黑大豆一升,加水一斗半,煮成一半。去渣留汁,再加荠、石膏各三两,人参、茯苓、磁石、知母、葛根、黄芩、栝楼根、甘草各二两,同煮汁至三升。分三次服。此方名“石子荠汤”。

又方:荠

、大豆、茯苓、磁石、栝楼根、熟地黄、地骨皮、玄参、石斛、鹿茸各一两,人参、沉香各半两,共研细,加煮烂的猪肚子,捣匀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服,盐水送下。此方名“荠丸”。2.疔疮肿毒。用生荠根捣汁内服,外用药渣敷疮。三次可愈。3.脸上黑泡。用荠、肉桂各一两,研细。每服一茶匙,醋汤送下。4.中钩吻毒(钩吻的叶子类似一种芹类,误采食后有生命危险)。用荠

八两,加水六升,煮成三升。每服五合,一天服五次。

桔梗

【集解】[颂说到处都有。根如小指大,黄白色。春天长苗茎,高一尺多;叶似杏叶但稍长些,四叶相对而生,嫩时可煮食。夏天开小花,紫绿色,颇似牵牛花。秋后结籽。八月采根,其根有心。若无心的便是荠。

根〔气味〕味辛,性微温,有小毒。

〔主治〕主胸胁如刀刺般疼痛,腹满肠鸣,惊恐悸气。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咽喉痛,下蛊毒,治下痢,祛淤积气,消聚痰涎,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治小儿真气衰弱及惊风,下一切气,止霍乱抽筋,胸腹胀痛。补五劳,养气,能除邪气,辟瘟,破腹内积块和肺脓疡,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利窍,除肺部风热,清咽嗌,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治寒呕,口舌生疮,赤目肿痛。

【附方】1.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2.伤寒腹胀(阴阳不和)。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桔梗半夏汤”。3.肺痈咳嗽(胸满振寒,脉数咽干,先吐臭痰,后吐臭脓)。用桔梗一两、甘草二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温服。吐出脓血时,是病渐愈之象。此方名“桔梗汤”。4.喉痹。用桔梗二两,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5.咽痛、口舌生疮。先服甘草汤,如不愈,再服桔梗汤。6.虫牙肿痛。用桔梗、薏苡,等分为末,内服。7.骨槽风痈(牙龈肿痛)。用桔梗研细,与枣肉调成丸子,如皂角子大。裹棉内,上下牙咬住。常用荆芥煎汤漱口。8.牙疳。用桔梗、茴香等分,略烧后研细敷患处。9.眼睛痛,眼发黑。用桔梗一斤、黑牵牛头三两,共研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称“桔梗丸”。10.鼻血不止、吐血下血。用桔梗研细,加水调匀。每服一茶匙,一天服四次。药中加生犀牛角屑亦可。11.打伤淤血。用桔梗末,每服少许,米汤送下。12.中蛊下血(下血如鸡肝色,大量排出,病热很险)。用桔梗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初时须强灌。约七天之后,血止。可吃猪肝汤补身体。药中也可加犀角,用量与桔梗等分。13.怀孕中恶(心腹突然大痛)。用桔梗一两,锉细,加生姜三片。水一杯煎服。

长松

【释名】也称仙茆。

【集解】[时珍说生长在古松下,根的颜色如荠,长三五寸。味甘微苦,类似人参,清香可爱。张天觉说,有一个住在五台山上名叫普明的僧人,因患麻风,头发眉毛都掉光了,哀苦不堪。忽然遇到一个异人,教他服用长松,并讲了长松的形状,普明服用了十多天,毛发便都长了出来,面色也同以前一样好了。现在并、代一带的人,多以长松、甘草、山药混合煎汤,疗效甚佳。

根〔气味〕味甘,性温,无毒。

〔主治〕主风雪冷气宿疾,温中去风。治麻风恶疾,眉发落,百骸腐溃,每次用一两,加入甘草少许用水煎服,十日即愈。又解诸虫毒,补益长年。

【附方】1.长松酒。治一切风病,这是庐山休休子所传的。长松一两五钱,形状似独活但略香一点的,是酒中圣药。熟地黄八钱,生地黄、黄芪蜜炙、陈皮各七钱,当归、厚朴、黄檗各五钱,白芍药煨、人参、枳壳各四钱,苍术用淘米水浸泡后炒干,半夏制、天门冬、麦门冬、砂仁、黄连各三钱,木香、川椒、胡桃仁各二钱,小红枣肉八个,老陈米一撮,一百二十根五寸长的灯芯。一料分成十剂,用绢袋装好,泡酒十斤饮用。

黄精

【释名】也称黄芝、戊己芝、菟竹、鹿竹、仙人余粮、救穷草、米铺、野生姜、重楼、鸡格、龙衔、垂珠。[时珍说黄精是服食的良药,因吸取了土地的精粹,故叫它黄精。《五条经》说:黄精吸取了天地的淳精,所以名叫戊己芝,就是这个意思。[嘉谟说它的根如嫩姜,俗名野生姜。九蒸九晒后,可以代替粮食,因此又名米铺。

