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十三卷鳞部(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十三卷鳞部

[李时珍说鳞虫有水、陆二类,类虽然不同,却同有鳞甲。龙蛇是灵物,鱼是水属,种族虽有差别,但变化相通。鳞属都卵生,而蝮蛇胎产;水族都不瞑,而河豚目眨。蓝蛇的尾,能解其头毒;鲨鱼的皮,还能消积。如果不是知道的人,难道还能察觉到它的利弊吗?

穿山甲

【释名】也称龙鲤、鲮鲤、石鲮鱼。[时珍说形似鲤,穴陵而居,故曰鲮鲤,俗称为穿山甲。

【集解】[弘景说形似鼍而短小,又似鲤而有四足,黑色,能陆生能水生。[时珍说鲮鲤形如鼍而小,背如鲤而阔,首如鼠而无牙,腹无鳞而有毛,长舌尖喙,尾与身等长。

【气味】味咸,性微寒,有毒。

【主治】五邪,惊啼悲伤,烧灰,酒服方寸匕。疗蚁瘘。小儿惊邪,妇人鬼魅悲泣,疥癣痔漏。疗疮癞,及诸疰疾。烧灰敷恶疮。又治山岚瘴疟。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

【发明】[时珍说穿山甲入厥阴、阳明经。古方少用,近世风疟、疮科、通经、下乳,用为要药。因为此物穴山而居,寓水而食,出阴入阳,能窜经络,达于病灶。

【附方】1.中风瘫痪,手足不举。用穿山甲(左瘫用右甲,右瘫用左甲)炮熟、大川乌头炮熟、红海蛤如棋子大者各二两,共研为末。每用半两,同葱白捣汁,和成厚饼,径约半寸,随病的脚心,捆好,静坐泡脚于热水中,等身麻汗出,急去药,手足渐能上举。半月后再照此治疗一次,可以除根。治疗期间注意饮食,避风,保养身体。2.热疟。用穿山甲一两、干枣十个,同烧存性,研为末,每服二钱,于发病之日,黎明时,水送服。3.下痢里急。用穿山甲、蛤粉等分,同炒过,研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温酒送下。4.肠痔、气痔,出脓血。用穿山甲(烧存性)一两、肉豆蔻三枚,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病重者加猬皮灰一两5.妇女阴肿、硬如卵块。取穿山甲五钱,以沙炒焦黄,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6.乳汁不通、乳痈。用穿山甲炮过,研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二次。外以油梳梳乳,即通。此方名“涌泉散”。7.肿毒初起。用穿山甲插入谷芒热灰中,炮焦为末,取二两,加麝香少许。每服二钱半,温酒送下。8.便毒便痈。用穿山甲半两、猪苓二钱,都经醋炙过,研为末,酒送服二钱,外用穿山甲末,和麻油、轻粉涂患处。仅以末涂亦可。9.瘰疬溃烂。用穿山甲二十一片,烧过,研末敷涂。又方:用穿山甲(土炒)、斑蝥、熟艾,等分为末,敷患处;另用乌桕叶巾上。灸四壮,甚效。10.聤耳出脓。用穿山甲烧存性,加麝香少许,吹入耳内,三日后,水干即愈。11.耳鸣耳聋(突然耳聋,肾虚,耳内如有风水钟鼓声)。用穿山甲一大片,以蛤粉炒赤。加蝎梢七个、麝香少许,共研为末,另以麻油化蜡,调末作成梃子。棉裹塞耳内。12.火眼赤痛。用穿山甲一片为末,铺白纸上卷成捻子,烧烟熏眼。

蜥蜴(石龙子)

【释名】也称山龙子、泉龙、石蜴、石龙子、猪婆蛇、守宫。

【集解】[弘景说蜥蜴有四类:形大纯黄者为蛇医母,亦名蛇舅母,不入药用;似蛇医而形小尾长,见人不动者,为龙子;形小而有五色,尾青碧可爱者,为蜥蜴,并不螫人;一种缘篱壁,形小色黑者,为蜓,有

