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1章 理想(1 / 2)

镇上小学一年级(一)班的课堂上。

“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杨大柱”

“我想当老师。”

“李赛芬”

“我想当医生。”

“张家伟”

“我想当科学家。”

“孔子祥”

“我想上班。”

“上班?那你想干什么样的工作呢?”

“嗯……,就是上班,有工资的那种。”

“哈哈,科学家、老师、医生都上班,都有工资,你想当哪一种?”

“嗯……那就……就当科学家吧。”

在7岁的孔子祥的概念里,上班就是跟他父母一样到办公室干活,吃公家饭,既不脏又不累,受人敬重,还能比绝大多数同学爸妈种田种、地养猪养鸡领到更多的钱。他知道教师是给学生上课的,医生是给病人看病的,军人是保家卫国的,科学家是搞研究发明的,但对于自己的父母具体干的工作,他不太懂,他有限的认知还无法把父母的工作归类到任何一类已知的职业上去,在他的眼中父母就是上班的。

说到子祥父母,他父亲孔德明农民出身,家里七个弟兄,一个妹妹,他排行老四。子祥听父亲多次说过,家里兄弟姊妹多,地少粮食产量低,小的时候根本就吃不饱饭,一年到头玉米面掺着点硬米一起煮,油荤基本到过年的时候才尝上一回,肚子饿就到山里找些野果野菜充饥。兄弟几个,常年短衣薄衫,大的穿完给小的穿,缝缝补补,拆拆改改,从小到大衣袖裤腿就没盖全过。家里不够吃,更没钱供孩子上学,父亲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回家。后来到了年龄,镇上征兵,他就毫不犹豫的报了名,没想到还真选上了。当兵对乡下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别的先不说,到了部队有饱饭吃,有衣服鞋子穿,这就足够。他父亲当了五年兵,复原回来后,镇上安排他到一个村里的村办事处工作,从此之后才摆脱了一生为农的命运,更值得一提的是,也就是在这个村办事处他认识了子祥母亲刘玉竹。

刘玉竹也是农民出身,家里三个姐姐,一个哥哥。那时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子祥外婆接连生的都是女娃,就想要个儿子,求神拜佛的封建迷信搞了不少,就连几个姨妈的名字都起得别有一番用意,“采弟”、“招弟”、“买弟”,盼的就是下一个孩子是儿子。外公外婆成天叫着几个女儿的名字,在声声呼唤中,这个儿子终究还是降临了。之后他们还想再继续要个儿子,男丁多,家门才旺,结果生下来的还是女儿。外公外婆虽然失望,但好在有个儿子延续香火,便不再强求,于是给这个女娃取名“玉竹”,没有什么特殊寓意,只是听着终于像了一个女娃的名字。刘玉竹初中毕业,是家里唯一通过读书走出来的,本来这应该落到子祥舅舅头上,可没曾想舅舅天性贪玩,不爱读书,无论外公外婆好言相劝,还是棍棒伺候,他就是不读。没法儿,刘玉竹只有担起大任,一直坚持读到初中毕业。当时,初中生在乡下也算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镇里安排刘玉竹到镇医院实习半年,之后就回到村里当起赤脚医生。一个画着白底红十字的医药箱挎在肩上,刘玉竹就靠着一双脚走遍周边村寨,给村民看病,打针抓药。

刘玉竹行医问诊的大本营也就在这个村办事处,和孔德明一个院子,两人都算是村里有工作有身份的年轻人,自然比其他青年男女要更引人关注。孔德明办事得力,干练有担当,加上当兵锻炼出来的一身英武之气,成了村里年轻男女追随的对象。刘玉竹热心勤快,为村民看病打针十分细心,在村里口碑不比镇上的医生差,她梳着一条粗粗的麻花辫子,浓眉大眼,也惹来不少少男芳心。两人年纪相差两岁,同在一个院子里晃悠,眉来眼去的便生出了感情,两年之后便结了婚。他们的结合理所应当,门当户也对,而且都是吃公家饭的,这对于他们彻底摆脱农民身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两人结婚后不久,子祥便出生了。在子祥五个月的时候,父亲孔德明调到了镇上武装部,此后,他就骑着一辆二八大扛往返于镇上和村办事处之间,单边就是十公里地,风雨来雨里去,一骑又是两年的时间。在他的活动下,终于把刘玉竹调到了镇上农技站上班,干的是出纳的活。随后,一家人才搬到了镇上农机站职工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