【集解】[颂说黄精南北都有,以嵩山、茅山生长的最好。三月生苗,高一二尺左右。叶如竹叶且稍短些,两两相对。茎梗柔脆,颇似桃枝,下端为黄色顶梢为赤色。四月开青白色的花,形状如小豆花。结的子是白色的,像黍粒,也有不长子的。根像嫩生姜为黄色。二月挖采根,先蒸然后晒干后才能使用。现在到了八月便去采摘,当地人蒸九次晒九次,然后当成果实卖,为黄黑色且味道很甘美。它的苗初长时,当地人多把它采来当菜吃,叫做的菜,味道极好。江南人说黄精苗的叶有点像钩吻,但钩吻叶的头极尖且根很细,而苏恭说钩吻蔓延而生,恐怕这是南北所生长的有所不同罢了。[时珍说黄精在山中野生。也可以把它的根劈成二寸长,稀疏种植,一年后就会长得极为稠密;种子也可以种植。其叶似竹叶但不尖,有两叶、三叶、四五页,都对节而生。其根横着长,形状似葳蕤。民间多采摘它的苗,煮熟后淘去苦味食用,名叫笔管菜。昔日黄帝曾问天老:天地所生长的东西,有吃了能让人不死的吗?天老说,太阳之草名黄精,吃了可以长生。太阴之草名钩吻,不能吃,入口立刻会死。人们相信钩吻会杀死人,却不相信黄精能延寿,难道不奇怪吗?这是依据黄精与钩吻的良性和毒性而言,不是因为它们的形状相似说的。后世的人纷纷去辨别它们的形状,这是错误之举。黄精饼的制法:取一个瓮子去掉底部,把它放置在锅里,装满黄精,密封加盖,蒸到冒大气,然后晒干。这样反复蒸九次晒九次,如果是生的就会刺人的咽喉。长期吃黄精饼,能见鬼神,升腾天府。黄精的根、叶、花、实都可以食用,但是以对生的是正精,不对生的叫偏精。

根〔气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感到饥饿。补五劳七伤,助筋骨,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单单只吃九蒸九晒的黄精,便可驻颜断食。补各种气虚,止寒热,填精髓,打下三种尸虫。

【发明】[时珍说黄精吸取了戊己的淳气,是补黄宫的上品。土是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分,则水火既济,木金交合,使各种邪气自然消失,百病不生。《神仙芝草经》说,黄精能宽中益气,使五脏调良,肌肉充盛,骨髓坚强,力气倍增,多年不老,颜色鲜明,白发变黑,齿落再生。又能逐下三种尸虫:上尸虫叫彭质,喜好宝货,一百天可逐下;中尸虫叫彭矫,喜好五味,六十天可逐下;下尸虫叫彭居,喜好五色,三十天可逐下,都是发烂以后被排出体外。《抱朴子》说:食用黄精的花,胜过食用它的果实;食用它的果实,胜过食用它的根。但花难得,十斛生花,干后只有五六斗。不持之以恒的人,是不能办到的。每日服三盒,服十年,才能得到它的益处。黄精断食的功效比不上术,术饼让人肥健,可以负重涉险,但术又不及黄精甘美易食用,灾荒之年可以让人当成粮食吃。

[慎微说《稽神录》说,临川士家有一婢女,逃到深山中,久了,见野草枝叶可爱,就取根来吃,久久不觉饥饿。夜晚在大树下睡觉,听到草中有动静,以为是老虎来吃人,便爬上树躲避。到了天亮下地,身体竟忽然凌空而去,好像飞鸟。几年过去了,家人砍柴看见了她,便去追捕,到了一悬崖边上,就下网围住她,她竟突然腾空飞上了山顶。有人说此婢女身上有仙骨,却不知道这不过是食用了灵药的缘故。于是用酒作诱饵放在她往来的路上,她果然来了,吃完后,终不能离去,便被擒拿住了,将真相都如实地说了出来。把所吃的草指给人看,原来是黄精。

【附方】1.补肝明目。用黄精二斤、蔓菁子一斤,共同九蒸九晒,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常服有延年益寿的作用。2.大风癞疮(风邪入血,日久成癞,鼻坏色败)。用黄精去皮,洗净,取二斤晒干,放在米饭上蒸到饭熟时,把药保存好,经常服食。3.脾胃虚弱,体倦乏力。用黄精、枸杞子等分,捣碎作饼,晒干研细,炼蜜调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萎蕤【释名】也称女萎、葳蕤、委萎、萎香、玉竹、地节。

【集解】[别录说生长在泰山山谷。[颂说现在的滁州、舒州以及汉中、均州都有。茎干强直,似竹箭干,有节。叶狭长,表白里青。它也类似于黄精且多须,大小如指,长一二尺,有人说可以吃。三月开青色的花,结圆形的果实。[时珍说萎蕤,山中到处都有。其根横生,似黄精但稍微小些,黄白色,性柔多须,很难有燥性。其叶像竹叶,两两相对。可以采根来种植,很容易繁殖。嫩叶和根都可煮淘食用。

根〔气味〕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女萎:主中风急性热病,身体不能动弹,跌筋结的,诸多不足。久服可消除黄褐斑,容光焕发,面色润泽,使身体年轻不易衰老。葳蕤:疗胸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阴茎受寒,及眼痛眦烂流泪。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加量用,很有效。补中益气,除烦闷,止消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热疼痛,天行狂热。服食不用忌讳。服诸石人有不适反应的,可煮萎蕤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