人说螫人必死,但未闻有谁中毒过。[时珍说大抵是水、旱二种,有山石、草泽、屋壁三类之异。蜥蜴,生于山石间,与石龙、山龙之名相合,自与草泽之蛇师、屋壁之

蜓不同。生于山石间者为石龙,即蜥蜴,俗呼猪婆蛇;似蛇有四足,头扁尾长,形细,长七八寸,大者一二尺,有细鳞金碧色;五色全者为雄,入药极佳。生于草泽间者曰蛇医,又名蛇师、蛇舅母、水蜥蜴、蝾螈,俗称猪婆蛇;蛇有伤,则衔草以敷,又能入水与鱼合,故得诸名;状同石龙而头大尾短,形粗,色青黄,也有白斑者,不入药用。生屋壁间者曰守宫;似蛇医而短小,灰褐色,并不螫人。

【气味】味咸,性寒,有小毒。

【主治】主癃邪结气,利小便水道,破石淋下血。消水饮阴溃,滑窍破血。

【附方】1.小儿阴肿。用蜥蜴一枚,烧成灰,酒送服。2.诸瘘不愈。用蜥蜴(炙)三个、地胆(炒)三十枚、斑蝥(炒)四十个。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二丸,开水送下。3.药物流产。用蜥蜴肝、蛇蜕皮等分,苦酒均匀,擦妊妇脐上及左右,令温暖,能使生胎产下。

壁虎

【释名】也称壁宫、守宫、蝎虎。[弘景说守宫喜攀缘篱壁间。以朱砂饲养,满三斤杀,干末涂于女人身,有交接事便脱。状如赤痣,故名守宫。

【集解】[时珍说守宫,处处人家墙壁都有。状如蛇医,灰黑色,扁首长颈,细鳞四足,长者六七寸。

【气味】味咸,性寒,有小毒。

【主治】中风瘫痪,手足不举,或历节风痛,惊痫,小儿疳痢,血积成痞,疠风瘰疬,疗蝎螫。

【附方】1.久年惊痫。用守宫一个,剪去四足,连血研烂,加珍珠、麝香、龙脑香各二分,研匀,以薄荷汤调服。先令病人吐过,或赶下痰涎,然后服药,效果最好。2.小儿撮口。朱砂末装小瓶中,捕守宫一个关瓶内吃砂末,一个多月后,守宫显红色,取出阴干为末。每服三四分,薄荷汤送下。3.瘫痪疼痛。用守宫一个(炙黄),陈皮五分,罂粟壳一钱,甘草、乳香、没药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取三钱,水煎服。4.关节风痛。用守宫三个(生研)、蛴螬三个(纸包煨研)、蚯蚓五条(生研)、草乌头三枚(生研)、木香五钱、乳香末二钱半、麝香一钱、龙脑五分。各药合研成膏,加酒糊捣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日服三十丸,乳香酒空心服,直至病愈。此方名“壁虎丸”。5.破伤中风(筋急口噤,身如角弓反张)。用守宫(炙干,去足)七个、天南星(酒浸三日,晒干)一两、腻粉半钱,共研为末,以薄面糊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取七丸,以酒送下,不久,汗出。再服药一次,出汗一次即愈,或在本方中加白附子一两,蜜调成丸子亦可。此方名“守宫丸”。

6.疬风成癞。用守宫一个(焙干)、大蚕沙五升(水淘过,炒干),共研为末,拌小麦面四升,拌成条子,晒干,研为末。每服一二合,柏叶汤送下,一天服三次,直至病愈。7.瘰疬初起。用守宫一个,焙干,研为末,每日取半分,酒送服。8.血积成块。用守宫一个,包在鸭蛋大的一团白面中,研烂作饼,烙熟吃下,当有血块排出。如法治三五次,病愈。9.小儿疳疾。用守宫一个(微炙),蜗牛壳、兰香根、靛花、雄黄、麝香各一分,龙脑半分,共研为末,加米醋煮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每服十丸,芝麻汤送下,一天服二次,直至病愈。10.反胃隔气。用守宫七个(砂锅炒焦),木香、人参、朱砂各一钱半、乳香一钱,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木香汤送下,早晚各服一次。11.痈疮疼痛。用守宫焙干,研为末,调油敷涂。

