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游戏 女生 其他
首页

第16节(1 / 3)

将自己一个小么脚指头给掰扯掉了,这个略显残忍的片段,从某个层面上来看,表现了当时女性复杂的心理。

从这点上看,倒不如说是査理·佩罗将这个血腥的情节删掉,然后加入了水晶鞋,把《灰姑娘》这个故事,打造得更符合法国宫廷的髙责格调。事实上,佩罗流传后世的作品中,很多都有类似这样的加工,在原版的《灰姑娘》故事中,估计是没有水晶鞋这个饰物的。

还有,在王子大张旗鼓试鞋招亲的时候,格林童话里的“灰姑娘”,是穿着破烂肮脏的衣服参加的,而佩罗的“灰姑娘”则像我们今天熟知的版本一样,早已换上了绚丽的华裳。格林兄弟是想在故事里,添入王子不以貌取人这个意思,但今天的迪士尼电影,和其他我们接触的,则更多是佩罗创作的版本。

德国的格林兄弟也好,法国的佩罗也好,他们都是取材自本国流传的民间故事吗?顺着这条线索,继续捜寻的话,会发现早在佩罗之前,半个多世纪,就已经有一名叫巴吉雷①的意大利作家,向世人讲述过类似的故事。

①詹巴蒂斯塔·巴吉雷(Giambattsta Basile,1566-1632,另说为1575-1632)意大科童话作家。

詹巴蒂斯塔·巴吉雷版本的《灰姑娘》,可以说构建了整个故事的雏形,后来似乎在欧洲各地,都流传有它的不同版本。不过,在各种版本中,“继母欺负女儿”、“魔法师现身帮助灰姑娘”、“王子试鞋招亲”等要索都是相同的。

假设《灰姑娘》中的水晶鞋,是佩罗原创的话,那其他的《灰姑娘》穿的是什么鞋呢?格林兄弟的版本里面是金舞鞋,巴吉雷版本里则是一种名叫“皮阿涅拉”的鞋子——“皮阿涅拉”在意大利语中,就是拖鞋的意思。

穿拖鞋去参加官廷舞会?这也太奇怪了吧?其实,在十七世纪,即便是欧洲的大都市,道路的状况,和现在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雨后的夜里,即使坐马车去参加舞会,上下车时鞋子也必定会沾上泥土,如果就这么穿着脏兮兮的鞋子,走进会场,既不礼貌,也有失风度。于是,贵妇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即在鞋子外面,再套一双拖鞋。在进入宫殿之前,把外面的拖鞋脱下来,里面的鞋子就还是干干净净的,外面套的这双拖鞋就叫做“皮阿涅拉”,有“套鞋”、“鞋套”之意,在英语里叫做“接力棒”。

也就是说,这是人们在进入高档场合之前,为解决鞋子脏而想出的办法,长此以往,套鞋慢慢有了各种款式,设计也越来越受到贵妇人的重视。因此,灰姑娘在路上弄丢的,很可能就只是一只精致的套鞋而已,如果真是如此,那之后试鞋的情节,似乎又有些牵强了。

据说在“灰姑娘”所在的十七世纪,欧洲人穿的鞋的款式,已经逐渐定型。那时候,在女性当中流行一种外形细长窄小的鞋。所以,灰姑娘的小脚,或许就和当时遍布全欧洲的这种潮流有关吧。

在了解了这些之后,某日,我像得到天启一般,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奇妙的想法。

小脚,小鞋,可以说是《灰姑娘》的核心要索,那么,这个童话就变成了:所有女孩挑战城里最小号鞋子的故事,面对这个挑战。除了灰姑娘之外的所有女孩子,都相继蒙羞,因为根据格林兄弟的版本,这个鞋子可是小到连灰姑娘的姐姐,都要切下几个趾头才能穿上。

这个尺码,真是小得非同寻常。想到这里,我的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中国的一项著名传统一一“裹脚”。脚越小越漂亮——虽说成为美女的标准,因为时代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可如此扭曲的审美,也只有在中国那个特定的年代才有。