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十二章(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十二章

夏日养生,蓄阳防暑是正道

《本草纲目》中讲到养生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是因为夏季节是阳气最容易损耗的季节。天气越热,阳气损耗就越大。因此,我们在夏季应该把天气中的热量转化为体内的阳气。同时,夏季人容易中暑,做好夏季的防暑工作也是养生所必需的。

夏季养生要注意\"蓄阳\"

夏季是阳气消耗最多的一个季节,容易导致阳气不足,从而让寒湿来袭,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因此,夏季一定要注意\"蓄阳\"。

说到了夏季要养阳,因为很多人不了解,总是觉得夏季天气这么热了,没有必要再养阳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夏季,人体的阳气浮于外,阴气伏于内。这是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腠理开泄,通过排汗以使人的体温达到平衡,但是汗为心之液,汗液外泄,气随汗也泄掉。气为阳,气伤了阳也就伤,所以夏季人体的阳气多不足,应养阳气。《本草纲目》中指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法则还是很道理的。

再者,夏季气候炎热,冷饮成为人们最爱的饮品,很多家庭无论男女老幼每天必饮数杯,以此来清暑热。人们却不知夏季虽然气候炎热,但人体的阳气处于外泄的状态,即盛于外而虚于内,阴气内伏,没有足够的阳气来护脾胃,过度地饮用凉茶容易损伤脾胃之气,引起食欲减少、胃痛、腹泻等症状,时间长了还会损伤肾的阳气,导致脾肾阳虚。

由此可见,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容易使阳气外发,使体内的阳气不足,这时就要保护体内的阳气,那么,在夏天该怎样保护阳气?建议如下:

1.不要过于避热趋凉

人们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凉过夜,或饮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不管衣服穿得怎么少,肚子上一定要盖一下,避免寒气、湿气进入。

2.要谨防冷气病

冷气病是指人们久处冷气设备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所患的一种疾病。如长期呆在空调的房间里,轻者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

3.调精神

中医认为,骤然大喜可导致心阳之气涣散,故夏季应注重精神调摄,遇事应恬淡虚无,淡然处之,切忌大喜大悲,以保养阳气,当然恬淡虚无并不排除正常的情绪活动。

4.慎起居

夏季,草木生长旺盛,生活起居也应随之做出适应性的调节。如清晨起床应早些,洗漱后可在室外清静之处散步或慢跑,以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阳气。夏日不要贪凉露宿,或夜卧冰冷潮湿之处,以免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袭击,阳气为邪气闭阻而引起肢体、关节、肌肉等处疼痛、酸楚、麻木等。此外,性生活宜审慎安排,以适中为度,以防房劳太甚,耗伤元阳。

5.节饮食

不要过度饮冷,尤其是老年人、幼儿以及素体阳虚之人,须慎食瓜果、冷饮等生冷之物,以免伤脾胃阳气。

6.巧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夏季宜通过各种有益的运动来活动筋骨,畅达气血,养护阳气。一般来说,可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以身体虽劳而不倦,肌肤微微出汗为宜。

7.重食疗

自然界夏季阳气活动旺盛,素体阳虚之人趁此时采用适当的食疗方法,往往能收到益气温阳的效果,具有益气温阳功用的食物有鲫鱼、大枣、胡桃等。

8.用药治

一般情况下,夏季多温热病症,常取寒凉的方药进行治疗。然而素体阳气羸弱者,虽时值盛夏酷暑,仍可服用人参、黄芪、附子、肉桂等益气补阳之品。此外,还有一些虚寒病症,每至冬季则易发作,往往可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来协助人体\"夏季养阳\",以保证在秋冬仍有较强的抵抗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作。

9.每天用温水洗澡

有人喜欢冷水洗澡,以为这样降温效果好,其实不然,稍温一点的水冲凉感觉更好。

夏日去暑仙方:绿豆汤

绿豆性凉,味甘,可以消暑益气、润喉止渴,并且有预防中暑、利尿下气、解热清毒的功效。因此,在食物或药物中毒后喝绿豆汤,能起到排除体内毒素的作用。喝绿豆汤对热肿、热渴、热痢、痈疽、痘毒、斑疹等病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用绿豆熬汤,好吃,有营养,还能治病,真可谓\"一举三得\"。

绿豆汤能解毒,绿豆汤最适宜夏天饮用。在夏季,气候属梅雨季节,暑湿比较大,而绿豆有解湿热气功效。为什么如此简单的绿豆汤有如此功效呢?原来,主料绿豆味甘、性寒,入胃、心及肝经,有清势解毒、利水消肿、清暑止渴等功效。唐·孟洗说它:\"补益元气,和调五味,安精神,行十二经脉,去浮风,益气力,润度肉,可长食之。\"清·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说它\"甘凉。煮食清胆养胃,解暑止渴,润皮肤,消浮肿,利小便,止泻痢,醒酒弭疫\"李时珍赞它\"真济世之良谷也。\"

绿豆的食疗用途很广。以绿豆加水熬成汤或加米煮成粥,夏天食用可解暑除热;用绿豆炖精肉吃,治风火牙痛;将绿豆与荷叶一起煮粥加白糖,可消热疖红肿,止痱痒;腮腺炎初起,可用绿豆二两煮水,将熟时加入白菜心两个,再煮一会,取汁服,日二次,可望消散;一切痈肿初起,用生绿豆捣碎,也可加牙皂同研,调醋敷患处,皮破者油调,良效;打扑损伤,绿豆粉炒紫色,新汲水调敷,以杉木皮缚定。

近年科学发现,绿豆还有降血压、血脂的作用,对防治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病有一定的作用。但绿豆性寒,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