蛇蜕

【释名】也称蛇皮、蛇壳、龙退、龙子衣、龙子皮、弓皮、蛇符、蛇筋。

【修治】[说勿用青、黄、苍色者,只用白色如银者。先于地下掘坑,深一尺二寸,安蜕于中,一宿取出,醋浸炙干用。

【气味】味咸、甘,性平,无毒。

【主治】小儿百二十种惊痫蛇痫,癫疾,弄舌摇头,寒热肠痔,蛊毒。大人五邪,言语僻越,止呕逆,明目。烧之疗诸恶疮。主喉痹,百鬼魅。炙用辟恶,止小儿惊悸客忤。煎汁敷疬疡,白癜风。催生。安胎。止疟。烧末服,治妇人吹奶,大人喉风,退目翳,消木舌。敷小儿重舌重腭,唇紧解颅,面疮月食,天泡疮,大人疔肿,漏疮肿毒。煮汤,洗诸恶虫伤。

【发明】[宗

说蛇蜕,从口退出,眼睛亦退。今眼药及云翳膜多用,即取此义。[时珍说入药有四义:一能辟恶,取其变化之性灵,治邪僻、鬼魅、蛊疟诸疾;二能去风,取其属巽之性窜,治惊痫、喉舌诸疾;三能杀虫,故治恶疮、痔漏、疥癣诸疾,用其毒;四有蜕义,故治翳膜、胎产、皮肤诸疾,会意其类。

【附方】1.喉痹肿痛。用蛇蜕烧研为末,乳汁送服一钱。2.缠喉风疾,呼吸困难。用蛇蜕(炙)、当归,等分为末。温酒送服一钱,得吐即为有效。又方:用蛇蜕揉碎烧出烟,由竹筒吸放喉内。又方:用蛇蜕裹白梅一枚噙咽。3.小儿重舌。用蛇蜕研末,调醋敷涂。4.小儿口紧(不能开合、不能饮食)。用蛇蜕烧灰敷口内(先将口洗净)。5.小儿头面生疮。用蛇蜕烧灰,调猪油敷涂。6.小儿吐血。用蛇蜕烧灰,乳汁调服半钱。7.目生翳膜。用蛇蜕一条,洗净,晒干的细,和白面做成饼,炙成焦黑色,研为末。每服一钱,饭后服,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8.小便不通。用全蛇蜕一条,烧存性,研为末,温酒送服。9.石痈无脓,坚硬如石。用蛇蜕贴痈上,过夜即变软易治。10.肿毒无头。用蛇蜕烧灰,调猪油涂搽。11.恶疮似癞,年久不愈。用全蛇蜕一条烧灰,调猪油搽疮。另烧蛇蜕一条,温酒送服。12.白癜风。用蛇蜕烧灰,调醋涂搽。

