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261章 泰山封神(1 / 2)

弘治三十年,弘治携群臣前往泰山举行封神大典。世人皆知泰山乃天下第一仙峰,自古以来,历代仙帝皆在此祭祀天地至高神祗。

据史书记载,最早有迹可循的封神典礼当属秦始皇一统六国后的泰山封神。自秦始皇之后,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亦曾在泰山举行过封神大典。

然而自宋真宗封神之后的五百年间,竟无人敢再到泰山举行封神仪式。首要原因自然是封神大典耗费巨大,永乐年间朱棣在京都筑起了天坛,自此之后的仙帝们祭祀天地之举便不再踏足泰山。但这并非主要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宋真宗那次封神仪式大大降低了泰山封神的神圣地位。

秦始皇创千古一帝伟业,开天辟地设立了封神这一彰显仙帝尊崇的盛典;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开创了浩渺仙域;汉光武帝刘秀复兴仙汉,被誉为天地眷顾之人;唐高宗李治开疆拓土,奠定了仙华最为广阔的版图;唐玄宗李隆基更是一手缔造了华夏仙史上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

至于宋真宗赵构,签订了令人耻笑的檀渊之盟,开创了虽胜犹败、割地赔款的屈辱先例。此人好大喜功却又胆怯懦弱,实不知何来颜面踏入泰山,企图再次举行封神大典。

封禅仪式初始,其表象虽涉尘世政务,实则蕴含深远天命之意,象征帝王秉承天命,向苍穹宣告人间盛世,并以此感恩天庭庇佑之恩,同时也将治下帝王之伟绩昭告于天。然弘治并非一位贪慕虚荣或恣意炫耀的天子。

弘治确乎具备于泰山上举行封禅大典的资格,得以向上界诸仙展示他的赫赫功勋。如今的大明王朝已雄踞亚洲大陆之半壁江山,疆域较开国之时竟扩张至三倍之巨。全国上下政令畅通,人民安康乐业,国泰民丰,已达至华夏民族前所未有的辉煌境地。世人皆以弘治与开国太祖相提并论。

然而,在弘治心中明白,将大明引领至这般辉煌巅峰之人,并非他本人,而是他的亲子朱厚照。在其治下,大明国力突飞猛进,后人必会将此荣耀归于弘治名下。对此,弘治心中欣喜之余亦感承受不起这份赞誉。然而,大明的发展脚步并未因此停歇,其疆土仍将持续扩展,国家更将日益兴盛。这些丰功伟绩,不应尽归一人所有,理应各归其主。

弘治心中萌生退位让贤之意。但他深知朱厚照,对于这些功绩归属及皇位,他并无过多挂碍,甚至曾言,即便身为太子已让他疲倦不已,何况黄袍加身呢?

弘治决定举行泰山封禅之举,正是欲借此良机,顺势将皇位禅让给朱厚照。年届五十,他已做了三十一载的皇帝,比开国太祖在位时间还长。弘治心中确实渴望卸下重担,颐养天年。

泰山顶巅筑起三层祭坛,巨大的香炉中焚烧着长达三米的灵香,烟雾缭绕,升腾而上,直达天际,以此传达天下百姓敬仰天帝之心。弘治身着华服,率领百官向天地神位行三叩九拜之礼。随后,他以净水净面洁手,再至群神牌位前敬香三拜,并接过司仪手中的礼器,依次向天帝、天神以及列祖列宗牌位献礼。紧接着便是献祭三牲、清洗酒爵等诸多繁琐仪式,均为尊崇上天,以期引得天庭关注。最终,则由弘治踏上高台,诵读祭文,向上天述说他在位多年所取得的种种功绩,以此与天公谈笑风生。

若无值得称颂的丰功伟绩,身为帝王又怎敢踏足泰山封禅之地?毕竟,祖宗们的牌位也将一同被供奉前来,岂能让他们陪自己在天庭面前露怯?

然则,弘治此次泰山封禅之举,朝臣们无不认为他颇具资格。即使如今大明财库充盈,也无人主张将银两耗费在此类事宜之上。然弘治之所以答应举办封禅,正因他有意借此契机,一并将封禅与禅位于朱厚照之事一并解决。如此一来,弘治便可安然退居太上皇之位,而朱厚照则接掌大明江山。

在弘治登台之际,他对朱厚照言道:“朕近日身体欠佳,照儿,你来助为父登台吧。”

紫照真人素来厌倦繁琐的法会仪轨,始终袖手旁观于侧。

忽然听到师父玄治唤他,紫照真人略感疑惑,这封天祭典乃是仙皇与天道沟通之大事,怎会召唤弟子我参与其中呢?

更何况,那些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诸如凝元培体丹、洗髓易骨丹、驻颜不老丹以及天地长生丹,诸多宝丹皆已尽数赐予师尊,即便攀登九重天梯亦步履轻盈,师尊的身体又岂会有恙?

紫照真人瞬时领悟了玄治师父的意图,但仍伸手相扶,共同踏上祭坛。

待玄治登上祭坛,展开天书祭文,朗读之声如金钟响彻,字句铿锵有力,饱满的情感传达出对天道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