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序篇(2 / 2)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初夏时,气温还不是很高,这时可以适当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等,能清热去火,以现其湿,如此便可以健脾而增进食欲。但也不可吃太多苦味的食物,因为夏季是人体肺部较弱的季节,而苦味入心,心属火,肺属金,火克金,心火不亢,肺气平和,苦多则助心火。所以,为避免心气偏亢,应省苦味,多食辛味,以助养肺气。葱、姜、蒜、韭、椒等,都是补益肺气的良佳蔬菜。

盛夏时,气候炎热,出汗多,尤其是从事体力活动大量出汗后,很容易耗气伤阴,所以应适当增加一些咸味食物,以补充体内流失的盐分,滋养肾气。但夏季的饮食一般比较清淡,吃饭时佐以少量咸菜,就可以达到补充盐分的目的。而甜味摄入过多会生湿生痰并且影响食欲,夏季气候潮湿闷热,人体本来就容易生湿,过食甜味更助湿热,导致胃胀不想吃东西,所以夏季不宜过食甜味。

另外,夏季气候炎热,容易失津液,多食点酸味食物可以生津止渴,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等。若在菜肴中加点醋还可以杀菌消毒,防止夏季胃肠道疾病发生。

秋--少辛增酸,以养肝气

秋天天气凉爽、气候干燥,人们在食欲大增的同时,便秘、咽喉疼痛等疾病也不断地找上门来。所以,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少辛增酸\"。所谓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与秋相应,肺气盛于秋,辛味入肺,少吃辛味,是以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酸入肝,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因此,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山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阳桃、柚子、柠檬等。这些水果中所含的鞣酸、有机酸、纤维素等物质,能起到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肠道蠕动的作用。

此外,秋季饮食还要防止\"秋瓜坏肚\"。在夏天,西瓜是消暑佳品,人们把它称为天生的\"白虎汤\",但当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恣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

冬--省口增苦,以养心气

冬季气候寒冷,万物收藏,中医认为,这时人体的活动应该有所收敛,将一定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准备。冬季在饮食调养方面,以温肾阳、健脾胃为主。这是因为,肾是人生之本,是人体生长发育之本,肾主咸味属水,心主苦味主火,水克火。冬季是肾经旺盛之时,在这个季节如果咸味吃得过多会增加肾的负担,因此冬季要适当减少咸味,多吃苦味的食物,以助养心阳。

人的体质由于年龄、性别、体质不同,其阴阳盛衰、寒热虚实偏差大,因此冬季饮食养生要因人而异,辨证施食。如阴虚的要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果蔬、鱼类等;阳虚的要常食用韭菜、狗肉;气虚的要常用人参、山药、大枣、鹿肉;血虚的要常食木耳、甲鱼、羊肝等。此外,冬季宜多食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芝麻、黑枣、黑木耳、海带、海参、甲鱼、乌鱼等。脑力工作者要食用核桃、麻仁、蜂蜜、豆制品、松仁、栗子等。

药补不如食补:《本草纲目》中的健康箴言

\"药补不如食补\",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现在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食补的重要性。与其生病了就吃药,或者没病吃保健药,还不如吃好一日三餐,因为只有食补才是增强人体抵抗力的关键。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和药补比起来,食补不仅经济实惠,更重要的是,食补所用材料都是我们常见的食物,对身体没有副作用。

历代医家大多主张\"药补不如食补\",李时珍也不例外。他在《本草纲目》中说:\"药补不如食补。\"他还根据各类食物的药性、药理进行了细致归类,为现代人的食补计划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不管是在平时,还是在病后,食补对人的健康来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病后体虚应该进补,但是可能出现虚不受补的情况。而如果能在未病的时候补养身体,无疑可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当然,不管是平时进补还是病后食补,都要综合考虑自己的体质、肠胃的消化功能以及食物的属性来选择食物。

许多人认为《本草纲目》只是一部医药学著作,其实这是片面的,《本草纲目》更是一本健康食谱。虽然它是从食物的角度出发的,可是翻开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它并不是单纯在讲食物,李时珍运用巧妙的手法,把人和食物自然地连接在一起,告诉人们什么样的食物对什么人有用,哪些人应该多吃哪些食物等,让人们学会选择对自己有益的食物。这样也就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达到了食补的效果。

因此,可以说,学会运用《本草纲目》中的食疗方,也就等于更好地把握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