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78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2)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1)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的代表。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中经亚当·斯密的发展,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

(3)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5、马克思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6、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体现

(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认识世界;力求全面的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的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政治立场,重要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1、世界观、方法论、哲学的含义

(1)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或宇宙的基本看法和观点。

(2)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基本问题

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1)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2)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想象的、不存在的。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时间和空间的特征

(1)时间特点:一维性

(2)空间特点:三维性

7、社会物质性的表现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8、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

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9、社会生活实践性的表现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10、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1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

(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表现: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12、主观能动性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

a. 联系具有客观性。 b. 联系具有普遍性。 c. 联系具有多样性。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

1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2)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3)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1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关关系

(1)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

(2)特殊性: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具体表现在: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

(3)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的关系与共性和个性(或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绝对和相对等范畴中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是相对应的。

17、量变、质变及其相互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

18、辩证的否定观及其内容

(1)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2)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第二章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三,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四,第四,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6、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7、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1)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2)绝对性 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3)相对性 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8、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