蚺蛇

【释名】也称南蛇、埋头蛇。

【集解】[恭说形状像鳢,头像鼍,尾巴呈圆柱形,身上无鳞,生命力强。人们捕捉到后,切肉作脍,视为珍味。[时珍说刘恂《岭表录异》载,大的蚺蛇长达五六丈,围长有四五尺;小的也可达三四丈。身上有斑纹,如旧的丝织品。它常在春夏的山林中伺机捕食野鹿,羸瘦的蛇将鹿消化后才变得肥壮。有的说它一年才吃一只鹿。《海槎录》载,蚺蛇吞食野鹿及山马时,总是先从后脚开始,喷出毒气,则角自然脱落。当地人捕蚺蛇时,先用葛藤塞入蛇洞中,将蛇麻木,然后挖开洞穴捕捉,肉极腴美,皮可制鼓,及装饰刀剑乐器。范成大《虞衡志》说,村寨的兵丁捕蛇时,头上插满花,蛇就会盯着花不动,于是乘机靠近斩断其头,待它翻腾时猛力一掷即死,然后将它抬回食用。《山海经》载,巴蛇能吃象,三年后才吐出象牙。君子吃了这种蛇,无心腹之患疾。《酉阳杂俎》载,蚺蛇生长在岭南,长约十丈。它常吞食鹿,吞完后,就缠绕在树上,腹中的鹿骨穿鳞而出。休养时,它的肉非常肥美。如果将女人的衣服投在蛇身上,它就会盘曲不起。段成式说,蚺蛇的胆上旬靠近头部,中旬靠近心,下旬靠近尾巴。《岭表录异》载,雷州有一养蛇为生的人家,每年五月五日取出蛇胆后,晒干,作为土特产进献给官员。他们将蛇盘曲在垫有软草的篮中,取胆时将它放在地上,用棍棒抽打十几下,翻转蛇腹,按定,剖开腹部约一分寸,然后取出肝胆。它的胆如鸭蛋大,取大胆后,将肝重新放入蛇腹用线缝合,再抬出去放生。有人说:被取过胆的蛇,以后被捕捉时,就露出腹部被剖开过的创面,以表明没有胆了。也有人说取胆后的蛇只能存活三年。

胆〔气味〕味甘、苦,性寒,有小毒。〔主治〕主眼睛肿痛、心腹隐痛,下部暗疮。治小儿八种癫痫、疳疾。将胆水灌入小儿鼻中,可除脑热,治疳疮;灌下部,治小儿疳痢;和入麝香,可敷齿疳宣露。还能治大风,明目去翳膜。〔发明〕[慎微说顾含的养嫂双目失明,须用蚺蛇胆医治,但顾客无从得到。有一个书童送一只小盒给他,顾客一看是蚺蛇胆。书童则化作青鸟飞去。顾客于是拿去给养嫂治病,养嫂的眼睛便复明了。

肉〔气味〕味甘,性温,有小毒。〔主治〕治流行病,喉中有毒,吞吐不出。除疳疮及瘟疫瘴气,手足风痛。可杀三虫,去死肌、皮肤风毒、疬风、疥癣、恶疮。〔发明〕[时珍说柳宗元《捕蛇者说》载,永州的郊野产异蛇,质地黑而有白色的花纹,草木触后尽死,人不能抵御,然而一旦得此蛇,将它风干作为药饵,可治大风、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附方】1.小儿疳痢(枯瘦喜睡,坐则闭目,饮食无味)。用蚺蛇胆如豆大两片,煮通草汁研化,随意饮服。2.痔疮肿痛。用蚺蛇胆研细,调香油涂搽,立效。3.诸种瘫痪,筋挛骨痛,疠风疥癣等。用蚺蛇肉一斤、羌活一两、糯米二斗,加曲酿酒,每随量温饮数杯。忌风及房事。4.狂犬咬伤。用蛇肉研末,水送服五分,一天服三次。若无蚺蛇,用它的代亦可。

鳞蛇

【集解】[时珍说《方舆胜览》载,鳞蛇生长在安南、云南的边远地带,是巨蟒。长达一丈多,有四只脚,鳞有黄、黑两种颜色,能食麋鹿。春、冬两季生活在山中,夏、秋则生活在水中,能伤人。当地人将其捕捉而食,取胆治病。

