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十三章(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十三章

秋日养生,滋阴润燥防疾病

到了秋天,有些人常常会这样的感觉:天气变凉爽了总觉得浑身不舒坦;口干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润;鼻腔有股似烟一般的干燥感,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的黏液痰,却总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干裂,痛得喝水吃饭都困难......这些症状都是秋天容易出现的。在秋天,空气会变得干燥,也使得人体消耗大量的水分和阳气,因此,秋季润身显得很重要。

阳消阴长之始,滋阴润燥是关键

在秋季,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秋风劲急,气候干燥。人们起居调摄应与气候变化相适应,以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要\"收敛\"体内的阳气,注意滋阴润燥。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这个时候,人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于是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咽痛等现象。因为在这个季节里,肺气和燥气过度地交换循环造成体内津液大量耗伤,此时人体如能及时顺应秋冬收藏规律而养阴,可使体内保证气血运行的阳气有所收敛而不致外散,积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气和营养。所以秋季进补,养阴为上。

关于秋季养阴,《素问》上记载:人至中年以后,肾中精气逐渐衰少,促进津液分泌和血液生成的肾阴也随之衰减,老年人容易出现肾阴亏虚,使人易倦怠、乏力、讷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必须滋阴润燥。

可见,秋季对人的影响极大,要想让体内的\"阳气\"收敛,进而滋阴润燥,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滋阴润肺

秋天空气干燥,加之人体在夏季津液耗损,容易出现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现象。可适当选服些滋阴润肺补品或药粥。如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即可。

秋凉防寒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且秋天昼夜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但为了提高人体对冬天的御寒能力,某些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气管炎的人,特别应进行\"秋冻\"(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以保证机体从更热顺利地与秋凉\"接轨\"。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

早睡早起

秋风乍起,气候干燥而秋日早晨天高气爽,空气清新,是秋天一日中空气最为湿润的好时候,早睡早起,以利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从而保持充沛的活力。

运动不过量

秋季人体生理活动处于\"收\"的时期,阴精阳气处在收敛内养状态,故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太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因此,中医学认为,常人而言,尤其是不太锻炼的人群和老年人群,秋季不太适宜大肆进行高密度、消耗量大的运动,反而应该选择进行一些\"静功\"锻炼,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自身体质进行一些相对较缓和的\"动力\"运动方式,如广播操、太极拳、瑜珈、韵律操等等。

调理脾胃

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否则,营养物质不能被人体所吸收利用,甚至还会引起疾病。

精神调养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及时补水

运动后要多喝水,以保持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肿痛。若运动时出汗过多,可在开水中加少量食盐,可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防止肌肉痉挛。

调理饮食

秋季气候干,空气温度低,汗液蒸发快,应多补充些水分以及水溶性维生素B和C,平时可多吃苹果和绿叶蔬菜,以助生津防燥,滋阴润肺。但秋天不应贪食瓜果,以防坏肚而损伤脾胃。也应少用葱、姜、蒜、韭菜及辣椒等温燥热食物,否则夏热未清,又生秋燥,易患温病热症。

秋季多补水可防秋燥

\"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所以人常常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再秋季应该多补水,使身体减少干燥的危害。

秋天是收敛的季节,这时天气为燥气,所以我们到秋天的时候会觉得秋高气爽。在夏天我们的衣服会很潮湿,可一到秋天,衣服一下子就变得特别干燥。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燥气的收敛功能在发生作用。

对于人体也一样,秋天的干燥影响着人,它易伤人体津液,津液既耗,会出现现象,我们常称为秋燥,会有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破裂等症状。而肺喜润而恶燥,在秋燥影响下,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响,也会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症。

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在临床上分为\"凉燥\"、\"温燥\"二种类型。它们分别是:

凉燥:感受秋凉燥气而发病,即秋燥之偏于寒者,临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溢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症,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

温燥:感受秋季天文旱燥气而发病,是秋燥之偏于热者。临床上表现初起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症,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燥热症状。

秋燥伤人,那么面对秋燥我们该怎么呢?当然,我们必须从补水保湿入手,多吃补水,多吃水果,适当吃点蜜,最重要的还饮食。

给身体补充水分

时值十月,暑气渐消,白天光照减少,昼夜温差变大,弥散在空气中的水蒸气逐渐凝结成露水。再加上秋风一起,空气湿度就明显减少,所以人们会觉得天气非常干燥。因此,秋季需要补水,给身体,同时也给肌肤。

1.给身体补水。秋季要注意补水,可以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以养阴润燥,补充水分,保持湿润。正常人一天摄入的水量大约在1200~2000毫升左右。

2.洗脸后尽快使用化妆水、面霜。化妆水有完成清洁程序和平衡皮肤酸碱质的双重功能,它能调节皮肤因洗脸而形成的微酸性现象,所以在洗脸后最好尽快使用化妆水补水,并且使用面霜锁水。

3.唇部补水。使用润唇膏在唇上厚厚涂上几层,然后用保鲜膜封闭唇部,同时将热毛巾敷在唇上20分钟左右,可拯救极干燥的双唇。

4.眼部补水。一般女性到了25岁就应该使用眼霜了,如果眼睛四周是在太干燥了,用眼膜来补充大量的水份和养分,可以迅速恢复肌肤的润泽度,每周1~2次的加强保养,可改善眼部皮肤干燥的状况。

多吃新鲜水果

秋季大量上市的许多新鲜水果,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不仅具有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之功效,而且能治疗与肺有关的疾病,是秋季养生保健的最佳食品。我们常见的水果有:

梨。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葡萄。葡萄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阴除烦,捣汁加熟蜜浓煎收膏,开水冲服,治疗烦热口渴尤佳。经常食用,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葡萄制干后,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大枣。能养胃和脾、益气生津,有润心肺、调营卫、滋脾土、补五脏、疗肠癖、治虚损等功效。中医常用其治疗小儿秋痢、妇女脏燥、肺虚咳嗽、烦闷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广泛的滋补良药。

石榴。石榴性温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烦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烦渴不休者,可作食疗佳品。石榴捣汁或煎汤饮,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痢,可治疗小儿疳积、久泻久痢等。

柑橘。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疗肺热咳嗽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