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十四章(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第十四章

冬日养生,养肾进补正当时

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养肾防寒\"。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生命力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而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气候的侵袭。同时,冬季也要滋阴。同时冬季也是进补的最好时机,想要进补的人士不妨抓准冬季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机。

冬季阳气\"收藏\",养肾防寒是重点

进入严冬,天气寒冷,祖国医学认为冬季是阴盛阳衰之时。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而阳气是生命之源,不可损耗。因此,冬季养生提倡\"阳气收藏\"、\"养肾防寒\"。

入冬后,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而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代谢也相对缓慢。正如《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逆之则伤肾。\"

冬季自然界阴寒之气旺盛,而人体的阳气蓄于内必虚于外,即阳气闭藏了,那么对形体、器官等有形物质的保护作用也相应地减弱了,所以我们更要注意避寒保暖,穿着上要去寒就温,起居上要早卧晚起,运动要以静为主,少做剧烈的活动,尽量降低人体的新陈代谢,减少肾精的消耗。精神上要平和,使情志藏而不露,勿大嗔大悲大喜,使志若伏若匿。

另外,根据五行原理,冬季为水,对应于肾,对应的味是咸,根据五行相克,水克火,而火对应的是心脏,对应的味是苦,所以冬季饮食上应少咸,冬季本肾气旺盛,多食咸会助肾之旺,转而为亢,亢盛就是不正常的了;宜增苦,因为水克火,所以食苦可以助心气,以防旺盛之肾水克伐心火;要忌食辛燥发散之物,以培补阳气。同时又要注意防止温补太过,郁积化热,所以宜适当吃些滋阴潜阳的食物,如黑木耳、鳖甲等。

冬季的季节特点是寒冷、阴湿。万物阴阳的变化是阳气闭藏于内,人体也应这样。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眼于一个\"藏\"字。如何才能\"收藏\"体内阳气,在冬季做到健康养生呢?建议如下:

1.养肾为先

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2.精神调养

为了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首先要求精神安静。\"无扰乎阳\",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黄帝内经》中\"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的意思是说,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静自如,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喜悦的情绪。

3.起居调养

冬季作息时间应\"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可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睡觉时不要贪暖而蒙头睡。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氧气会越来越少,时间一长,空气变得混浊不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就会感到胸闷、恶心或从睡梦中惊醒、出虚汗,第二天会感到疲劳。

4.饮食调养

冬季饮食对正常人来说,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既不宜生冷,也不宜燥热,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为避免维生素缺乏,应摄取新鲜蔬菜。

5.防病保健

冬季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疾病的好发季节,除了注意精神、饮食运动锻炼外,还可用中药预防,如大青叶、板蓝根对流感、麻疹、腮腺炎有预防作用;黄芩可以预防猩红热;兰花草、鱼腥草可预防百日咳;生牛膝能预防白喉。这些方法简便有效,可以酌情采用。

冬寒也常诱发痼疾,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脑血管病,以及痹证等,也多因触冒寒凉而诱发加重。因此防寒护阳,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要注意颜面、四肢的保健,防止冻伤。

6.做好保暖

冬季要做好保暖,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要头部保暖。如果不注意头部保暖,头部血管会因为天气寒冷而收缩,产生头疼等症;二是要背部保暖,不然会出现颈椎、腰椎疼痛;三是脚部保暖,由于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的皮肤温度最低。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

7.学会放松

平日繁忙的工作令人神经紧绷,可利用简单肌肉松弛法,使人专心注意到自己身体肌肉的变化,借以达到全身松弛状态。如找个地方坐下,将心思集中在放松上,快速地拉紧身体某一块肌肉持续5秒钟,然后再慢慢放松。反复进行肌肉拉紧放松的动作,从头、眼睛到脚趾,全身肌肉都可以进行。

8.运动锻炼

冬天,因为气候寒冷,许多人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但正如俗话所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些都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季是最佳的进补季节。正所谓\"秋收冬藏\",冬季是人体处于收纳的时节,这时补充的营养更容易吸收,是机体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时的进补能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冬季进补是我国的民俗之一。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冬三月,此谓闭藏\",也就是说,冬季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是一年四季中积蓄能量的最佳时机。

如在这个季节进行调补身体,则从某种程度上可起到改善人体的阴阳平衡、旺盛脏腑的气血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所以民间流传着\"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的俗语,这种说法是包含着一定科学道理的。

冬令进补的食物应该恪守三种功能:

一要有保温功能,即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

二要有御寒功能,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应注意补充矿物质。中国人一般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只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证人体对钾、铁、钠等矿物质的需求。

特别怕冷的人可多补充一些边根带皮的蔬菜。专家认为,这类蔬生长在土壤里,其根部和皮壳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及营养素。

三要有防燥功能,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常有鼻干、舌燥、皮肤干裂等症状,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十分必要。维生素B2多存于动物的肝、蛋、乳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要补呢?冬季进补需要根据个人体质而定,如果盲目乱补,非但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还会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在进补之前,最好先了解自身的体质状况,这样才能补得有效。

体质较差者,例如气虚型,包括脾胃气虚或肺气虚者,比较适合食用人参、北芪、淮山等。\"因为这类型人常易疲劳、胃口差、精神状态也不佳,所以适宜食用这些补气的药物。\"杜主任说,其中,人参是较为名贵的补气药物,有\"大补元气\"之功。其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还有调节人体胆固醇代谢和抑制高胆固醇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