【气味】味苦,性寒,有小毒。

【主治】解药毒,治恶疮及牙齿疼痛。

白花蛇

【释名】又叫蕲蛇。

【集解】[志说原长在南方和四川各山。[颂说现蕲州及邓州都产。身上的花纹呈方形,胜似白花。它喜欢咬人的脚。贵州人一旦脚被蕲蛇咬了,立即将此脚锯掉,接上木脚。此蛇进入屋中发出烂瓜气味,必须迅速将它驱逐。[时珍说湖北、四川都有花蛇,现在只以蕲州的扬名。而蕲州的不多了,市井所贩卖的及官府捕捉的都来自江南兴国州等地的山中。这种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部有二十四个方形纹,腹部有念珠斑,有四根长牙,尾巴上有一串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着的珠子。蕲蛇常在石南藤上吃花叶,人们便趁机寻获。先撒一把沙土,蛇就盘曲不动。再用叉来获捉,然后将蛇用绳子挂起来,剖开腹部取出内脏等物,蛇却反尾洗涤其腹部,大概是想保护伤口吧。接着用竹片撑开,捆好,炕干。生长在蕲州的蛇,即使干枯了,眼睛仍然像活的一样,其他地方的就不是这种情形。故《尔雅翼》载,蛇一死眼睛便闭,惟有出自蕲州的白花蛇死不瞑目,目开如生。生长在舒、蕲边界的,死后则一只眼开,一只眼闭,所以人们以此来辨认和检验。

【修治】[颂说蕲蛇的头尾各一尺,有剧毒,不能食用,只能取蛇的中段,用酒浸过,去皮、骨,烤过后收藏才不会蛀虫。它的骨刺必须抛得远远的,因为它的毒与活蛇的毒相等。[时珍说黔蛇又长又大,所以头尾可各去一尺。蕲蛇则只需去头尾各三寸。也有单用头尾的。一条大蛇,只可得净肉四两。留久了会蛀虫,但将肉密封贮,即使十年也不会变坏。《圣济总录》中说,凡用白花蛇,春秋二季用酒浸三夜,夏天浸一夜,冬天则浸五夜,然后取出用炭火焙干,如此三次;再用瓶装好,埋在地下一夜,消除火气,除去皮、骨,肉用。

【气味】味甘、咸,性温,有毒。

【主治】治中风及肢体麻木不仁、筋脉拘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软不能长久站立。瘙痒及疥癣。又能治肺风鼻塞、瘾疹、身上白癜风、疠疡斑点;破伤风、小儿风热及急慢惊风抽搐。

【发明】[时珍说风善行数变,蛇亦善行数蜕,又食石南藤,所以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之要药。取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所不到。

【附方】1.风瘫、疠风、疥癣。用白花蛇肉四两(酒炙),天麻七钱半,薄荷、荆芥各二钱半,共研为末,加好酒二升、蜜四两,熬成膏。每服一碗,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后须在暖处出汗,十日后可见效。此方名“祛风膏”。除本方外,还有“世传白花蛇酒”、“瑞竹白花蛇酒”、“濒湖白花蛇酒”等,亦治各种风疾。2.疠风,手脚麻木,眉毛脱落,皮肤瘙痒及一切风病。用白花蛇、乌梢蛇、土蝮蛇各一条,酒泡过,取肉晒干,加苦参头末四两,共研为末,再加皂角一斤(切小,酒浸,去酒),一起在水中揉出浓汁,熬膏调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吸圣散煎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服后吃点稀饭压住。三日一浴,取汗,避风。此方名“三蛇愈风丹”。3.九漏瘰疬,面腋痒痛难忍,憎寒发热。用白花蛇在酒中泡过后取肉二两,炒干;生犀角一两二钱五分,研细;黑牵牛五钱,半生半炒;青皮五钱,各药共研为末,每取二钱,加腻粉五分,黎明时以糯米汤调服。泻下恶物。

即为有效。十日一服,可绝病根。忌发物,此方名“三因白花蛇散”。4.痘疮黑陷。用白花蛇连骨炙。勿令炙焦,取三钱,加大丁香七枚,共研为末。每服五分,水和淡酒送下,有特效。不久,身上发热。疮出红活。此方名“托痘花蛇散”。

