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78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2)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9、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1)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

(2)整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10、真理的检验标准及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是确定性即绝对性,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3)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是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指实践对于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11、价值及其特性

(1)价值:具有特殊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2)特性: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

12、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1)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2)特点: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与偶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第三,评价的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知识性的认识

14、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1)成功的实践必须以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与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及其方法论、意义

(1)本质规定: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结合。

(3)意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与发展规律,为人类正确的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指明了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社会存在的含义及其内容

也称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其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3、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1)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2)表现: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发展的不同步性和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5、生产力及其构成要素

(1)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构成要素;A.劳动资料(劳动手段),B.劳动对象,C.劳动者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及其意义

(1)规律: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两者的矛盾运动。

7、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矛盾运动规律

(1)经济基础: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3)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9、改革及其作用

(1)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2)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11、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2、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1)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2)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第四章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两个途径

(1)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

(2)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2、资本的原始积累

生产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3、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1)社会分工的出现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1)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2)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排斥二者不可兼得。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5、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1)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关系:一方面,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具体劳动,也就没有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抽象劳动又是各种具体劳动彼此联系的体现。另一方面,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又是不同的、矛盾的。

6、价值量及其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通常是单位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7、货币及其基本职能

(1)货币:货币是在长期交换的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 2)流通手段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8、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作用及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

(3)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2)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即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4)消极后果: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其三,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9、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0、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1)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条件。

11、劳动力商品价值的三个组成部分

(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维持劳动者家属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12、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14、剩余价值的含义及其来源

(1)含义:是指剥削自劳动者劳动价值中的利润(劳动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异),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2)来源: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

15、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式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16、资本积累的含义及其本质

(1)含义: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资本化

(2)本质:是资本家将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再转化为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18、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两个基本条件

(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即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19、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

(1)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2)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