乌蛇

【释名】又叫乌梢蛇、黑花蛇。

【集解】[志说生长在商洛山。背部有三条棱线,色黑如漆。性情温和,不乱咬物。江东有黑梢蛇,能缠物至死,也是这一类的。[颂说蕲州、黄州的山中有此蛇,它不吞食有生命的东西,也不伤人。喜欢在芦苇丛中呼吸南风和花香。平常很难捕捉到,只是偶尔在芦枝上捕获。它的身体乌黑发亮,头部圆,尾巴尖,眼有赤光,即使已死,其眼睛也同生前一样。体重七钱至一两的为上品,十两至一镒的为中等,粗大的药效大减。做假药的人将别的蛇熏黑,也能乱真,只是蛇眼没有光泽而已。[宗说乌蛇的脊背很高,人称剑脊乌梢,它的尾巴细长,能穿一百文小铜钱的为佳。[时珍说乌蛇有两种,一种剑脊细尾的,为上品;一种长、大、无剑脊且尾巴较粗的,叫风梢蛇,它也能治疗风邪,但药力不及。

肉〔气味〕味甘,性平,无毒。〔主治〕治顽痹诸风、皮肤不仁、风瘾瘙痒、疥癣、皮肤生癞、眉毛胡须脱落。功效与白花蛇相同,而性善无毒。

膏〔主治〕治耳聋,用棉花裹豆粒大的膏塞进耳朵,有神效。

胆〔主治〕治大风疠疾、木舌胀塞。

皮〔主治〕治风毒气、胆生翳、唇紧唇疮。

卵〔主治〕治大风癞疾。

【附方】1.大麻风。用乌蛇三条蒸熟,取肉焙干,研末,加蒸饼做成丸子,如米粒大。以此喂乌鸡,待食尽即杀鸡烹熟。取鸡肉焙干,研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或加蒸饼制丸服亦可。吃过三五只乌鸡,即愈。又方:捕大乌蛇一条,打死,待烂后,加水二碗浸泡七天,去掉皮、骨,倒入糙米一升浸泡一天。取米晒干,喂白鸡一只(令鸡先饿一日)。等到羽毛脱落,即杀鸡煮吃,适量饮酒,鸡吃尽后,再用热水一盆,洗浴大半天,其病自愈。2.紫白癜风。用乌蛇肉(酒炙)六两,枳壳(麸炒)、羌活、牛膝、天麻各二两,熟地黄四两、白蒺藜(炒)、五加皮、防风、桂心各二两,各锉成细片,装袋中,用酒二斗浸泡,密封七天。每次温服一小盏。忌鸡、鹅、鱼肉及发物。3.婴儿撮口,不能吸乳。用乌蛇(酒浸过,去皮、骨,炙干)半两、麝香一分,共研为末。每用半分,以荆芥汤灌下。4.破伤中风(项强,身直)。用白花蛇、乌蛇,各取后端二寸,酒洗润,刮出肉,加全蜈蚣一条,共炙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此方名“定命散”。5.木舌胀塞。用蛇胆一枚,焙干,研为末,敷舌上。有涎即去。

金蛇

【释名】也称金星地鳝。

【集解】[颂说生长在宾州、澄州。大如中指,长一尺左右,常攀树饮露水,身体呈金黄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色白的叫银蛇。都能解毒。

【气味】味咸,性平,无毒。

【主治】主解中金药毒,令人肉作鸡脚炙裂,夜晚如银色,到次日早晨变为金色的,就是中金药毒。可取蛇四寸灸黄,煮汁常饮,直到毒消为止。

水蛇

【释名】又叫公蛎蛇。

【集解】[时珍说生活在水中,到处都有。体大如鳝,黄黑色,有花纹,咬人但毒性不大。能变成黑鱼的,就是此蛇。

肉〔气味〕味甘、咸,性寒,无毒。〔主治〕治消渴、烦热、毒痢。

皮〔主治〕烧成灰用油调,敷小儿骨疽脓血不止;又治手指天蛇毒疮。

【附方】1.消渴烦热。用活水蛇一条,削去皮,炙黄为末,蜗牛五十个,水浸五日,取涎汁加的肉末、天花粉末,一起煎稠,再加麝香一分,和粟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姜汤送下。2.小儿骨疮。用《海上方》的治法:“小儿骨痛不堪言,出血流脓实可怜。寻取水蛇皮一个,烧灰油抹敷疮边。”3.手指天蛇毒疮。用水蛇一条,截去头尾,取中间如手指长一段,刮去骨肉,以蛇皮包手指上几天后即愈。

黄颔蛇

【释名】俗名黄喉蛇。

【集解】[时珍说多生活在人们的房室里,以吞食老鼠及小鸡为生。身上的花纹黄黑相间,喉咙下呈黄色,大的近丈长。毒性不大,乞丐多喂养它来玩耍,死后即食。

肉〔气味〕味甘,性温,有小毒。〔主治〕治风癞顽癣恶疮。须酿酒服用,也可做羹。

蛇头〔主治〕烧灰,治久疟,将其研末入丸散中。

蝮蛇

【释名】又叫反鼻蛇。

【集解】[弘景说黄黑色如土,白斑,黄颔尖口的,毒最烈。[藏器说众蛇之中,只有它是胎生的,着足断足,着手断手,一会儿全身就开始糜烂。七八月毒盛时,啮树以泄其毒,树一会儿就死亡;又吐涎沫在草木上,着人成疮身肿,称为蛇漠疮,最不容易医治。

肉〔气味〕味甘,性温,有毒。〔主治〕酿作酒,可治疗癞疾诸瘘,心腹痛,且可下气结,除蛊毒。

胆〔气味〕味苦,性微寒,有毒。〔主治〕治疗各种漏疮,研成末涂抹患处。

皮〔主治〕烧成灰,治疗疔肿、恶疮、骨疽。

蜕〔主治〕主身痒、疥癣。

骨〔主治〕主赤痢。烧成灰,饮用三钱。

鲤鱼

【释名】[时珍说鳞有十字纹理,故名鲤。死后鳞不反白。

【集解】[颂说鲤鱼处处都有出产。有从头至尾的胁鳞一道,无论鲤鱼鱼的大小皆有三十六鳞,每鳞上有小黑点。诸鱼中唯此鱼最佳,是上等食品。[弘景说鲤鱼是最佳的鱼种之一,形态可爱,变化颇多,甚至可以超越江湖,所以仙人琴高常乘坐它远行。但山涧水中的鲤鱼,不可食。

肉〔气味〕味甘,性平,无毒。[宗说鲤为至阴之物,有三十六鳞,阴极则阳复,故《素问》《脉诀》均述热则生风,食鲤鱼过多时能动风热。已患风热症的患者食后,贻害无穷。[时珍说按丹溪朱氏所言,诸鱼在水,一刻不停地游动,故皆能动风动火,不单独指鲤鱼。

[诜说鲤脊上两筋及黑血有毒,山涧溪水中的鲤鱼脑中有毒,不可以食。凡烧烤鲤鱼,不可让烟入眼,否则损害视力。流行病后,痢疾腹泻后,皆不可食,服天门冬、朱砂者不可食。也不能与狗肉及葵菜同食。〔主治〕煮食,可治咳逆上气、黄疸、口渴,通利小便。消除下肢水肿及胎气不安。温补,去冷气、胸闷腹胀、上腹积聚不适等症。烧研成末,能发汗,治咳嗽气喘,催乳汁和消肿。用米饮调服,治大人小儿的严重腹泻。

胆〔气味〕味苦,性寒,无毒。〔主治〕主目热红痛等症状,还可治青光眼,有明目作用。久服使人强悍健壮,益志气。点眼,可除红肿疼痛,视物不清。滴耳,治聋病。

脑髓〔主治〕治各种抽搐症状。煮粥食,治突然耳聋。和胆等分,点眼,可治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